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洛南特产 浆水豆腐 洛南特产九泉豆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洛南特产 浆水豆腐 洛南特产九泉豆腐更新时间:2024-04-14 15:21:45

一.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是什么豆腐?托板豆腐也叫水豆腐,是用上等黄豆,经脱皮、水泡后,磨成汁,用布滤出豆浆,倒入锅中烧开,加卤水精心点制而成。因放在一长方形木板上食用,故称为托板豆腐。

托板豆腐有什么特点?其特点是白嫩、细腻、香甜,营养丰富,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托板豆腐在临清城内,属于早点的一种,被商摊切成一块块排在木制托板上。这时豆腐就是豆腐,用不着特别的佐料,其清香的味道已令人满口生津。

托板豆腐是怎么来的?关于托板豆腐的来历,在临清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相传在明朝,曹州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因为家里很穷,好不容易才凑了点儿碎银子做盘缠,尽管一路上省吃俭用,来到临清还是花光了,不得不在街头过夜。第二天清早,一个五十来岁,名叫“豆腐李”的人担着水豆腐走过来。他喊了一声:“水豆腐来——”他走着走着,往前一看,啊?街头上怎么躺着一个人?你说他是叫花子,不像;你说是进京赶考的,可为什么不住店呢?他低头叫了两声,秀才不动,也没吭声。“豆腐李”赶紧放下挑子,蹲下身,推推秀才说:“先生,你怎么啦?”秀才慢慢睁开眼睛,有气无力地说:“我,我……都两天没吃饭了。”“豆腐李”一听,心里说噢,是饿的。他赶紧站起身来,扭头就去拉豆腐。哎呀,怎么吃呢?手底下连个碗也没有;到店铺里去借吧,都还没开门儿。他对着挑子出神。猛丁地,他看到挡豆腐的小木板儿,就连忙撤下来,把拉好的几块水豆腐放到上边,又用刀子切碎,端到秀才面前说:“先生,趁热吃了吧,填填肚子,暖暖身子。”秀才接过小木板儿,嘴张了几张,想说话,没说出来,眼泪却“唰”的一下流了出来。他把水豆腐端到嘴边大口大口吞起来,觉得滋味又鲜又嫩,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转眼工夫就吃光了。他递过小木板儿,抹抹下巴,把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一五一十地说了。最后,他感激说:“老人家,我忘不了您的搭救之恩。”“豆腐李”摆手说:“咳,这是什么话?谁出门没个三灾八难的!”又告诉秀才,人们都喊他“豆腐李”,家就住在鳌头矶前面。这时秀才肚子里不叫了,身上觉得暖和了,就拜别了“豆腐李”,又继续赶路。

没想到,这秀才考了个头名状元,后来当了八府巡按。这一年秋天,他坐着船往南方巡查,路过临清州,非要在这里停船不可。州官听说了,赶紧往头闸口码头上去迎接,回衙路过会通街,有个买水豆腐的老头儿没来得及回避,被衙役抓来见官。州官刚想训他几句,只见巡按大人已掀开轿帘走了过来,这可把州官吓坏了,赶紧大喝一声:“呔!‘豆腐李’,好你个大胆刁民,竟敢挡住巡按大人的去路,这还了得?来人,给我绑了!”还未等衙役上前,巡按大人已经来到老头身边,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说:“老人家,还记得我吗?我可早就认出您来了。”“豆腐李”一楞:“啊?是先生?不,大人!”赶紧磕起头来。巡按大人伸出两手把他扶起来说:“老人家,今天我还要喝你的‘小板儿豆腐’哩!”“豆腐李”难为情地说:“这……你已经变了,不不,没有变,没有变呀!”说着,两人大笑起来。州官一看,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莫非……只好陪着笑脸说:“大人,那……好,‘豆腐李’,噢,李老哥,你就把豆腐送到州衙,拿上等细瓷花碗,多放些……”没等他说完,巡按摆手笑着说:“不,就在这儿,还是用小板儿喝!”

