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凉雾特产 利川凉雾乡池谷小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凉雾特产 利川凉雾乡池谷小镇更新时间:2024-04-16 07:36:34

一.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醋鸡

“鸡呀鸡,你莫怪,你是阳世一碗菜”。千百年来,鸡肉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乡村人家养的鸡,下蛋来换回油盐钱,平时谁舍得杀鸡吃鸡肉,只有逢年过节和婚丧大事,招待宾朋才能偶尔吃一次鸡肉。

那时候,家家户户散养有几只、十几只鸡,但以生蛋鸡居多。春、秋季节里如鸡得了瘟疫死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才舍得把它吃掉。在民间,“鸡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禽类疾病的通称。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遇上村子里鸡瘟严重时,有的家养的鸡死的“倒笼”,实在可惜。

鸡瘟传染性极快。容易得鸡瘟的鸡多是些新鸡,其免疫能力较差;长到几年的鸡,多少有些抵抗力,鸡瘟来时,死亡相应要少些。

鸡瘟病死的鸡,多半在夜里死在鸡笼里,第二天发现时鸡都发硬了。人们把死鸡脱毛,去头、去内脏,腌制一、二个时辰,再拿到锅里用水去煮,病死鸡下锅煮半天还煮不烂,只能到七层熟捞起来再加工。吃病死的鸡,不是说那时的人们有多么的“好吃”。鸡瘟说白了,也就是“1”,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吃这些病死的鸡呢,除了一年里“开荤”少外,另一方面就是人们普遍的认为,死鸡在加工制作时,经过了烟火的烧煮,会杀除病菌,不会传染人和生病,如急、慢性痢疾等。

“ 鸡八块”,说的是一只鸡只能砍有八块。把煮好的死鸡砍块后,放在烧热的油锅里爆炒,滴几点白酒,放些辣沫,加五香粉,大蒜,加少许水直至完全焖烂,最后多淋些陈醋,“酸黄瓜要醋来腌”,醋不怕多,鸡块又酸又辣。人们知道,醋除了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外,还可以增强消化,于是就有了“醋鸡”。

那时乡村人家养的都是些土鸡,土鸡要一年才能长大,而“洋鸡”(也叫tai鸡)只需三个多月。过去养鸡,都是散养,很少圈养的。要说起这土鸡和“洋鸡”的区别:土鸡肉鲜嫩,而且味香,土鸡蛋不仅卖的价钱高,而且营养价值也高,味道清淡,香味清纯;相比之下“洋鸡”肉和蛋就差多了。

我生长在农村,也可以这样去说,是吃土鸡蛋长大的,过年过节都少不了有蛋吃;糖心蛋、毛壳蛋、炒鸡蛋、煎鸡蛋、蛋炒饭、蛋粑、咸蛋、蛋汤…..都吃过。父母养了我们姊妹八个,也喂养着一群鸡。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在每年的团年饭上,最抢眼的一道菜——母亲醋的土鸡。

乡下人一般喂一二只“线鸡”过年,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只知道这醋鸡好吃,不知道生活的艰难,父母的辛劳。父亲总是说他不喜欢吃这醋鸡,他喜欢自己的一群儿女,也喜欢家里喂的这一群鸡。大年三十,每当他喝几口酒后眼角会流泪,会伤感,会去愁明年的日子。当时,我不解其意,也不愿多去想。但我确实知道,父亲的心中,装着全家人也无法解开的秘密,承担着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醋鸡那浓厚香醇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却有一方净土,一直散养着我儿时的回忆。

沔阳醋鸡乃美食一绝,即使是在那大集体时缺少柴米油盐的日子,农村里的酒席上也少不了要有一碗醋鸡的。当人们过上富裕生活后,再也没有人去吃死鸡了,兽医防疫,鸡瘟也没有了;粮食多了,养鸡多了,吃醋鸡也再不是是普通人的奢侈品,今日的农村,逢年过节家家开卤锅:猪肉、猪蹄、头皮、回肠、豆制品、海带、藕、鸡一锅卤。在这些佳肴中,当然还是那碗香醋鸡了。

