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粽子广西陆川特产 广西陆川小吃特产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粽子广西陆川特产 广西陆川小吃特产图片更新时间:2024-01-27 23:08:50

一.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柚子

柚子有甜柚、酸柚(俗称仆碌子)。酸柚肉红、味酸涩。市内各地种植的主要是甜抽,俗名羊额子,上尖、下圆脐、皮黄、果大、肉白味甜,可与容县沙田柚媲美。主产于波塘、南渡、三堡、大、诚谏等乡镇。抽子解放前即运销港澳,清宣统二年(1910)广西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有柚子3万棵(末包括三堡、波塘、糯垌、太平等乡镇),1990年全县年产柚子300多吨。近几年领导部门和群众把柚子作为重点发展果类,种植面积已达8800亩。

二.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乌石酱油

五十年代中期,广西首府南宁召开了一个有中央首长参加的盛会。与会人员听说陆川有土——乌石酱油,便派一辆专车前来乌石采购,运了满满一车回去。此后,乌石酱油名声大震,每年前来要货、订货人络绎不绝。乌石酱油虽然年年增加产量,但仍供不应求,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要。
乌石酱油并非徒有其名,它实实在在是上等配料。真正的乌石酱油,呈黑黄色;有粘性,是浓缩的液体混和物。味道香甜且芬芳。拿一块白切鸡肉去粘点,可以将酱油全部粘光不余。青绿脆口的博白蕹菜,如能拌上乌石酱油,那就如同锦上添花,美不可言了。幼嫩的陆川猪肉,拌上乌石酱油,慢炆、紧炒、生燉、炸扣肉,则是桂东南特有的风味了。
顾名思义,乌石酱油的产地就在乌石。据说长300年前,从福建方向来了个聪明、漂亮的农家妹,因孤身只影,投宿在如今的乌石街边。这个农家妹姓夏,凡事都动脑筋想问题。有次她发现黄豆拌上糖水煮熟后留存一段时间,有一股香味飘溢出来,便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在乌石安居乐业,利用大半生的精力,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配制出一种味道甜香的液体。这种液体便是乌石酱油的前身。夏氏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妪后,才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得意门徒。为此,世世代代的酱料师傅都不忘记夏氏夫人的功德,总是将她的偶像作为神灵来供拜。

字串5


老一辈人说,乌石酱油之所以色鲜味美,与木笼井有关。木笼井在乌石街边,是一口古井,井宽0.67米,水深1.33米,井水呈温性。不管下多大的雨,井水仍清澈见底,不涨不浊;一年四季,水位固定,一尘不染。据说是国师许了愿,让这口井供乌石出酱油使用。因此,长期以来,木笼井一直成为乌石酱油的专用井。
其实用水并不是决定因素。决定乌石酱油质量优劣的主要原因是科学的生产技术。从古至今,制作乌石酱油的师傅们,对技术精益求精,在科学面前一丝不苟。从蒸化到发酵,储在缸里,搁置在炎炎烈日底下,天天曝晒。短期的二三个月,长期的半年、一年,曝晒越久越是上乘之品。乌石酱油以久晒而取胜,因此,乌石酱油了叫乌石晒油。一个平凡的“晒”字并不引人注目,可它正是“晒”出了特色,才使乌石酱油得以名扬八方。 字串6

三.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茶油

茶油是我县传统食用油,全县各乡(镇)均产茶油,主要供食用和工业用。因其特有的低碘值不易变质,对人体有益的油酸含量居各种植物油之冠,且不含胆固醇,可抑制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其脂肪酸的构成与橄榄油十分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目前全县茶油面积23万亩,年产油茶5000吨。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四.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溪松脂

市内松脂资源丰富,有含油高,不易氧化的特点。全市可采脂的松林(马尾松)120万亩,60年代后引进的美国湿地松8.2万亩。解放前在沿河水运方便的山区已采脂卖给梧州松脂厂。

解放后,梧州松脂厂在岑溪县城设立松脂仓库,委托各供销社收购。

全市17个乡镇和国营林场都生产松脂,松脂生产成为山区的一项主要副业。年产松脂3000吨以上的有波塘、三堡、水汶三个镇,年产1000—2999吨的有昙容、太平、马路、筋竹、诚谏、大、梨木、大隆等8个乡镇。到1972年全县松脂产量已超万吨,是全国年产万吨以上4个重点松脂基地县之一。近年加强采脂技术指导和管理,松林面积日益扩大,松脂产量均在2万吨以上,最高1989年2.62万吨。1990年涌现每人年采脂万斤的采脂能手。同年波塘镇年产脂3200吨,产值22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48%。

五. 湖南省 长沙市 开福区 糯米粽子

是民间的风味小吃,糯米1000克,纯碱3克,鲜蓼叶500克,白糖适量,先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取出拌碱。然后将鲜蓼叶用开水煮十分钟,剪去蒂,将大小叶搭配好叠成"十"字架,用绳捆成把,放在清水中泡四、五小时,去除涩味。然后将蓼叶摺成三角形斗状,灌入糯米,包成菱角形,用细麻绳扎紧,入锅煮两小时左右,熟透后拌白糖食用,其味清香可口。现在还有加入 绿豆、红豆、莲仁、火腿肉等多个品种。粽子在长沙是五月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吃棕子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习俗,表示对屈原的祭奠。( 长沙)

