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泉县蒙家湾村特产 甘肃甘泉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泉县蒙家湾村特产 甘肃甘泉县特产更新时间:2024-02-02 02:01:14

一.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甘泉豆腐干

甘泉豆腐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甘泉豆腐干

二.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拜泉 拜泉县黄肉牛

拜泉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齐齐哈尔市东部,全县16个乡镇,186个村,总人口5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6万人。全县幅员面积3599.15平方公里(折合539.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61.3万亩,草原面积12.6万亩,林地面积119万亩,2006年全县牧业总产值达6.1亿元,占总产值的27.8%。

拜泉县又是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曾获国家生态工程一等奖,被国际工发组织命名为绿色产业示范园区,2001年又被中国之乡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黄(肉)牛之乡”。拜泉县有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的悠久历史,又是全省粮、豆主产区的农业大县,有丰富的秸秆和饲草饲料资源,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草场,目前已建成年屠宰50万头的生产线一条。预计年末全县黄肉牛饲养量将达到35万头,实现产值达到1.8亿元。截止目前,全县饲养黄肉牛户均1—2头的村56个,户均2头以上的村18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5个;专业大户596户。通过典型大户的辐射作用,极大地带动了全县广大农户养牛的积极性。

县政府在抓好黄肉牛生产的同时,加强了黄肉牛交易市场和营销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7个黄肉牛交易市场,黄肉牛营销经纪人2300人,贩牛交易量在10万头以上,交易额在2亿元以上,形成了黄肉牛生产销售一条龙,有效地推动了黄肉牛经济发展。

为加速全县黄肉牛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基础扩大再生产,从而调动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通过招商引资辟建了鹤泉食品有限公司,产品远销上海、湖南、沈阳等地,今年又投资500万元扩建场区和新上生产加工线,达产达效后,年可屠宰肉牛16万头,年创利税可达1100万元。

三.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石泉蚕丝

石泉蚕丝是陕西安康石泉县的。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云雾山镇、曾溪镇、中池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两河镇、饶峰镇、池河镇、迎丰镇现辖行政区域

《石泉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石泉蚕丝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石政函〔2017〕54号

安康市地方标准DB6109/T270.1-13-2017:

《“石泉蚕丝”地理标志产品系列生产技术规程》

四.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孙家湾香椿

孙家湾香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忻州市,能以一个村子的而闻名全市乃至享誉全省的,恐怕只有孙家湾了。

走进孙家湾村,只见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生长了一种全市少见的树种——香椿。

孙家湾村800多口人,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合索乡的西北角。村庄倚山而居,坐北面南,背风向阳。全村1600亩耕地,平地、坡地各半,虽地少人多,但也旱涝保收。仅香椿一项,全村年收入20多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孙家湾大约有四千棵成年香椿树,每年的香椿收入也是这个村最主要和稳定的收入。大约“五一”前后,农民们刚刚把地种上,难得清闲一阵子,却正是孙家湾村最忙的时候——香椿长成了。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忙着香椿的事儿,每天从早到晚围着香椿树转:成年男人上了树,手里举着长长的剪杆,一枝一枝地探着剪;老弱妇孺则在树下,一株一株地往回捡。捡回去再成把论斤地整理好,然后就等着出售了。

香椿这玩意儿是个娇气的东西,有点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见风就长,遇光而绿,节令短暂,稍迟则老,而且落地不久就要蔫了。香椿的“香”全在嫩红毛毛儿,所以孙家湾村民侍弄香椿既辛苦又要赶时:香椿嫩芽刚刚冒出就得赶紧上树,否则香椿朵儿里穿心长了棍,就不值钱了;剪香椿也必须是每天一早一晚不见太阳的时候为最佳,否则红嫩毛毛的香椿就变成香味不大的“绿菜”了;香椿一剪下来赶紧处理,当下出手,要买即时买,送人当天送。

香椿是树上长的,剪掉一茬又从断处生出一茬。按理香椿树的产量必大,其实不然——头茬香椿入口余味无穷,二茬香椿就食之无味了。所以孙家湾的香椿从不会剪二茬的。所以,香椿产量不大,也就显得金贵。更重要的是,香椿这种树挺日怪,不剪不发旺,多剪也不发旺,剪一朵香椿还必须连“头”折断方能正常生长。由此孙家湾流传了香椿被玉帝颁旨“砍头”的神话——暂且不表。总之,一颗普通大小的香椿树正常产量约为40一50斤左右。

香椿树自古有之,香椿菜从来都是一道上等的美食。虽然无籍可查,但据孙家湾人说,他们村的香椿曾经还是专供宫庭制膳的贡品。香椿的“香”是一种特别的香,究竟怎样特别呐?吃过的都知道,实在无法形容,反正与臭椿一比就明白了。

