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承德围场土特产有哪些 河北承德围场特产小吃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承德围场土特产有哪些 河北承德围场特产小吃必买更新时间:2024-01-18 04:44:17

一.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烤羊腿

烤羊腿:选一年以内的羊,取下羊腿,在羊腿的正反面斜着划出花刀。放在炭火架上翻面烘烤,还要往羊腿上刷些调料。要用文火烤,不要用旺火和明火。等到羊腿变得深棕色并且冒出油即可食用。(提示:选择烧烤方法吃羊时,要挑选肥羊。)

二.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露露

是用承德盛产杏仁为原料制作的民族饮料。它含有丰富营养,具有延年益寿,美容养颜之功效。“夏季冷饮,冬天热饮,某甜可口,味美清香。连续多年被省、部、全国评为优质产品,露露的商标被全国评为“中国驰名商标”1999年被全国评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称号。( 承德)

三.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甘沟口粘豆包

甘沟口粘豆包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围场粘豆包以“甘沟口”粘豆包最为出名,“甘沟口”牌粘豆包加工厂已申请了产品专利并在承德旅游咨询网公开征集的“游客喜爱的承德十大旅游食品”项目中成功当选。

木兰围场西部,紧靠滦河岸边,背依着一座大山,山势强劲,就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因而就有一个大气的名字——龙头山。围场东部还有个叫龙头山的地方,因此西部这个龙头山前面便加了个“西”字,后边省去“山”字——成了西龙头。

传说康熙皇帝曾到过西龙头,看到那山气势不凡,山头像龙头,山脉像龙脊,便心生忌讳,一问叫西龙头,立刻下令在龙的脖颈开辟一条大道,意即砍断七寸割了龙头。由于龙头下还有一条潺潺东流的小河,为防那条龙百年后复活能够喝到水,遂将西龙头的名字改成了“甘沟口”。

随后,在当地大排宴席,宴席的主食就是粘豆包。吃惯了宫廷玉宴的康熙皇帝,对小山沟的风味很有好感,当即挥笔写下“甘沟口粘豆包好吃”几个字。

次年,康熙又来围场,御厨们立即从甘沟口运来磨好的面粉,准备了粘豆包,谁知皇帝仅仅吃了一口,便摇摇头放下筷子。御厨们查明是没有用当地水做饭的原因,遂从甘沟口火速运来水,又做了一回,这才博得康熙的笑颜。从此以后,康熙每次巡游围场,甘沟口粘豆包都是必备的主食。

改革开放后,政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农作物种植不再受到限制,粘黍子可以大面积种植,吃粘豆包不但不是一种奢望,还成了当地旅游接待、馈赠亲朋的一道金字招牌。

粘豆包是一种源于满族的食品。满族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等。目前在满族地区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中保存过冬。一切工艺源自于天然,属传统天然食品的典范。粘豆包不但营养均衡,更包涵了古老的文化传承,是粗粮细作的先河。

四.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满族碳烤羊腿

1、营养价值:羊肉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同时还含有维生素B1、B2及矿物质钙、磷、铁、钾、碘等,营养十分全面、丰富。

2、此菜烹调方法以烤为主,以4—5斤的山羊腿为原料,口感外焦里嫩,是一道地道的宽城满族风味的地方特色菜。

五.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燕山无角山羊

产于河北宽城。其体大健壮,头顶宽平,大小与体躯相称。耳略向前上方,颌下有长髯。背腰平直,体躯深广,肉用体型较为明显。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被毛以黑色为主,白色次之,少数为黑白混生,毛长绒厚,能耐寒。母羊乳房发育良好,其适应性极强,有较强抗病力。适宜于干燥环境。耐粗饲,终年放牧饲养,善采食青草、灌木、枯草、枝叶及带刺植物叶等。冬雪季节,有刨雪觅食能力。高山陡坡、险峰峭壁均可攀登采食。成年羊抓膘能力强、增重快,产肉率高、羊毛质量高,羊皮一般为中上等皮。

六. 河北省 承德 滦平县 承德板栗

承德盛产板栗,而且品种很多,如黑皮栗子、红皮栗子、红油皮栗子、大黄栗子、白皮栗子、青熟栗子、一窝峰栗子、双仁栗子等等。特别是兴隆和宽城两县所产的栗子,是国内有名的优良品种,总称为“京东栗子”。京东板栗呈红褐色,果大皮薄,肉色乳白;吃起来嫩而清脆,味道甜美,易剥皮。栗子含有大量维生素、蛋白质、糖、钙等多种人体必须的营养。承德板栗畅销国内外,深得各界人士好评。

七. 河北省 承德 双桥区 承德蕨菜

蕨菜又称吉祥菜、长寿菜,是野生植物。蕨菜营养丰富,每克含胡萝卜素1.6毫克、维生素C35毫克及多种矿物质。蕨菜可鲜吃,亦可腌渍加工后长期食用

承德是我国蕨菜主要产地之一,早在清朝承德的蕨菜就被视为皇家的贡品,而且当地的群众也非常喜欢食用以蕨菜烹制的菜肴。承德的蕨菜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 承德)

