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余姚亮友土特产店 余姚哪里买特产比较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余姚亮友土特产店 余姚哪里买特产比较便宜更新时间:2024-01-10 18:42:01

一.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茭白

余姚茭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 余姚茭白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肉质嫩

产品简介:余河姆渡茭白历经多年选育,具有出苗早、孕茭早、个体大、肉质嫩、品质优、产量高的特点,

产品历史:姚种植茭白历史悠久,据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七千年前己有野生茭白生长,在姚东低洼地区历来有种植茭白的习惯。1998年被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 “河姆渡双季茭白”,并获省农博会银质奖,注册为“古址”牌商标。

二.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咸蛋

余姚咸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咸蛋

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牟山镇、梁弄镇、河姆渡镇、鹿亭乡、黄家埠镇、小曹娥镇、三七市镇、陆埠镇、大岚镇、临山镇、丈亭镇、大隐镇、马渚镇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余姚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申报“余姚咸蛋”和“余姚皮蛋”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批复》,余政发﹝2011﹞104号

宁波金銮禽蛋食品有限公司《余姚咸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宁金办﹝2012﹞05号

余姚咸蛋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及辅料要求。

1.鸭蛋:

(1)品种:带圈白翼梢羽的本地麻鸭。

(2)饲养要求:

①饲养环境:饲养场地位于余姚境内湖区,每100只鸭设置鸭滩和水围面积均不小于50㎡。水围水深大于1m。

②饲养管理:饲料由本地产酒糟、贝壳粉、玉米粉、面粉、鱼粉等自配料混合而成,日粮中不得添加任何人工色素。

③鸭子的饲养环境、饲养过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兽药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原料蛋要求:不超过7天的本地产新鲜鸭蛋。蛋壳清洁、打开后蛋黄凸起,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无杂质、无异味、蛋内无血块及其他异物组织。

2.辅料:

(1)加工用水:应选自余姚四明山区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2)黄泥:应选自浙东四明山区的山黄泥,泥土无异味、无污染、无杂质、黏性好,干燥。

(3)食用盐:应符合国家关于食盐的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选蛋→配料→腌制→清洗→称重分级→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冷却。

2.关键工艺:

(1)选蛋:通过旋转轻照、灯光1,剔除无毛孔、通透性差、沙壳蛋等不合格蛋。

(2)配料:

①腌制液制备:将食用盐和水按照一定配方混合搅拌均匀后,至浓度为28%至32%的盐水作为腌制液备用。

②料泥制备:将配制好的腌制液与山黄泥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料泥。

(3)腌制:

①盐水腌制:将挑选完后的新鲜鸭蛋逐层放入腌制液中腌制,当温度≥28℃时,腌制时间为25至30天;当温度20℃至28℃时,腌制时间为35至40天;当温度10℃至20℃时,腌制时间为60至70天;当温度≤10℃时,腌制时间为80天以上。

②料泥腌制:将新鲜鸭蛋均匀粘满料泥,表面撒一层草木灰或稻壳等进行腌制,腌制过程时间约同盐水腌制。

(4)清洗:清洁蛋壳表面,晾干。

(5)高温杀菌:咸蛋真空包装后进行高温灭菌,灭菌中心温度120℃至126℃,时间20至30分钟。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形态:剥壳后蛋白完整、不粘壳,蛋白无“蜂窝状”现象,蛋黄较结实,蛋黄与蛋白间具有一层灰黑色膜。

(2)色泽:蛋白清白,蛋黄红润或黄润。

(3)香气滋味:有余姚咸蛋特有的香气,咸淡适中,香味浓郁,蛋黄松沙可口,蛋白细腻、无异味。

2.理化指标:食盐(以氯化钠计)2%至6%;水分60%至68%;脂肪≥12%;挥发性盐基氮≤10mg/100g,铁≥3?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三.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佛雕

[余姚佛雕]。佛雕起源于魏晋时期,兴盛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余姚木雕,是以佛像雕刻为主,始于明代,集中在余姚陆埠镇,代代相传,声誉甚高。清代时为佛雕鼎盛时期,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庙宇以及泰山、华山、普陀等著名寺院的佛像,多出自陆埠工匠之手。我国的佛像雕刻,大体分为木雕、石雕、泥雕、铜雕等多种,东南沿海一带则擅长木雕。木雕则有浙江艺派和福建艺派之别,浙江艺派的集中地是以陆埠为中心,技艺闻名遐迩。余姚木雕,多取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释迦牟尼、观音、罗汉、弥勒、韦驮、地藏、济公、关公等600余种。这些佛像多用樟木、柚木手工雕刻,造型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线条流畅,风格朴质,被佛教1奉为珍宝。余姚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几经兴衰。解放前夕,佛像木雕濒临绝传。新中国建立后,政府将分散在各处的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工艺美术雕刻厂,请老艺人传艺授徒,木雕技艺重获新生。但在“文革”期间,佛像被批判为封建迷信产品,佛像木雕又临绝境。改革开放以后,佛像木雕工艺重现光辉前景。目前,余姚陆埠木雕佛像是宁波一宗出口工艺产品,主要销往美国、东南亚各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四.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美味天辣椒