在人们吃腻了这些肥厚的品种时,又想起了野味,如野兔,野鸡、斑鸽等等。家里懒得做,就往酸醋馆子里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沔阳醋鸡较出名的酸醋馆有新龙街的旅游餐馆、浏阳餐馆、燕山餐馆,夏市杨师傅餐馆,毛场的江万和餐馆等,醋鸡所用材料都是地道的土鸡。

土鸡又叫家鸡、草鸡,就是本地鸡。公鸡冠大而红,母鸡鸡冠极小。鸡肉、鸡蛋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普遍散养。土鸡在土中产蛋繁衍,在土中恋爱苍老,土鸡带给农民的是“银行”。

醋鸡,是沔阳人民自制腊味中的美味。由于制作精细,辅以多种调料,因食用时具有浓郁的香醋味,故称“醋鸡”,也称“醋辣鸡”,吃起来“酸激打”、“辣豁打”。沔阳醋鸡还具有皮肉脆嫩,色红味油而不腻的特点,是年节待客的美味。

卤锅中的佐料有五香粉、大奎、桂皮、八角、食盐、酱油等,开卤锅时,一般把这些佐料用纱布包着,放在锅里。三伏潭醋鸡,当然少不了鸡和醋了,醋鸡时首先是选好鸡:鸡分当年生长的鸡、第二年鸡,选用当年鸡相对要嫩一些;醋选陈醋或白醋较好。醋鸡具体做法大致为:

首先将鸡洗净,整只鸡放在卤锅至六七成热时,取出鸡,砍成块,再拿到油锅里去烩、去拌佐料:有生姜、辣椒、酱酒,把鸡块翻炒;接着加定量的料酒、也可以加味精、鸡精、胡椒粉,加水盖上锅盖焖至水干,最后放蒜苗和醋。这时,香喷喷酸辣开胃的沔阳醋鸡就可以出锅了。

沔阳醋鸡是仙桃的名吃,城里城外,乡里乡下,无人不知晓沔阳醋鸡之美名。当地甚至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沔阳醋鸡小曲酒,神仙闻香不想走。

一生的吃过许多方法烹饪的鸡:烧鸡、拔鸡,大盘鸡……回味起来,还是家乡的醋鸡最有风味。

(2012.08张才富于昌平)

二.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石首团子

石首团子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的特色小吃。团子的外皮主要用熟糯米搅拌成泥制作而成,外表白白圆圆扁扁,里面包的主要材料是胡萝卜、腊肉、腊豆腐,口味有些些辣,味道极好,是石首人超爱的美食。

在石首市当地,团子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煎团子,一种是蒸团子。通常在街头贩卖的,现场制作的,是煎团子(在锅里被油煎的两面焦黄就可食用)。

三. 湖北省 仙桃 沔阳咸菜

沔阳最负盛名的咸菜——盐菜、豆豉、鲊辣椒,虽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菜肴,可它们曾做过清宫的贡品,被称为咸菜“三鼎甲”,享誉大江南北,蜚声长城内外。

盐菜,通常用芥菜、榨菜、萝卜菜等菜叶和叶柄腌制而成,其中尤以芥菜腌制的最佳。腌制时酌情减少盐量,腌好后的盐菜菜色嫩黄,气郁香,味酸脆。因为它是用盐腌制而成,所以人们习惯叫它盐菜。

酸盐菜炒肉,其味美不胜收;做扣肉时用酸盐菜垫底,不仅肉菜双佳,而且可使肥肉不腻人,被视为宴中佳肴。

豆豉,是用大豆蒸熟或煮熟(用蚕豆则需炒熟去壳),经过发酵,再加盐浸泡曝晒而成。制作时掺以适量的生姜、辣椒、花椒、芝麻、香油等佐料,不仅成为上好的调料品,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菜肴。细品之,久有回味。

豆豉炒虎皮辣椒、豆豉炒回锅肉等等,堪称菜中上品。

沔阳豆豉,尤以郑场镇生产的最好,它的制作工艺已达炉火纯青境地。

鲊辣椒,是将鲜辣椒剁碎,拌以适量的米粉和盐,入坛压紧密封,半月即成。食用时用油炕熟,其色焦黄,辣丝丝,香喷喷,越嚼越有味。制作时如果掺些肉丁或鱼丁之类的东西,其味道就更加醇美无比了。

