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抚州市东乡区有什么土特产 抚州东乡区十大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抚州市东乡区有什么土特产 抚州东乡区十大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20 14:56:02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缂丝

 缂丝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术,以前被用来生产帝王后妃们的龙袍和霞帔,是一种通经继纬的特殊手工织物。它以生丝作经线。彩色熟丝作纬线织造,在织品图案与素地结合的地方,微显高低,犹如镂刻而成,因而又称为“刻丝”。缂丝织成的屏风、中宝、和服腰带、日用物品都是艺术精品。

缂丝,又名“刻丝”、“尅丝”,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有文人赞誉是“雕刻了的丝绸”。它是中国独有的丝织工艺品,据考古证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0土的公元7世纪舞俑腰带,用的就是缂丝;而更早的楼兰汉代遗址中曾经出土采用“缂”法织成的毛织物,可见这种工艺历史之悠久。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缕之像”。

                          

缂丝技艺在宋代以后不断发展,至清代缂丝业中心已移至苏州一代,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000种颜色,采用缂丝法摹临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缂丝制品至今仍然被作为高级工艺品生产、收藏,2000年苏州大学百年校庆时,每个到会的校友都得到了一幅缂丝工艺制作的小画屏。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丝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史前时代,黄河流域已经出现丝绸的曙光,到商周丝绸业已较发达,随着战国、秦、汉时代经济大发展,丝绸生产达到了一个高峰。公元前126年,在汉武帝的西进政策下,大量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向西运输。经过魏晋北朝发展到唐代,中国丝绸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一方面条贯、折衷传统遗产,另一方面又兼容了外来技术、纹样的优点。宋元时代随着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促进了丝绸生产技术的较大发展,品种风格有了创新,丝绸生产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地区;至明清江南苏杭一带成为最重要丝绸产地,发展了一批典型的丝绸专业市镇,官营织造也日趋成熟,此时,我国丝绸发展到了最活跃的时期。1804年始,中国丝绸业开始向现代化迈进,建国后,我国丝绸更得到了迅速发展,建成较完整的丝绸业体系,丝绸产品已行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古老的丝绸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正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向灿烂的未来。

三.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天然地耳

俗称地耷、地衣,属野生菌类。产于东乡县境内黄土表层上的地耳,较其他菌类营养含量更高,属黑色类绿色食品。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白汁圆菜

甲鱼,历来视为滋补品,背甲能入药。吴地素有“清炖甲鱼”补身子的习俗,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亦列有“汤煨甲鱼”、“全壳甲鱼”,此菜选用重750克左右的活甲鱼,宰杀后去内脏(有蛋则取出待用),斩去爪、嘴尖及尾,割断四肢骨骱。先在60°C热水中浸泡去黑膜,然后放入90°C热水中浸泡去背壳,再将每只甲鱼斩成6块。复洗后,加清水煮至锅边起泡,取出再入清水复刮洗一次,取出沥干。烹调时,以竹筷垫锅底,将甲鱼块排列锅中,加猪肥膘片,并将葱结、姜块在菜油中熬至发香后,放在肥膘上,菜油沿甲鱼锅边倒入,加绍酒烧沸,再加猪肉汤烧沸,焖烧30分钟。精盐、蒜姜,旺火收稠后装碗。与此同时,甲鱼蛋加葱结、姜片、绍酒、精盐,放蒸笼中蒸熟。取出在炒锅中用熟猪油与笋块、山药块、木耳略炒,加绍酒、精盐、绵白糖烧沸,将碗中甲鱼倒在锅一边,加猪肉汤烧沸后转小火焖至卤汁稠浓,然后以湿淀粉勾芡,淋熟猪油、麻油,起锅装盆。卤汁稠明亮,略甜为宜。

甲鱼以春秋两季最佳,尤其是“菜花甲鱼”、“桂花甲鱼”。夏季甲鱼较瘦,一般不食,苏州人忌食“蚊子甲鱼”是有一定防病根据的。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哑巴生煎