从此以后,又白又嫩、温热可口的“小板儿豆腐”便在临清流传开来,并一直沿袭到现在,爱喝的人越来越多。

二.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浆水面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蔫,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黄色,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水面条人工擀作,页宽、条长、片薄。熟面条调上浆水菜臊,浇上辣椒红油。其色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三.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浆水鱼鱼

凤县浆水鱼鱼

凤县老少皆能作,依凉水加白矾将苞谷面粉搓成硬团,后以凉水和成粉糊,使其有韧性。锅水开沸,粉糊徐徐倒入,搅,粉糊熟透,压火,以木勺着底再搅,锅离火,取漏勺,盛之下漏凉水盆内;“鱼”,则生动也。漏勺先为葫芦瓢作,火筷烙漏眼;后为瓦制;现多为铝制品。漏雨可凉吃,滑、软,进口待咬时却顺喉而下,有活吞之美感。易饱,亦易饥。暑天有愣小子坐下吃两碗,打嗝松裤带,吸一支烟,站起来又能吃两碗,遂暑热尽去,液下津津生风。冬吃则讲究炒粉,平底锅烧热,淋少许清油,将葱花稍炒后,倒粉鱼炒,加糖色、调料,以瓷碗捂住,一二分钟后,色黄香喷即成。卖主见妇人牵小孩路过,大声吆喝,小孩便受诱不走,妇人多边喂小孩,边斥责小孩嘴馋,却总要喂小孩两勺,便倒一勺入自己口中。

四. 广西 河池 宜州 豆腐瑶

豆腐瑶

当你走进宜州,无论去到哪个乡哪个村,尤其是到远离圩市的峒场人家作客,热情好客的山里壮家人,都会有粥有酒招待你。在满桌丰盛的菜肴中,还有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关于“瑶豆腐”的来源,在宜州壮家人中有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候,瑶、壮本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大家都长大成人了,树大分枝,崽大分家,兄弟俩一个走北一个走南,各自成家,繁衍了各自的子孙,才形成了两个族群。由于生息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逐渐不同,渐渐地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信息的语言也不同。壮家的先祖莫一大王深深地感到兄弟们忙于生活,天各一方,但亲骨肉的感情,不能疏远,必须经常走往才对。于是,他带领了十多个子孙,不远千里,到如今广西和湖南交界瑶家聚居的“千家峒”去看望兄弟。瑶王一见莫一大王的到来,异常高兴,兄弟久别重逢,少不了隆重设宴招待老弟及侄子侄孙。桌上鸡鸭鱼肉自不必说,其中还有一只大海碗装夹着碧绿菜叶的淡黄“糊糊”。莫一大王一见,禁不住笑道:“瑶兄,一别几十年,真想不到你们在千家峒里拿玉米洋当菜吃。”瑶王听后,哈哈大笑起来:“我说壮老弟呀,你眼睛老花了,还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呢?”说完他用木勺舀一勺到莫一大王的碗里,和声劝道:“壮老弟,你尝尝看,是玉米洋还是什么?”莫一大王一尝,的确不是玉米洋,而是有着浓郁的黄豆原汁原味的芬芳,柔滑而又有嚼头的“糊糊”。“好!的确好!”莫一大王连连夸赞后,问道:“瑶兄,你们煮的这东西怎么煮得比我们的‘洋’好吃呢?”“壮老弟,这不是玉米粉捣的‘洋’,而是我们瑶山用黄豆粉做的豆腐,瑶家豆腐。”莫一大王央求兄长教他做这种瑶家豆腐,回到南方好好的传授给子孙,这也是对兄弟亲情的惦念。于是,瑶王把做“瑶豆腐”的方法传给莫一大王。他回到南方后又传给自己的于孙,并告诫子孙:往后凡是贵客上门,必须用“豆腐瑶”招待,不忘瑶兄的亲情。从此,“豆腐瑶”作为一道壮家招待客人家庭菜,一传了几千年。

“瑶豆腐”的制作并不像汉人制作豆腐那么复杂。古时没有电,加工粮食在壮家瑶寨里主要靠“碓”。用一只脚一下一下的踩,“碓嘴”在石坎中慢慢的一下又一下舂,把玉米、谷子、黄豆的颗粒倒入石坎中重新再舂,如此来回数次,才能舂好。宜州旧时民谣:“妹呀妹”嫁到北山背。手攀墙,脚舂碓。哥哥骑马去接妹,家公家婆不给回,扯起围裙抹眼泪。”由此可见“手攀墙,脚舂碓”这种繁忙笨重的体力劳动千百年来压得壮家妇女喘不过气来。她们周而复始的天天舂,舂谷子、舂玉米、舂黄豆,保证全家人一天的食用。做“瑶豆腐”的基本原料也是用碓舂出来的。经过来回几次舂筛之后,得出很细的黄豆粉,架锅、装水、生火,一只手拿筷条慢慢运搅动,另一只手抓黄豆粉均匀地洒入锅中,不能让豆粉在水中“结子”,越搅得均匀越好,直到沸腾,仍然继续搅动。锅里的水渐渐由稀变稠,说明黄豆粉已熟八成,此时把切碎了的任何一种蔬菜的叶子加人“糊”中,仍不停地搅动,使之混合均匀,等到菜叶熟了,加人葱花、辣椒,少许米醋,最后放盐,再搅匀后,盖上锅盖,退火。不久,黄豆粉就会凝结在锅边和菜叶上,像一朵朵、一串串的“桂花”,即可吃。经济宽裕的人家加叶的同时,加入肉松,其味更甜滑、口感更好。这就是散发着黄豆原汁原味芬芳的“瑶豆腐”。