盐菜、豆豉、鲊辣椒,其原料广,价格廉,制作简单,易于存放,算不了什么山珍海味,可它们是怎样进入宫廷,受到皇帝和娘娘们青睐的?这得从乾隆游江南说起。

有一次,乾隆皇帝巡视江南,微服游览沔阳的湖光水色,中午时分,行至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肚中饥肠如鼓作响,再也走不动了。正在为难之际,迎面来了一农妇,手提竹篮,篮中有饭菜香气飘出。这妇人急匆匆,边走边朝远处张望,看样子是给犁田的丈夫送饭去的。乾隆饥饿难忍,便借问路而向农妇行乞。农妇厚道大方,恭恭敬敬慷慨献食。

乾隆挑了一筷子麦米饭放到嘴里嚼了嚼,怎么也咽不下去,扑嗤一下吐了出来。他贵为天子,何时吃过这等粗粮饮食?到了这个时候,吃吧,咽不下去,不吃吧,又饿得慌,无奈何,又试探着夹了一筷子盐菜尝尝,觉得有味,接着又一一尝了豆豉和酢辣椒。这一尝非同小可,顿时胃口大开,那又酸又辣、又香又美的三咸菜,使他口中津液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本来难以下喉的麦仁这时也“顺流而下”了。只见他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和农妇拉家常,得知农妇姓杨名秀英,其夫谢文静,乃一佃农。不一会,把个饭篮里的饭菜吃了一半。他放下碗筷,抹了抹嘴,道一声谢,便坐在道边休息。杨氏女惦记着在地里干活的丈夫,急忙收拾好剩余的饭菜,朝田里一路小跑而去。

再说正在犁田的谢文静,眼见正午将过,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不见妻子送饭来。他停住活,手搭凉棚朝家里方向眺望,见远处有一妻子模样的女人和一男子相向坐于道旁,男子正吃着饭。他放开嗓门高声喊叫不见应答,急得直跺脚,于是丢下活路,两手叉腰,目视女人,立在田边等候。

杨氏告别了乾隆,两脚生风地来到丈夫跟前,将剩下的饭菜端给他吃。丈夫一看饭菜少了一半,心中甚是恼怒,但因急于填肚肠,一声不吭,端起碗呼啦啦地吃了个精光。只见他把碗筷往地上一丢,粗声说道:“人是铁,饭是钢,吃个半饱了好打婆娘。”说着伸手朝杨氏打去,他边打边问:“今日的饭菜为何少了一半,刚才那个男人是谁?”杨氏耐心解释,农夫才肯住手。谢文静这边打杨氏,乾隆在远处看得清楚,心中大惑:“这样好的女人,其夫为何打她?我定要问个明白。”于是原地等候。

杨氏受了委屈,并不生气。收拾了碗筷,含着眼泪朝回家的路上走来。乾隆见杨氏走近时便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道:“这位大嫂,刚才你丈夫为何打你?难道是因为咱吃了你家的饭不成?”

杨氏女不仅贤惠善良,而且十分聪明机智,见客人发问,料定刚才之事已被他看见,想瞒是瞒不住了,但又不能当着客人的面道出真情,她灵机一动,笑脸巧言道:“刚才之事,乃丈夫责怪奴家待客不周所致”。乾隆不解,又问道:“克己待人,何以待客不周?”杨氏答:“丈夫说,既是客人,就应该请到寒舍好生款待,为何在路上这般草率?这是待客不恭,并且,既是待客,就该让客人吃饱,为何将饭菜留一半?这未免太吝啬了,故此动怒”。

