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洪湖特产鱼糕 湖北特产鱼糕品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洪湖特产鱼糕 湖北特产鱼糕品牌更新时间:2023-09-28 18:09:03

一. 湖北省 天门 义河蚶

义河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义河蚶是湖北省天门市水产名品,本名车鳌、亦作砗螯,学名橄榄蛏蚌,属全国稀有。唐诗人皮日休《送从第崇归复州竞陵》诗句“车螯近岸无妨取”,即咏此物。蚶为淡水蛤属,具金黄色狭长贝壳两枚,合拢时如一柄短剑,肉呈奶白色,用以氽汤,鲜美可口,是天门著名的筵席用菜。

义河蚶之名始于宋代,《天门县志》载,宋太祖赵匡胤微服逃脱郭延成的追逼,过竟陵县河,舟子不收渡费。他登基后,诏封天门县河小板至截河河段为“义河”,并免除渔课,该河段所产蚶蛎,特冠以“义河”二字。义河亦即唐茶圣陆羽所赞誉的“西江”河段,水质明净,流速悠缓,两岸林木葱郁,河床为粘土砾石结构,天然饵料丰富,最适于蚶子穴居繁衍,故义河所产蚶子最佳,冬季与孟春,是食蚶季节。

义河是陆羽称羡的西江(天门河)的一段,水质特好,两岸林木葱笼,景色秀美,清澈见影。生活在此段的蚶子称义河蚶,其它河中均难见到它的身影,即使在义河段的上下游,也没有义河蚶生存。这里的蚶子具有金黄和墨绿的外壳,晶莹璀璨。

过去仅在我国淡水河流域河南驻马店宿鸭湖水库下游河流、江苏太湖流域两地及天门河流域出产。由于环境等问题,橄榄蛏蚌目前在前两地已基本灭绝。天门河义河蚶最高年产量曾达到500吨,随着水质环境变差以及捕捞过度等因素,目前年产量不足100吨。

义河蚶的繁殖至今是个谜。中国水产科学院专家在天门考察义河蚶后,将其鉴定为全国稀有濒临灭绝的淡水贝类。省科技厅将其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对义河蚶的人工繁养技术进行研究,目前虽对其食性、生产及年龄等有了一定了解,但其繁育和养殖仍在研究中。

我市对省级水生野生稀有物种义河蚶的保护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义河蚶原产地天门河设立自然保护区并树立了保护区标识牌。

按照保护区的规定:在天门河黄潭至渔薪段30公里、汉北河口至八一大桥10公里范围内,对义河蚶严禁无序捕捞,严控捕捞量和对幼体的捕捞,强化对保护区内水域环境的监测。

二. 湖北省 仙桃 沔城藕

沔城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沔城藕是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镇的。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沔城莲藕,粗壮肥大,肉质松脆,纹理细腻,味道鲜美。沔城藕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沔城盛产莲藕,素有莲乡藕城之称。沔城莲藕,尤以莲花池中的最为著名。是仙桃市四大土特名产之一,俗有“沙湖的咸蛋,范关的酒;毛咀的卤鸡,沔城的藕”之美谈。北京范习新教授有诗赞曰:“金色夕阳照古桥,荷花朵朵尽妖娆,千年治地已他去,唯有莲藕红不消”。

沔城藕,粗壮肥大,肉质松脆,纹理细腻,味道鲜美。吃生的,甜津津,凉丝丝;吃熟的,粉朴朴,香喷喷。真乃“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粟般粉扑”。莲子则甘甜爽口,且有清心健脾、补气益中之功效,因而被人们誉为“白璧莲参”。历史上,它们一直是进奉皇帝的上等贡品,被人们视为席中珍品。