   在吴地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苏州这种馒底金黄、硬香带酥、馒身白色、松软可爱、一咬汤卤满口的民间食品,也有吃了还想吃的时候......”——这是在哑巴生煎临顿路分店的店堂里的媒体介绍,可见生煎馒头对于苏州人是一种口福。

说到苏州的生煎馒头,论名气和口味当数哑巴生煎。之所以称其为哑巴生煎,是因为老板是位老实厚道的聋哑老人,由于做的生煎好吃,食客渐渐地淡忘了他的名字,而直呼其为哑巴生煎。 哑巴生煎既是苏州市区远近闻名的小吃名点,也是苏州餐饮业一块响当当的招牌,60年的经营历史够得上“老字号”了。哑巴生煎老店早年开在阊门皋桥头,“文革”期间迁至东环路苏安新村,最近才在临顿路上新开张了哑巴生煎分店,引得食客慕名而来,三五十人排队等候是常有的事,生意十分红火。

哑巴生煎,苏州“最好吃”的生煎,绝非“浪得虚名”。刚出锅的生煎,“热气腾腾的”,“轻轻一咬”,里头全是“汤汁”,“甜而不腻”;肉馅“非常新鲜”,“有咬劲”;皮子煎得“脆脆的”,还带着“芝麻”的香气。最好再搭配一碗“泡泡小馄饨”,草根的幸福,便在这草根的美食里体现。

苏安总店:苏安新村24 幢对面   电话:67410674

临顿路店:林顿路温家岸12号    电话:67208077

盘蠡路店:友联新村70号        电话:13013884671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西瓜鸡

西瓜鸡是苏州的时令名菜,曾风行过四五十年,由于只能在夏天吃,又要当天煮当天吃,不能贮存,不能携带,所以知道的人还不多,吃过的人当然更少。其实,只要学会了烹煮的方法,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西瓜上市,就可以泡制。

                  

原料:子母鸡1只(用一只或半只),西瓜1只,清汤适量,火腿片100—150克(二、三两),笋尖25克(五钱),姜片25克(五钱),精盐25克(五钱),黄酒30克(六钱)。

                  

制法:将西瓜的上端切下一块作盖子,挖出瓜瓤,不要挖太多,影响瓜皮的完整。挖好后,将整个瓜壳用开水泡一泡,用洁净布揩干。

                  

将鸡宰杀后,去毛去肚杂,洗净,放入瓦罐(不可用金属罐锅),加火腿片、姜片、笋尖、酒、盐和清汤(汤以能没过鸡肉为度),放在炭(音箕)火上煨到鸡将烂时,取去姜,将鸡和汤倒入西瓜内,盖上瓜盖,再蒸到瓜皮呈现黄色时,即可打开西瓜取食。

                  

特点:瓜色美观,有鸡的鲜味,有水果的芬芳味,有火腿的香味,又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实为色香味俱佳的美食。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八珍糕

八珍糕以粮食、粮类、油脂为基本原料,配以有疗效的食物为辅料。苏州稻香村制作的八珍糕,采用清代民间验方,选配了五味食品兼药物,如淮山药、白扁豆、南芡实、砂仁等和三味中药材,如党参等,能起到促进食欲,防病保健作用,是苏式糕点中著名的食疗食品,1982年被评为江苏省名特食品。( 苏州)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绣

苏绣是我国的四大名绣之一,它以针法精细、色彩雅致而著称。苏绣图案秀丽,题材广泛,技法活泼灵动。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无不体现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文化内涵。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素雅秀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孕育了一朵朵璀璨的艺术明珠。享誉中外的苏州刺绣就是在这里发祥的。

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后苏绣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当时苏州是我国的锦绣之乡:绚丽多姿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苏州“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的地方特色,在一方锦帛上可绣出五岳、江海、城邑、行阵等图案,并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苏绣是最擅长吸取其他艺术精华的品种,它的图案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为题材,一般以蓝、绿为主色调,体现清雅、幽静的效果。从人物、花鸟到山水、动物,从静若处子到动如脱兔,苏绣呈现的无不是江南水乡那细腻绵长的人文内涵。而这些美轮美奂的苏绣都是在上千年的历史间空中,由一代代绣娘巧手穿引,心手相传,一针一线创造出来的。

