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吉特产的白茶大约多少钱一斤 安吉特产白茶珍稀价格多少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吉特产的白茶大约多少钱一斤 安吉特产白茶珍稀价格多少钱更新时间:2024-05-13 10:16:02

一.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安吉石笋干

安吉石笋干是用春季野石笋经过传统制作方法加工而成,分榨、晒、熏三大类,是一种保健食品,人称“保健蔬菜”,位居诸笋干之首,为蔬中之珍品。

二.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黄花梨

产品名称: 黄花梨

产品产地: 湖州安吉

产品季节: 6月份成熟,7、8月份的黄花梨口感最好。

产品特性: 味甜、汁多、肉质细脆。

产品成分: 含有糖、苹果酸、柠檬酸、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烟酸、胡萝卜素及无机盐等。

产品功效: 有润肺涼心、消痰、止咳、降火、清心之功效。黄花梨亦称“降压木”,《本草纲目》中叫降香,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做枕头可舒筋活血。

产品简介: 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安吉县黄花梨主产区位于风景区灵峰山脚下,总面积5000亩,2000年总产量达750万公斤。主产区气候适宜、污染少、产品质量优。全村种植黄花梨面积4000余亩,其中重点大户面积230亩以上,全村2004年砂梨总产量达400余万公斤,黄花梨是明清硬木家具的主要用材,由于其色泽黄润、材质细密、纹理柔美、香气泌人而备受明清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而不群,无论从艺术审美、还是人工学的角度来看都无可挑剔,可称为世界家具艺术中的珍品。

产品典故: 《德安之窗•义门典故》载:“陈兢,德安义门人。南唐时,为谏议大夫。入宋,年逾六旬,不乐仕途,继为义门陈氏第九任家长。……淳化四年(993),宋太宗知陈氏孝义昭著,宣陈兢入朝”。陈兢进京入殿后,受朝廷超规格的礼遇,太宗亲自召见,赐“至公无私”御匾,封“雪岩处士”,赠锦帛器币,遣侍臣裴愈送返。“临行之际,赐一鸽持归,和酒众尝,全家共知天味”。逾数日,太宋亲驾义门,赐一梨,兢独食之,寓“永不分离”之意。这个记述,其内容与诸史众谱一致。陈兢“公则无私,无私方可义聚”的名言,和“世代好合(鸽),永不分离(梨)”的典故,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由此论断,陈兢入朝盛事发生在宋太宗淳化四年即公元993年。

三.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四.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五.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清水煮

“清水煮”,顾名思义就是用清水爆火煮熟竹笋,而不添加任何佐料。食之清爽可口,舌尖微甜。

六.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安吉白果

银杏俗称白果,为上等干果,营养丰富,味道甘美,可作药膳或入药。银杏的叶子、种皮和树根均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入中药;也是提取心血管药物的重要原料。银杏可加工成白果精、白果露、白果酒、白果罐头、银杏月饼、银杏饮料等。

七.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九.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安吉毛竹

浙江省安吉县自古就被称为“竹乡”,这主要来源于该地区毛竹的产量及质量。全县毛竹面积100万亩,年采伐商品竹2000万根以上,竹业产值达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全县有竹制品加工厂1600多家,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故有“世界毛竹看中国,中国毛竹看安吉”之说。竹林面积98万亩,其中毛竹面积77万亩,小竹林21万亩,毛竹蓄积量1.35亿株,居全国之冠,年产商品毛竹1800万支以上.

浙江省安吉县是中国著名的毛竹之乡,居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首。竹类经济是安吉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近几年,围绕竹类资源开发做文章,实施贸工农和外向型竹业经济发展战略,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毛竹深加工上进行大胆探索,深度开发,形成了竹凉席、竹胶板、竹座垫、竹工艺品、竹文体用品五大系列7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副产品有药用鲜竹沥、竹根雕、根须制品、毛料、老丝、扫把、柄竹、白竹、竹炭及钓鱼竿等。乐安林农掌握了不少科学育竹知识,如垦覆要全覆,砍杂要彻底,打除草剂要均匀,砍竹要分清竹龄等等。特别是挖春笋这个环节,过去只是凭经验乱挖一通,现在他们知道要按母竹和春笋11.3的比例留住春笋。此外,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可以分别营造毛竹丰产林和笋竹两用林等。这些先进技术在该县推广后,不但竹子长得又粗又壮,而且每亩立竹量由过去的不足100根增加到现在160根,增幅超过了60%。

浙江省安吉县在天目山南侧的大片山区,盛产著名天目笋干、笋尖、笋脯等,竹笋被称为“天下第一素食”,是安吉,竹笋制品是全县的传统拳头产品,水煮笋产量居全国之首,还生产直接食用的成品笋。全县年加工各类笋制品能力在3万吨以上,其中1.2万吨出口日本。此外,年产量在3000吨左右,是江、浙、沪地区宾馆、饭店以及寻常百姓人家餐桌上的佳肴。目前,全县有各类竹笋加工企业和竹制品加工企业1200多家,99年全县竹业产值突破17亿元。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 秧塔大白茶

秧塔大白茶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民乐乡秧塔村的。秧塔白茶具有140多年历史。因其外形美观,白毫显露,清香回味,汤色纯正而闻名。由于历史上种植甚少,产量不多,尤为珍贵,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清朝时被列为朝廷贵品,称为"白龙须贡茶",极受朝中君臣欢迎。

秧塔大白茶产于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其特点是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60多年,清道光20年(1840),今老种树尚在。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载入1989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秧塔村现在行政上属景谷民乐乡,地域上距离景谷乡更近,故景谷乡人制茶的方法一直与大白茶的制作方法一至,并把茶叶拉成直条称为“把把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