乾隆一听这话,敬意之心油然而生,钦佩与感激,叹息与怜悯,一齐涌上心头。心想,在这穷乡僻壤,远离京城教化之地,尚有如此慈仁笃厚之人,沔阳人淳朴厚实的道德风尚可见一斑了,孤定要重奖于她。于是,他摆出一副大官架式对杨氏说:“等秋收完毕,你把这几亩租田退还东家,我送几亩田你们种”。杨氏不以一饭图报而谢绝。乾隆以为杨氏嫌其馈赠轻微而不纳,接着又说要奏明圣上,封谢文静为黄堂四品(相当于府官的品级),封杨氏女为掌印的夫人。杨氏不信有这等好事,乾隆便解下编龙金丝腰带交给她,叫她以此为凭,于八月十五日到府台处办理文书事宜,说完告辞而去。

乾隆在江南玩了个够,秋日回到北京,想起这一饭之恩,尤其想起了沔阳的三咸菜,便下诏宣杨氏夫妇进京,并特意指示钦差,令杨氏带上盐菜、豆豉、鲊辣椒前来见驾。

杨氏夫妇接到圣旨,怎敢怠慢,立即带上这三样咸菜,日夜兼程,来到北京,叩见皇上,献上贡品,出示编龙金丝腰带。杨氏抬起头来往上一看,见上面坐的这位皇上竟是当初那位寻乞之人,心中又惊又喜,连连叩头,口称万岁,谢主隆恩。

乾隆命内待将杨氏所献之物交给御膳房加工制作之后赐给三宫娘娘、六院嫔妃及后宫百千粉黛们分食,以示恩宠。

三宫娘娘都是北方人,其他嫔妃人等也是出生东北西北者居多。中国幅员辽阔,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在口味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南咸北酸,东甜西辣”的习惯,在宫廷中也体现出来。这三咸菜,酸咸辣各具特色,深受后宫粉黛们的喜爱,人人赞不绝口。

乾隆见大家都说好吃,于是问道:“众爱卿,这三种咸菜哪个第一好吃,哪个第二好吃,哪个第三好吃?”这一问可把大伙问住了。大家只知各有千秋,可没注意到哪个第一哪个第二,再说各人的口味不同,好爱有异,怎好把它们排个名次?故难以作答。

乾隆见众人迟疑,便把目光转向正宫娘娘富察氏皇后,她是乾隆一生中最宠爱的皇后。“皇后,你说呢!”

富察氏皇后是北方人,爱吃酸的,她略加思索后答道:“回陛下,妾妃以为盐菜第一,豆豉次之,鲊辣椒再次之”。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后是掌管后宫的统领者,其他嫔妃平日不仅要揣摩皇上的意思说话,还要多看皇后的脸色行事,怎敢同她唱反调?听皇后这么一说,有不同看法的人也不敢多言了。再说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如随声附和,落个人情:“娘娘说得极是,我等也是这么认为的。”

乾隆哈哈一笑:“皇后说的是,朕也是这么认为,这盐菜、豆豉、鲊辣椒,按名次可谓状元、榜眼、探花,堪称咸菜中三魁首,是未经科考的‘三鼎甲”。

众人一听,齐声喝彩:“还是陛下说得好。”

就这样,沔阳咸菜三鼎甲,盐菜、豆豉、酢辣椒,很快传遍了宫廷内外,朝廷上下。一些王公贵族、文武大臣纷纷遣人来沔购食,一时间,京城至沔阳的驿道上,车马塞途,船帆蔽日,咸菜交易十分火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小的实惠。

四.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沙市酱油

沙市酱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市酱油

沙市区调味品产销协会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而早期随着佛教僧侣之传播,遍及世界各地,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中国酱油之制造,早期是一种家事艺术与秘密,其酿造多由某个师傅把持,其技术往往是由子孙代代相传或由一派的师傅传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之酿造法。

五.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奇味鱼

洪湖奇味鱼致力于洪湖水产品深加工事业,利用中药绿色防腐专利技术与洪湖本土传统工艺,依托洪湖丰富野生小鱼资源,开发出口味独特的特色野生小鱼休闲食品。

洪湖野生鱼品丰富:使用洪湖珍稀野生小鱼制作。目前开发的鱼品有50g楚冠奇味鱼二种(凤尾鱼,刁子鱼);35g土客稀五种(凤尾鱼,刁子鱼,麻姑鱼,绿豆鱼,鲫鱼);15g土客稀二种(绿豆鱼,凤尾鱼)。

