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1斤甘肃特产黑木耳 甘肃地木耳

当前位置:51特产网1斤甘肃特产黑木耳 甘肃地木耳更新时间:2024-05-05 08:45:59

一. 黑龙江省 鹤岗 萝北 萝北黑木耳

萝北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萝北县黑木耳人工栽培历史悠久,据《萝北县志》第四篇农业第七章多种经营第一节家庭多种经营黑木耳培育中记载“黑木耳培育,一段为2米长,每段可产木耳2-3两,可连采2-3年,每段净盈利2元左右。养木耳经济效益高,销售快,山区乡、村农户养木耳户不断增加,1985年全县有木耳段160万段。其中环山乡就有80万段。环山乡养木耳户占农业总户数的97%。木耳收入占全乡人均收入的50%,这个乡成了远近闻名的木耳乡,1985年该乡上交木耳10万斤,创造价值130万余元。”至今已经有30多年栽培历史了。

地域范围

萝北县隶属黑龙江省鹤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30°01′-131°34′,北纬47°12′-48°21′,县境东北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达146.5千米,西北与嘉荫县相连,西以梧桐河为界与鹤岗市、汤原县毗邻,东与绥滨县接壤。疆域东西宽108公里,南北长130公里,辖区总面积6784平方公里。萝北黑木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175,522公顷,包括团结镇、凤翔镇、肇兴镇、名山镇、云山镇、鹤北镇、东明乡、太平沟乡等8个乡镇63个行政村及县林业局下辖金满屯林场、太平沟林场、大马河林场、凤翔林场、云山林场、鱼米河林场、二十里河林场。目前,萝北黑木耳的种植面积200公顷,黑木耳年产量1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萝北黑木耳色泽纯正,背面少筋脉,形状为碗状或茶叶状。耳质耐水性强,经水浸泡一周后,耳质不分解,色泽仍光亮新鲜,耳质肥厚,味道鲜美,香味浓厚,品质极佳。 2、内在品质指标:萝北黑木耳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10%,粗脂肪小于2%,粗纤维含量大于4%,总糖含量大于55%,钙含量大于290mg/100g,铁含量大于60mg/100g,干湿比大于1:10。 3、安全要求: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4、包装材料:包装材料符合国家包装卫生标准,包装的材料要洁净、结实、无污染、无异味,并加注“萝北黑木耳”字样。 5、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地理标志。 6、运输:装卸运输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挤压。运输车辆、工具等应清洁、卫生、无污染,不得与其它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7、贮存场所: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应选择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的环境进行储藏,并注意防霉、防鼠贮藏、运输执行《无公害农产品贮藏运输标准》。

二.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黑木耳

房县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房县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房县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湖北省房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因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自50年代以来,房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每吨黑木耳换外汇1.8万美元。

房县地处南北交替气候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再加上山峦起伏、树林茂密,为黑木耳生产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而这里生产的黑木耳色泽好,外观美,肉质丰富,质地佳,味道正。早地1965年举行的全国各类黑木耳评比中,房县黑木耳以干耳1市斤泡发26市斤而独占鳌头。1980年在云南召开的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上,房县黑木耳以营养成分高、杂质少、有害元素最低而名列前茅。

房县生产黑木耳历史悠久,在2000年前的《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在唐中宗时,房县黑木耳作为钦点进京贡品而誉满京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产黑木耳,积累了一套非常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房县制定了“兴山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黑木耳基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黑木耳的质量也再不断提高,产量也连连上升。目前全县黑木耳耳林基地达到200万亩,黑木耳年产量达60万公斤,最高产量达架平单产10公斤。该县黑木耳产量占湖北省的1/3,占全国的1/8。

如今湖北省房县已成为川,陕,鄂三省重要的黑木耳集散地,有近万名本、外地客商从事这项经营活动。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誉为“素中之荤”,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同时作为中药补品之一,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延年益寿,克化绒毛,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能,对高血压、动肪硬化症有良效,还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医疗价值。明代医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建食品。

