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丝绸是不是太原的特产 山西产的知名丝绸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丝绸是不是太原的特产 山西产的知名丝绸是更新时间:2024-01-13 07:55:06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三. 天津市 东丽区 赛珍珠的小站稻

小站稻,以原产天津津南小站地区的优质粳米而名扬海内外。其米粒大而饱满,半透明没有粉白色的腹白。蒸干饭,无论软硬,不粘不连,犹如满碗珍珠,油江发亮。煮稀饭,无论稀稠,都是汤汁浓郁,散发着清香。吃在嘴里,细腻滑润,有咬劲。小站稻,不仅好看好吃,而且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赖氨酸、淀粉、脂肪等,容易使人吸收、消化,属于营养型的天然食品
( 天津)

四. 河南省 焦作市 博爱 七方丝绸

七方村丝织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由山东周村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末年,几家生产规模较大的作坊和外地客商合资,成立专营商号,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和九月十五轩辕黄帝和蚕姑盛会,来自四川、湖广、苏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的丝绸客商云集七方,七方丝绸声名远播,一度有“黄河流域小苏杭”之称。较大商号发展到60多家,饭店、粮行、商店等相关产业一片繁荣。民国初年,七方村丝织业极为兴旺,全村500多户1900多人全部从事丝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加入丝织业,拥有大小织机900多台,雇佣长期工8800多人、短期工2万多人。主要产品有:绫、罗、绸、纱、刺绣、头网等100多种。

1930年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剧,政治黑暗、兵匪祸乱,七方村丝织业遭受致命打击,全村仅剩下七八台织机勉强生产。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七方村丝织业恢复发展,全县约有私人织机4000余台,主要生产小绸、缎、被面、澡巾布等产品。

2008年,七方丝绸织造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 山东省 潍坊 昌邑 昌邑丝绸

昌邑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昌邑丝绸,又称柳绸,产于山东省昌邑市。昌邑是著名的丝绸古镇,1915年版《辞海》中称“茧绸……山东织成的最出名,上品出自昌邑”。昌邑丝绸花色品种繁多,品质优良,有良好的悬垂性、潇潇洒洒的飘逸性、高雅华贵的观感等特点。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昌邑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昌邑自古就有丝绸古镇之称,这里的丝绸有着“轻薄如纸,柔轻如绵,不褶不皱,活颤拂扬,离皮离汗,坚固耐穿”的美誉。从周朝时起“养蚕织帛,捻线就织”,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了。
昌邑丝绸的起源,记载最早的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莱州府志》,其“物产篇”中记载该地产“丝、棉、麻、绢、布、山茧绸等”,距今已有400年历史。记载最明确的是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莱州府志》“货类”篇云:“昌邑产山茧绸”,被称为胶东昌邑。据1923年阮湘《中国年鉴》记载“中国茧绸业以山东第一……山东地以昌邑为第一”,昌邑丝绸业日趋繁荣。1949年后昌邑丝绸业迅速发展,出现了“放来灯火多如星,村村户户机杼声”之盛况。.

生产情况

昌邑全市种植优质桑园2667公顷、年产优质蚕茧250万公斤,年产优质白厂丝400吨,丝绸织造企业配有国际一流的缫丝机、丝绸主机及配套附机1000余台,年产丝绸达1200万米。不仅产品花样齐全、品种多样,质量更是高出四川、云南、甚至苏杭的产品,传统真丝绸产品曾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外贵宾。.

产地环境

昌邑土壤土地肥沃,养分充足,很适宜桑树的生长。且昌邑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湿季明显,春季温暖,夏季湿热多雨;全年光照充足,有利于桑树的生产和桑叶片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及病虫害的防治。优越的环境,为昌邑丝绸提供了良好的蚕桑。.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9月4日起对昌邑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昌邑市人民0《关于申请界定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昌政函[2005]1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昌邑市现辖行政区域。

六. 辽宁省 丹东 凤城市 辽宁柞蚕丝绸

辽宁柞蚕丝绸是利用本省的柞蚕茧加工纺织而成的一种名贵织料,丹东市是柞蚕丝绸缎的主要产地。

柞蚕丝绸的名贵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并充分体现了柞蚕纤维品质的出类拔萃,柞蚕丝织品做成的服装,盛夏可吸水并迅速蒸发,隆冬能贴肤保暖,柔软舒适,有冬暖夏凉之说。

七.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擦面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太原)

八.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圪搓搓

把山药蒸熟并稍过头,俗称蒸得油了,捣成囊糕,和入莜面或白面,搓成圪搓搓蒸熟即成。可用蘸汤调着吃,也可加入调料炒吃。

九.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太原号腐干

太原号腐干是太原市豆制品二厂的产品,它以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三晋。太原号腐干,又称名腐干。早在宋朝时就名扬三晋,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制作历史。据传,在明朝年间有名叫张英虎的制作的号腐干受到晋王府的赞赏,曾红极一时,拜其学艺者甚多。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路经太原,慈禧食过用号腐干做的小菜后,曾赞不绝口。太原号腐干是由“太原豆腐干”演变而来的。据记载,解放前,豆腐于既有商号生产的,也有个体小商贩加工的。由于商号在加工制作时,选料精,做工细,质量好,人们就将商号生产的豆腐干统称为“号腐干”。太原豆制品二厂生产“号腐干”用的是由太原近郊呼延地区种植的“龙眼”和“天鹅蛋”这两个优质品种。工厂在工艺上严格执行“一细、二热、三均匀、四反光”的规程,而且配有大料、花椒、桂皮、豆蔻、砂仁、良姜、丁香、陈皮、广木香、大茴、小苗、山奈等十几种佐料,将压制成型的豆腐干先煮后焖,三煮三晾(每24个小时焖煮l次),然后经过12次抖晾,72小时晾皮,脱水而成
太原号腐干外表呈深褐色,质地密实细腻,富有弹性,有“对角迭不裂、撕开见肉丝”之特点。食之香味浓郁,余香绵长。既可做佐餐的辅料,又是温牌健胃之功效。( 太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