传统工艺

精益求精:选料严格遵守15:5:1,秉承17道工序制作。

专利技术

绿色防腐:独有绿色防腐专利技术,保留野生小鱼自然风味。

奇味野香

过齿难忘:22种调味料糅合18种中药材,鱼味无穷。开袋即食,是旅游、外出、馈赠亲友的最佳食品。

六.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石首尖椒

石首尖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首尖椒是在石首境内生长的一种小辣椒,尤以该市调关镇连心垸、黄陵山、沙湾等村所产最多,质量最好。在一棵辣椒树上,一般六、七个小辣椒一簇,朝天生长,被人称为“天仙姊妹”。石首尖椒体长秀美,红润有光泽,皮薄,辣味纯正。其采摘后经过暴晒加工,干而不脆,润而不湿,常用来制成家用调味品或辣酱。湖南、四川人尤喜食用石首尖椒,常把它作为旅行佳品。近年来,每年有20多万公斤的石首尖椒出口香港、新加坡、印尼和泰国等地,有的甚至远销南欧的罗马尼亚。

石首尖椒

石首市七姊妹朝天椒产销协会

10969172

辣椒(调味品)

七. 湖北省 仙桃 红庙萝卜

亲爱的朋友,当你或是探亲访友,或是旅游观光,风尘仆仆地到红庙村,吃上一个鲜红的萝卜,定会感到饥渴顿解,疲劳立消,精神马上抖擞起来。那皮薄汁甜,肉质如梨的红萝卜,准会让你拍手叫好,如果再听听菜农讲一段红萝卜的美丽传说,则更加感到“不虚此行”了。若不信,请看前人是怎样赞美红庙萝卜的:

肉白质甜如雪梨,穿红戴绿展丰姿。

七根羽辫向天倚,两寸银簪插沃泥。

红庙萝卜有圆形(柿饼形)和壶桶形两种,根型端直如银簪,须根细小而不多,七片羽状叶,叶缘有波状起伏及浅缺刻和毛茸,叶柄带紫色,叶色绿较浓;株形矮小,叶丛半直立,稀疏处叶倾斜较大;花白色,略带紫,春秋均可播种,播种后45天左右即可采收,个大,产量高,每亩产3000至4000斤。

红庙萝卜表皮薄而光滑,色泽鲜红醒目,肉白色,肉质嫩而清脆,用刀削根便会裂口,如削皮后肉质略带淡绿色,其味则更加清甜可口。它含糖量高,品质上乘,不易空心,不易抽薹,营养丰富,被称为“土人参”,既可作蔬菜,又可作水果,还可加工腌制品等。食用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质0.6—1.0克,碳水化合物5.7—6.6克,钙44—61毫克,磷28—40毫克,铁0.5—0.7毫克,维生素C19—34毫克等,无论是素烧或荤汤,其味都是很鲜美的。

红庙萝卜为何外形美,品质好?据说与下面的故事有关。

很早以前,红庙村西头有一男孩,聪明英俊,经常放牛,割牛草,爱吹笛,鸟儿听到他的笛声,都飞到他的牛背上和牛角上,蹦蹦跳跳,不肯离去;村东头有一女孩,常年到郊外挖野菜,打猪草。她爱唱歌,歌声似凤鸣,鸟儿听到歌声,都在她头上盘旋,唧唧喳喳,随声附和。他们都只有十三岁,一见如故,日子久了,相处更加亲密。虽两小无猜,但心里都很纯朴善良,同病相怜,你帮我挖野菜,我帮你割牛草;女孩篮子里野菜装满了提不起时,男孩主动帮她提;回家时,常让女孩骑在牛背上,自己牵着牛绳走。他俩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情同手足。

一晃三年过去了,男孩已长成英姿勃勃的美少年。他脸庞清秀,眉如春山,珠黑睛亮,齿白唇红,高高的鼻梁,中等身材,穿一身白布衫,矫健的体魄,器宇轩昂,煞是可爱。 女孩则更是美丽多娇。她脸似芙蓉,眉如新月,眼闪秋波,嘴似樱桃,齿若列贝。头上青丝如墨染,嫣然一笑百媚生。身着大红衣裙,头发上的绿绸带呈七瓣形向外斜立,像一朵绿色的七瓣羽状花,向着空中绽开。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拂风;身上异香四溢,让人一见便心往神驰,爱不忍舍。有诗为证:

二八佳人体似酥,招来百鸟放歌喉。

回头一笑倾人国,月闭花羞鱼不游。

这时,他俩情窦已开,言谈举止,都免不了带点青春年少的羞涩态。每次相见,男孩总是关心与爱护,目不交睫,一往情深;女孩更是含情脉脉,粉面含羞,好像有话要说,但欲言又止。

一个晴朗的秋日,他俩照例到郊外去重复往日的劳作。当跨过一条小沟时,女孩不慎将衣裙弄脏,男孩关心地说:“你把裙子脱下来洗一洗,一会儿就可晒干”。女孩说:“好,但你要把身子转过去,不准扭头看我,等我叫你转过身来时,你才可转过来”。

男孩满口答应,立即将身体转了个180度,站在田边静静地等候。等了好一会见没有动静,心里着急,担心她出事,就慢慢地扭过头一看,见少女将红裙铺在地上晒,身穿一套紧身白内衣,蹲在那里两眼深情地望着自己,四目相对,少女害臊,惊叫一声,红光一闪,化作一个圆萝卜,色鲜红,七片绿叶向上倾斜,菜篮和小铲仍在旁边。

少男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才清醒过来。他高声呼喊少女,可再也没有人回答了。他喊呀喊,从中午喊到傍晚,从傍晚喊到子夜,嗓子喊哑了。他哭了。哭呀哭,眼泪哭干了,鲜血从眼睛中流出,染红了那身白衣。一阵清风拂过,他也变成了一个状如壶桶形的大红萝卜。

有人说,这两个少年原是西天王母身边的金童玉女,因偶尔一次相视一笑,被王母视为“有思凡之念,犯了天规”,遭贬下凡,罚其经受世间苦难,了却凡心,并规定16年后再返天廷。

人们知道了这件事,无不为之流泪叹息,时有诗叹曰:

玉女金童天上来,青梅竹马两无猜。

柔情似水难成对,化作“人参”究可哀。

人们将这两个萝卜好生看护,让它们抽薹、开花,结籽,来年再种。如此循环往复,几年之内,红庙村家家都种上了这种萝卜,却不忍吃它。

后来,有人听说这红萝卜是神仙变的,是童男童女的化身,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就偷吃了一个,觉得味道特佳,很快就传开了,人们把它当成水果和“小人参”来种植,传至今日。

消息传开,外地人将种子引去种植,结果大相径庭,无论是外形和品质,都不如红庙的萝卜好。什么原因?据说是这一对深情的少男少女眷恋故土,思念亲人,不愿离开红庙迁徙他乡之故也。

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终归是事实。红庙村的土质好,水质优,红庙村的人种萝卜重科学,善管理,是萝卜长得好、品质优良的根本原因。有人作诗这样地概括:

十抄萝卜九抄粟,种大地肥苗壮粗。

防病治虫常管理,遵循科学质方优。

首先,红庙村的地是油沙土,农民常用榨油饼和水草、灰肥、猪牛粪等农家肥作基肥,这就更加优化了土质。

二、适期播种,绞水草覆盖,及时间苗,合理浇水,适当地用水粪提苗,防病治虫经常化。

三、精耕细作,有“十抄萝卜九抄粟”之说。

四、选种严格,选出萝卜状如柿饼和壶桶,每个重约二两,根细,须根少,七片叶。发育成熟的种子,既要颗粒饱满,又要略呈灯窝形,色泽还要深重。同一株种萝卜所结的籽,梢部可能营养不足,要舍去。

正因为如此,红庙萝卜的品质就越种越优,远近闻名了。

八.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东升西瓜

东升西瓜是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东升镇的。东升西瓜种植的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西瓜有特色黄肉无籽西瓜黑沙皇、郑抗无籽4号西瓜以及纯黑皮无籽西瓜等。

