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孝感大别山土特产店电话 湖北大别山滋补养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孝感大别山土特产店电话 湖北大别山滋补养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3-10-02 05:24:20

一.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彩鱼龟片

彩鱼龟片。取感鱼剁细,中间夹龟蛋或甲鱼蛋黄,上下五层,两层红色,二层白色,一层黄色。平放进蒸笼蒸热后,再改刀成片,走油加味爆炒,浇浓汁汤和木耳,上盘时将五色现出,极为美观。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云梦县 云梦豆腐果

油炸时先在温油中放坯子,在热油中炸熟。即第一次放入60℃的温油中使豆腐坯徐徐胀泡,第二次放入140~150℃的热油中炸泡,炸好后捞出,控净炸油即为豆腐泡成品。炸制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防止豆腐泡喝油。因豆腐坯子含水量过低,或炸时搅动过多,或豆腐坯子表面不平滑、有麻点,或在温油中炸泡时间过久等,都易使豆腐泡产生喝油的不良现象。

②要控制好油温。油温过高不易起泡,形成"死块",或引起"放炮",很不安全。

③使用花生油作炸油为好,其味纯色正。香油炸制虽然味美,但表面色泽较暗。豆油会产生一种使有些人不习惯的味道。

简言之就是将豆腐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投入60℃的油锅中徐徐胀泡,然后捞出投入第二个油锅中(油温140~150℃),炸好后捞出,即为成品。

三.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砂子馍

砂子馍是长江埠特有的面点小吃。砂子馍做得最好的要数喻连苟。他做的砂子馍掰开后,能清楚地看见里面的一层层酥,竟有五六层之多。别人做砂子馍是用猪油,他用麻油,而且他在和面时特别讲究风向。他每天半夜起床和面,总是观察一下风向,若是南风,就少加点水把面和干;若是北风,就多加点水把面和清点,因为南风涨朝,北风收潮。他把面揉开后,抹一层麻油后又合拢揉匀,如此反复五六次,面团和好放着待用,做砂子馍多用桶炉,其炉面形似“鸡窝灶”,便于放锅,炉子旁边有一个二层的木架,便于操作和摆放用具。其操作过程是:将干净的鹅卵石(直径不足一寸)放入铁锅预热,不时加入食油搅拌鹅卵石,待鹅卵石在锅内发烫时,铲出一半放入备用锅中,再用锅铲扒平铁锅内的鹅卵石,将一尺见方的面饼盖于其上,再将备出的鹅卵石置于面饼上面,利用上下的热石子将面饼烤熟。

喻连苟做砂子馍十分讲究,每烤一个砂子馍后,还要用干净抹布把锅里的鹅卵石抹一下,炒石子的油也放得多些,所以他做的砂子馍相当俏销,总是供不应求,形成长江埠独有的而享誉四方,并传承至今。

四.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庙头

黄花古名宣草,又名鹿葱、忘忧、宜男、金针花。其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14.1克,各种维生素11毫克,脂肪0.5克,粗纤维6.7克,还含有人体必需的糖、核黄素、胡萝卡素、硫酸素、铁、磷等。用以做菜,味鲜色美,香甜可口,是席宴的传统佳肴。黄花可入药,有消炎止血、清热镇痛、利尿消肿、健胃通乳等功效

汉川黄花菜的种植面积达20000亩,分布在庙头、城隍、分水、华严、沉湖等地,年产量达65万余斤,其中,素有"三花之称"美誉的庙头镇,所产黄花以花形象俊雅,清香宜人,色鲜味美而闻名海内外,据《庙头志》载:"庙头黄花,始种于隋,为历代宫庭御膳、健脑、强身、养颜之贡品"。唐代诗人白居易云游庙头留有:"杜康能解闷,宣草能忘忧"的千古绝句。汉川黄花运用"现代杀青"、"气候干燥"、"气调保持"等国内外领先技术工艺,对黄花菜进行精制加工,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产"巨龙牌"黄花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荣誉称号,产品畅销全国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及港台、东南亚市场。( 汉川)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汉川鹌鹑

鹌鹑肉鲜味美,营养丰富,鹌鹑皮蛋更是食用和馈赠佳品

鹌鹑养殖业是汉川市丁集(现归马口镇)的支柱产业。该地鹌鹑养殖业从1989年开始起步,现已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和专业村,目前,该地年养鹌鹑在20万只以上,光明、庙湾、丁集三村60%的农户从事鹌鹑养殖,享有"楚天鹌鹑第一乡"的美誉。(汉川)

六. 湖北省 孝感市 孝南区 孝感二河三蒸

过去,有人以为“二河三蒸”源于“沔阳三蒸”。其实不然。一则明清时,二河与沔阳同属沔州,其菜系为同根。二则“二河三蒸’’既继承了“沔阳三蒸”之长,又有突破与发展。如“沔阳三蒸”为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二河三蒸”则以清蒸、粉蒸、泡蒸见长,其蒸法更讲究,莱肴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鱼和武昌鱼为例,要求原料必须鲜活,现杀后抹盐、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后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质鲜嫩、不油不腻;粉蒸是将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长;“泡蒸”则将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菜回味绵长。由于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对时间、火候、用料极为讲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实乃上乘的美味佳肴。最有特色的是泡蒸,以自制的米醋调味后淋入蒸菜之上,味道独具。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大悟县 毛楂

