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彭州简记特产 彭州特产可以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彭州简记特产 彭州特产可以带走的更新时间:2024-01-13 16:55:00

一.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天彭牡丹

"艳冠两川"、"蜀中第一"的天彭牡丹有其悠久而又辉煌有历史。据宋陆游《天彭牡丹谱》记载:"天彭(今之彭州市)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牡丹),有京洛遗风","土人种花得法,栽、接、剔、治","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那时彭州人象牡丹名乡洛阳人一样彭好牡丹,遍种牡丹,几乎在彭州的山区和坝区都种有牡丹,而最多的要数今丽春、丹景山等地。这些地名皆因种植规模大,且牡丹繁丽动人而得名。再按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看丹景山"永宁院有僧种花最盛",加要杜甫的"观天彭牡丹阻水"、"有京洛遗风"等,种牡丹可推到唐代,因这个僧是唐代的金头陀僧,当时是永宁院住持。由此可见,唐代时就与洛阳牡丹齐名。又按南宋以来的《牡丹谱》记载,在南宋时由于外族统治了中原,牡丹随南宋王朝的南迁而移到了南方,而南方又数天彭牡丹为最。

天彭牡丹的再度兴起是得力于八十年代改革天放的大潮。八四年在四川知名学者、省老领导张秀熟先生倡导下,彭县人民政府把牡丹列为县花。撤县建市而为市花,每年四月至五月份举办大规模的牡丹花展。现已举办十六届。天彭牡丹的中心仍在丹景山,丹景山现已恢复,十二大牡丹园,百万余株,250余个品种。在九九昆明"世博会"上,丹景山参展的"金腰楼"牡丹以其花大滋润、色泽艳丽而获国际银奖,其获奖等级与洛阳牡丹相同,这就奠定了天彭牡丹在当今中国的地位--中国三大牡丹基地之一。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大蒜

彭州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蒜属百合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硬叶蒜和软叶蒜两类,硬叶蒜可抽生花茎——蒜苔。大蒜的蒜苗、蒜苔和蒜籽均可供人们食用,蒜苗叶色翠绿,口感香辣,是川菜盐煎肉、回锅肉必不可少的伴菜;蒜籽有瓣蒜和独蒜两种,既是美味的调味佳品,又因含有天然抗菌素,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尤其是蒜苔,脆嫩可口,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蔬菜。

彭州大蒜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彭州蒜苔具有色鲜嫩脆、香甜可口、蒜味浓纯、粗细适度等特点,商品率高达阳%以上;蒜籽个大质优,便于贮运,行销省内外,特别是独蒜甚至远销东南亚诸国。彭州种植大蒜历史悠久。西汉时,大蒜由新疆引入内地,彭州就开始少量 种植清光绪《彭县志》载:“蒜苔产万家庵(今隆丰镇境内)”,此时彭州大蒜已经得到较大发展, 成为传统大宗农田经济作物之一。彭州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很适合大蒜生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更促进了大蒜的生产,八十年代初彭州大蒜种植遍及平坝地区并扩展到部分丘陵 区乡镇,种植面积也由1949年的不足千亩增至1997年的62000亩,主要种植乡镇有隆丰、九陇、楠杨、西郊、利安、军乐、天彭、致和、太清、丽春等i0余个乡镇,其中尤以“蒜苔之乡”隆丰镇种植面积最大,达两万亩左右,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

三.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彭州柚

彭州柚,主产四川彭州市。树势强壮,树冠高大,枝梢较密。果实近圆或扁圆形,单果重1 000~1 500g。

简介 彭州柚,主产四川彭州市。树势强壮,树冠高大,枝梢较密。果实近圆或扁圆形,单果重1 000~1 500g。果面黄色,较光滑,皮厚1.2em。果肉白色,脆嫩化渣,多汁,酸甜适口,风味较浓。每lOOml果汁含总糖7.18、总酸0.66g、维生素C47.34mg,可溶性固形物10.4%,可食率75.4%,单果种子数128粒,品质上等。果实10月下旬成熟,耐贮运。彭州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稳产。近年在当地发展较多。

规模 彭州柚 彭州柚是彭州栽培历史悠久的地方良种柚,在70年代前就有成片种植,那时全县仅种植7000株左右。88年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报经中央林业部,批准为“彭州柚万亩商品生产基地”。近十年来间累计发展87万多株,栽植2.25万亩,产量达到550万公斤,产值达3700余万元。 9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市优”,获金奖,四川省“省优”果品, 95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九尺香米

九尺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游汤元

“游汤元”,是彭州市天彭镇东街游全根继承父业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每碗汤元五种味道,香甜可口,风味各异。



