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特产黑豆怎么做豆豉 怎么用黑豆自制豆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特产黑豆怎么做豆豉 怎么用黑豆自制豆豉更新时间:2024-01-25 06:26:35

一.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吹豆豉

南郑县新集镇一带的农村里,不少人家的墙壁上,屋沿下的阴凉通风处,挂着一串串用稻草裹着熟食辣豆豉,它是主人招待亲朋好友时的一道名菜。

每年入冬后,家家户户都把煮好的豆子装在密封的器具里闷起来,半月后,豆子便形成整块,长出白毛,再启开器具拌入适量的辣子面、草果、大香,花椒油和包谷面及少许白酒,再密封十天即成。待到打春后,把辣豆豉捏成圆蛋蛋,选柔软细长的稻草,包裹起来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可持续一年之久不变味道,当地人叫它“吹豆豉”。

待客时,吹豆豉配上腊肉,用菜油爆炒,只翻上几下即可出锅,味道浓香纯正,六味俱全,豆身是金红色,腊肉闪闪发光,十分吊人胃口。(整理自百度百科)

二. 河南省 开封市 顺河区 西瓜豆豉

西瓜豆豉开封一带盛产西瓜、大豆,因而很早之前西瓜豆豉就成为开封的。

西瓜豆豉选用黄灿饱满的优质大豆及优质西瓜为原料,以面粉、精盐、鲜姜、陈皮、小茴等作配料,经过对黄豆的浸泡蒸煮、拌面制曲、室外晾晒、入缸制豉及封缸发酵等工序而成。一般是盛夏生产,秋后出缸,俗称"伏过豉成"。

西瓜豆豉色泽酱褐,味逸香,鲜美可口,佐食调味,荤素皆宜,居民家庭大都会制作。开封酿造厂生产的产品质优价廉,畅销省内外,1982年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二名。

三.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湖南棕编

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棕编放入开水锅里煮, 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 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30年代,湖南民间艺人易正文精研棕编技艺,才开始出现商品生产,棕编的品种、技艺得以发展。易正文对棕编兴趣浓厚,相传除认真学习他人技法外,他常伏草丛树下,观察昆虫、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觅食、争斗等各种活动姿态,刻苦钻研,所编蝗虫、螳螂等品种售诸市上,颇受欢迎,被誉为“湖南综编易”。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棕编“鼻祖”了。

即便是现在,搞棕编的人也寥寥无几。湖南历届中国工美艺术大师18个,12个是湘绣大师,搞综编的只有王文定一人。王文定,籍贯湖南,1952年生,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作品《综编》入选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四. 山东省 临沂 蒙阴县 蒙阴豆豉

八宝豆豉是临沂之一,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用大黑豆、茄子、鲜姜、杏仁、花椒、紫茄叶、香油和白酒八种原料发酵而成,故称“八宝”。其营养丰富、醇厚清香、去腻爽口、食用方便,成为享誉中外的临沂地方之一。以“惟一斋”酱园所产最为著名。


关于八宝豆豉的由来,相传在清朝道光年间,山东沂州府的垛庄(今在蒙阴县境内)有位老妈妈,用大黑豆、茄子、香油作主要原料,腌制出的酱菜,味美可口,取名为豆豉。垛庄的一位酱园师傅彭三,从其手中学到技艺,后临沂城内“惟一斋”酱园慕名将彭师傅请到该园制作豆豉。“惟一斋“酱园将其他地方的类似制品配方和技艺搜集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研制成独具一格的临沂八宝豆豉。临沂八宝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谷氨酸、赖氨酸、天门冬蒜等营养成分,具有温中健脾、益气补肾、滋补润燥、舒筋活络等保健功能。

五.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锦

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锦之一。是侗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品,历史悠久,妇女用黑白棉丝或丝绒手工编制,多用于侗族服饰如头巾、腰巾等,色彩绚丽多彩,花样别致,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六.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施甸水豆豉