                  

苏绣的特点主要是精细雅洁,精呢,就是它针法很细的,它一根丝线可以劈成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四十分之一,那么雅呢,主要体现在色彩,色彩文雅。

                  

俗话说:“一笔千线”。画家信手一笔,刺绣就要千针万线。而苏绣是以精细见长的,它的线色达到千种以上,每种颜色从浅到深有十多种之分,一件作品有时多达用了一二百种颜色。因此,一般小幅苏绣作品就要绣3至5个月,中等作品要绣一年,大幅的要绣两三年,有时还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当然,这样精制而成的苏绣艺术品自然是人们争相珍藏的重点。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奖的苏绣《耶稣像》,当时售价高达就高达一万三千美金。

                  

如今,苏绣仍然是苏州最重要的手工艺术品,并以生动逼真的质感、玲珑活泼的姿态、精美细致的绣工而驰名。作为国家礼品和展览品,先后有七十九次作为馈赠国家元首级的礼品,在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东方的明珠。而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美妙绝仑的古典园林、栩栩如生的波斯猫,富贵娇艳的牡丹花,也就从苏州走向了世界。

九. 江苏省 常州市 新北区 大娘水饺

1996年4月始创于江苏常州的“大娘水饺”,十多年来,为具有近两千年传统文化的水饺注入了时尚元素和标准化的灵魂,引领了中式快餐的新潮流。“大娘水饺”至今已在南京、上海、北京等上百个城市开设了连锁店300多家,每年光顾“大娘水饺”的消费者超过了5000万人次。《全球商业经典》杂志以“大娘水饺靠中央厨房创造6亿只水饺传奇”为题,对“大娘水饺”的成功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中央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相继将“大娘水饺”作为中式快餐的成功典范进行了追踪报道,“大娘水饺”的掌门人也被推选为2006中国餐饮行业领袖人物。

“大娘水饺”先后获得了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诚信单位、江苏服务名牌企业、亚洲十大最具潜力品牌等荣誉,“吴大娘”及图形商标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大娘水饺”还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菜品,松仁三鲜饺、三菇饺、香菇青菜包分别荣获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金、银奖;松仁三鲜饺、三菇饺、素三鲜饺被评为中国名点;松仁三鲜饺、牛杂汤、蜜汁叉烧酥荣获2005上海国际餐饮博览会金奖。

十.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区 艾山瓜

艾山瓜是徐州的。历史上艾山西瓜曾享盛名,个大质优,一人一担往往只能挑动两个。一般有四类瓜种:一种黑皮、黑籽、红瓤,称黑缸皮;一种花皮(绿底黑纹),也黑籽、红瓤,称为结义;一种白皮、白籽、白瓤,称为三白;一种个头小,皮薄,籽小,黑皮红瓤,称风秧籽。前三种每株结一个瓜为好,风秧籽每株可结3-5个。艾山西瓜最大优点是汁多含糖量高、尽为沙瓤,吃在口中沙质隆隆,蜜味浓,清香。如今瓜市上还常有人以艾山瓜为招牌,但今天市上所见到的艾山瓜完全不是从前的品种了,尽是一般杂交瓜,不但瓜个小,瓤也板实,甜度不高。

艾山瓜历史悠久,据史书载:战国时楚国于边土(今安徽期城一带)种植大甜瓜,魏国人想得到此瓜种,楚人不给,两国发生一场战争,后来在期城讲和,从此西瓜向北方传播。邳地也开始了西瓜种植,艾山西瓜独优。历史上艾山西瓜品质优,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条件优越,艾山一带皆是青沙土质;二是技术问题,从前艾山人施瓜肥尽用香油饼渣,不用其他肥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