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莆田搞笑卖高原特产 莆田老板搞笑方言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莆田搞笑卖高原特产 莆田老板搞笑方言更新时间:2024-01-28 03:32:14

一.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煎粿

在莆田市区西南 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功法,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 ,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

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石室岩煎粿”主要原料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盐等。先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时,淘洗净后沥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状米浆,调入芝麻、花生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煎粿”风味。当然,莆田不少酒家、饭馆也把煎米果列为风味佳肴之一。

二.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莆田荔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建种植荔枝,始于唐代,到了宋代,植荔之风,一时称盛。福建的荔枝以色味具佳名闻天下,而这其中,又以莆田荔枝为最。

清代乾隆年间莆田人廖必琦这样赞美家乡的荔枝:“谁把芳名挂齿牙,方红陈紫总堪垮,林间玉酝滋甘露,尘外仙罗散彩霞。厚味由来高两粤,异香此际压三巴,莆中尤是闽中最,乌石山前有几家。”此外,在荔乡莆田,据廖必琦记载,在他祖先庄园里曾发现奇特的品种,肉呈绿色而味甘。廖又咏诗赞曰:“有宋芳名何可当,吾家荔枝自成庄,君谟此日如增谱,记取新诗入锦囊。”诗中叹惜蔡襄(字君谟)当时作《荔枝谱》时没有记载这个品种。

荔枝树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能活数百甚至上千年,福建各地至今还保存不少历尽沧桑的古荔枝,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莆田城内宋氏宗祠庭院中的“宋家香”,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依然年年结果,核小肉厚,蒂实皆香。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补功效。宋代蔡襄曾写下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后来,荔枝树又被莆田定为市树。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莆田荔枝,色香味俱全,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喜爱。曹学全《荔枝歌》云:“海内如推百果王,鲜食荔枝终第一”。莆田也称“荔城”,素以品种多、产量高、质量优而闻名。像“陈紫”、“宋家香”、“状元红”都是本地的优良品种。其中“陈紫”更是荔中绝品,成熟时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本世纪初,它还远涉重洋,传入美国南部各州及古巴等国。

荔枝还可加工成荔枝干、荔枝罐头、荔枝蜜饯、荔枝酒等,并可入药。据《本草纲目》介绍,它的果实“能止渴,益人颜色……通种、益智、健气”;壳能治“痘疮出发不爽快……又解荔枝热”;核能治“脾痛不止,妇人血气,疝气颓肿,阴肾肿痛,肾肿如斗”;花和皮根能治“喉痹肿痛”。壳和根还可提取栲胶;木质坚实,可作家具。人誉之满身皆宝,并非虚传。莆田民间还有这样传说,大暑这一天吃荔枝,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莆田荔枝产地范围为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拱辰街道办事处;城厢区华亭镇、凤凰山街道办事处、灵川镇、东海镇、霞林街道办事处;涵江区梧塘镇、白塘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仙游县郊尾镇、枫亭镇共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三. 甘肃省 兰州 西固区 高原夏菜

当七月的高温高湿笼罩南国大地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分享兰州高

原夏菜带来的清凉福祉。兰州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近年来,在产销两地政府的倾心扶持和批发市场大力支持下,在各级经销商的艰苦推介与科学经营下,每年80万吨的兰州高原夏菜通过东南沿海53个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成功走上南国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也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深深地植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