地域范围

房县黑木耳产于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房县地处鄂西北,界于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海拔180-2485.6米。北与郧县、丹江口市接壤,南邻神农架林区,东界保康、谷城县,西连竹山县。生产面积3.37万公顷,年产量7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房县土壤种类较多,有黄棕壤、山地棕壤、石灰岩土、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5个亚类,44个土属,146个土种,201个变种,总面积6628万亩;全县土壤中性偏碱;普遍缺氮、严重缺磷、大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偏低、部分土壤物理性不良;房县地貌由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地势部组成,整个地势是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四周高山环绕,由两侧分向中部倾斜,略成盆地形势。

(2)水文情况:房县地域辽阔,河沟纵横,有堵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阴峪河)、南河(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温水河)两大水系。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为914mm,年均经流深465mm,经流总量20.46亿m3,年降雨产水量46.57

亿m3,过境容水量16.37亿m3。房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区,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三废”排放和空气污染,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历史,根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房县境内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质标准;水质感观良好,无色、无臭、无味、透明,pH值在5.5-7.5之间,砷≤0.05、镉≤0.005、铅≤0.05等有关指标符合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饮用水质准则。

(3)气候情况: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均温10-15°C,昼夜温差明显;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无霜期223天;本县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别不大。总的特点是南部地势高的地方降水多;北部地势低的地方降水略少。年均雨量750-1160mm,降水集中在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季节分布是:3-5月平均为235.9mm占26%;6-8月平均为406.2mm占44%;9-11月平均为226.8mm占25%;12-2月平均为45.1mm占5%;本县雨日在100-140天之间,年平均雨日117天。雨日由北向南逐渐增多。

(4)人文历史情况:从古至今房县人民均有栽培黑木耳的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唐朝苏恭著《唐本草注》中就提到了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桑、槐、槠、榆、柳此为五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复之,即生尔”。据史书记载,房县黑木耳在唐中宗李显(庐陵王)流放于房县回京后便作为贡耳,曾一度出现“百姓皆种耳、官商皆收耳”的繁荣景象,到了清代,鄂西北山区已发展成为我国木耳重要产地,山坡上排满了耳杆,房耳占郧耳总产的90%,可见房县黑木耳栽培利用的历史渊源可究。房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黑木耳生产,一直把黑木耳作为房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房县食用菌产业化实施方案》等政策,使黑木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黑木耳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房县黑木耳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重点县,2006年房县黑木耳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房县已发展成为鄂西北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房县黑木耳基地位于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业总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T/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择栓皮栎、麻栎、青冈栎等壳斗科树种做原木;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条件的非转基因优良菌种,符合NY5098-2002标准。

(3)生产过程管理:房县黑木耳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房县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Q/FXME-002)。为了保证房县黑木耳的品质特色,尤其要注重以下环节:①原木的砍伐。选择树龄在8-15年,直径5-15cm,在休眠期砍伐(农历二九至四九最宜),采用“鸦雀咀”方式,两面砍,留8-10cm的树茬,以利萌芽再生。②消毒。将原木在烈日下爆晒,以紫外线杀死外层的霜霉孢子。③主要病虫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可根据害虫的种类,选用无公害食品许可使用的高效低毒无残毒农药,也可用除虫菊、泽漆、青藤根、雷公藤、石蒜等经济有效、无残毒的土农药。农药使用必须符合GB4285-1989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房县黑木耳收获及产后处理必须执行《房县黑木耳加工技术规程》(Q/FXME-003)。①采收。长大成熟的黑木耳要及时采收,做到勤采细采,不使流失,确保高产优质。成熟的黑木耳,耳片舒展变软,边缘内卷,耳根变小,耳柄收缩,耳色较浅或腹面产生孢子粉,要连同耳柄一起采下。春耳、秋耳摘大留小,伏耳要适当提早采收,大小一齐采。采摘盛装工具为竹制篓具。采后耳杆要倒头。采摘后的黑木耳鲜品要及时加工。②采用竹篓、竹筐分级盛装,及时运送到加工车间。及时对原料的等级、色泽、形状、杂质等物理性质进行检查验收。原料验收合格后,用竹席摊晒,待水分散失约2/3后(耳片萎缩,握而不断,略感刺手),进行烘干加工。③筛选。原料进入烘箱前人工拣除其中的杂质,如木屑、虫体等,将原料按照分级标准均匀排放在烤筛上。④烘干。黑木耳烘烤初温为30℃,

