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南农畜特产有哪些种类 甘南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南农畜特产有哪些种类 甘南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更新时间:2024-01-22 12:15:21

一.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酿皮

酿皮这一小吃,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在中国不同的地方,酿皮有着不同的名称,甘肃、宁夏一带称为“酿皮”,南方则称为“凉皮”。而在小城舟曲,独特的口音,使得酿(niang)字口音话成(rang)。其实无论哪一种叫法,都丝毫不减酿皮受人垂青的程度,却更加体现了其历史之久远,包涵了食客对美食文化的继承传扬。

信息来源:舟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玛曲牦牛

玛曲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玛曲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着“亚洲第一天然优质牧场”美誉的甘肃省玛曲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高原牦牛和优质肉羊等高原畜牧业,并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发展的县域优势产业。

近几年来,在“天玛生态”等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引领下,玛曲县畜牧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养殖规模,形成了一批牦牛生产专业村、专业乡,涌现出了一批高产高效标准化的联户牧场,创立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牦牛系列产品品牌。日前甘南藏族自治州在京主办“促进牦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论坛暨天玛生态牦牛产品进京推介会,将玛曲县高原牦牛生态食品推介到北京“美廉美”等大型超市。甘南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才智在推介会上介绍说,自2008年甘南州把牦牛藏羊产业确立为全州战略性主导产业以来,畜牧业产业化规模迅速发展。目前,专业养殖规模已达到2万多户,专业化、标准化养殖规模占牦牛养殖规模的50%以上。

玛曲牦牛

玛曲县畜牧工作站

地域范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汇处,阿尼玛卿山由西向东贯穿全境,西倾山绵亘于县境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3800间。黄河流经境内各乡,流程433km,属黄河水系,黄河在玛曲境内支流众多。玛曲县是甘肃省唯一的纯牧业县之一,畜牧业在玛曲县国民经济中占90%左右。全县有可利用草原面积85.867万公顷,理论载畜量166.67万个羊单位,为发展畜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商品基地之一。2014年底全县共饲养各类牲畜102.39万头只。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只玛曲牦牛繁育基地,形成了以玛曲牦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玛曲牦牛生产地域范围为玛曲县所辖尼玛镇、阿万仓乡、欧拉乡、欧拉秀玛乡、曼日玛乡、采日玛乡、齐哈玛乡、木西合乡、玛曲县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和河曲马场共8个乡镇2个场(区)42个村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5′45″~102°29′00″,北纬33°06′30″~34°30′15″。截止2014年年底,全县玛曲牦牛存栏51.17万头,年出栏玛曲牦牛15.49万头,年产玛曲牦牛牛肉13168吨。

三.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玛曲酥酪糕

藏族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西藏就已经开发灌溉农田,并开始将牧地和农田合为一片,这些农田和牧地为王室和平民提供了丰富的糌粑和酥油。此后湖盐的发现和茶叶、瓷碗从中原的引进,更是丰富了藏族的饮食文化,酥酪糕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其制作方法:首先,将提取过奶油的乳白色淀粉(藏名曲热)凉干,用磨磨成粉末。其次,拌入酥油(奶油)、白糖、人参果(角麻)、葡萄干、桃仁等。最后,做成圆形、方形,表面做有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将其放入笼屉内蒸熟,宾至可整块献上,或切成片状。其营养及功效:“醍”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乳糖、卵磷脂、胆甾醇、色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淀粉、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脂质、胆碱、甜菜素等。对补气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湿的功效,收敛止血,益气补血,病后贫血,营养不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腹泻,痔疮出血,镇静安神,糖尿病久病等治疗作用。

图为我们熟悉的慈善画师阿克三木旦制作的“醍”之作。 (拉毛报道)

四.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藏包子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有一种别具风味的民族面食——甘南藏包子。甘南藏包子,又称“卓华包子”,因形如牛眼睛,又有“牛眼睛包子”之称。它外皮雪白薄亮,透过包子皮,里面的馅子清晰可见,只见肉如玛瑙,菜似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吃时需先从顶端吸吮包子内的油水,然后食之。如果拿起包子就咬,就会油水四溅,使人狼狈不堪。

甘南藏包子始于何时,史无记载。但相传最早的藏包子是以当地青稞面为皮,牛羊肉为馅蒸制而成。现在,又以白面为皮,以羊肉为主馅,加适量羊板油,调以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