如今时代进步了,发达的科技取代了繁重的体力劳动。“碓”,这一古老笨重的粮食加工工具,除了极少数还无法拉电的边远山区峒场仍使用外,农村里已基本绝迹了,都用电动的粉碎机加工粮食,黄豆打粉就是小事一桩,而且菜市场里天天有人卖“瑶豆腐粉”,做“瑶豆腐”方便得多了。但是,老一辈的宜州人却认为机器打出来的黄豆粉比不得碓春出来的好吃,真令从未见过碓的年轻人将信将疑。

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荷包里有钱,市面上物质丰富,餐桌上中外古今、南北风味,不同档次的各种名菜多的是,低档次的瑶豆腐,虽然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作为壮乡里瑶壮人家古老品种的传统菜肴,因其花钱不多,容易煮,口味鲜,营养丰富,依然在千万瑶壮人家餐桌上吐放芳馨,备受青睐。

五.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锅盔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这就可以开张了。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核桃

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南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洛南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毛主席关于“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核桃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该县一手抓科管,一手抓发展,使全县核桃生产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至目前,全县核桃树总株数已达300万株,其中挂果树150多万株,常年产量300多万千克,最高年产500万千克.。

农业部颁布2011第1699号公告,对“洛南核桃”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洛南核桃”成为我县首个被国家实施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为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域范围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商洛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9°44′10″-110°40′60″,北纬33°25′00″-34°25′58″,北与本省渭南市的潼关县、华阴市、华县相接,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两县接壤,南与本市的商州区、丹凤县相邻,西与本省西安市蓝田县毗邻,幅员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核桃种植涉及全县25个乡镇,381个村民委员会,3027个村民小组。洛南核桃总生产面积1800公顷,年产量49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大、皮薄、仁饱、果粒大小均匀,果面洁净,果实饱满,口感油香。 2、内在品质指标:洛南核桃富含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粗蛋白、粗脂肪等,其中钙含量高达790.96mg/kg,硒含量2.3×10-3mg/kg,铁含量57.52mg/kg,锌含量26.62mg/kg,蛋白含量15.89%,脂肪含量60.8g/100g,油酸含量15.36%,亚油酸含量66.24%。 3、安全要求:洛南核桃严格执行NY5307-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白菜豆腐汤

原料:选用丁华堂一带所产大白菜,取白菜叶200克,豆腐4块,紫菜25克,熟猪油50克,味精5克,料酒10克,细盐4克,高汤1000克。

制作方法:

1、将豆腐切成3.3厘米长、1.3厘米宽、0.7厘米厚的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白菜也切成同豆腐一样大小的条。

2、汤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烧热,添入高汤,白菜叶、豆腐,熬至菜熟后,放入细盐,味精,撒上紫菜,起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此汤特点:豆腐白,菜叶绿,紫菜紫,汤味鲜,汤汁浓(丁华堂白菜具有清煮汤亦浓的特点)。

我县汤菜考究,变化无穷。汤路广,汤种多,汤品亦妙,有“一汤十变”、“无汤不行”的传统说法。除上述几种汤外,还有“鳝鱼汤”、“鲫鱼汤”、“枸杞汤”、“螃蟹汤”、“十佳大补汤”等等,兹不一一介绍。

八.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橡子豆腐

橡子是野外橡树的果实,长圆形,含淀粉和少量鞣酸。

成品细腻、润滑,有清热解暑之功效。是武义、义乌一带的夏令冷饮佳品之一。

九.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月泉浆水面

据说取敦煌月牙泉之水,与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羊奶蔓蔓发酵生成的浆汁。味美爽口、清凉解暑,与面条同食别具味道,因而得名“月泉浆水面”。“敦煌文书P.3231卷平康乡官斋藉中即有“浆水粥”、“浆水面”的记载。古代敦煌人有粥水熬粥的饮食习俗。浆水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近现代浆水面是敦煌民间大众喜食的民间小吃。

十.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马桥豆腐

马桥豆腐

马桥豆腐用大豆精制而成。细腻、嫩白,富有弹性,生熟均可食用,是大众化的保健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