沔城莲藕好吃,也许真的得益于“李白赠莲引神种”的美丽传说和一脉相传、不断进化的优良品种;也许得益于钟灵毓秀的地理区位或肥沃甘甜的水质土壤。

俗话说:“好菜还得好手烹”。沔城人烹调莲藕的技术也是非常出色的。如果你有兴趣光顾沔城,好客的沔城人就会亮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精心地为你做出各色各样的藕菜、莲汤。如煨藕、撮藕、蒸藕、炒藕、卤藕、莲米银耳汤等,并且会如数家珍似的向你一一推荐,这是“海蚌含珠”,那是“凤凰展翅”;这是“千层什锦”,那是“八宝莲汤”;这是“玉兰荷花”,那是“荷露相思”……至于以莲藕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食品有:藕罐、藕夹、藕饼、藕粉、藕酥、藕圆子、蜜莲、莲糕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

特别是每年五月端午早藕上市的时候,人们都要纷纷抢购“新货”,一时间,大小篮子塞满了“白 绫”、“黄梢”、“纺锤”、“炮筒”。

临近春节,是沔城藕最俏销的时候,街头巷尾满是藕的芳香。武汉、黄石、荆州以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采购者,把一车又一车沔城藕带向四面八方。而那些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回家探亲的沔城人,他们把家乡藕吃个够以后,临行时还要捎上几支,作为馈赠亲朋的礼品。真个是,沔城的莲子沔城藕,吃了还要兜着走。

近年来,沔城莲藕已打入大城市超级市场,成为人们争先抢购的绿色食品。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沔城藕”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仙桃市沔城回族镇蔬菜协会

11905021

藕(新鲜蔬菜)

三. 湖北省 仙桃 沔阳咸菜

沔阳最负盛名的咸菜——盐菜、豆豉、鲊辣椒,虽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菜肴,可它们曾做过清宫的贡品,被称为咸菜“三鼎甲”,享誉大江南北,蜚声长城内外。

盐菜,通常用芥菜、榨菜、萝卜菜等菜叶和叶柄腌制而成,其中尤以芥菜腌制的最佳。腌制时酌情减少盐量,腌好后的盐菜菜色嫩黄,气郁香,味酸脆。因为它是用盐腌制而成,所以人们习惯叫它盐菜。

酸盐菜炒肉,其味美不胜收;做扣肉时用酸盐菜垫底,不仅肉菜双佳,而且可使肥肉不腻人,被视为宴中佳肴。

豆豉,是用大豆蒸熟或煮熟(用蚕豆则需炒熟去壳),经过发酵,再加盐浸泡曝晒而成。制作时掺以适量的生姜、辣椒、花椒、芝麻、香油等佐料,不仅成为上好的调料品,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菜肴。细品之,久有回味。

豆豉炒虎皮辣椒、豆豉炒回锅肉等等,堪称菜中上品。

沔阳豆豉,尤以郑场镇生产的最好,它的制作工艺已达炉火纯青境地。

鲊辣椒,是将鲜辣椒剁碎,拌以适量的米粉和盐,入坛压紧密封,半月即成。食用时用油炕熟,其色焦黄,辣丝丝,香喷喷,越嚼越有味。制作时如果掺些肉丁或鱼丁之类的东西,其味道就更加醇美无比了。

盐菜、豆豉、鲊辣椒,其原料广,价格廉,制作简单,易于存放,算不了什么山珍海味,可它们是怎样进入宫廷,受到皇帝和娘娘们青睐的?这得从乾隆游江南说起。

有一次,乾隆皇帝巡视江南,微服游览沔阳的湖光水色,中午时分,行至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肚中饥肠如鼓作响,再也走不动了。正在为难之际,迎面来了一农妇,手提竹篮,篮中有饭菜香气飘出。这妇人急匆匆,边走边朝远处张望,看样子是给犁田的丈夫送饭去的。乾隆饥饿难忍,便借问路而向农妇行乞。农妇厚道大方,恭恭敬敬慷慨献食。

