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北省故城县特产有什么 河北故城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北省故城县特产有什么 河北故城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1 05:57:30

一. 河北省 邢台 临城县 临城苹果

临城苹果是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临城红富士苹果,绿色环保,个大味甜,可与富岗苹果比肩。

临城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全县总面积119.36万亩,其中宜林地80万亩。属热带季风气候,是苹果的适生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质地疏松富含钾、鲺、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全县有绿森牌苹果、三秋苹果等著名品牌,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苹果树面积1.2万亩,产量850吨。

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多吃苹果可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保护肺避免受污染和烟尘的影响。

苹果中含有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减少肺癌的危险,预防铅中毒。

苹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缓解压力过大造成的不良情绪,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苹果中含粗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减少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危害。

苹果中含有大量的镁、硫、铁、铜、碘、锰、锌等元素,可使皮肤细腻、润滑、红润有光泽。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谷城县 茨河贡米

茨河贡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游茨河承恩寺时,当地百姓以此地盛产的稻米蒸饭,供皇上食用。此米蒸成饭后,观之精色纯正,如珍珠一般,沁人心脾,品之甜口润心。皇上食用后将茨河大米谕封为“朝贡御米”。

承恩贡米以优质稻基地生产的绿色食品优质稻为原料,以谷城县茨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现代化加工手段而成,承恩贡米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观之精色纯正,淳香扑鼻,品之甜润可口,米粒整齐,大而饱满,晶莹透亮,生嚼味香,腹白细小,承恩贡米含胶质多,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具有温中益气、养胃健脾、延缓衰老、增强抗应力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其米饭泡松柔软,入口绵甜,糯而不腻,清香四溢,堪称米中精品。“承恩贡米”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种植网络承恩寺及周边村的300个种植专业户,种植面积达20000亩,年产2万吨,目前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承恩贡米产业链,成为谷城县响当当的地方农产品品牌,前景十分广阔。

茨河承恩贡米,远近闻名。永乐初年(公元1405年左右),明成祖朱棣巡察襄阳,驾临茨河承恩寺,乡官献地产稻米蒸饭为食。帝观之精色纯正,如珍珠一般,沁人心脾,嗅之淳香扑鼻,品之甜润可口,不禁龙颜大悦,御赐为“承恩贡米”。朱棣回朝后,迅即拨银万两修缮承恩寺,以彰茨河献之功,从此谷城茨河“承恩贡米”名声鹊起,历久愈盛。

“承恩贡米”产于谷城茨河承恩寺周边优质稻田,自然环境优美,周边古树环绕,稻田由五眼泉和胡家泉两条著名泉眼泉水浇灌,水中富含人体必需的钾、钙、碘、硒等二十多种微量元素,加之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米质优良,口感独特,香气四溢,营养丰富。

茨河山水育珍稀,

十里稻香醉心脾。

此米从今封贡米,

秋秋朝贡莫愆期。

地域范围

承恩贡米产于湖北省谷城县茨河镇,茨河镇版图面积1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350公顷。承恩贡米地域范围:谷城县茨河镇承恩寺周边9个村(承恩寺、前庄、后庄、白龙庙、石嘴子、庙岗、下磨石、陶湾、石井冲),种植面积1500公顷,年产承恩贡米2000吨。其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1°07′至111°52′,北纬30°53′至32°09′之间。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城县 桂花蜜酒

咸宁市桂花栽培历史悠久。据史料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500年前民间就有酿制桂花美酒的传统。咸安现存少量千年古桂。

传承千年酿酒工艺之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咸宁天然野生:桂花、竹液、矿泉水、优质糯米等为主要原料,精酿而成“桂家村”系列酒,其成品呈天然淡黄色、酒质清新醇和、绵甜爽净,具有独特纯天然香味,是中国第四届竹文化节指定用酒。

咸宁市被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桂花之乡”称号,咸宁的桂花产量、品种、品质届全国之最。