近年来,东升镇委、镇政府把发展西瓜产业作为培植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来抓,以石首市西甜瓜合作社为依托,从促近农民增收着眼,从推广科技增效着手,从规范市场行为、引导农民自主销售着力,优质西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0年已发展近30000亩。该镇1999年被中国瓜协定为“全国西甜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000年被湖北省瓜协评为“湖北省西甜瓜明星乡镇”;2001年,东升“两湖牌”西瓜顺利通过省绿办的审定,并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为全国唯一以地理标志命名的绿色食品商标;2006年,东升西瓜在长沙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秀质量奖”;2009年,在长沙首届洞庭西瓜节上荣获“优秀生产基地”。

九. 湖北省 仙桃 毛嘴卤鸡

名产名吃,凡上得口,吃得有滋有味,往往令众人喜爱,毛嘴卤鸡号称荆楚一绝,在大江大北赢得美名美誉,之所以好吃,就因为毛嘴卤鸡熟而不烂,嚼之不腻,嚼得你嘴巴、鼻孔、眼睛等全身都是香的,吃剩的鸡骨头也舍不得丢,最好咪几遍,连骨头都是香的。

真正的毛嘴卤鸣选料讲究,一要土鸡,不吃饲料的那种,乡里人房前屋后放养的;二必须是公鸡,母鸡脂肪多,公鸡全身是肌肉,吃起来有劲口,吃后人更有劲。

酒是陈的香,卤水是老的好。毛嘴卤鸡有多少年历史我不清楚,但人们都说卤水时间越长越好。过去无冰箱、冰柜,炎热季节如何存放保质,生意好的天天开锅无妨,生意不好的一天不用恐怕要变味。

毛嘴卤鸡的袒师爷是刘宝林。日本鬼子占领时期,有日本人点着刘宝林送卤鸡“咪西咪西”,将日本人恨得要死的刘宝林无奈之下,向卤锅里泼了一瓢水酒,你要好吃,我要你不好吃。谁知歪打正着,卤鸡格外的香美。卤鸡名声从此奠定,刘宝林也有了“卤宝林”的外号。过去经济水平有限,卤鸡都是切成一块块出售。使卤鸡发扬光大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己是全国建设明星乡镇的毛嘴,大街小巷,无一餐馆不经营卤鸡,尤其是老居民区的毛湾街,“正宗毛嘴卤鸡店”招牌林立,满街飘逸着卤鸡的香味,是香醇,是香酥,还是香美,那份陶醉顿时让你放开鼻孔使劲吸一吸了。

也许应了好酒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正宗嫡传的郭三泉卤鸡店在窄巷的僻静处,招牌并不显眼,但因为其卤鸡色、香、味俱佳,武汉、沙市、荆门、宜昌、天门食客慕名而来,买一只只卤鸡乘兴而去。卤鸡也成了个人送礼、单位进贡的佳品。一次我领客人到郭三泉卤鸡店买卤鸡,见卤鸡子的屋里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一只硕大的铝锅内倒立着二十多只褪毛洗净的生鸡,酱色的卤水沸腾不己,老郭微笑着迎接我们.通过与老郭寒喧得知,刘宝林卤鸡技术正宗嫡传并非他一人,长期卤鸡经历使他改进一些工艺和配方.

另一家的卤鸡近几年来声名鹊起,它就是毛嘴兴隆大酒店的“八须”牌卤鸡,味口更酥松、香美、劲道,兴隆大酒店生意兴隆,顾客主要是冲“八须”卤鸡而去的,吃了不够,还买几只兜回去给亲友品尝,老板朱艳华独具慧眼,率先于二00五年十月申请了“八须”牌卤鸡注册商标,还在市电视台作了广告,广告词是:“八须”牌卤鸡味道好,连骨头都是香的.