乾隆挑了一筷子麦米饭放到嘴里嚼了嚼,怎么也咽不下去,扑嗤一下吐了出来。他贵为天子,何时吃过这等粗粮饮食?到了这个时候,吃吧,咽不下去,不吃吧,又饿得慌,无奈何,又试探着夹了一筷子盐菜尝尝,觉得有味,接着又一一尝了豆豉和酢辣椒。这一尝非同小可,顿时胃口大开,那又酸又辣、又香又美的三咸菜,使他口中津液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本来难以下喉的麦仁这时也“顺流而下”了。只见他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和农妇拉家常,得知农妇姓杨名秀英,其夫谢文静,乃一佃农。不一会,把个饭篮里的饭菜吃了一半。他放下碗筷,抹了抹嘴,道一声谢,便坐在道边休息。杨氏女惦记着在地里干活的丈夫,急忙收拾好剩余的饭菜,朝田里一路小跑而去。

再说正在犁田的谢文静,眼见正午将过,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不见妻子送饭来。他停住活,手搭凉棚朝家里方向眺望,见远处有一妻子模样的女人和一男子相向坐于道旁,男子正吃着饭。他放开嗓门高声喊叫不见应答,急得直跺脚,于是丢下活路,两手叉腰,目视女人,立在田边等候。

杨氏告别了乾隆,两脚生风地来到丈夫跟前,将剩下的饭菜端给他吃。丈夫一看饭菜少了一半,心中甚是恼怒,但因急于填肚肠,一声不吭,端起碗呼啦啦地吃了个精光。只见他把碗筷往地上一丢,粗声说道:“人是铁,饭是钢,吃个半饱了好打婆娘。”说着伸手朝杨氏打去,他边打边问:“今日的饭菜为何少了一半,刚才那个男人是谁?”杨氏耐心解释,农夫才肯住手。谢文静这边打杨氏,乾隆在远处看得清楚,心中大惑:“这样好的女人,其夫为何打她?我定要问个明白。”于是原地等候。

杨氏受了委屈,并不生气。收拾了碗筷,含着眼泪朝回家的路上走来。乾隆见杨氏走近时便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道:“这位大嫂,刚才你丈夫为何打你?难道是因为咱吃了你家的饭不成?”

杨氏女不仅贤惠善良,而且十分聪明机智,见客人发问,料定刚才之事已被他看见,想瞒是瞒不住了,但又不能当着客人的面道出真情,她灵机一动,笑脸巧言道:“刚才之事,乃丈夫责怪奴家待客不周所致”。乾隆不解,又问道:“克己待人,何以待客不周?”杨氏答:“丈夫说,既是客人,就应该请到寒舍好生款待,为何在路上这般草率?这是待客不恭,并且,既是待客,就该让客人吃饱,为何将饭菜留一半?这未免太吝啬了,故此动怒”。

乾隆一听这话,敬意之心油然而生,钦佩与感激,叹息与怜悯,一齐涌上心头。心想,在这穷乡僻壤,远离京城教化之地,尚有如此慈仁笃厚之人,沔阳人淳朴厚实的道德风尚可见一斑了,孤定要重奖于她。于是,他摆出一副大官架式对杨氏说:“等秋收完毕,你把这几亩租田退还东家,我送几亩田你们种”。杨氏不以一饭图报而谢绝。乾隆以为杨氏嫌其馈赠轻微而不纳,接着又说要奏明圣上,封谢文静为黄堂四品(相当于府官的品级),封杨氏女为掌印的夫人。杨氏不信有这等好事,乾隆便解下编龙金丝腰带交给她,叫她以此为凭,于八月十五日到府台处办理文书事宜,说完告辞而去。

乾隆在江南玩了个够,秋日回到北京,想起这一饭之恩,尤其想起了沔阳的三咸菜,便下诏宣杨氏夫妇进京,并特意指示钦差,令杨氏带上盐菜、豆豉、鲊辣椒前来见驾。

杨氏夫妇接到圣旨,怎敢怠慢,立即带上这三样咸菜,日夜兼程,来到北京,叩见皇上,献上贡品,出示编龙金丝腰带。杨氏抬起头来往上一看,见上面坐的这位皇上竟是当初那位寻乞之人,心中又惊又喜,连连叩头,口称万岁,谢主隆恩。