宁波市余姚市小曹娥镇人和村

近年来,人和村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打破传统种植观念,着力培育以辣椒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农业种植产业格局。村里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资金用于辣椒示范核心基地建设,推广辣椒标准化生产技术,从辣椒种子到施肥、除虫等田间管理,实行全过程指导和监控,并免费提供农药、化肥及杀虫装置,确保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国际标准以内。目前,该村已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2800亩,其辐射面积超过1万亩。

为推进辣椒规模化生产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人和村还积极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经宁波禾丰食品有限公司深加工后的“美味天”牌辣椒系列产品除销往广东、湖南、江西等国内各大省市市场外,还畅销欧洲、东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市场。2010年,人和村种植辣椒3500亩,辣椒总产量945万公斤,总产值2524万元,利润1500万元,当年农民人均收入13480元,达到了农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四赢的目的。该村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和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麦杆扇

民间素有编麦杆扇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大麦收割后,选剪细长白净麦草顶节,整理成束。经过淘米水浸洗、煮蒸、漂洒等工序,使麦杆变得既白又韧。妇女们在廊沿弄口施展巧技,编织成扇条。待到适当长度,将扇条盘缝成圆扇面,俗称“扇杆饼”。

数个扇面作成之后,又在扇面外圈镶上染有多种色彩的齿状编条,中间用小圆刺绣作扇芯,扇芯外圈又套有丝线扎绒。扇芯中的剌绣图案质朴大方,多人鸳鸯、玉兔、松鹤及花草虫鱼等吉祥图案。也有绣“友谊”、“幸福”、“恩爱”、“清凉”、“富贵”等祝愿辞语的。然后装上一根竹制的柄,并在扎线固定处及柄尾缀扎上红绿丝棉。整把扇子热烈大方,朴素美观,确是一件既实用又精致的民间艺术品。农村传承着这一风俗,乡村中无论大姑娘、小嫂嫂,还是老婆婆都会编制绣扎这美丽的麦杆扇。他们代代相传,每年都要编织不少扇子,送给远亲近邻,眷友家人,作为纳凉、障日、驱虫的用具。

乡中习俗,每逢五月端午节,新嫁女儿的娘家,就会担着食品礼物去看望女儿,以示父母的爱女之心。其中的主要礼物,就是麦杆扇。这些扇子,少则二三十把,多则百十把,皆为媳妇姑娘编制。他们把这些食品扇子分送给公爷叔伯、婆婶妯娌、街坊邻居。

六.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番鸭

产品名称: 余姚番鸭

产品别名:瘤头鸭、呆头鸭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番鸭又称瘤头鸭、呆头鸭,是一种优良的瘦肉型肉用鸭,它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耐粗食、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瘦肉率高等特点。

产品历史:余姚,地处浙江宁绍平原中部,素有“鱼米之乡”、“文献名邦”之称。余姚市番鸭养殖己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几年,经引进优良种鸭,进行品种选育改良,使余姚番鸭品种质量更优。生产性能更高,饲养量也逐年增加, 2000年肉鸭饲养量达300多万只,生产种苗500万只,其中苗鸭和肉鸭销往市外300多万,销售地区已至国内大陆各个省市。余姚番鸭毛色分黑花和纯白二种,成年个体重公鸭5.8kg、母鸭3.2kg,母鸭170-190日龄开产, 64周龄平均产蛋120枚, 83周龄202枚。肉鸭个体重: 75日龄公鸭3.8-4.3kg, 60日龄母鸭2.0-2.5kg,屠宰率87.2%,半净膛率78.5%。

七.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三黄鸡

产品名称: 余姚三黄鸡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产品简介: 余姚优质三黄鸡因其饲养期长、羽色漂亮、肉质鲜美,深受余姚附近消费者的喜爱,随之也迅速发展起来。三黄鸡苗鸡供应价年平均价1.5元/只左右,商品鸡价格年平均12元/公斤左右。
产品历史: 2000年全市优质三黄鸡种鸡的饲养量达到6万多套,年可提供优质苗鸡1000多万只,年饲养优质三黄鸡商品鸡300多万只。