施甸水豆豉是施甸城乡人家尤其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水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故当地有句熟语:“一颗水豆果儿下三嘴饭。”也许是由于这佐餐佳品太过美妙之故,在保山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水豆果儿”(即水豆豉)常常还成了施甸人的代称--就保人们称腾冲人为“棕包”一样。水豆豉讲究个“鲜”字,不耐久贮,故也有人家将煮熟并充分发酵的半成品晾干封存,分期加料腌渍,则常年可得。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 湖南腊鱼

鱼体剖割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每100公斤鲜鱼用盐8~11公斤进行腌渍,腌6~8天出缸(盆),晒至体表没有水分时,再用微火熏烟6~8小时,熏烟时要控制烟量和温度,并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使鱼体充分均匀受到烟熏,以提高鱼品质量。

小吃制作:

熏制腊鱼一般选用鲤鱼、青鱼、草鱼等鲜鱼作为原料、依鲜鱼的大小和剖割方法不同,可分为腊块、腊皮、腊刀鱼三种。一般1.5公斤以上的鲜鱼,砍头去尾除内脏,将鱼肉砍成3.3厘米见方的鱼块,制作成腊块鱼,1.5公斤以下的鲜鱼,从背面剖开成片、肉厚处再打一花刀,便于腌透,然后加工制成腊皮鱼,200克以下个体较小的鲜鱼、通常剖割腹部除去内脏,制成腊刀鱼。

小吃介绍:

湖南腊鱼色泽金黄,具有肉质坚实、咸淡相宜、清香特殊、易于保藏,为湖南人们所喜食的一种传统水产加工品,每到冬季,许多家庭都有熏制腊鱼的习惯。

八. 辽宁省 阜新市 彰武县 彰武黑豆

彰武黑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旧日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黑豆,现在却成为彰武县的一个特点农产物。去年,彰武县黑豆种(zhòng)植面积8万亩,年产黑豆2.4万吨,此中40%销往国外。作为一项财产,彰武县正采用办法积极打造“黑豆大县”的品牌。

据悉,黑豆莳植在彰武有着长久的汗青,彰武黑豆籽粒丰满、口感好、无药物残留、出产情况无污染,是自然的无公害食物,是以一向深受花费者接待。尤其是近几年来,因为黑豆的产量和市场价钱均高过通俗黄豆,农人莳植积极性高涨(zhǎng),莳植面积增加很快。

跟着黑豆财产的强大,今朝彰武县拥有黑豆出产加工企业4家,农人掮客人80多名,各家企业积极申请绿色食物标记,“绿抵家”、“满华”等黑豆品牌更是在国表里杂粮市场上颇著名气。本年,该县将在集中重点乡镇、扩展莳植基地以及提质增效方面深做文章,打算(huà)在原有基本上,把黑豆莳植面积增添到10万亩,估计总产量可达3万吨以上,经济效益可跨越1.5亿元。

地域范围

彰武黑豆产于彰武县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四堡子乡、冯家镇、兴隆堡乡、东六镇、大德乡、前福兴地乡等8个乡镇。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3′-122°58′,北纬42°07′-42°51′,全境无高山,最高点海拔为313.1m。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四堡子乡位于全县西北部,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及库仑旗接壤;东六镇位于全县东南部,与沈阳新民市接壤;冯家镇、兴隆堡乡、大德乡、前福兴地乡位于全县中部。总生产面积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97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彰武县土壤共有棕壤土、褐土、草甸土、水稻土、风沙土、盐土、碱土、泥炭土等8个土类,19个亚类,55个土属,68个土种,由东至西为从棕壤到草甸土到风沙土的分布规律。土壤pH值在6.8-7.2之间。土壤肥力状况中等,有机质含量1.2-1.3%之间。彰武县地质构造为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地带和新华夏系两个地质构造地带,是大兴安岭——太行山隆起带和松辽沉降带的交接部位。全县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似簸箕形。东、西为丘陵,北部为沙地,中、南部为平原,比例为“三丘三沙四平洼”。

