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板鸭湖南特产怎么处理 湖南酱板鸭正宗湖南特产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板鸭湖南特产怎么处理 湖南酱板鸭正宗湖南特产怎么吃更新时间:2024-04-10 14:28:10

一. 江西省 赣州 赣县 沙地板鸭

赣县,“中国板鸭之乡”,其“沙地”牌板鸭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工而成,素以“色、香、味、型”俱佳而著称,被人们誉为腊味之王,远销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沙地牌”板鸭的产地在“中国板鸭之乡”赣县沙地镇,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为历代朝廷贡品,是赣县的特色产业,畅销全国各地,远销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饮誉海内外,享有出口免检殊荣。

“沙地”牌板鸭是采用具有沙地镇独特的自然环境、水源、土壤、气候,人工稻田放养的纯绿色鸭子加工而成的腊制肉食食品,采用传统古法泡腌秘方结合现代先进工艺、精心生产出原汁原味,具有客家饮食特色的板鸭。

沙地牌板鸭型如月琴、皮张奶酪色、瘦肉酱色、毛脚干净、肉嫩骨脆、甘香四溢、咸淡适中之特点,被人们誉为腊味之王。

产品在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1986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1年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1998-2000年参展江西省名特优产品展销评比会获“优胜产品”、“优秀产品”、“世纪之光”等多项奖,2000年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等

二.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淮山板鸭

淮山又名山药,修河畔抱子石电站下游六都村的农民种的山药质白皮薄体粗壮。修水的板鸭基地在上奉,上奉板鸭全是用放养的水鸭制成。淮山板鸭汤因其鸭肉鲜美、山药爽口、汤甜大补,近年来成为修水人家庭和宴席上的一道美食佳肴。

取上等山药洗净上笼蒸熟,趁热剥去外皮,滚刀切成不规格状备用,将上奉板鸭斩成2~3厘米小块,置冷水浸泡24小时,取出后滤去水与山辣、姜未、料酒同倒锅中炒过,加水置瓷钵中细火慢炖,炖滚后再倒入切好的山药继续炖至肉烂。起锅时试味再酌情加适当佐料。

三.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侗锦

被称为少数民族三大锦之一。是侗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品,历史悠久,妇女用黑白棉丝或丝绒手工编制,多用于侗族服饰如头巾、腰巾等,色彩绚丽多彩,花样别致,是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安乡 滨湖板鸭

滨湖板鸭是由有安乡湖区特色的滨湖麻鸭精心制作而成,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味香可药用,食后有清凉解热之功效。该产品自八十年代初就已形成安乡的拳头产品,在省内外享有盛誉。近年来,安乡滨湖麻鸭已发到200万羽以上,并已形成自繁、自养、自行制作加工一条龙的生产线,已开发“安乡鸭王”系列产品十多个。年销量在400吨以上。

黄山头畜牧场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场洽谈定货。

地址:安乡县畜牧场

电话:0736-4642301

邮编:415602

五. 四川省 绵阳市 涪城区 梓州板鸭

“梓州”牌腌腊肉制品选用四川本地的优质畜禽,辅以四川当地传统的名贵中药香料,运用古传配方,结合现代保鲜技术加工而成,成品腊香味浓,香嫩化渣,营养丰富。畅销全国十多年,“梓州板鸭”曾多次被评为“消费者喜爱产品”,是馈赠首选佳品。

六. 湖南省 益阳市 桃江 湖南特制无骨腊肉

菜系:湘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条形,无-气味,皮上无毛,皮和肥肉颜色金黄,精肉红亮,刀工整齐,无碎骨,有浓郁的风味。

原料:猪腿肉5000克,盐400克,花椒粉10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去骨的猪前后腿。

2.切条、制作过程:选出质好的猪前后腿、去掉骨头,然后把肉放在切肉板上,从后腿尾骨节砟切第一刀肉。前腿槽头肉不能做特级腊肉,只能做二级腊肉。从第二刀起每条肉坯长40厘米、宽3.3至4厘米。

3.腌制:切完肉坯后,用秤称好。按比例配好调料,调料要拌匀,再把肉放入调料内(每次放2.5至5千克)拌匀,直至每块肉坯沾上调料为止,然后一块块拿出放入缸或池内腌制。春夏季腌3至4天,秋冬季腌7天左右。

4.泡洗:出缸后把每块肉坯从膘头3.3厘米以下用小刀刺1小孔,穿上麻绳,再投入清水池内泡洗1至2小时后捞出。

5.烘焙:穿入竿(每竿穿12块,按烘烤柜大小决定),送入烘柜内烘焙36个小时出柜,即为成品。

七. 湖南省 郴州市 汝城 汝城板鸭

“汝城板鸭”历史修久,县志记载有200多年历史。它肉质细嫩,香味可口,肥瘦适宜,食而不腻,不用调味,蒸熟即可食用,有独特的风味,是港澳市场久享盛誉的传统名牌产品。1983年湖南省农业厅举办全省板鸭品评,汝城板鸭名列第一。