八.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荷藕

余姚荷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荷藕

余姚市河姆渡水生动植物研究所

10933578

荷藕

九.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葡萄

余姚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是浙江省葡萄的重点产区之一,已有20余年栽培历史,栽培面积0.8万亩,投产面积0.75万亩,年产量1.68万吨。栽培区域集中分布在姚西北临山、黄家埠两个乡镇,主栽品种已有过去的“金皇后”、“巨峰”调整到“藤稔”、“美国提子”等优良品种。全市葡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栽培集中,规模大,拥有新庵、甘大舍等多个面积在世1500亩左右,常年产量达因3500吨左右的专业特色村;二、品种新、质量好,产地栽培品种均为当前市场最受欢迎的优良品种,如红提、青提、黑提等均具有味甜、色艳、粒大、耐贮的特点;三管理科技含量高,大都采用大棚、遮雨等设施栽培确保葡萄品质。余姚葡萄于7月中旬开始上市,供应期长达1个月,产地现行平均价在1.4?/FONT>2.0元/公斤之间,因其质量好,价格合理,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当葡萄上市时季,外地客商纷涌而来上门收购。全市葡萄主要销往杭州、宁波、温州、上海等大中城市。特别是“仙农”牌余姚葡萄,因其高规格的质量和精美的包装成为人们送礼的佳品。( 余姚)

十.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草编

草编是我国传统的优秀民间工艺,志载:余姚草编的历史至少在200年以上。清乾隆年间,编织草帽的工艺由外地传入余姚,《余姚六仓志》记述:“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民谣流传:“姚北三件宝,棉花、白盐、草凉帽。”解放后,余姚在城区南滨江路,建立余姚草编工艺研究所和草编厂,负责全境草编工艺术技术、收购和产品外销。

在1922年前后,法国某洋行老板看到余姚妇女善编织,工艺精湛,工资低廉,便将南洋一带所产的金丝草原料运到余姚等地发放,组织编织成草帽,再销往欧美国家。以后,中外商客又相继在余姚城区、姚东长河设立几十家大小草帽行,草帽行雇佣的贩子频频活跃在当地,投放草料,收购凉帽。从此,以余姚为中心,形成了一个金丝草帽的商业网,余姚也因此而成为金丝草帽的加工生产中心,出现了“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尽是织帽人”的景象,“草编之乡”闻名遐尔。以金丝草为原料,制作程序是:先编织成帽坯,然后剪去帽坯缘的余草,放入漂白粉溶液里浸泡,约15个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曝晒,干后用光滑如卵的石块磨擦,再用熨斗烫平整,修光边毛,这样,一顶漂亮的金丝帽就编织完成了。金丝草帽的基本式样有四种,即:金丝两根蕊帽、金丝对花一根蕊帽、金双丝帽、喇叭式帽(又称长头颈帽)。金丝草帽洁白细软,手感极好,加上编织精细,使草帽显得光亮秀丽,雍容华贵,尤其受到欧美国家女士的青睐。金丝草帽编织在20年代后期有过蓬勃发展的兴旺局面,当时有1万多妇女参加编织,其年产量高达120万顶。草编妇女心灵手巧,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1937年,抗战爆发,海运阻塞,原料中断,外销停滞,使处在辉煌时期的金丝草帽编织业几乎于灭绝的境地。

新中国诞生后,草帽编织业获得了新生。建立了“余姚草编工艺品厂”。特别是编织技术,在原有的平板编织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革,吸收、借鉴了竹编的技法,编织成重叠式的交眼,使织成的草帽给人以双层的感觉。又从一根蕊式发展到双根蕊、三根蕊、留空蕊、重叠蕊、辫编蕊式等。编织用的原料也由原来单一的金丝草逐渐发展到南特草、银丝草、咸草等10多种原料。 余姚草编,现已进一步发展到包括各种帽类、提篮、地毯、门帘、鞋子、玩具、礼品、包、垫等在内的数十个品种、1000多个式样,草编工艺品以其精致的工艺,新颖的图案而受到广泛好评。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草编工艺品大量出口,销往英、美、法、日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前余姚草编工艺与时俱进,值得一提的是,草编妇女用沿海的咸草,编织而成的咸草凉帽,成为继金丝草帽后最受人欢迎的草帽制品;当前余姚全市东部、西部地区,又种植蔺草,创办各种合资蔺草公司,用机械替代手工,制作草帽、草席、塌塌米等外销草编工艺术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