(2)水文情况:彰武县境内主要河流有柳河、绕阳河、养息牧河和秀水

河,均属辽河水系。柳河为全县第一大河流,于新民市境内汇入辽河,流经县内10个乡镇,流程全长117km,全年径流量4641万m3。彰武县还有42座水库,总库容9523m3,总控制面积1163km2。年平均地表径流为2.08亿m3。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达5.3亿m3/年,可开采地下水资源3.22亿m3/年,水质较好,没有人为及工业污染,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3)气候情况:彰武县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且多,平均风速3.8m/s。年平均气温为7.5℃,年平均年降雨量510.3mm,年总降水总量为16.94亿m3,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81mm。平均年日照时数2822.6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136.6kcal/cm2。平均无霜期158天。彰武县作物生长季节日照充沛,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热量条件可满足彰武黑豆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彰武黑豆的种植起源于1907年,至今已有100年历史。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彰武黑豆已成为全县的名优,2006年彰武县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黑豆)标准化生产基地。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哈尔套镇、满堂红乡、四堡子乡、冯家镇、兴隆堡乡、东六镇、大德乡、前福兴地乡等8个乡镇,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品种要求符合脂肪含量20%以上,或蛋白质含量40%以上,并进行单一品种生产。未经审定的品种和转基因黑豆品种,不得采用。

(3)生产过程管理:彰武黑豆生产过程必须执行《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操作规程》(DB21/T1243-2003)。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彰武黑豆人工收获在落叶达90%时进行;机械收获则在叶片全部落净、豆粒归圆时进行。要求不同品种单独收割、单独运输、单独脱粒、单独贮藏、单独加工、单独包装,防止与普通豆类混杂。收割时,割茬要低,一般距地面5cm-6cm,以不留荚为准。收割时做到不丢枝、不炸荚,损失率小于1%。割后晒5-7d,要及时打场脱粒。脱粒后,进行

人工扬场或机械清选。要求统一分级过筛,清除杂质和瘪豆,达到粒度均一,破碎率小于2%,杂质小于1%,虫蚀率小于1%,青豆率小于2%。清选后籽粒晾晒数日,以降低含水量,含水量小于15%。

(5)生产记录要求:彰武黑豆的生产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彰武黑豆呈卵圆形或球形,表皮黑色或深绿色。

(2)内在品质指标:彰武黑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粗纤维。蛋白质含量达48%以上,居豆类之首。脂肪含量12%,吸收率为95%,以不饱和脂肪为主,组成是棕榈酸2.4%-6.8%,硬脂酸4.4%-7.3%,花生油酸0.4%-1.0%,油酸23.0%-35.6%,亚油酸51.7%-57.0%,亚麻酸2.0%-9.8%,不饱和脂肪酸达86.1%以上。此外,黑豆还含1.64%的磷脂。

(3)安全要求:彰武黑豆执行《绿色食品豆类》(NY/T285-2003)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彰武黑豆按子粒饱满程度分为特级和一级。

(2)包装:采用的包装袋为植物油麻袋或编织袋。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彰武黑豆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其它:贮藏、运输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056-2006)。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水豆豉

水豆豉是是山乡人家的“当家腌辣”,以大豆(黄豆或黑豆)蒸煮发酵后加入姜丝、辣椒面等香辣料腌渍而成。保山各县市农家亦多腌渍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异,但其色其味却以施甸者为佳:那鲜淋淋、红彤彤的色相,那酸香回甜、滋味隽永的口感,的确惹人食欲。

十.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豆豉

地处鄱阳湖口长江南岸,并有“水绕三山同楚地,势连五老共洪都”之称的江西湖口县,盛产一种有名的--"豆豉",此豆豉色泽黑亮,颗粒均匀,香味浓郁,美味可口,用这种豆豉烹饪的"豆豉烧肉"、"辣味凤尾鱼"、"家乡豆腐"等菜肴,已成为湖口传统风味名菜,颇受中外客人的青睐,蜚声四海。

湖口气候温适,土壤肥沃,盛产粮棉,黑豆也是当地有名的经济作物。湖口黑豆个大粒圆,营养丰富,是加工豆豉的良好原料。据传,湖口豆豉最早始于清初,当时只是农家作为豆酱形式出现的,直到咸丰年间才作为单独商品正式上市。多年来随着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湖口豆豉质量也越发提高,并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传统风味。