每3小时升温5℃,最高烘烤温度为45℃,烘烤过程中不翻动,以防变成“拳

耳”。烘干后的黑木耳含水量<13%。

(5)生产记录要求:房县黑木耳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必须准确、清晰、工整、完全。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房县黑木耳形似飞燕,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感;色鲜、肉厚(耳片厚1.7mm左右)、朵大(直径一般为10-12mm)。

(2)内在品质指标:房县黑木耳弹性好、口感润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100g干品含粗蛋白≥7g、脂肪≥0.4g、总糖(以转化糖计)≥22g、粗纤维3-6g、灰分3-6g。

(3)安全要求:房县黑木耳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黑木耳》NY5098-2002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房县黑木耳按照《房县黑木耳分级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2)包装: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房县黑木耳”字样。

(3)标识:销售的房县黑木耳,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产品质量等级、保期质。

房县黑木耳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出口另外)。标识标注的内容应当准确、清晰、显著、完整、持久。

(4)贮藏:包装好的产品在专用仓库中贮藏,注意防霉、防虫。

(5)运输:运输时轻装、轻卸,避免日晒、雨淋。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杂物,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

三. 山西省 临汾 安泽县 安泽黑木耳

安泽黑木耳

木耳,别名黑木耳、光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中国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及其他药用功效。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

木耳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木耳目,木耳科。国内有8个种,云南现有7个种。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

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12厘米。新鲜时软,干后成角质。口感细嫩,风味特殊,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著名食用菌。含糖类、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热量306焦、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气、充饥、轻身强智、止血止痛、补血活血等功效。富含多糖胶体,有良好的清滑作用,是矿山工人、纺织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功能。

四.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扎兰屯 扎兰屯黑木耳

扎兰屯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扎兰屯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从康熙28年(1689年)就是当地招待贵宾不可缺少的佳肴,被称为“素中之荤”。扎兰屯黑木耳采用多年生长的柞木段或柞木锯沫,用人工栽培方法进行生产。外在感官特征表现在:黑中透明、型如人耳、耳朵硕大、耳肉肥厚、口感清脆、体态宛如莲花,并含有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维生素B1、B2等营养元素。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金发中副主任称赞扎兰屯黑木耳为木耳中极品,具有药用和保健之功效。扎兰屯黑木耳系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绿色食品。

(1)土壤地貌情况:扎兰屯行政区划面积1.69万平方公里,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地貌大体呈现“七林二草一分田”之格局,森林覆被率达67.78%,是全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土壤类型为黑土和草甸土,土壤pH值在4.3-7.9之间,有机质含量平均6.11%,属大兴安岭西草原区向岭东松辽平原农业区过渡带,低山、高丘、河谷相间分布,土质肥沃,耕性良好。

(2)水文情况:境内水资源丰富。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降水比较充沛集中,年降水量460-580毫米。现有渠首工程12处,较大渠道3处,小型水库2座,塘坝5处,300多座渠系建筑物。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很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水资源比较丰富,地下水基流量4.43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量的23.7%,可开发量1.11亿立方米,占地下水基流量的25%,水质保持良好。