毛楂。其实就是野山楂、蔷薇科、酸酸甜甜的,这东西越吃越饿哦,其有健胃消积,收敛止血,消积散瘀,补脾健胃,行结气,化血块,活血。核化食磨积。治反胃,小儿麻疹,产妇腰痛,妇人崩带,疝气,老人腰痛等症。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龙王玉米

应城,以盛产稻谷闻名。据考古发现,在今汤池的四龙河陶家湖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尚有稻壳遗存,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水稻种植。而在距今700多年前,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杨岭地区,还献出了谷物的奇珍——龙王玉米。

据传在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应城一带天大旱,禾苗枯黄,粮食绝收,民不聊生。东海龙王得知后,急令其四子前来拯救。昼夜之间,四龙子开出一条河,即后来被当地人称之的“四龙河”。当地农夫用四龙河水浇灌稻田,不仅获得了丰收,且产出的稻谷颗粒饱满,品质精良,营养丰富。既解除了当地干旱之苦,又因祸得福,产出了这精美的稻米,极为世人喜爱。当地农夫为感谢龙王开河的功劳,就将这种稻谷制成的米称为“龙王玉米”。奇珍献世,引来四方客商争购,买者卖者集于一地,很快形成了一个农村小集市,时人们将这集市称为“龙王集”。龙王集一带产出的龙王玉米,经过几百年的选种育秧,品质优、产量高,成为应城特有的优质稻而传承至今。应城市还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对传统的“玉女粘”、“龙王玉米”等地方优质稻种进行改良,在应城四龙河,龙王集一带的1333公顷的特定地域,应用现代技术栽培,经加工后,开发出“龙王玉米”系列优质米,年产量2万余吨。米粒晶莹剔透,食味醇厚香甜,富于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曾在北京参加优质农产品展览,受到好评。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应城面饼

在应城城乡,用面粉制成的小吃,因做法各异,名称也不同,形成了一系列的面饼名品,享誉八方。

黄酥饼:首推黄家勤行黄惠之的杰作,他有独特的操作技术。盘面,将和好的面团倒入面盆中揉好,用手急速来回摆打,抢沫子,一气揉合拢架,使面不刚、不软,在揉搓时还从四面八方用锤子镞面,用刀剖开,反复翻滚揉搓直到把面揉起精神,揉好的面基本达到手光、盆光、面光为止。在制作饼子时,酥是用跌缸回锅后配制的,包心有葱、盐、蒸熟粉、依次合入面团中,再将面团揉成一尺多长,形如蝌蚪后缠数圈,按均按园油上芝麻,贴入炉中炕烧。炕的火候掌握到至熟而不糊,起酥而不脱落,面皮和内心都起酥,酥心焦脆,酥面而焦黄,酥不沾牙。黄酥饼包油条吃,人们赞誉:饼子包油条,胜过美味和佳肴。

锅块,锅块比黄酥饼要大一点,不起酥,周围面肉丰厚,味道纯正清雅,多为干点吃食,城关十字街头有个外号叫“金虼蚤”的人,锅块做得又大又好,可每天做的面活不多,常常供不应求,于是他自己定了个规矩,每人只能买一个。有一天,有个菜贩子要买两个,他坚决不卖,后来菜贩子说:“我要带个回去把得我老妈吃。”他听了哈哈笑说:“你是个孝子,好!卖两个你!”

锅块有几种形态的做法。一种锅块做成菱形,里面放有豆瓣酱,红辣椒,有的还放葱,吃起来酱味香,口感舒适,叫做冲担锅块。一种是形同草鞋底子,而取名草鞋板子,它外焦内柔,层次分明,芝麻散香,胡椒稍带咸辣。一种成圆状,内心放糖,饼形饱满,色泽金黄,甜脆爽口,叫做糖饼子。再就是猪油饼子,配料齐全,操作精细。制作时,面不发酵,并用子面,馅心是用生猪网油和香葱混在一起剁制而成。即可作早点随意小吃,还可作宴席点心之用。城关刘双盛做的猪油饼子是很有名气的,他做的牛眼睛猪油饼子,每一炉贴六七十个,贴完后,把上炉口一闭,过一会飘出来的香气,足足要香半条街。人们一闻到酥香味就知道的刘家的猪油饼子快出炉了,购买者马上在在炉边站队等候。

金刚脐:饼面呈六角齿轮状,中间凹陷有似肚脐的特征,又因六个角张得很开,形如兽爪,故有称“老虎脚爪”的。该品用桶炉以微火烤制而成,有甜、咸两种(甜的为淡黄色,面中放有糖;咸的为黄白色,面中和有盐)。城关海老板做的金刚脐香脆酥爽,极为食客喜爱,他每天半夜起来装炉烤制,只做一炉,很是紧俏。该品便于贮存,携带,也是人们时常用作馈赠的佳品,成为应城独具特色的饼类名品。

在三合店街上,制作的同类饼品,叫做“勾炉饼子”。它制作时面上是四角突起的爪子,每爪子上扑以芝麻,放在炉中烘烤,用勾子勾出炉,吃起来很焦,以形同驴脚爪子因而又得名“驴脚爪子”。

十.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樱桃玉叶

樱桃玉叶。取用青蛙的大腿上节,用刀时上不露骨下露骨,上色用油炸,其肉枯后,形成樱桃状,再回锅炒加色上霜上盘,将把把朝上,用卤猪肝切成片,形如五叶配樱桃,食时加调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