孙家湾盛产香椿,但奇怪的是,即使与这个村相邻的村子,香椿树也寥寥无几。更为奇怪的是,从孙家湾移栽到别处的香椿,要么不发旺,要么产下的香椿也没有地道的孙家湾香椿那样的色香味。究竟是什么原因?笔者在孙家湾调查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地理位置特殊:这里背风向阳,局部小气候独特,即使冬天大刮西北风,有山挡着,在孙家湾也只是微风徐徐,只见树稍哔拉拉的响,不见村中狂风肆虐,这样,村里的秋冬就相对温暖。也有说是土壤原因,而土壤里究竟有什么特殊成分,没人考究;还有说是水质关系,也只是猜测而已。抑或是这多种因素共同所致也未可知。不管怎么说,确实有一点可为这些原因提供佐证:即使在孙家湾村,香椿树也不是哪里都能长,而且产下的香椿也不是哪棵都一样的朵肥味香,只有村正中从西到东“一条线”的窄长地带产量大,朵儿“肉”。而且,香椿树是丛生型植物,没有种子可种,在这一长溜地带,每到春季,家家院落里新扎出来的香椿苗蓬蓬丛丛,到处疯长,满地乱爬,有的硬是从房檐下的地基缝里破土而出,害得村民们不得不斩草除根。离开这个地带,香椿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就不怎么“兴头”了。所以,多少年来尽管孙家湾村党支部、村委会也曾试图扩张规模,做大“香椿经济”,无奈香椿这玩意儿太娇贵,也不争气,离开“宝地”就不服水土了。没法子,孙家湾人也从外地买回香椿种子,在地里搞大棚香椿,然而毕竟不是正宗的“孙家湾香椿”,也就没法跟土生土长的孙家湾香椿相媲美。

其实,忻州市不少村也产香椿。别的村的香椿上市了,在城里也很-,行情也不赖。可孙家湾的香椿几乎不出村就销售一空,而且年年供不应求,价格还至少比同期市场上的香椿贵一倍以上——刚上来的香椿没有一斤20元以上的价格是不会出手的,即使到了下市的时候也不会低于每斤五元的价格。许多人硬愿跑老远的路,花大价钱,也要买孙家湾的香椿;很多人买了孙家湾的香椿不是自己吃,而是作为稀罕礼物送给对自己有用的人物。人们普遍反映孙家湾的香椿就是好,就是香。为什么孙家湾香椿就香?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孙家湾香椿上市要比其它香椿晚十天以上,别的村香椿早早上市了,孙家湾香椿才吐出个小红点,像千金小姐养在深闺——发育时间长,自然就香了。

香椿还有一样金贵,就是香椿木是上等木材。此木不仅硬度适中,而且木纹美观,更为难得的是香椿皮可以入药,主驱毒杀虫,打下的家俱美观实用不生虫子,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过去孙家湾村出过一批好木匠,原因在于孙家湾村还以制做香椿木风箱出名,香椿木经久耐用不变形,用此木做风箱是最好的风箱,而风箱做的好坏最能衡量一个木匠手艺的高低,因为风箱最重要的是密封,需要木匠有高超的“对缝”水平。

这种手艺渐渐失传了,一是因为人们渐渐不用风箱做饭了,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行情的看涨,现在孙家湾村民紧着“侍候”香椿还来不及呐,哪里舍得砍伐!

本文摘自“天道酬勤”

山西

申请人:

忻州市忻府区孙家湾香椿生产合作社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孙家湾香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位于忻府区西北角,村庄倚山而居,西靠山,北靠米家寨水库,东靠南云中河畔,位于东经112°19′-112°58′,北纬38°13′-38°41′,平均海拨高度899.8m。属忻府区合索乡管°辖。生产基地处丘陵区,坡地以林业为主,生态林,经济林繁茂,植被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小气候。保护面积7500公顷,年产量4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官特征,孙家湾香椿叶厚芽嫩,色泽绿油润、香味浓郁,绿叶红边,一朵香椿芽就像一朵放开的花儿,营养丰富,远高于其它蔬菜,用当地老百姓话形容“红嫩毛毛”香椿。内在品质指标:孙家湾香椿不仅色泽喜人、口感香郁、品质独特,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独特的品质指标包括:蛋白质≥7.18g/100g, 脂肪≥0.5g/100g膳食纤维≥5.28g/100g,锌≥7.3mg/kg,铁和钙的含量均居蔬菜之首,营养丰富。产地环境,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NY5010—2002)和(NY5013—2006)的技术规范要求。