四. 河北省 廊坊 大城县 薛家宫廷窝头

    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镇薛家祖传一种独特的蒸制窝头的技术。薛家窝头,色泽金黄,味道纯正,香短期可口,营养丰富,在当地享有盛誉。
     薛家窝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了。相传,清光绪年间,皇宫大太监李连英吃后称赞不已,他在回宫时带了些窝头。此后一直长盛不衰。
     薛家窝头所用的原料是黄豆和糜子。制作时先将原料去皮,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在一起,搅拌均匀,再磨成面子。去皮和磨面都要用石磨,而且磨好的面子,时间不能放的过长,一般地说,夏天要随磨随蒸,不能隔夜;冬天最多只能放置3天,否则蒸出的窝头就会变味。薛家窝头不仅在原料处理上要严格,蒸制技术也十分讲究。无论和面、团制、火候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稍有偏颇,就难以得到好的效果。
     有人认为薛家窝头关键在于配料,只要有了面子同样能蒸薛家的味道来,其实不然。1986年,一位在饭店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师傅找到薛家师傅,说要蒸几个试试。薛师傅欣然同意。剂子做好后,两人在众人观视下同时在同一个锅里蒸。十多分钟后,窝头熟了。只见薛师傅蒸的窝头一律是金黄色,外面好象包了一层透明的膜,光亮滑润;而那位老师傅蒸的窝头却是青色的,而且外表粗糙,没有光泽。众人看后惊叹不已。
     薛家窝头以其精湛的技艺、上乘的质量赢得了顾客,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外地客人来大城吃不上薛家窝头将是莫大遗憾。
     百年传统、宫廷贡品―里坦薛家窝头。清朝道光年间,河北省大城县里坦(古)镇,薛氏独辟蹊径,制做窝头。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选材配方,制做的薛家窝头,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光绪末年,太监总管李莲英(大城籍人),把薛家窝头作为贡品送给慈嬉太后,慈嬉品尝后,大悦,称之为“黄金塔”,并亲书匾额赐给薛家。此事在大城一带广为流传并有史记载。薛家窝头,是根据中国古医学,医食同源的原理,以糜子米、大黄豆为主要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属纯天然绿色食品。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粗纤维、细口感。食用后有降低血脂、胆固醇、高血压及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经常食用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及新陈代谢机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一般面食难以相比的。如今的薛家窝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饮食口味及营养科学不断发扬光大,以臻炉火纯青之境地,得到许多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友人的品尝和赞许。现正逐步改进工艺,增加产量,使之成为各宾馆、饭店及城乡普通家庭餐桌上的理想面点,以实现昔日宫廷贡品,今朝世人共品之愿望。薛家窝头,不含任何化学防腐剂和添加剂,可速冻保鲜、低温冷藏,-5。C可保存一个月,加热后直接食用。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谷城县 赵湾核桃

核桃在赵湾广泛分布,果仁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既可滋补健身又有防病效果,有营养果品和医疗果品之称。

核桃有许多优良品种,主要有纸皮核桃、薄壳核桃、露仁核桃、穗状核桃、早熟核桃等,普遍具有壳薄、果大、含油量高等特点。核桃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干果、油料、木材、药物四用树种。核桃仁营养价值高,并具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利三焦、润肺等药用价值。

六. 河北省 雄安新区 容城县 山楂糖葫芦

山楂糖葫芦

天气渐凉,容城县的街头又见糖葫芦王的踪影。做为容城特有的小吃,糖葫芦的色形兼备、酸甜适口,吸引着无数食客。不单小孩子偏爱,俊男靓女们也时常人手一支,边吃边逛街。

七. 湖北省 襄阳市 谷城县 谷城玉带糕

玉带糕,系谷城县地方传统名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乾隆皇帝一次朝拜武当,途中停歇谷城,因路途劳累,不思饭菜,地方1献出本地糕点玉带糕。乾隆略品,顿觉胃口大开,随口赞道:"玉带"仙品,糕中之尊,开朕脾胃,贡朝龙庭。"从此玉带糕被列为朝廷皇室贡品。

