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曲靖稀有特产 云南省曲靖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曲靖稀有特产 云南省曲靖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5 07:51:28

一. 云南省 曲靖 师宗 龙庆火腿

龙庆火腿,远近闻名,在国内同类产品中独具风格,誉满全市,在省内也颇有名气,它以其纯正的色香味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亲睐和好评。龙庆乡有着高寒冷凉气候优势,空气湿度小,对发展火腿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龙庆乡有着高寒冷凉气候优势,空气湿度小,对发展火腿加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关于龙庆老火腿有一个故事。说以前当地男人向女人求婚,有一种方式就是送女人一只火腿。姑娘要是上心了,不管是皱巴巴的老火腿还是黑乎乎的黑火腿都会收下。而女方一收下火腿,这婚事就成了,所以从中也不难看出这老火腿的地位。那么,龙庆老火腿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从外表而言,龙庆老火腿乌黑油亮,确实是不中看。不过等到一切开,老火腿就立马变了个模样,红鲜白嫩层次分明,更是暗香阵阵让人按捺不住。而经厨师巧手之后,对着佳肴一嘴下去,只能说是沁人心脾、口感极佳了。这也使得龙庆老火腿成为了当地餐桌名菜,广受当地人和远近游客的称赞与喜爱。

龙庆老火腿吃着好吃,制作工序也是特别严格,要历经即切解、上盐、腌制、烘烤、熏挂等五大工序。其中,挂熏了一年以上的火腿,水分完全散尽,外表由红变黑,内里红白细腻,变成了具有独特风味的龙庆土品。而要是熏挂两年以上,老火腿的质地和口味就更佳了,并且这老火腿要是以“隔锅”方式蒸着吃,就可以使其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老火腿生吃,味道也是鲜嫩无比,自古佳肴配美酒,吃着老火腿喝着佳酿,那滋味就别提有多美了。

二. 云南省 曲靖 陆良县 滇陆猪

滇陆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持,陆良县畜牧兽医局、陆良县种猪试验场联合攻关,利用乌金猪、太湖猪-优良地方猪种和长白猪、大约克两个国外著名猪种为原始育种素材,杂交合成理想型零世代后,横交固定,继代选育,历经15年10个世代扩群选育而成,是云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成功的新品种。该猪种具有产子多、肉质好、生长速度较快、母性强、耐粗抗逆、瘦肉率高等优良特性,被列为云南省“宣威火腿加工产业化生产项目”的主要原料猪种之一。专家认为,滇陆猪新品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云南省难得的一个好猪种。

滇陆猪是云南省著名猪种,原产地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该猪种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主持,陆良县畜牧兽医局、陆良县种猪试验场联合攻关,利用乌金猪、太湖猪1优良地方猪种和长白猪、大约克两个国外著名猪种为原始育种素材,杂交合成理想型零世代后,横交固定,继代选育,历经15年10个世代扩群选育而成,是云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成功的新品种,是宣威火腿的主要原料猪种,是云南省六大名猪之一。

此猪全身被毛白色, 头大小适中,额面清秀,颜面微凹,嘴筒平直而稍短,耳中等大小前倾稍下垂,背腰平直,腹部紧凑,四肢粗壮,肢蹄结实,体型匀称,各部位结构良好。具有产仔数高,瘦肉率高,耗料少,适应性强,母性好、耐粗饲、肉质优等特点。“滇陆猪”现已成为了七里香、食唯鲜、众益等陆良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首选原料。企业加工出的猪肉产品已逐渐成为知名品牌,进入了全国各大型超市。

在精心培育好品种的基础上,该县全力抓好“滇陆猪”的产业化开发。依托县种猪试验场和滇陆猪研究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猪种的继续选育、扩繁和示范推广,有效巩固“三群一网”良种繁育体系,该县在县种猪试验场的基础上,建成了76个滇陆猪扩繁场。同时,该县加大“滇陆猪”的推广、饲养。据统计,全县在本县及周边地区共推广了“滇陆母猪”56437头,总计为这些地区新增社会经济效益8400万元。陆良凭借“滇陆猪”,已真正发展成为了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优质仔猪基地。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陆良县滇陆猪研究所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滇陆猪主产于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境内,涉及中枢镇、板桥镇、三岔河镇、活水乡、马街镇、龙海乡、召夸镇、大莫古镇、小百户镇、芳华镇、华侨管理区10个乡镇及一个华侨管理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2—104°02′,北纬24°44—25°18′之间,东西长65.6千米,南北宽62.8千米。养殖区域范围2096平方千米,年出栏100万头。