八. 河北省 承德 宽城 满族旗鞋

满族妇女讲究穿木底鞋,这也是满族先民有“削木为履”习俗的反映。至清初已发展成为高跟木底的女鞋,尤其满族贵族妇女,穿的更为普遍。满族妇女不尚裹脚,多为天足,通常穿着宽大的旗鞋,这种绣花的旗鞋,浅帮、短脸、尖口,史称“高底鞋”,又称作“寸子鞋”,其鞋极有特色。鞋底用木制作,其木底高度一般为一至二寸,鞋脸尖端突出上翅,其形状似船底,又称“船底鞋”。后来增高到三四寸,最高的甚至达到五寸左右,长度约占全鞋的二分之一。鞋底上下宽中间细,或上宽下窄呈梯形,鞋底的中部以木料为垫。木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装有前平后圆的马蹄形木底,踏地时印痕若马蹄,故称“马蹄底”,另一种是上宽下窄,形似花盆状,因此得名“花盆底”,两种都属于高底鞋。这两种鞋是满族妇女盛装的服饰,多在庆典祭祀时穿用。穿着这种旗鞋者,大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青年妇女。妇女盛饰时,穿着这种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桩鞋,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第三十回“新娘子悄惊鼠窃魂憨老翁醉索鱼鳞瓦”里说,穿这种鞋走起来“大是扬着个脸儿,振着个胸脯儿,挺着个腰板走”,走起来还“吉噔咯噔”,有着清脆的响动。由此,满族妇女的那种矫健举止呼之欲出,直到今天,我还经常可以在舞台或影视片中领略到她们当年的风采。在鞋的装饰上有很多讲究,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另一处这样描写道:“只见他来到外问儿,在他那随身包袄里拿出个小红包儿来,……金、玉姊妹接过来一看,只见一盘儿里托着是一双大红缎子平金钉花线儿A字锦地扣‘百蝠流云’三寸半底儿的满帮着旗装双脸儿鞋,合一双鱼白标布袜子……”。旗鞋的鞋面多用彩色绸缎制成,上施五彩刺绣,也有镶饰各种珠宝者,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底腰身部分也常用刺绣或芽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鞋底木跟用白布包裹,鞋底一般抹有白粉,俗谓”粉底”。这种鞋的高木底非常结实,往往鞋面已破了,即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穿上这种鞋子,配上旗袍,更显身材修长,婀娜多姿,别有一番风韵。但穿这种鞋走路颇为不易,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方可。

关于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满族妇女喜欢遮脚面的长旗袍,为了行走方便,使旗袍的下摆既不拖地,又能遮盖双脚,她们便在鞋下安上了高高的木跟底。第二种说法认为,满族妇女穿高底鞋是为了增其身高,同时,穿高底鞋走路步履必然不会太长,莲花碎步能体现出女人婀娜的体态、优美的身姿。第三种说法认为,过去满族妇女经常上山采集野果、蘑菇等,为了防止虫蛇叮咬,便在鞋底绑缚木块,后来制作的日益精巧,发展成了高底鞋。第四种说法是,鞋面上有美丽的绣花图案,为了防止雨雪污泥弄脏鞋面,便把鞋底垫高。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是满族的先民为了渡过一片泥塘,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城池,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了高高的树权子,终于取得了胜利,达到了报仇雪恨、发展壮大的目的,人们为了不忘记那些苦难的、纪念高脚木鞋的功劳,妇女们便穿上了这种鞋,并世代相传,越改越精致美观,成了后来这种样子。但是,若追究这种高底旗鞋的历史却并不久远,大约是在满族人关前后始兴起来的,这一点通过《满文老档》的记录可以了解到。《满文老档》的记载所涉及的尽是各种面料做的靴子,而不是那种高底鞋,说明当时的妇女仍是骑马。只有在女子渐渐不再骑马的时候,才可能兴起这种对行走自由有很大限制作用的高底鞋。

中年妇女则随着年龄的增长,鞋底的高度也逐渐下降,直至老年其鞋也以平木为底。一般劳动妇女也穿平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的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俗称“平底鞋”或“厚底鞋”,这种鞋是满族妇女的坤鞋。其鞋底的厚度为八分、一寸、一寸半、二寸不等,鞋底的长短与脚大体相等,其前端着地处稍削,形成前锐后圆,以便于行走。鞋面的材料一般是用布或缎,色泽不一。鞋帮、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镶彩色或串珠,鞋前脸多绣“云头”,也属家常便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冬絮薄棉夏为单,袜勒到小腿,袜底也纳有花纹,有的还用各种锦缎镶了边。

九. 河北省 承德 承德县 南沙饼

南沙饼在承德已传承百年之久,可以制作很多种馅,甜而不腻,软绵绵的。如澄沙馅:将红小豆煮熟,成糊烂状过筛,除去皮渣豆沙。炒锅内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制,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时再加桂花和适量青红丝而成。水晶馅:将猪板油去皮切丁,用开水焯一下晾干。按500克板油750克白糖和成馅。此馅适于冬季食用。

原料配方:面粉1千克 猪油250克 白荞面500克 白糖1千克 香油200克 杏仁、桃仁、青红丝、桂花、香精适量

做法:

1、用500克面粉与250克炼熟晾冷的白油和成油面,另用500克面粉加入300毫升清水和成水面,用水面包油面擀开成面皮。

2、将白荞面蒸熟,按500克干面1千克白糖、200克香油的比例。适量加入桃仁、杏仁、青红丝、桂花和少许香精拌和成馅。

3、按每千克面粉出40只饼的分量揪剂子擀皮,用皮包好馅,擀成3毫米厚的南沙饼生坯,上铛,用温火烙7分钟左右即成。

十. 河北省 承德 围场 草原荷叶鸡

草原荷叶鸡:源于叫化鸡,传到草原后,选用坝上的柴鸡,草原的黄土,坝下的荷叶作原料。制作时,将柴鸡宰杀后,褪毛,由腋下取出内脏,清水洗净(也可用调料腌制),用荷叶包好,再用黄土泥糊好,放在火上烧。熟后摔开泥土,吃时用餐刀割成小块,蘸着调料,味道鲜嫩可口,伴有荷叶的幽香,独具草原风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