(3)气候情况:扎兰屯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年日照时数2619小时,≥10℃的有效积温平均达2515℃,年降雨量450-550mm,年无霜期110-130天。对优质黑木耳栽培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1901年中东铁路在扎兰屯地区修筑与通车后,扎兰屯地区人口渐繁,农、工、商各业初露端倪,扎兰屯黑木耳也从此走出山林。扎兰屯市人工培植食用菌首先从黑木耳着手,已有近百年历史。上世纪60-70年代为试验和典型示范阶段,进入80年代,扎兰屯市西南各乡镇普遍开始人工培植黑木耳,1989年是扎兰屯人工培植黑木耳的热潮年,共有黑木耳段约3000万段。扎兰屯黑木耳从1980年开始就是当地主要出口农产品,出口到前苏联等国家。扎兰屯市为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主要产地,每年产量达70万公斤以上,黑木耳培植户达8385户。至2007年,全市黑木耳培植户达15675户,年产量700多吨。2008年5月,扎兰屯市傲林山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100万斤黑木耳种植加工项目在成吉思汗镇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扎兰屯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构建绿色农畜林产品加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扎兰屯市黑木耳开发前景和获利空间非常可观。

地域范围

扎兰屯黑木耳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境内,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的大兴安岭东麓,东以与阿荣旗相邻,南与黑龙江省甘南、龙江二县及扎赉特旗接壤,西与与兴安盟相连,北与牙克石市作伴,是呼伦贝尔市向东开放的窗口。欧亚大陆桥滨洲铁路贯穿全境,内蒙古阿荣旗—广西北海省际大通道和301、111国道在此交汇。扎兰屯黑木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20°06′-122°19′,北纬47°50′-48°02′。包括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卧牛河镇、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10个乡、镇(办事处)及所属71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60万公顷,年产量700多吨。

五. 陕西省 延安 延长县 延长斤梨

延长斤梨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的。斤梨以个大而得名,平均个重400克,最大可达700克,倒卵圆形,色泽黄金鲜亮,皮薄、果肉纯白,质细汁多渣少,含糖量高,香甜可口,常食延年益寿。

梨,是延长县的之一,在省内外颇有声誉。

据《延长县志》记载,本县"栽培最广驰名的是斤梨。"斤梨以个大而得名,平均个重400克,最大可达700克,倒卵圆形,色泽黄金鲜亮,皮薄、果肉纯白,质细汁多渣少,含糖量高,香甜可口,常食延年益寿。尤其是罗子山镇石佛村一代所产的斤梨最为出名。

石佛村栽培斤梨历史悠久。延长自秦汉置县,上下两千余年。回溯仅有文字记载的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二十七年(1762)及民国初年曾先后纂修的《延长县志》三种,皆有石佛村斤梨的记载。

石佛村地处偏僻,距黄河马头关不足20公里。这里山恋起伏,连绵不断,向远出伸去。村子坐落在不足1公里长的山粱上,一到春天,梨花竞放,白花花的,春风一起,村子上空花瓣飞舞,漂溢着香甜的芬芳。金秋,远望山坡沟岔的梨林,重重叠叠,黄绿相映,光彩夺目;近看,株株梨树,被颗颗黄澄澄的梨压弯了树枝,梨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假如,你到这里去做客,热情好客的石佛,村人笑眯眯的从院子里的梨树上,摘框最大最好的斤梨,放在你面前,让你一饱眼福,然后让你毫无拘束的吃个够,凡到过石佛村的人,都夸这里的人纯朴厚道;凡品尝过斤梨的客人,才不枉走一回延长县。

六.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佛坪黑木耳

黑木耳做为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民间自古以来称之为“山珍”,国际上视木耳为不受污染的“卫生食品”、“健康食品”、“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佛坪黑木耳以段木栽培为主,质地脆嫩,鲜美滑爽,兼备食用、药用、保健等多种功效。由于近年木材限量采伐,段木黑木耳更加珍贵,市场供不应求。

七. 黑龙江省 鹤岗 工农区 东北黑木耳

东北黑木耳堪称全国木耳之冠,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柔脆滑爽,肉质细嫩,享有“素中之荤”的美称,能强筋活血、清热、洗毛、清肺,益身健体,是纺织、矿山、化工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保健品。本品将东北黑木耳,通过高科技技术压缩成型,可提高木耳原有营养价值的数倍。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质期长、泡松复原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八.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黑木耳