三. 云南省 曲靖 富源县 富源火腿

利用大河乌猪开发的富源火腿,克服了传统火腿脏、大、肥、黑、咸、硬等缺点,以其盐度低,色、香、味俱佳的优势在1999年武汉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中国名优食品”奖牌。



富源火腿系列产品,质量稳定,肉质细嫩,清香味美,回味绵长,咸香适口,富含蛋白质及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据《本草纲目拾遗》载:“火腿有益肾、养胃、生津、固骨髓、健足力之功效”。“富云”牌火腿不加任何防腐剂,保持原有的天然风味,保质期长,食用方便,是老幼皆宜的高级营养保健食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富云”牌火腿是富源县畜牧开发总公司加工生产的,其成份:大河乌猪鲜腿、食盐。食用方法:蒸、煮、炒、炖皆宜或作其他汤菜的配料。

四. 云南省 曲靖 陆良县 陆良生丝

陆良县近年来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化经营,养蚕农民与龙头企业千佛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推动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县生丝年产量达90万公斤,成为云南省蚕茧产量和生丝出口量最大的县。

陆良有荣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千佛”牌生丝,其系列产品有生丝、绢丝、丝棉被、真丝服装、真丝领带、绢丝针织服装等,获得过很多国际国内大奖。

五. 云南省 曲靖 马龙区 曲靖松茸

松茸是野生的珍贵真菌。学名松口蘑, 名叫大花菌、松菌、剥皮菌。是名贵食用菌,在日本有“蘑菇之王”的称誉。松茸属担子菌纲,生长于松林地和针阔叶混交林地,每年七、八、九月出菇。倘塘山多林茂,适宜松茸生长。新鲜的松茸,形若伞状,色泽鲜明,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均有纤维状茸毛鳞片,菌肉肥厚嫩白,有浓郁的特殊香气。最好的松茸菌要求:封在伞盖上的那层毛茸茸的松茸未破,伞盖未开,还处在骨朵状态,也不是越小越好,小的叫童菌,一般是没有人要的。倘塘生长的松茸个大,茎柄粗,肉质纯白细嫩 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此外,松茸富含蘑菇多糖且有抗癌的作用。欧洲及日本古时就视松茸为山珍,在日本是高级礼品,古代时就作为百姓向贵族皇家进献的贡品。自从八几年出口日本以来,该菌在倘塘身份倍增,从原来的几元一斤涨至现在的千余元一公斤。这么昂贵的松茸菌,吃一口就是好几十块钱了。同时,也是山里人致富的最佳门道,可这种野生资源也最容易被破坏,现在松茸菌是一年比一年少。松茸的食法多样,烧、炒、煮皆宜。食时鲜甜可口,香味浓郁、食后余香盈口,耐人寻味。

  

六. 云南省 曲靖 马龙区 曲靖韭菜花

制作时,将半籽半花的韭菜花剁细,加入盐巴、白酒,搅拌均匀,放入罐内,用半年的时间使韭菜花肉质糖化,然后拌上干苤蓝丝、辣椒、红糖、白酒腌制,待呈黄红色即可。脆嫩鲜美,甜咸适口,有助于增进食欲。 ( 曲靖)

七. 云南省 曲靖 麒麟区 曲靖黄焖鸡

黄焖鸡可以说在滇东北就是一道名菜。鲜香的味道飘香十里。

焖制的鸡肉,滑嫩鲜香,加上点滇东北丰富的土豆,味道更是回味无穷。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事油而不腻,鸡肉的营养更是保存一绝。(¯﹃¯),尤其在滇东北旅游美食消费那是不用担心银子的花销。这道菜在滇东北最多就在15—20银子就行。

八. 云南省 曲靖 宣威市 宣威土豆

宣威土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地处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位于北纬25°56′至26°44′,东经103°35′至104°40′, 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3个片区12个乡镇。重点是以板桥、羊场、热水、落水为中心的西南片区,以务德、龙潭、来宾、倘塘为中心的西北片区,以龙场、乐丰、格宜、宝山为中心的东北片

九.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鸡油菌

鸡油菌:颜色金黄,像鸡油一样,菌朵小,有一种小巧玲珑的温柔感,想起就让人感觉非常的温馨。用鸡油菌做出来的菜,其香味淡雅可口,吃起来真让人有一种满颊留香的高雅气来。它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作用。经常食用可有利于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干燥或粗糙症、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症、夜盲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以及预防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疾病,此外有报道还称该菌具有抗癌性,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十. 云南省 曲靖 罗平 擦尔瓦