乾隆命内待将杨氏所献之物交给御膳房加工制作之后赐给三宫娘娘、六院嫔妃及后宫百千粉黛们分食,以示恩宠。

三宫娘娘都是北方人,其他嫔妃人等也是出生东北西北者居多。中国幅员辽阔,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在口味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南咸北酸,东甜西辣”的习惯,在宫廷中也体现出来。这三咸菜,酸咸辣各具特色,深受后宫粉黛们的喜爱,人人赞不绝口。

乾隆见大家都说好吃,于是问道:“众爱卿,这三种咸菜哪个第一好吃,哪个第二好吃,哪个第三好吃?”这一问可把大伙问住了。大家只知各有千秋,可没注意到哪个第一哪个第二,再说各人的口味不同,好爱有异,怎好把它们排个名次?故难以作答。

乾隆见众人迟疑,便把目光转向正宫娘娘富察氏皇后,她是乾隆一生中最宠爱的皇后。“皇后,你说呢!”

富察氏皇后是北方人,爱吃酸的,她略加思索后答道:“回陛下,妾妃以为盐菜第一,豆豉次之,鲊辣椒再次之”。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后是掌管后宫的统领者,其他嫔妃平日不仅要揣摩皇上的意思说话,还要多看皇后的脸色行事,怎敢同她唱反调?听皇后这么一说,有不同看法的人也不敢多言了。再说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如随声附和,落个人情:“娘娘说得极是,我等也是这么认为的。”

乾隆哈哈一笑:“皇后说的是,朕也是这么认为,这盐菜、豆豉、鲊辣椒,按名次可谓状元、榜眼、探花,堪称咸菜中三魁首,是未经科考的‘三鼎甲”。

众人一听,齐声喝彩:“还是陛下说得好。”

就这样,沔阳咸菜三鼎甲,盐菜、豆豉、酢辣椒,很快传遍了宫廷内外,朝廷上下。一些王公贵族、文武大臣纷纷遣人来沔购食,一时间,京城至沔阳的驿道上,车马塞途,船帆蔽日,咸菜交易十分火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小的实惠。

四.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生爆鸭片

每逢秋寒临近,成群野鸭都来洪湖避寒养息。洪湖野鸭有18种,野鸭肉质韧实、含蛋白质丰富,还含有多各维生素,有补虚暖胃,行气活血之功。

洪湖有句名谣:九雁十八鸭,比不上青头鸭。青头鸭又叫对鸭,可算野鸭之王,每对重5斤左右。这里介绍的生爆鸭片,主料就只取青头鸭脯肉。其制作方法是:将鸭脯肉去皮去筋,正批切成一寸宽、一寸半长的薄片,加入鸡蛋一个,精盐适量搅拌后,加入干淀粉上浆;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半斤(约耗一两),烧六成热,倒入拌好的鸭片,待鸭片全部受热后起锅沥油;原锅置中火,放入高汤、白糖、味精、酱油、精盐、蒜苗段、姜汁、料酒、冬菇片、冬笋片,等烧沸后,用湿淀粉勾玻璃芡,然后快速倒入爆的鸭片,送锅拌匀,装盘即成。

五.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豆皮

豆皮是深受洪湖人喜爱的传统名点,制作时先用绿豆、大米混合浸透磨浆,摊成皮,包上糯米饭、肉丁和葱、姜等佐料,再用油煎,色泽金黄,滋味鲜美。同时“洪湖豆皮”可在摊皮时加入鸡蛋,并在糯米馅中拌进鲜肉、鲜蛋、鲜虾,然后精心煎制,形成特色风味。而馅中可加进鸡丁、香菇、玉兰片等不同材料,依馅质分成不同的品种。豆皮皮薄色鲜、外脆内软、松嫩爽口、油而不腻。