六. 广西 河池 罗城 红香蒜

红香蒜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种植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罗城中部的四把、东门、桥头、黄金、龙岸等乡镇。种植过程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蒜瓣大小均匀,呈紫色,大蒜素含量高,香辣味浓烈;蒜薹粗细适中,质地脆嫩,食味清甜鲜美,口感极好。20世纪70年代开始,罗城红香蒜、红香蒜薹每年都远销北京、东北和南方的广州、香港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七.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五芳斋粽子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八.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碳烧肉

此菜精选陆川土猪的猪脖子特有的两块精肉,经师傅加入各种调味料,精心腌制,并经过烹制和刀工处理搭配上菠萝、面皮、腌萝卜丝等辅料搭配,令菜肴更加精美,其色泽金黄、美观、口感脆嫩,实为一道美味佳肴。

九.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广西毛血旺

毛血旺

食材来源于广西本土广大乡村,此种草根风格的食材做成的乡村家常菜,在民间广泛流传。本店将这些食材加以收集、整理和开发,在桂北菜的基础上,自创出“草根风格”的乡村私房菜,逐渐成为旺销菜品。

麻辣鲜香,汁浓味足。

做法:

1、锅里少开水,将金针菇和木耳放入烫片刻,再分次放牛百叶、鳝鱼段及猪血

2、倒掉锅里的水,在锅内放猪骨汤(或清水)加入麻辣火锅底料、鸡精煮至底料溶化

3、先加土豆片煮约2分钟,再加入金针菇和木耳约2分钟,接着加入鳝鱼段及牛百叶、火腿、黄豆芽,最后才加入猪血至汤再度沸腾

4、将煮好的材料及汤起锅转入盆内

5、锅内放油(油不可少)烧至7成熟时,放入花椒、姜、干辣椒、八角、桂皮小火至变黄色,将八角、桂皮捞出

6、将滚烫的热油及干辣椒、姜、蒜淋在盆内

营养功效:

1、黄豆芽:黄豆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春天多吃些黄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豆芽中所含的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压。另外因为黄豆芽含有维C,是美容食品。常吃黄豆芽能营养毛发,使头发保持乌黑光亮,对面部雀斑有较好的淡化效果。吃黄豆芽对青少年生长发育、预防贫血等大有好处,常吃黄豆芽还有健脑、抗疲劳、抗癌,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低胆固醇等功效。

2、鳝鱼:鳝鱼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鳝鱼特含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的“鳝鱼素”,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鳝鱼含丰富维生素A,能增进视力,促进皮膜的新陈代谢。鳝鱼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

3、火腿肠:火腿肠含有供给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还具有吸收率高、适口性好、饱腹性强等优点,还适合加工成多种佳肴。火腿肠中含有亚硝酸盐等添加剂,且不多食。

4、木耳(水发) :黑木耳中铁的含量极为丰富,故常吃木耳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黑木耳含有维生素K,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症的发生,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木耳中的胶质可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集中起来排出体外,从而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它对胆结石、肾结石等内源性异物也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经常食用可防癌抗癌。

5、鸭血有补血和清热解毒作用,并有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功效。

十. 广西 防城港 防城区 广西肉桂

广西肉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玉桂、牡桂、亚热带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是广西亚热带芳香药料植物中的“三宝”之一。肉桂树的皮、枝、叶用途很广。可作药用,可制香料和提炼桂油。成品有:桂皮、桂子、桂蛊、桂丁、桂辛和桂油等。防城区、上思县等地一般年产桂皮200万公斤以上,最高年产达350万公斤。桂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多年前就已远销欧洲,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广西肉桂”系中国广西省南部亚热带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肉桂(CinamomumCassiaPresl),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造林后5-6年即可剥取桂皮和采叶蒸油,桂皮和桂油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工种植肉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0把发展亚热带优势水果和经济林木作为“奔小康工程”来实施,肉桂被列为重点项目来发展。广西桂东南、桂西南适宜发展肉桂种植的县市,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大规模营造肉桂林地,从而广西肉桂生产创了历史新的篇章,出现了一批批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村乡(镇),10万亩以上的县市,展现出连片开发、连片造林,建大基地的新格局。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肉桂有林面积还只是50万亩左右,但到1996年总面积已达176万亩,六十年时间面积增加了3倍多。到2000年广西肉桂林地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大关,达到250万亩以上。其中肉桂林地面积在30-40万亩的县市有平南、防城、岑溪、藤县;20万亩以上有容县、苍梧,10万亩以上有上思县。广西肉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肉桂生产基地。年产桂皮3万吨以上、桂油约1000吨,种植面积和桂皮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桂皮出口和桂油的加工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广西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广西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建议的函》(桂政函〔2006〕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平南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5个县(市、区)的全部乡镇及那坡县百合乡、百南乡、百都乡等3个乡;东兴市东兴镇、马路镇、江平镇等3个镇;上思县南屏乡;桂平市油麻镇、罗秀镇、麻垌镇、罗播乡、木根镇、中沙镇、中和镇、石龙镇、金田林场等9个乡镇林场;昭平县古袍镇、五将镇、富罗镇、木格乡、马江镇、富裕乡、庇江乡、走马乡等8个乡镇;梧州市蝶山区长洲镇、夏郢镇等2个镇;蒙山县陈塘镇、黄村镇等2个镇;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浪平乡;容县十里乡、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7个乡镇;北流市六麻镇、平政镇、六靖镇、隆盛镇等4个镇;兴业县城隍镇、北市镇等2个镇;陆川县陆川林场等4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