擦尔瓦,彝语,又称“瓦拉旁钵”,汉译“木子毡衣”,是彝族的传统工艺服饰。 1963年在昭通出土的东晋霍承嗣招魂墓壁画中,就已描绘了头挽“英雄结”,身披擦尔瓦,腰悬佩刀的彝族武士的形象,证明在距今1700年前的东晋时期,居住在今昭通地区的彝族人民,就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具实用功能,又极富审美情趣的民族工艺服饰一擦尔瓦。

擦尔瓦手工制作,多由彝族妇女家庭劳作完成。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一、选料:选用优质羊毛,洗净、晾干。二、抛松:将洗净、晾干的羊毛用弦弓弹松。三、捻线、染色:用家纺“坠子”将羊毛捻成细毛线,再将细毛线三股合一,扭结成细羊毛绳,用土靛染成青色。四、织羊毛布:用土制布机将已浸染着色的羊毛绳织成布;布的幅宽、长度无统一规格,按拟制的擦尔瓦的大小、长短确定。每块羊毛布的上沿要留缝,下沿留16-33厘米长的羊毛毡须。五、缝制:每9块羊毛布沿纵边缝合成一件,从上沿预留的缝中穿缀一股羊毛绳作系带。

绣花:用预染好的各色毛线,在成型的擦尔瓦的胸背处绣制图案:成品擦尔瓦无袖、无领扣,形制与披风相仿。披戴时,上齐肩、下至膝,膝以下是飘拂的毡须,胸背处是彩绣的图案。图案有相对固定的范式:“十”字形花纹边框,边框内是4朵角偶对应的小花,边框上下各有两条波状纹,喻指山脉连绵、峰峦叠起;或作夸张变形处理,象征金沙江水波漫漫。走遍天涯海角,也不忘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纯然一色的靛青作底色,图案则五彩缤纷,艳丽夺目。古朴稚拙的图案设计,反差强烈的色彩效果,透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独特信息。擦尔瓦流行于金沙江沿岸彝族聚居区,尤以永善县彝族妇女制作的擦尔瓦为上品,选料精细,制作精致,图案精美,色彩艳丽,不但在大、小凉山彝族中享有盛名,也为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广大群众倾心钟爱。

擦尔瓦防潮、避水、御寒、抗暑、冬暖夏凉,放牧、狩猎、外出旅行,白天当衣服,晚上作被盖,一专多能,是最为方便、适用的行装。一袭擦尔瓦,披戴于男性身上,更显剽悍威武、英俊潇洒、精神焕发;女性身着擦尔瓦,举手投足间,下摆缀饰的毡须轻拂慢扬,仪态端庄又不失炯娜抚媚,别是一种巾帼气慨。婚嫁、节庆、走亲访友,擦尔瓦既是自尊、自信、自爱,展示自身魅力的“时装”,也是“火的民族”追求美好生活、挚爱亲朋好友、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富热情的表达。男女老少身披擦尔瓦,或举杯畅饮;或忘情地歌舞于青山碧水间;或点燃篝火,狂欢娱乐,通宵达旦,那真是令人目眩神移、心旌摇荡的醉人的民族风情画卷。

在彝族传统婚俗中,擦尔瓦更是不可或缺的增添欢乐喜庆气氛的道具。姑娘要出嫁,对幸福的憧憬是无法掩饰的,甜蜜、陶醉、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灿然若星辰般在眸子中闪亮。可面对亲友,那独特的、不无羞涩的甜蜜的向往又需要某种掩饰。于是,一袭擦尔瓦顶在头上,便是送亲队伍中新娘特有的装束,与汉族婚俗中"盖头"相似。在迎亲的队伍中,擦尔瓦是抵御“温情攻击”的武器。当迎亲的队伍进入女方家时,无一例外地要遭“泼水”攻击,虽然是礼俗,是默契,但若数九隆冬被劈头盖脑地泼上几盆水,那滋味确实也不太好受。抵御攻击的办法,是把擦尔瓦顶在头上,裹在身上,任你倒海翻江,我自岿然不动。"攻击"演绎出喜庆、演绎出撩人心魄的温馨。

擦尔瓦,彝族人民永远钟情的“时装”。擦尔瓦,民族工艺的奇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