六. 湖北省 黄石 大冶 糊面

糊面大冶原是大冶农村的一种民间食物,由于其制作特别,味道纯正可口,很受人们喜爱。糊面的主要原料是面条,配料有瘦肉丁、豆腐丁、香菜等。煮面时,将面条弄短,长度在1-2厘米,就着冷水和瘦肉丁、豆腐丁等一起下锅煮,待到煮熟时再放入作料,糊面就做成了。它的特别之处就是面条短,面煮熟后,面中有糊,糊中有面,糊面相融。

七.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汉绣

汉绣就地区而言,源于汉口.据考证,汉绣于公元十六世纪已传入洪湖,因而,洪湖汉绣是汉绣的一个分支,汉口为源,洪湖为流.  

洪湖汉绣和其它民间工艺美术一样,受我国古老文化影响,它是我国古老刺绣的一个分支,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元朝末年,农民领袖陈友谅于黄蓬山(今洪湖乌林镇)准备出征,在洪湖峰口镇大公村(峰口西4公里处)操练义军.这里原有一堤,堤旁住着蔡姓人家,陈友谅的夫人宿居蔡家,每日与农村妇女精绣义旗,刺乡军服胸,背之字,以待出征.从此,此堤一直命名"绣花堤"(现名绣花村)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人人能绣制各种绣品,以能绣为荣.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0十分重视传统行来的恢复和发燕尾服.1958年,县0召集了零散在全县的汉绣艺人,成立了"洪湖县汉绣生产合作社",以此作为轻汉绣的研究基地.但在十年动乱中,汉绣研究工作被迫停止.1976年,汉绣研究又得以顺利进行,老艺人吴寿康,吴永芳挖掘整理了祖统的铺,平,齐,游,挑,勒,网,双套,单套等以及新的龟纹,水技梅,织棉,彩线,蝶恋花,施金,片金等三十多种针法和传统图案纹样三十多例,使洪湖汉绣在传统的基础上从民间走向社会,很多高档绣品和有一定价值的艺术欣赏品被社会承认和重视.

"洪湖汉绣"在工艺革新上,继承了湖北汉绣的特点和织花的传统的针法.材料有缎底,绫底,纱底,用底有棉,丝绒,发等.每绣出一幅精致的作品,必须做到"针法不乱"配色得体,专心致志,一针不苟",使产品达到了齐,光直,匀,薄,顺,密的要求.后来,市汉绣艺人又成功地试制成"异色双面绣".它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相同形象,而双不同色彩的艺术效果,是我国刺绣艺术上的尖端.汉绣绘画形式一般彩传统的工笔重彩方式.工笔重彩是一个最富有传统精神的古老画种.汉绣在制作中的许多装饰手法,都来自民间画工,按照工笔重彩技法绣出来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中外顾客,作品具有具有浓烈,神秘,庄严,豪华,富丽的意味,如《八仙过海》,《年年有余》等,另外以单线平涂形式出现的产品别具一格,具有色彩对比强烈,富丽堂皇,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别于"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绣的山水花卉,楼台亭阁,草虫,人物走兽无不活灵活现,生机勃勃.

为适应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大量的绣衣,绣被袋,绣床单,绣枕套,绣缎子被面上市,其中以绣衣,绣缎子被面最受欢迎.在认真挖掘传统工艺的同时,大量的小型旅游品相继出现,如小香包,它实用于五月端阳节,内装中药香料,用于室内蚊帐两旁,水孩还可挂在腰间,做工精致,图案美观,现在已进入青年男女的洞房.其它小型绣品有八卦图,小金鱼,葫芦,装饰绣花手帕等式样,深受中外顾客的欢迎.

洪湖汉绣发展至今,已是小有名气.产品行销中东,科威特,波兰,南洋等国和我国港澳地区.汉绣作品《奔马》,《穆桂英挂帅》,《洪湖赤卫队》,《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群猫》,《雏鹰展翅》等作品,构图新颖,绣花别致,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这些作品曾多次在北京展出.