兰州市共有农村人口131.37万人,农业劳动力资源81.28万人,农业从业人员70.69万人,农业科技人员4323人;全市共有耕地面积314.79万亩,其中水浇地117.06万亩。2009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186万吨,外销各类蔬菜81万吨;全市50.43亿元的农业总产值中蔬菜产业占了50%、达到25.1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达到21.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01元,其中蔬菜产业贡献率为23.2%、929.4元。
(一) 兰州生态优势明显,高原夏菜品质优异。
兰州海拔在1500-3300米之间,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5-9℃,日照达1627-2769小时、≥10℃的有效积温2700-3300℃,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水量5倍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和蔬菜的有机物含量很高,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外地蔬菜31%和28%,造就了优异的先天品质;二阴产区夏季气温较低,使冷凉型蔬菜营养丰富口感极佳;干燥少雨,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次极低,又成为质量安全的先天保障。营养丰富,色泽鲜亮,菜香浓郁,口味纯正,口感甜脆,使兰州高原夏菜色、形、味俱佳,深受全国消费者喜爱。
(二)兰州博采众长,高原夏菜品种繁多。
兰州海拔差异大、地形及气候多样的特点造就了蔬菜种类的多样性,外销品种有306种之多。每年5-10月份,兰州高原夏菜能够提供20多个种类、200多个品种。其中以白菜花“巴黎雪”、“雪洁”,青花菜 “绿洲”、“绿奇”,菜用豌豆“台中13号”、“台中11号”,甘蓝“中甘17号”、“中甘21号”,辣椒“民欣早椒”、“陇椒2号”,“春玉黄”娃娃菜等品种备受市场欢迎。近两年,兰州紧紧盯住南方市场需求,大量引进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大面积示范和种植,今年又增加了苦苣、紫菜花、紫苤蓝、宝塔花菜、乌塌菜、鸡毛菜、大芥菜和抱子甘蓝等20多个特菜新品种,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从数量、质量、品种上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使兰州高原夏菜备受消费者欢迎。
(三)兰南合作优势互补,高原夏菜力补南方市场空缺。
兰州依据海拔高度,梯次安排蔬菜播种,努力形成梯次上市,具有较长的采收上市期,可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具有良好的上市档期,在全国有较好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百合、菜花、甘蓝、甜脆豆、娃娃菜等主要品种,已被各地消费者认可,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09年外销广州、厦门、上海、杭州、北京、成都等89个城市及青海等周边地区80万吨,对东南沿海地区蔬菜市场淡季供应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还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等地。

四.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炒骨

莆田炒骨做法:

材料:

肉排500克,青、红椒各半只,蛋1只(打匀),面粉约4汤匙,笋数片,干蒜茸1茶匙,姜蓉少许。

腌料:绍酒2茶匙,生抽1/2汤匙,胡椒粉少许。调味料:水1/4杯,镇江香醋2汤匙,生抽1/2茶匙,糖1/2汤匙,茄汁1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1、肉排洗净,抹干,加腌料腌匀,备用。

2、青、红椒分别去籽,洗净,切片,泡油,沥干,待用。

3、将腌透肉排加入半只蛋汁沾上面粉,随即放入大热油内炸片刻,改用文火浸炸至熟、酥脆及呈微金黄色,即捞起,沥干油分,备用。

4、烧热少许油,爆香干葱茸及姜茸,放入笋片,注入调味料煮匀,用生粉水勾一薄芡,放入脆排骨及青、红椒,快手兜炒匀,即可热食。

 

五.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西天尾扁食

“扁食”,北方人称为“馄饨”,是一种用辗压成薄如折纸的面粉皮料,包裹着多味肉馅制成的细小丸子。在莆仙境内,主要有清汤扁食和燕皮扁食两种。西天尾扁食属燕皮扁食,以制作工序精细富有独特风味而名闻遐迩,成为一道名牌小吃。

燕皮的特色是,原料纯为精制猪腿瘦肉,瘦肉经人工捣碎剁成肉泥状,再拌上精制地瓜粉,然后用人工滚压,制成透明的薄片,再用刀切成小块四方,叠放在一起,用纱布遮盖防燥以备用。另以瘦肉切碎(近改为机碎),拌以虾仁、葱、精盐、五香、胡椒等作馅。整个制作十分精细,对腿肉的选用十分讲究,一点肥肉都不能掺杂,切剁和捣打燕皮要求质地均匀而有色泽,必须保持鲜嫩。包扁食也是一道细致手工,须心灵手巧,在保证质量上乘的同时,还要清洁卫生。近年由于不少顾客把西天尾扁食作为时尚礼品赠送亲友,所以还讲究精美的包装。

扁食工艺久负盛名,自有其传承发展的历史。据境内老者相传,大约在三十至四十年代,城西龙桥村有一小商贩名叫阿照,其母子两人最早在前街“元春”打银店隔壁,开小吃店,专营扁食烫米粉,服务态度良好,且价廉物美,深受境内顾客赞赏。阿照善于吸取福、泉地区燕皮扁食的制作技艺优点,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其清汤另加猪骨炖煮,并选用西洪村上等兴化米粉烫软后加调料蒜泥、酱、醋、葱花等,使扁食米粉别具风味,清爽可口,固而远近驰名,生意兴旺。

“扁食照”对面是“瑞春”京果店,店主系后卓朱咪及女婿朱灿,两家关系友好密切。朱灿经常出入向阿照学习扁食制作烹饪技术。等到有工艺入手他后来便立门户开办扁食店。朱灿经过实践,在阿照的工艺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成为第一代传人。此后,西天尾邻近汀林村的翁友梅亦学习经营,继而有乌九、阿富、九炳等几家脱颖而出,并内外取经拜师。且从技术上有所创新,互相学习。不但在西天尾街道营业,同时还入村为演戏场所作观众小点,深受欢迎,生意越做越红火。