该品选用精糯米粉、高级白糖、上等麻油等为主要原料,佐以青丝、红丝、核桃仁、金桂等,采用特殊手工艺精心制作而成。具有健脾开胃、润肺生津等功能,食、药两宜,清香爽口,甜而不腻。因糕体形似皇袍玉带,故名"玉带糕"。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城县 通城猪

通城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城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城猪产区在湖北幕阜山低山丘陵地区,中心产区在通城县。产区多为沙壤土,江南多

为红壤和黄壤,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左右,冬夏温差较大。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以水稻为主,旱作物有薯类、大麦、小麦,大豆、花生、油菜、高粱、玉米、棉花等。物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粮食加工、制粉、酿造业发达,农副产品充足,四季青料和野草丰茂,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地理分布】

通城猪分布于崇阳、蒲圻、通山、咸宁、武昌、鄂城、大冶等县。

【品种特征】

通城猪猪头短宽,额部皱纹多呈菱形,皱纹粗深者称“狮子头”,头长直额纹浅细者称“万字头”或“油嘴筒”;耳中等大、下垂。背腰多稍凹,四肢较结实,但常年圈养者多见卧系叉蹄。毛色为“两头乌,中间白”,即头、颈和臀、尾为黑色,黑白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着生白毛,称“晕带”,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延至鼻端称“破头花”,有的尾尖有白毛,少数猪躯干上有一、二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或“点花猪”,头尾黑毛区较小,黑色区常以两额角为中心联于头顶,称“点头墨尾”。0数一般6~7对。

【品种性能】

通城猪成年公猪体重97.01±5.64公斤,体长122.45±2.10厘米,胸围107.30±2.17厘米,体高68.71±1.16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94.38±5.05公斤,120.00±0.35厘米,107.69±0.36厘米,60.96±0.18厘米。通城猪具有早熟易肥、骨细、瘦肉率较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但腿臀不够丰满,体质结构疏松。

通城猪

地域范围

通城猪产地范围为隽水镇、石南镇、北港镇、五里镇、马港镇、沙堆镇、关刀镇、麦市镇、塘湖镇、大坪乡、四庄乡等11个乡镇,167个行政村,4个国营林场。区域面积1140.7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径 113° 36′~ 114° 4′,北纬 29° 2′~ 29° 24′ 。区域范围内2010年通城县生猪出栏72.87万头,生猪存栏37.55万头,其中母猪存栏4.33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通城猪体格中等,皮毛色“黑头黑尾一颗星”,头颈和臀尾为黑色,躯干、四肢为白色,额上有一小撮白毛;鼻吻浅红色,耳中等大,下垂;头型依头面长短和额部皱纹深浅有“万字头”和“一字头”之分;颈长短适中,背腰稍凹或平直,腹大下垂,06-8对,四肢结实。 2、内在品质指标:通城猪其肉质鲜嫩,肉色鲜红,风味独特。肌肉蛋白质含量为18%~19.49%;总脂肪为9.23%~18.56%;胆固醇50.12mg/100g~57.35 mg/100g,富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16.45%~18.2%。 3、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按照《产地环境评价标准》(NY/T5295—2004)、《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NY5032—2006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执行。

九. 河北省 衡水 故城县 故城龙凤贡面

龙凤贡面是故城县,主要产地在故城镇.龙凤贡面也称龙须凤尾贡面,因面条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传说一:故城龙凤贡面分圆条和扁条形两种,圆条细而长,中间有孔,称“龙须面”;扁条平而直,薄如纸,称“凤尾面”。此面起源于明朝,为衡水故城镇齐氏始创,迄今已有500年的生产历史。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被清乾隆帝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

