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汕特产传统牛肉丸嫩滑多汁1斤装 正宗潮汕牛肉丸3斤99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汕特产传统牛肉丸嫩滑多汁1斤装 正宗潮汕牛肉丸3斤99块更新时间:2024-01-06 23:44:03

一. 宁夏 中卫 中宁县 酱爆牛肉

原料



牛里脊肉500克,蒜苗50克,葱、姜、花生油、红辣椒、精盐、酱油、胡椒粉、湿淀粉、味精、香油、豆瓣酱各适量。



制法



1.将牛里脊肉切成3厘米长、15厘米宽的长方形薄片,放入碗内,加湿淀粉拌匀待用;葱、姜、红辣椒切成小象眼片;蒜苗切成3厘米长的段;精盐、酱油、味精、湿淀粉、胡椒粉加适量水,对成芡汁待用。



2.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把挂好糊的肉片炸成浅红色捞出,控净余油。



3.锅内留少量油烧热,放入豆瓣酱炒香,再放入葱、姜、红辣椒、牛肉片翻炒几下,随即将芡汁倒入,再放蒜苗,炒匀后淋上香油,出锅即可。



特点:色泽酱红,味浓鲜香,甜辣适口。

二. 内蒙古 呼和浩特 赛罕区 传统食品手扒肉

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蒙语叫“乌兰伊德”。顾名思义,“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手扒肉的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根据牧民的习惯,手扒肉一般用作晚餐。 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的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蒙古族的手把肉不同于一般的吃肉啃骨,不仅烹制上有许多独特技艺,而且在食用上也有许多特有的礼仪文化。“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肉方法之一。做“手扒肉”多选用草原牧场生长的两龄羊,采用传统的“掏心法”宰杀,因为这样宰杀的羊由于心脏骤然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肉最鲜嫩。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不加任何调味佐料),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这种传统做法的特点是肉嫩,味鲜。现在一般的做法,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再加佐料烹调后食用。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手扒羊肉质鲜嫩,味美可口,食用时常用蒙古刀切成小块,蘸上青蒜末、鲜酱油。当地蒙古族习惯吃法是一手拿肉骨头,一手拿蒙古刀,边剔边吃,技艺娴熟,常常可做到骨头上一丝肉渣都不剩。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敬重和爱戴之情的传统方式。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三.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张牛肉

张牛肉又名火边牛肉,色黑而亮,肉质松软,细嚼干鱼,根根化渣,风味独特。张牛肉已有90多年历史,原名徐牛肉,为徐绍林所创。新中国成立后,将技术传授给女婿张清云,更名为张牛肉。

四. 四川省 成都 青白江 老隍城传统锅魁

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经营的锅魁品味多样,风味独特,鸡片锅魁、牛肉锅魁、蒸肉锅魁、肺片锅魁、素菜锅魁都是其特色品种,另外,老隍城传统锅魁总店的牛尾汤也很有特色。虽然老隍城经营的是传统小吃,但它透明的餐桌、白色的壁纸,清清爽爽,颇为时尚。

   地址: 成都市牛市口海椒市红旗商场左侧 交通方式: 乘38、51路公共汽车至海椒市下 价位级别: ¥5 客容量: 20人 是否可预定: 否 店主推荐: 卤肉锅魁、鸡片锅魁( 成都)

五. 福建省 漳州 南靖 牛肉火锅

牛肉火锅

牛肉、香菇、金针菇、韭菜、白菜3棵、面条500、葱2根、茼蒿、酱油、料酒、各种调料

火锅底汤:

水8杯、干金枪鱼、海带

调味汁:

火锅汤2杯、酱油1/2杯、醋1/2杯、萝卜汁1/2杯、小葱4根、整粒芝麻、柠檬

肉的调味料:

酱油3勺、葱末1勺、白糖、料酒、蒜末、芝麻盐、胡椒、香油

做法:

1.火锅底汤做法:往锅里加水,放入海带,水沸后关掉火,再把干金枪鱼放在汤里泡20分钟后,倒出的汤即可。

2.材料的切法:牛肉要切薄片后冷冻起来,香菇和白菜要切得很薄,葱要斜切,金针菇去掉两端后分散开,韭菜切成7~8厘米长,茼蒿要洗干净。

3.调味汁的做法:往2杯火锅汤里加入酱油、醋、萝卜汁、切得很细的小葱、整粒芝麻等后,均匀搅拌。

4.放入火锅底汤里煮熟:用酱油和料酒调好味道的火锅底汤一煮沸,就把准备好的蔬菜和肉放进锅里,煮熟后加调味汁即可。吃完肉和蔬菜后,放入细面条,再加葱、蒜末、胡椒粉、芝麻盐等煮沸,最后用盐、胡椒调味。

六.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栏杆牛肉

栏杆牛肉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的。栏杆牛肉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

栏杆牛肉据说有1000多年的历史。栏杆牛肉的陈氏传人祖先,据传是唐代宫廷御厨。安史之乱时大将郭子仪平叛有功,唐朝皇帝除了与郭子仪结为儿女亲家外,还赏赐郭家一位姓陈宫廷御厨,而这位陈姓御厨就是现在栏杆正宗牛肉传人的祖先。后来,陈姓御厨师的后人随郭子仪的后人辗转迁移到栏杆定居。自此,栏杆牛肉才以发展。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真正发展起来而被消费者公认的时间只有100多年,已故的陈鼎金做出巨大的功劳。掌握此门技艺与秘方的陈氏传人,传男不传女,总是由父辈口身相传,不形成任何文字记载,因而有较强的神秘色彩。

栏杆牛肉选用一至三岁的黄淮平原上的黄牛为原料,经过宰、泡、搓、洗、漂、卤、晾等工序,配以三十六味佐料和名贵中药,最后通过一道特殊工序使每一味都能渗透肉中。其科学的配方、精细的制作,使产品色泽红亮,口味醇正,烂而不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

七.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烧牛肉

曹县烧牛肉经腌制、烹饪等多道工序精细加工而成,肉烂味香色红

(菏泽)

“曹县烧牛肉”是久负盛名的曹州名吃,该牛肉着色红润鲜亮,肉质细嫩,多食不腻,热食可切块,冷食切成薄片,透香无比,引人食欲,生产历史可追宋代末期。

“曹县烧牛肉”首选鲁西南大黄牛为原料,因选肉严格,工艺繁多,调料多样,制作精细,其工艺流程外人鲜闻也,经过时间的推移,“曹县烧牛肉”的制作工艺更加科学。“曹县烧牛肉”多是清真食品,东关米氏尤擅此技,“曹县烧牛肉”故有“米家烧牛肉”之称,号称牛肉正宗,个体摊点多集中在县城东关,工商部门颁发有“曹县正宗米家烧牛肉”的招牌,被定为山东名吃。

制作时选年龄在3—4岁体格健壮的黄牛,经清真寺的阿訇宰杀后,开始选料,每头牛只能取用四条腿的“腱腿核”为料(一般一头牛可取六、七十斤)。剔去筋、皮、脂肪等,切成半斤左右的块,放在大缸内加佐料、硝盐腌制三、五天(据季节变化、温度而定),这道工序很重要。腌制好的牛肉加上十余种名贵中药在锅内煮,牛肉熟透捞出沥干水份备用。

外地牛肉做法一般是蒸、煮、焖、炖,五香牛肉、酱牛肉居多,而“曹县烧牛肉”却与众不同,色香味俱全,经过十余道工序,关键的最后一关是“油炸”。方法很新奇,油温高则焦,油凉则腻,锅内放小磨香油,烧至五、六成熟时,将煮好的牛肉缓缓放入稍炸捞出即可食用,成品牛肉呈红褐色,食用时切成薄片排在碟内,不用加任何佐料即可上席。不过热牛肉不宜切片,吃时可切块夹在烧饼内,味道不亚于西方的“比萨饼”,吃起来风味独特,余香留长。“曹县烧牛肉”正如山东人的性格——实在,二、三块便有一斤,绝不含水份。油炸后的牛肉宜存放,特别是秋冬时节,常温下存放几日不会影响质量的,可作为走亲访友、宴请宾朋的时尚礼品。