改革开放后,阿富、九炳等子孙继承祖业,从事扁食生意,规模不断扩大,从扁食担小摊发展为扁食店铺,并在城涵连锁经营,“西天尾扁食”成为莆田风味小吃中一道美食,一块名牌。

近年来,后卓村李素贞(小名味素贞)专门以自产、出售西天尾燕皮扁食而远近闻名。她以家庭作坊制作,所制扁食工艺精湛,质脆细嫩,味道鲜美。且煮熟后不糊不粘,皮薄透明并有亮度,以其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她的作坊已注册了西天尾“味道”扁食商标,顾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供不应售。近年西天尾“味道”扁食享誉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许多归国华侨、台胞购买作为走亲串友的礼品。

现城涵各地经营西天尾扁食小吃店日益增多,生意竞争激烈,如何保持西天尾扁食的特色形成规模,且防止假冒,使之成为名牌风味食品,占领海内外市场,这是摆在西天尾扁食经营者面前的新课题,必须做强做大拳头食品。

六. 青海省 海南 高原花蜜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高,夏季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空气清爽,特别适宜种植油菜。因而每年6月至8月,万千养蜂人朔河湟谷地,沿青藏公路,绕环湖四周,将数清的蜂箱放置于开遍黄花的漫山遍野之中。一时,牛羊声声,群蜂嗡嗡,青烟袅袅,牧歌阵阵,大有"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欣喜之感。偶而钻入养蜂人的帐篷,喝一口清亮亮的蜂蜜,品一点银闪闪的王浆,则余香满口,甜味不绝,心胸顿觉豁朗,精神倍增,宛若置身于天上人间。

青海蜂蜜,系比较单一的油菜花蜜,质纯味正,液清色亮,呈浅琥珀色。又因日光辐射强,杀菌灭毒,空气少污染,品质优良,糖粉高,重金属含量低而蜚声海外。其中所含的淀粉酶值高达29.4%,葡萄糖在30%以上,果糖占还原糖50%以上,还含有人体健康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不含脂肪,因而柔润适口,甜而不腻,无副作用,且营养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不含脂肪营养丰富的食品",堪为上品。

蜂蜜不仅是较好的补养品,而且是具有多种疗效的药物。它对精神衰弱,高血压,肺结核,肝硬化,急慢性肝炎,低血素性贫血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津液缺乏的口干,咽喉干燥、干咳、久咳、便秘、胃溃疡和十二指溃疡均有一定疗效,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天然的药材",大众的补品。

七. 四川省 甘孜 雅江县 雅江高原人参

功效与主治:性寒、润肺散热、平息气喘。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心脏病、高山不适,滋补养身、除口腔炎症。

能除口臭,抗感冒,抗缺氧、疲劳、辐射等。

用法:清水洗净,泡酒,泡水直接饮用。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豆丸

莆田古称兴化府,兴安州,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誉称。莆田的地方风味小吃有百种。精工细作。调味多样,风味十足,各有特色,既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又方便快熟、便于携带,不失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快餐食品。石室岩煎粿、江口卤面、仙游扁食、西天尾燕食、天九湾卤肉、炝肉、泗粉、豆丸、豆浆米粉、炒骨、焖豆腐,还有很多很多......

九.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海蛎

蛎房不是福州独有的,但福建的蛎房,却比江浙沿海一带所产的肥嫩清洁。正二三月间,沿路的摊头店里,到处都堆满这淡蓝色的水包肉,价钱低廉。

十.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高原丹参

 高原丹参,又称“甘肃丹参”、“甘青丹参”、“紫丹参”、“红秦艽”,藏语称“吉子那保”、“知羊哥青”、“阿鲁达鲁”等。系唇形科植物高原丹参,多年生草本,根肥大,红色。茎方形,表面有浅槽,高约60厘米,密被长柔毛,茎叶具长柄,茎生叶对生,具短柄,花序假总状,顶生。苞片卵菜或椭圆菜,花萼钟形,花冠紫红色,小坚果倒卵形。
高原丹参,主要分布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及乐都、同德、班玛等县,生长在海拔2100棗4500米的林缘灌丛、山坡、沟边。据普查,全省野生资源约400吨。

高原丹参以干燥的根部入药,含有较高有效的药用成分,具有祛痰止痛、活血调经的作用。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肝脾肿大、心纹痛等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