甘南藏包子制作精细,工艺有独到之处。就以制包子皮为例,它不象一般的包子皮需用擀杖擀制,而是将白面烫好后,用手捏制。甘南藏族人民大多都有一手捏制包子皮的高超手艺,一次可捏制成4至5个大小相等、薄厚均匀的包子皮。包好的包子大小如核桃,均匀整齐,顶端有旋涡,外形十分美观。藏包子因体积较小,一般放置在旺火上蒸制15至18分种即熟。用筷子把包子夹入盘内,佐以蒜泥、醋、酱油、辣子油、吃起来油而不腻,软嫩可口,鲜美异常。

甘南藏包子不仅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民族风味小吃,而且也是藏族人民款待客人的传统美食。当远方的客人到甘南大草原旅游时,好客的藏族人民,一定会请佳宾领略藏包子的独特风味,以饱口福。

五.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哈居

也称辣子尕勺,将羊肉剁碎,下在凉水里边煮边搅,开锅后加盐,调料及葱花,盛在碗里再调油辣子,然后拌好糌粑用拇、食、中三指将拌好的糌粑一小块捏成勺形,再用小勺连肉带汤舀入糌粑捏的勺里食之,不但别有风味、而且增热抗寒,是藏区冬季早晨的佳餐。

六.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合作猪

那吾乡:所产合作猪(蕨麻猪)出名。

七. 甘肃省 甘南州 碌曲县 藏羊

甘加羊主要分布在夏河甘加地区。现有约20余万只。甘加羊偏毛用,体格较小而结构紧凑,躯体白色者约占93.19%,毛被呈开发型,毛辫长26.10厘米,呈波浪弯曲,光泽好,油汗正常,净毛率高。因其羊毛工艺价值高,是优良的地毯用毛。欧拉羊主要分布在玛曲欧拉,体格高大粗犷、头狭长,多肉髯。四肢及颈、胸部多为黄褐色,纯白个体极少。欧拉羊突出的特点是体大膘肥肉多,成年公羊活重75.18公斤,母羊58.51公斤。成年羯羊屠宰率50.18%,胴体重35.18公斤,内脏脂肪3.38公斤。 黑紫羔羊系山谷型藏羊的一种优良裘皮用羊。产于临潭、卓尼的龙元、总寨、三岔、冶力关、洮砚等地。此羔皮具有被毛柔软、毛尖黑亮,毛根黑紫色,花纹美观等特点,而且吸热保暖,皮板轻柔,是名贵的裘衣用皮,故驰名古今,在国内外均享盛誉。( 甘南)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柿子

生长在白龙江沿岸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川坝地区,有圆形、四棱形、饼形、牛心形、尖尖形多种,以圆形居多。色鲜味甘,营养丰富,价值仅次于桔、柑。主要分布在城关、江盘、憨班、大川、南峪等乡镇。

九.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迭部蕨麻猪

迭部蕨麻猪,又称迭部藏猪、迭部藏香猪,因采食一种名为蕨麻(人参果)的植物而得名,是迭部藏族先民由野猪驯化而来,主产区位于迭部县境内海拔2000米至4000米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是一种体型矮小的古老猪种,嘴筒长、直,呈锥形,四肢长短适中,被毛浓密、粗长,纯黑者居多、12月龄体重平均22kg,耐寒、耐强烈日光照射,反应灵敏,合群性好。迭部蕨麻猪因长年放牧,采食蕨麻、车前子、野苜蓿、青杠子、羊肚菌、冬虫夏草、贝母、野山参等优质牧草和珍贵藏中药材,其肉质脂肪沉积量低、多汁、嫩度好,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富含钙、锌、硒等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不仅使用价值高,而且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活性,被誉为“高原山珍”、“森林与草原间飘动的黑色珍珠”。

十.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刀什哈

刀什哈

即“石炙肉”。先将石头在篝火中烧红,然后将羊宰杀后取出羊胃翻洗干净,再将羊肉剔骨切碎,和烧红的石头一起装入羊肚,扎紧羊肚两头。由于羊肉在肚内受热煮沸,羊肚逐渐膨胀,此刻用刀尖或其他利器轻轻戳洞放气,直至羊肚不再膨胀,割开羊肚,同食羊肉及汁,鲜嫩丰美无比!这种作法最早源于民间游牧生活和马帮生涯,简便易做,鲜美直接,反映了草原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