制作方法:汝城板鸭由汝城麻鸭精制而成。要求形如叶,色如雪,无然腊味,浓香扑鼻。

1.催肥。宰杀前,将体重1.25公斤以上的麻鸭,公母分群,游牧一星期后,正式舍内饲养催肥。每天定时定量喂3餐,鸭舍光线要暗,时间需达28~32天。

2.加工季节要在入冬以后,以冬至为黄金时期,霜雪天为佳,气候越冷越好。

3.进行一般的宰杀处理后,去掉翅、爪、内肠等,然后用炒食盐腌制数天发酵后,一般晒几天即成板鸭。

八.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

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下划二寸长刀口抠出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接着用细铁棍作架,将鸭置上,下以木屑缓慢燃烧熏烤,每隔五分钟翻熏一次,待到鸭坯色泽金黄闻到香味,加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香料入布袋,扎口,放进注水锅内,再加香菇、冰糖、酱油、醋、葱、姜,烧开后,放入熏烤过的鸭坯,用小火约炖十分钟,再用柴灰压火焖三十分钟即可。成品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鸭的芳香和南京板鸭的鲜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全县已有1000多户加工板鸭,有的还制作熏鹅出售,无城西郊凌井行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鸭村”。目前有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加工销售,年产销板鸭、熏鹅约500万只,获纯收入3亿多元。在无为县城区,每日热销板鸭逾8000只,数百家餐馆大多将无为板鸭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居民家中来了客人,也以购买板鸭为敬客。此外,走亲访友,捎上几只无为板鸭已成为礼尚往来的首选,无为板鸭约有50%成了馈赠品。

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先宰杀拔毛,然后不开膛破肚,用铁钩从1处掏出五脏六腑,再配以八角、丁香等,先熏后卤,当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的板鸭就做好了。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颇不简单,然对于制鸭人,却熟练得像变魔法,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大不小的眼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吸引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人鸭同理,出名都需要沾光。我一直觉得板鸭生错了地方,倘若落在皖南,多少沾上名人雅士的光,说不定早就成为皇家贡品,可板鸭偏偏生在水乡无为,至今还在民间打拼,并未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是真正的平民鸭,连做法也纯手工,并不成规模,曾有试验流水线制作的,却因口味难敌手工,还是打不出去,可见凡事都是少而精,多就滥。至于买卖,板鸭历来只摆摊,不开店,小本经营。张记、王记、李记,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在无为的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但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省城就有饭店打直销牌,说每天直接由无为运来,很正宗,看来身价的确高了。我来省城多年,年年仍与板鸭打交道,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无为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在我儿时,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县冷冻厂也放养大批麻鸭,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如今养麻鸭的已稀少,而无为人做板鸭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能都再用土生土长的无为麻鸭,可外地鸭品种养法都不同,味道也就有别,即便在无为,鸭源也紧缺,只好用鹅代替,如今无为城除了秋冬季节,再有名的板鸭摊也基本只有板鹅,而无板鸭,实属遗憾

九.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石观音板鸭

清光绪年间石观音场(今观胜镇)一周姓大娘创制,时名“周板鸭”。制作工艺集腌、熏、卤于一体,选用仔鸭,剃除毛、血、内脏,切开腔骨,入缸腌制,然后重压24小时成板状,再经微熏后,放入有18种香料的卤水中沸煮而成。皮色金黄,肉嫩醇香,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味长耐嚼。( 崇州)

十. 四川省 凉山州 西昌市 建昌板鸭

建昌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产在西昌、德昌等县、市,具有体大、膘肥、油多、肉嫩、气香、味美等特点。据历史记载,元、明两代,西昌原名建昌以出产板鸭著称,故名建昌板鸭。《西昌县志》记载:“鸭古名鹜,雄者羽毛美,雌者次之,县人挨户饲养,用为筵宴上品,重为四五斤。其肉、肝及卵,气味之美,为他省之冠,虽著名之苏鸭、闽鸭,亦所不及所谓建鸭、建肝是也。鸭肝以西宁镇所产者为第一,每副重十二两者;鸭肉若用盐腌之成为板鸭后,则美不可言矣。” 近些年来,凉山州已把建昌板鸭作为商品鸭来发展,每年养鸭达百万只,每秋收完到春节,仅西昌、德昌上市的建昌板鸭多达几千只,但仍供不应求,有的馈赠亲朋好友,有的远销到成都、重庆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