故城贡面选料严格、工艺细致,它白如雪,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入口细腻柔软,清香可口,有筋骨,不发粘,易消化。且一煮即熟,长煮不烂,冷后加热仍保持原样、原味。因条细心空,吸水力强,食时,汤面各半,但将面挑起,却不见碗中有汤;放回碗中,汤水又复析出,是该面最为独特之处。 故城“龙凤贡面”,分为龙须面和凤尾面两种,龙须面因条圆空心、细如龙须而得名;凤尾面因条扁平直、薄如绵纸而称之。据甘陵县志记载,甘陵手工挂面在明宣德年间即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御膳房。清乾隆皇帝南巡驻跸甘陵驿站时,品尝过甘陵挂面后,龙颜大悦。县令闻之,随之进贡皇宫。乾隆皇帝见后喜爱有加,亲笔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由此,龙凤贡面便名扬天下,被视为珍品。

原料及制作

该面选用故城半沙地的硬质小麦面粉,和以香油、蛋清和其他佐料,手工抻制,阴干而成。其色白微青,柔韧晶亮,条细如须且空心,一煮就熟,久煮不烂,吃起来味厚、细软、有口劲。面条吸水后,一箸挑起,碗内无汤,放下则清汤满碗,令人拍案叫绝。 该地紧靠京杭大运河,客商如云,人们来到这里,都要品尝龙凤贡面,并随身带回与家人享用或馈赠亲友。因此,龙凤贡面几百年来经久不衰。 龙凤贡面与一般面条制作不同。它采用精制面粉、鸡蛋精、小磨麻油、精盐等多种精料,经手工精心拉制而成。成品白如银,细如丝,丝丝成缕,长短一致。其烹调食用亦有讲究,先备好鸡汤或肉汤于碗内佐以酱油、味精、葱花,再将锅内煮沸的面格捞出,放进汤碗内,调伴食用,人口柔软,味道鲜美,富有营养,最适宜老弱妇孺食用。 龙凤贡面生产技术复杂,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制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要求操作才能成品。首先用面粉、蛋清、盐水按比例调和和面,再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醒好。然后做大条,在面板上将面用刀切成条并均匀刷油,上劲放入盆中。之后盘小条,在面板上向大盆内搓条。再将小条挂在竹扦上,进行抻面,也叫桄纤。再把抻好的面连同竹纤,一同放入面槽中醒面。最后在车间里的面架上将面制作成细条后自然干燥,切成小段,过秤、分装。

相关文化

产于怀宁县,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怀宁石牌镇有人在朝中为官,七十寿辰时,其弟千里迢迢将家乡的“长寿面”送京祝寿,其兄又将此面送给宋太祖赵匡胤进“御膳”。宋太祖因觉美味可口,传旨年年进贡,故称“龙凤贡面”。1900年在天津举办的九国手工制品评比大会上,龙凤贡面荣获铜牌奖。1986年获河北省优质产品奖。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我县“龙凤贡面”成为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中,在历史上曾经誉满京城、誉满皇宫的故城美食龙凤贡面,榜上有名。并应邀参加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会。衡水市共有四项成果入选,另外三个分别是:武强年画、衡水内画和深州形意拳。    

十. 河北省 邢台 临城县 临城大枣

临城大枣是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的。临城大枣栽培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大枣的原产地之一,也是临城县大枣主产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临城县大枣产业发展历经三起两落,第一次是六十年代,第二次是在 1986-1989年,由于种种原因,前两次都未能坚持下来。1997年,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临城县自然资源状况和林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决定大力发展大枣产业。1997年5月7日临城县委下发了[1997]11号《关于加快大枣产业发展的决定》,拉开了第三次发展大枣产业的序幕。经过10年的不间断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累计发展大枣18万亩,达700多万株,主要分布于丘陵区的石城乡、黑城乡、西竖镇、临城镇和郝庄镇、赵庄乡的部分区域。2007年全县产鲜枣2080吨,有小型蜜枣加工厂14个,年可加工蜜枣500吨,占鲜枣总产量的24%,总产值达1000万元。

2009年临城县农业大枣保有量达到18万亩700万株,人均一亩大枣林,大串杆枣被评为国家银质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