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澄海特产一条街在哪里 澄海特产深圳哪里有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澄海特产一条街在哪里 澄海特产深圳哪里有得买更新时间:2024-01-07 23:49:20

一.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橄榄菜

橄榄菜素色泽乌艳,油香浓郁,美味诱人而成为潮汕人日常居家的小菜美食。闻名遐迩。

明代《澄海县志》中载:“物产,果类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盐渍。”

橄榄与盐渍芥菜叶(俗称酸咸菜叶),精工煮制成为乌橄榄菜,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澄海橄榄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将橄榄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渍漂洗,滤去酸涩水分;再选取盐渍的酸咸菜,用刀切碎,把橄榄与芥菜叶放入铁锅,添加花生油及适量食盐,以文火煮至将近熟烂之时,将已切碎的红辣椒、蒜头、少许芝麻、花生仁等辅料加入拌均匀,再煮五分钟后即成。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所特有的风味小菜,取橄榄甘醇之味,芥菜丰腴之叶煎制而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明时代,经加工制作後具“清、鲜、爽、嫩、滑”等特点,可说是名闻遐迩的潮州菜系中的一朵奇芭。

橄榄菜制法讲究,须经八道工序:先选用碧绿丰润的鲜橄榄,去其苦涩,再以香醇花生油和盐反复番炒,尽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贵橄榄油成份,加入精选芥菜叶,并控制不同火候,慢慢搅伴,榄汁、香油渐渗其中,使其逐渐乌黑亮泽。经十个小时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制成滑润爽口的橄榄菜。下箸品尝,舌肠芳洌,细细咀嚼,留香齿颊,别有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且橄榄菜富含橄榄油珍贵营养成份和多种维生素,生津益脾,促进消化,为潮汕酱菜之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二.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老山合猪头腙

澄海风味独特的小吃很多,但最为出名的莫过于猪头腙。很多远在他乡、远在海外的澄海人,回澄海探亲访友,总不忘要捎回一袋地道道、沉甸甸、香喷喷的猪头腙;澄海人因故外出,也不忘带上一袋猪头腙馈赠亲友,让亲友共品家乡的风味,同温家乡的亲情。猪头腙这种其貌不扬的小吃之所以能风行潮汕,成为人们早点夜宵、佐餐下酒之佳品历近百年而不衰,盖因猪头腙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用料,注重加工程序,采用纯天然原料配制而成。“老山合”猪头腙更以选料优良,调味考究,工艺精湛而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制作猪头腙选料仍然十分考究,作为原料的猪首面肉和新鲜的猪赤肉经过精心挑选,并且是随到随加工,从不冷藏、积存,以保持原味。新鲜的原料进行蒸、局加工,并在局的过程中加入20多种名贵中草药配料,制成半成品之后再通过机械压制成长方块状的猪头腙。而产品的保鲜、包装则已经采用上紫外线杀菌、真空包装等新工艺

三.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樟林鼠曲粿

樟林鼠曲粿

从春节至元宵期间,澄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各种粿品。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鼠曲粿。澄海的鼠曲粿以樟林所产最为有名。它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糕皮。接着再将糕皮分成小块,捏成圆饼,里面包上馅料,有甜、咸、双烹几种。甜馅为乌豆沙或绿豆沙;咸馅是用糯米饭加上香菇、虾米、肉丁等料混为一体;双烹则是一半为甜一半为咸。包制后,放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吃时可再蒸热或油煎,入口有软香、甜润之感,别具风味。因鼠曲草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可算是药膳食品,备受青睐。

四.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双烹粽球

端午节,潮汕也有吃粽子的习俗。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而一种叫“双烹”的粽子在潮汕最富盛名,“双烹”粽子的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一个粽子要同时显出咸、甜两味,就必须将咸、甜两种馅料和在一起,但又不能搅均。“双烹”粽子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引用

主 料:糯米、猪五花肉、香菇、虾米、咸蛋、红豆沙。

做 法:先将糯米用水浸3小时,晾干,放炒锅中用蒜头朥炒香,调入鱼露,把竹叶折成三角斗形袋状,先放入炒好糯米,再放入猪五花肉、香菇、虾米、红豆沙、咸蛋仁等馅料,再放糯米,包好用咸水草扎紧,用水煮半小时或上蒸笼蒸半小时。用蒸笼蒸效果较为干爽。

特 点:潮州“双烹粽球”和其它地区粽球不同之处,在于它更讲究“色、香、味、形”。“双烹粽球”用咸水草把粽球扎得很紧,共有四个角,其中一个角最长,把这个角的竹叶打开,便露出黑的香菇,白的猪肉,红的蛋仁、豆沙、虾米,五彩缤纷,十分好看。