不过只要是毛嘴卤鸡都鲜美好吃,其基本工艺是一样的。毛嘴人做生意精明,在毛嘴开店也好,在武汉、沙市、荆门等地开店也好,无一不是“毛嘴正宗卤鸡”,这给他门带来了滚滚财源,同时毛嘴卤鸡因为他们而美名远扬。具有雄厚实力并注册“毛嘴”牌卤鸡商标的毛嘴卤鸡厂,生产的一种真空包装的毛嘴本地产卤鸡,早已畅销各超市货架,且远销深圳、北京。

十. 湖北省 仙桃 仙桃美味黄鳝

仙桃美味黄鳝

我一直喜欢仙桃,不仅仅因为仙桃是我的故乡,更主要是那里的水乡人文不带俗气。后者是我到过不少的地方的悟道。

有朋友认为,是那里的‘沔阳三蒸’迷住了我,让我对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川也敢一碗水端不平。

我喜欢吃‘沔阳三蒸’,尤其喜欢吃粉蒸黄鳝,与偏食无关。这是一个‘好吃佬’不好听的坏名声。鳝鱼其实是仙桃人们餐桌上最朴实的一道菜。

鳝鱼现宰现吃,可炒,可爆,可炸,可炖。在仙桃,黄鳝除了粉蒸,再就是烧排鳝,炒鳝丝,黄瓜炖鳝鱼汤。仙桃人精明能干,特别富有想象力,能让地方文化彰显无余。

仙桃黄鳝生长在一个波澜不惊,雨意绵绵的江汉平原水域里。这里的人爱吃它,不仅仅是它的肉嫩,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含大量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

当朋友们旅游仙桃,来到汉王陈友谅故里,观赏完莲花仙境,然后再到沙湖湿地公园,看无边无际的芦苇,仰视天空中各种水鸟……疲惫一天踅进一农家大院,看到水缸里养着肥大的黄鳝,顺势点上一个黄鳝多样吃法。

初夏的江汉平原,阳光和煦,雨量充沛。庄户人家的菜地里长出水灵灵的蔬菜。老板从菜园里抽来几根蒜苔,摘上几条黄瓜,还有青椒,洗净落锅。噼拍一顿爆炒,很快,鳝排的清香被蒜苔托着,弥散一屋。

老板把一盘烧好的蒜苔排鳝端到你面前,你悠然地呷着啤酒,狼吞虎咽吃着。而此时一盘青椒炒鳝丝又端了出来。随之盛来香喷喷的米饭。

黄瓜鳝鱼汤用柴火炖着,当地做法的妙,就在于黄瓜入鳝鱼的鲜味,没有黄瓜的脆嫩,哪有沙锅中的黄鳝油香鲜嫩润肠胃啊。

客人脸上泛着红晕,米饭打底,再每人来一碗热腾腾的黄瓜鳝鱼汤,汤入肠胃,冲淡了啤酒,噎下米饭,一点也不渴。这才酒足饭饱了。此时此刻是你在怎觉得;没看够仙桃美景,返身回来在美景中吃美味黄鳝,农家小院溪流曲径,真是人生中一份难得的风雅。

心情舒畅中,品尝着绿色食品一一仙桃黄鳝佳肴,‘莫笑农家腊酒浑‘的场景才能找到感觉。

我爱吃粉蒸黄鳝是在小时候就有了。端午节前后,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人们选端午节请客也是有的。没冰箱的年代,有鳞鱼不好放,只好买些无鳞鱼做菜了。如泥鳅,黄鳝。

把宰好洗净的黄鳝捶成片,切为一段一段,用米粉拌好后,放在蒸笼里用柴火灶蒸上一半熟,用碗捡起来。等客人到齐后,再用一空碗一翻扣,放进蒸笼里热一下,端出来浇上勾好的欠,撒些葱花就可以端上席了。米粉粘附字黄鳝上吃起来不油腻,色味俱全,又鲜又嫩,真好吃。粉蒸黄鳝就代替了‘沔阳三蒸‘中必须有的蒸鱼了。

那时候,经济不发达,平常家里是很难吃上的。……

美丽富饶的仙桃,有水的地方就有黄鳝,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都人工养殖黄鳝了,形成了很大的产业规模,远销国内外。再也不需像我小时候拿着鱼篓到处去捉了。想吃方便了。

朋友,仙桃的黄鳝何止这几种吃法。如果哪一天你去游仙桃,临行前请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为你当一个游仙桃,吃黄鳝很精明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只是我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是想找机会回我的故乡去吃粉蒸黄鳝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