洪湖汉绣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法,风格和艺术体系,在继续开拓创新的历程中,其作品一定会更好,更新,更美.
 

八. 湖北省 荆州 洪湖 洪湖藕饼

莲藕是备受人们欢迎的水生蔬菜。每到莲藕大举上市的时节,在洪湖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做好些藕类菜肴,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当属藕饼。

藕饼又叫藕夹,就是在两片藕之间塞上肉泥,外表裹以面粉,用油煎成的食品,有点西安肉夹馍的意思。

要做好藕饼,首先是选藕。藕梢和藕尾都不要。藕梢太嫩,水叽叽的;藕尾则老,筋绊绊的。只要中间的那一两节藕,还要拳粗的。所选的藕要粗细均匀,整齐划一,这样做成的藕饼才漂亮。加工时还要把莲藕外表的老皮刨掉,以保证品质。刨后的藕,白净细腻,漂亮悦目,能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切藕时,要两片一组,两片之间只有一点点的相连,每片藕的厚度仅似硬币一般。藕片切好了,还要在其间塞上肉泥。这肉泥跟做斩肉一样,最好要细点、碎点。有些讲究的人家,还要在肉泥之中加点虾泥和笋丁,甚至蟹黄。塞上肉泥的藕饼,再裹以一层薄薄的面糊,就可下锅了。

藕饼一下油锅,一股诱人的香气便迅速满屋飘荡。这香里不仅有肉的香,也有藕的香、面的香,还有油的香。这几种香有机组合在一起,厚实而不单薄,实在而不飘渺。这香不需借助任何外力,全凭自身强劲的力量。它是冲着你的味觉而来的,令你满足又陶醉。不觉之时,令你口角垂涎。这香并一直向邻人冲击,它像大公无私的阳光雨露一样,供大家分享。

有点需要交代,煎藕饼只宜文火慢工,心气不能急躁,否则物极必反。古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此话意为:要考察马的脚力,最好的方法就算是让它驾车;要考察一个人的性格与品行,则要观察他平日的言谈举止。别小看这煎藕饼,也可看出各人的大致情况。这是做不了假,卖不了乖的。

很多食品,如烧饼、油条、煎饼、面包之类,通常刚出锅、刚出炉的最得其味,也最好吃,藕饼当然也不例外。刚出锅的藕饼,外表焦黄酥脆,内里绵软鲜嫩。咬上一口,喷香。这不仅是口舌之香,并一直香到你的骨头里。扬州人形容某种食物好吃,便夸张地说:“打三个嘴巴都舍不得丢。”这话一点都不夸张。每做藕饼,每逢出锅,大家都要一饱口福。

做藕饼较为费事费力,不宜单干,只宜集体劳作。最好是全家总动员,这样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做藕饼。就在笑谈之际,不知不觉之时,时间悄然流逝了,藕饼也做好了。老百姓常说,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话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印证。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赤壁鱼糕

赤壁鱼糕

俗称肉糕,由鱼茸、肉茸加入蛋清、生姜水、生粉、细盐、味精等做成,做法独特,工艺复杂考究,味道鲜嫩清香,是赤壁人民和各地来宾最喜爱的上等佳肴,色香味俱全。

十. 湖北省 天门 天门甜瓜

一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醣、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

甜瓜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但根的再生力弱,不宜移植。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花卉为黄色。果实有圆球、椭圆球、纺锤、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果表光滑或具网纹、裂纹、棱沟。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种子披针形或扁圆形,大小各异。大的有网纹甜瓜千粒重达25克左右,小的有芝麻酥各粒重仅14克左右。甜瓜种在16℃--18℃时开始发芽,30℃时发芽最快,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在40℃时同化作用仍炙良了。甜瓜要求低的空气湿度。甜瓜中网纹甜瓜不耐湿润,普通甜瓜次之,越瓜、菜瓜较耐湿。甜瓜要求日照良好,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植株生长强健,结果多而品质好。

原产于印度、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到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