随县黑木耳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的。随县香菇之乡三里岗镇,地处国家级风景区大洪山旅游区境内,这里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香菇之乡和中国最大的香菇集散地,享誉世界的中国香菇第一镇。

随县栎木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有利于黑木耳的生长。上世纪60年代以前全靠树木腐朽过程中自然生长,产量虽低,品质很好,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近些年,大力推广段木栽培技术,黑木耳产量大增,现产木耳达4千吨以上。木耳在小暑前采收的为“春耳”,质量好,朵大肉厚,水发性好;立秋以后采收的为“秋耳”,肉薄,大小不均,水发性差。黑木耳食、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铁、钙、磷含量高是它的一大特点。现代医学研究综述,黑木耳有养胃、止血、止痛、润燥、补血、吸附排毒通便、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胆固醇、免疫抗癌等功效。主治产后虚弱、贫血、跌打损伤、寒湿性腰腿病、痔疮等;预防心脑血管病,阻止血栓形成,预防癌症、高血压等。是化纤、棉麻、毛纺织工人日常的保健食品。

九. 黑龙江省 伊春 伊春区 伊春黑木耳

伊春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黑龙江省伊春市地处小兴安岭腹部,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发展林下袋栽黑木耳产业,成为我国优质黑木耳主产区之一,全市生产袋栽木耳3.9亿袋,产干木耳1.2万吨,创产值4.3亿元,成为当地林区人脱贫解困的致富项目。伊春的黑木耳营养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维生素B2含量是米、面、白菜的10倍,比猪、羊、牛肉高3-5倍;灰分比米、面、白菜及肉类高4-5倍。伊春黑木耳还有补血、强精、镇静、减低血液凝固、缓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功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药用食品。

地域范围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纵贯全境,东与萝北县、鹤岗市、汤原县相邻,南与依兰县、通河县接壤,西接庆安县、绥棱县,北通逊克县;北部嘉荫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界江长246公里。黑木耳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27°42′-130°14′,北纬46°28′-49°21′。包括铁力市、嘉荫县、伊春区、友好区、上甘岭区、五营区、红星区、新青区、汤旺河区、乌伊岭区、乌马河区、翠峦区、带岭区、南岔区、美溪区、西林区、金山屯区、铁力局、双丰局、桃山局、朗乡局21个县(市)、区、局。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伊春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0%,平均海拔为400米左右,最高山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伊春市整个地势西低东高,南低北高,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145公里,呈狭长地形,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伊春现有林地近30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80.6%,是全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全市耕地土壤主要是黑土、草甸土和白浆土,林地土壤主要是山地暗棕壤和棕色针叶林土,土地自然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表层腐殖质含量高。

(2)水文情况:伊春市境内沟谷密布,水系发达,总蓄水量10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为7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24亿立方米。全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676条,分属黑龙江和松花江两大水系。由于全市地处林区,耕地面积较少,所以亩均占有水量偏高。

(3)气候情况:伊春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秋季节分明,夏季短暂。年积温1990-2550℃,年降雨量550-650毫米,全市日照时数平均为2390.8小时,年无霜期90-125天,适合北方大部分农作物的生长,特别是对栽培黑木耳极为有利。

(4)人文历史情况:伊春市黑木耳生产起步较早、规模大。六、七十年代即开始野生采摘,进入八十年代从事椴木生产,九十年代至今一直从事袋料栽培,2008年,生产规模达到4.6亿袋,居黑龙江省之首,有14个林业局生产规模达到千万袋以上。全市已有四家企业的黑木耳产品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初步形成了以黑木耳栽培为核心,辐射菌种生产、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相互支撑、相互带动、黑色经济产业群。

历史上有“南菇北耳”之说,伊春市气侯冷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黑木耳又属木腐菌,伊春的黑木耳均用柞椴等阔叶锯沫为原料生产,符合它的自然属性,所以伊春林区的黑木耳与南方产品相比,干时肉厚色正,营养非富;泡开有弹性,富光泽;食用时圆润、细腻,在全国黑木耳产品中属上品。伊春所产黑木耳是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