汤元心有黑芝麻、白芝麻、鲜玫瑰、红糖苏麻和椒盐等多个品种,均系选用上等芝麻、苏麻,经筛选、淘洗、晾晒后,拌和纯净的白糖、菜渍、芝麻油、鲜玫瑰,加一定比例的精炒面粉,严格配方,按传统工艺炼制成。面粉则白净、细腻、滋润、无酸味,系选用本地优质圆、长糯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六次浸泡、漂洗、手工石磨而成。



“游汤元”在煮法上也特别讲究,添煤、下锅、加水、捞取都按传统方法严格操作,并认真把握火候,始终保持水清面白,不浑不垮,使顾客一饱口福。在彭州市天彭镇进行旧城改造后,游汤元店从东大街“十字口”处搬到南大街的迎宾路地段,食者如云,生意兴隆。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军屯锅魁

彭州军乐镇“酥锅魁”,又名“酥油千层饼”,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



“酥锅魁”,系彭州军乐镇周乐全与师父马福才共同打烤出名。选用优质中面,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水的冷热观气温高低而定,水温与气温成反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根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多配;反之少配。再用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经卷压成形,上煎锅煎烤,最后放进炉膛烘脆。



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北京亚运会期间国内外食客排长队争相购买,因制作难以满足,让不少人来不及一饱口福,一时传为佳话,名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洋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简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彭州种植洋芋已有百年的历史。据调查,彭州洋芋最初是由法国 天主教传教士引进,并首先在白鹿乡下书院种植,然后才传入民间,品种主要有小白洋芋、大乌洋芋和水红洋芋等。彭州洋芋以"彭县黄洋芋"和白鹿乡优良的种薯闻名全川。民国元年,白鹿乡天主教华人传教士从广元引入"大白洋芋",该品种块茎大,结薯多,抗病力强,产量高,兼之生长期短,适应性广,且食用起来口感好,又沙又面,深受群众欢迎,很快就在彭县推广开了,并扩至邻近县市,因这种洋芋额色黄白,又盛产于彭县,当时人们就称之"彭县黄洋芋"。民国二十九年,省农改所将"彭县黄洋芋"与当时省内另9个品种的洋芋作对比试验,结果"彭县黄洋芋"品种优势明显,被公认为"全省之冠",得到广泛推广,仅彭县城内.洋芋种植面积即由当年的500亩扩大到民国三十一年的3万余亩。民国三十二年,白鹿乡塘坝子洋芋又被发现认定为优良无病品种,当年,即被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全部收购,并特约当地农家继续繁殖,由此白鹿乡塘坝子洋芋以作为优质种薯声名大振,成为四川省洋芋种子基地。解放后,彭州洋芋生产发展很快,从坝区到丘陵山区均有种植,主要产于白鹿、大宝、通济、磁峰、新兴等乡镇,常年种植春洋芋和秋洋芋等十余万亩,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薯种两千万公斤以上,洋芋这一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已成为彭州山区主要农作物之一。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隆丰蒜苔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简介 隆丰蒜苔隆丰蒜苔,是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蔬菜基地之一。大蒜、蒜苔盛销西北、东北各省,享誉全国,素有“中国大蒜、蒜台第一乡”之称。 隆丰蒜苔色鲜嫩脆,蒜味浓纯,远销10多个省区,全镇每年蒜种植面积达2万亩左右,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成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

地理位置 隆丰镇地处彭州市北部距,彭州市3公里,距成都市44公里,属于‘天府之国”的腹心地带。镇政府驻地隆丰场距成都市 4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7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交通方便,经济、文化发达,享有“川剧之乡”,“兰花之乡”和“大蒜之乡”的美称,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优先发展经济“一条线”乡镇,被列为市首批加快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地区,并被推荐为全国文化模范乡镇。

九.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九尺鲜鹅肠火锅

九尺鲜鹅肠火锅:九尺镇在综合发展食品加工业的过程中,继九尺板鸭之后,又开发出风味独特的鲜鹅肠火锅。鲜鹅肠火锅以生扣鹅肠为特色,辅以鹅鸭的肾、舌、爪、翅、心和时令新鲜蔬菜,以麻、辣、香、嫩、脆、久吃不浑汤、色、香、味俱全,四季皆宜,成为该镇食品行业中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目前,九尺镇上的场口已形成了鲜鹅肠火锅一条街,其中赵老四、发发火锅最为著名。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九尺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九尺镇是著名的大棚蔬菜之乡,是成都市和彭州市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全镇以高林村为中心,共有大棚蔬菜2100余亩,常年种植大棚三月红茄1800亩,大棚苦瓜200余亩,其他大棚蔬菜有黄瓜、番茄、西葫芦、辣椒、维菜,其中大棚茄子、辣椒上市时间为每年3月初--6月初,黄瓜、苦瓜为5--8月,同时,全镇共有秋冬蔬菜1600余亩,以莴笋为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