五. 新疆 博尔塔拉 温泉县 冷水鱼干

冷水鱼干是将虹鳟、金鳟鱼经腌制后晾干,然后经真空包装。食用前用温水浸泡2小时,再 冷水鱼干

进行红烧、蒸煮等烹饪。属温泉县特色土品之一。

六. 陕西省 咸阳 淳化县 甘泉醇酒

甘泉醇酒是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的。甘泉醇酒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

陕西省淳化县甘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久负盛名的甘泉宫遗址所在地——淳化县。公司始建于七十年代,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职工50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25人。年生产白酒2500吨,主要产品有50%(V/V),52%(V/V)“甘泉醇”白酒两大系列十二个品种。

“甘泉醇”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以泉水作酿浆,经土暗窑续渣法发酵,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精酿的纯粮佳酿,使其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2003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02至2004连续三年被淳化科技局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2005年元月陕西省工商局举办的诚信企业与诚信商品展示交易会确定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单位”;2005年6月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评为“陕西省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同年7月,“甘泉醇”牌系列酒荣获“中国名优品牌”荣誉称号;2008年11月在陕西省旅游博览会上荣获陕西旅游商品(产品)“最受欢迎奖”;2011年12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称号。

七. 内蒙古 兴安盟 突泉县 獾油

獾油,鼬鼠科动物獾的油脂经加工提炼而成。另名獾子油。具有药用价值,性平,味甘酸。功能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肠通便。主治烧、烫、冻伤、疥癣、痔疮、大便燥结等症。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盟等地均有出产。

八.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柱顶石馍

柱顶石馍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柱顶石馍是很有特色的以上等面粉经和面、搓条、揪剂,揉成圆锥状,并擀成底部浅凹的馍坯,状如柱顶石,入笼烙熟。皮薄瓤厚,酥脆爽,滋味清香。

柱顶石馍的历史典故

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即昭陵,现为对外开放的昭陵博物馆)所在地的礼泉县,有一种传统风味食品,因其状似柱顶石而称之为柱顶石馍。此馍始于唐代,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选料讲究,制作精细,色泽鲜美,醇香扑鼻,不佐菜肴吃亦美味可口,便于携带,又耐久贮。食者无不称赞。清朝乾隆皇帝拜祭唐太宗昭陵时,品尝了地方官员敬献的柱顶石馍后,大加赞赏。

1981年8月,美国前总统卡特访华。30日,他同夫人、女儿一行来陕,访问了礼泉县烽火大队。中午,在一位农民家里吃饭。主食有面条、饺子、柱顶石馍;菜有烧豆腐、拌豆芽、炒蛇豆、西红柿炒鸡蛋。卡特不熟悉地用中国筷子夹着各种农家菜,边吃边翘起拇指夸奖:“真好吃!真好吃!”对柱顶石馍特别感兴趣,赞不绝口,还详细询问了它的作法。当主人向他介绍了用料、制法和“皮薄瓤厚鼓鼓腔,底凹面平柱顶样,酥脆爽口味道香,携带方便好存放”的特点后,卡特十分高兴,即让翻译连同这天的菜谱,全部译成英文,带回美国去了。

九. 陕西省 安康 石泉县 石泉五香豆腐干

石泉五香豆腐干,产于城郊二里桥村。这个村水井湾有个清泉,冬暖夏凉。用这种水做五香豆腐干,起于清朝道光年间,距离现在有150多年历史。

石泉豆腐干,色泽呈淡黄色或赤褐色,质地细腻,有筋丝和弹性,晶体发亮,带油润,气醇郁,咸度适宜,营养丰富,清香可口,有健脾胃、增食欲的功效。一般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是酒宴上的佳品。它和西乡牛肉干、松花蛋同为陕南三大名产。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把它作为礼品赠送、待客。过往客商也都用它以饱口福。还远销到西安、武汉、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五香豆腐干的制法是:当地人用清泉水做成豆腐,切成1.5厘米的小方块,加三奈草果、丁香、八角苗、比拔、良姜等多种香料,加工而成,是当地祖传手艺。

十. 陕西省 延安 甘泉县 甘泉豆腐

甘泉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泉豆腐和豆腐干,以前采用一般大豆制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采用延安市出名的名贵大豆双青豆(绿滚豆)制作。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在五千年以上。《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说:“大豆在豆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居首位,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还有维生素A、B、C、D,并富含可食用的油脂,故为重要的蛋白质和油料作物。大豆含蛋白质36~42%,油脂16~20%,用大豆制成的豆腐、豆芽和酱油是中国极普遍的副食品。一般大豆俗称黄豆,呈绿色的不多,双青豆是从包皮到豆粒本身都呈绿色的一种大豆,十分名贵。大豆营养丰富,双青豆的品质更为优良,它的罕见更加使人珍贵,它的外观更加令人信服为绿色食品。

甘泉豆腐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下寺湾镇、道镇、石门镇、桥镇乡、劳山乡、美水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