从养生角度看,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作用。牛肉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磷、维生素B1、B2,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甚多,营养价值亦高。牛肉含脂肪高,故高胆固醇者慎食之。

八. 宁夏 固原 彭阳县 宁夏水煮牛肉

用料:



牛里脊肉250克,青蒜150克,白菜心150克,芹菜心100克,干辣椒15克,郫县豆瓣40克,清油200克,酱油15克,味精1克,姜片10克,蒜片15克,水豆粉、清汤各适量。



制作方法:



将牛肉切成5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装入碗中,用酱油、料酒码味,用水豆粉拌匀。青蒜、白菜、芹菜择洗干净,分别切成6.5厘米长的段和块。 锅内油热下干辣椒、花椒,炸呈棕红色(不要炸煳,以出色出香为度),捞出剁细。 锅内原油下青蒜、白菜、芹菜,炒至断生装盘。 锅内油热,下郫县豆瓣,炒出红色,加汤(要适量,过多则味淡;过少豆粉易掉,汤汁粘稠)稍煮,捞去豆瓣渣,将青蒜、白菜、芹菜再放入汤锅中,加酱油、味精、料酒、胡椒面、盐、姜片、蒜片,烧透入味,捞入深盘或荷叶碗内。将肉片倒入微开的原汤汁锅中(汤要微开。如汤不开,豆粉会脱落;汤大开,肉片易老)。用筷子轻轻拨散,刚熟就倒在装配料的盘或碗中,撒上干辣椒末、花椒末,随即淋沸油,使之有更浓厚的麻辣香味。

九. 海南省 文昌 锦山牛肉干

产于文昌县锦山镇,其特点为肉脆味美,香甜可口。主要远销于东南亚一带的国家和地区。锦山牛内干讲究配制技术,精选肥壮牛肉制成。用调料腌肉一定时间内,放料锅里熬煎,煮好后晒干。晒后重放锅里用火烘烤。经此法制作的锦山牛肉干味道特别香美,吃时蘸醋和辣椒配成的佐料,又有不同风味。

海南牛肉干素以文昌锦山及澄迈金江出产的牛肉干最为出名。具有风味特色的锦山牛肉干产于文昌县锦山镇。锦山牛肉干始于什么年代,未得而知,但据说是民国十几年才出名的。当时锦山圩上有数间牛肉干店,最好的是东寨二、米行嫂、罗豆红店等。

为什么锦山盛产牛肉干?这是因为锦山地区出洋人多,过去乘坐小帆船漂洋过海,历时十日半月以上,带上牛肉干既轻又耐吃。锦山牛肉干起初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制作的,后来才逐渐发展为出口而进行大量生产。

锦山牛肉干作为海南籍华侨较喜欢的即食,主要远销于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其特点是肉脆味美、香甜适口。细啃慢嚼,津津有味,真不愧为下酒的上乘食料。

锦山牛肉干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锦山牛肉干制作一般经过选肉、切块、配料、腌肉、熬煎、晒干、烘烤等工序。据介绍说,水牛肉或黄牛肉都可以,但要选购肥壮的老龄牛的精净肉。切块厚1厘米,大3厘米,长5厘米。配料为花生油、酱油、香料、蒜头、糖、酒、胡椒粉等。调料腌肉一定时间后,就放料锅里熬煎。煮好后晒干。晒时要十分注意适度,晒不干会发臭,晒太干则失其味。晒后又放回锅里再小火烘烤。经此法制作的锦山牛肉干味道特别香美,吃时蘸醋和辣椒配成的佐料,又有不同风味。

由于锦山生产的牛肉干味美香口,多人出国探亲,总要买几斤带出去让侨居国外的亲人尝一尝家乡的风味,把它作为馈赠亲友之珍贵礼品,华侨回来,也总要吃吃故乡的名产“锦山牛肉干”,把它当做宴待乡亲酒席上之美食佳肴。

十.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