说到湖口豆豉的创始,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那是在清朝咸丰年间,高安县有一个姓卢的小皮匠,专做祖传的木履(古时一种套在布鞋外面的雨鞋)。有一年高安遭受洪涝,庄稼欠收,人们连吃饭都困难,木履生意自然清淡。迫于生计,小皮匠带着妻子,离开高安,出外谋生。小俩口挑着皮担儿,几经辗转,到了湖口住了下来。灾年到处一般,小皮匠所做的木履在湖口同样难以卖出。好在湖口县是长江、鄱阳湖口重镇,交通便捷,来往客商较多。小皮匠手艺好,不做木履可修鞋、靴,因此,靠修鞋补靴总算能勉强糊口。有一天小皮匠逛街,发现当地不少农民挑着黑豆(即黑壳皮大豆)在市场上卖,上前一问价格也不贵。这聪明的小皮匠灵机一动,心想:"何不用这黑豆来做豆豉卖呢?"于是回家和妻子一商量,妻子觉得这主意不错,便买了十来斤黑豆子,找来木盆、坛子,细心选豆、漂洗、蒸煮、盖上稻草,让豆子发霉。约莫过了十来天,小皮匠扒开稻草一看,黑豆上竟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霉衣。小俩口满心欢喜,立即把霉豆抬到石钟山矶头上,让鄱阳湖清水慢慢冲洗干净。然后回家翻晒,装进木盆。过了些日子,盆中发出阵阵香味,妻子打开盖一看,嚯,绝了!这豆豉又黑又亮,香味浓郁,真是再好不过。

小俩口好不高兴,满心欢喜把豆豉拿到街上去卖。来往行人一看,这豆豉粒粒匀称,黑中见亮,其香无比,十来斤豆豉不一会抢购一空。从此,小皮匠做的豆豉一下轰动了湖口县双钟镇,生意红火得忙不过来,后来干脆皮匠活儿不干了,一心专做豆豉买卖,果然生意兴隆发了财。许多人都想学小皮匠做豆豉的手艺,纷纷上门求教,小皮匠也不保守,把自己做豆豉的方法和盘托出,并告诉大家,这里有个决窍,就是将发了霉的豆豉,一定要挑到石钟山矶头上去冲洗,因这儿是长江、鄱阳湖二水相汇之处,黄、绿两色清水从矶头缓缓而过,用这独特的水洗去豆豉上的霉衣,豆豉就越发芳香,味道越发鲜美。因此,湖口豆豉有别其它地方生产的豆豉。

自晚清以来,虽战乱不断,百业凋蔽,而湖口豆豉生产却一直未停止过。开始时是一家"卢泰生号",后来发展到六家生产作坊,年产豆豉一千余担。如今,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开发生产湖口豆豉,商业部门还专门设立了豆豉生产厂,组织青工学习老师傅技艺,使豆豉产量、质量大大提高。不仅供应本省,而且远销湖北、湖南十多个省市。湖口豆豉已成为名扬大江南北的土特名产。

湖口豆豉起源于战国时代。相传有一丐娘,携儿带女沿鄱阳湖口的湖滨村落乞讨,当地农民常以熟黑豆相济,丐娘儿女久食生厌,便瞒娘倒入篓中,并采路旁黄荆柴枝叶遮盖。若干天后,篓内溢出醇香气味,尝其已经发霉的黑豆,味道鲜甜酥香,口感甚佳。渐渐家喻户晓,成为烹饪调料。到晋代,经五柳乡莲花寺僧人指导,总结出熟黑豆发霉制作方法,并正式称其为豆豉。

湖口豆豉传统制作工艺极为讲究,原料是当地滨湖地带的黑豆,经过选粒、清洗、浸泡、滤干、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霉、拌料、发酵、晾晒、成品包装等一系列程序。明清时期,湖口豆豉只单一的淡豆豉,逐渐发展到淡豆豉、咸豆豉、甜豆豉、香辣豆豉和五香豆豉等多个品种,同时又按豆豉含水成份不同分为干豆豉和汁豆豉两大类。湖口豆豉不但是普通百姓家庭的菜肴佐料,也成为宾馆酒店宴席中的佳品。

湖口豆豉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鲜美可口。2008年6月,湖口豆豉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6月,湖口豆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商务部冠名湖口豆豉“中华老字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