点评:潮州粽球称为“双烹粽球”,这是因为每一个粽球中,都同时有咸、甜两种馅,甜馅为红豆沙,咸馅为咸蛋仁。

备 注:制作“双烹粽球”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粽球约需15克的红豆沙,搓成一小圆球,用猪朥网包好,再放入粽球中。这样用猪朥网把红豆沙和糯米隔开,避免糯米碰到甜的东西,难以煮熟。

五.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草粿

广州人称凉粉。是用仙人草(凉粉草)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后,盛于容器(一般为木桶或大铝锅)冷凝成膏,称为草粿。色粽晶莹,风味清香。

吃时用手持着铜勺切成一片片装进碗里,边装边蘸入白砂糖,入口顿感甜润嫩滑,清凉爽口,风味诱人,价钱便宜,吃用方便,可药可粿,适合时令,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效,是潮汕夏日解暑风行的惬意传统小吃。

草粿是潮汕地区一款颇具地方特色的大众化小食。每当立夏之后,潮汕地区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卖草粿的小贩,或推着小车,或摆着小摊档,手执瓷碗,一手拿铲草粿的金属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着,以招徕生意,那声音十分清脆动听。

草粿具有清热解毒、退肠火的功效,且价钱低廉,所以草粿这小食十分惹人喜爱,每当人们经过卖草粿的小摊时,都喜欢停下来,站在路旁吃一碗黑溜溜而爽滑清甘的草粿。

六.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蒸朴籽果

清明澄海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树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 籽果,果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澄海)

七.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东里猪脚饭

东里猪脚饭

猪脚饭最初起源于东里的街边大众食品--半碗叠,顾名思义,半碗叠即是在盛有半碗米饭的碗中叠上一、二块用东里传统卤水手艺卤制的猪脚供顾客食用。东里猪脚饭选用优质泰国香米煮饭,饭软滑而富于弹性、入口香气四溢。

东里的猪脚饭至上世纪80年代初才走上规模化经营之路,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卤猪脚除供应店前顾客外,许多餐厅酒楼也慕名纷纷上门订货,好多顾客还特地购买卤猪脚捎给远在广州、深圳、香港、台湾等地的亲友,供不应求。

选料方面,店家特选皮白浑圆之猪后脚,因猪后脚较之前脚瘦肉较少,有利于久熬而肉不散。将猪后脚用刀破瓣,再每隔1厘米横砍一刀至骨断皮连。猪脚的卤制过程是在陈年老卤汤的基础上,酌量加入上好的酱油、冰糖、八角、豆寇、丁香、香菇、大蒜头等原料,猛火煮开后放入猪脚,半个小时后改为小火熬煮,约3个多小时整个猪脚香汁渗透、皮肉软烂,即可熄火。待卤汤凉却后捞去上层凝结之猪油,然后装入沙锅,一般每一个沙锅装4只猪脚,再用保鲜膜覆盖沙锅口后置于冰柜冷藏结冻即成。

入口软烂无渣、肥而不腻、香气四溢、胶绵而不沾牙,果然名不虚传。

八.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光华朥糕

光华朥糕

光华朥糕,创始人杜光华,澄海县涂城乡人。民国初年设店于家乡,因铺号“光华”故名。该店朥糕以其“冰凉”、“柔润”之特点而胺炙人口,夏秋两季尤盛。又有凉喉解毒的作用,亦称“凉喉糕”。

光华朥糕分乌豆沙、芝麻两种。乌豆沙质细如泥,厚朥精制后必窖藏一至三年后方能采制;芝麻糊制后,亦须密封于盛器,放进井心冷却退火后才用。朥糕皮薄如纸,用糯米志渗水混凝后碾成薄片,作为上下糕盘,夹心后再度精细朥制才成。食之清甜适口,沁透脾胃,顿觉爽快非常。驰名各地,远销东南亚。今后代子孙继操旧业,生意兴隆。

九.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白沙狮头鹅

狮头鹅是家禽中最巨型的鹅种。因头似狮而独具形态故名。其头部之内髻,内垂异常发达;绿眼,粗脖,阔蹼;体形硕大,体质雄伟。一般雏鹅饲养两个多月后,其体重平均可达6至7公斤。成年公鹅大约可达成10公斤。母鹅8公斤。狮头鹅的原产地系饶平县浮滨溪楼村。20年代经潮安古巷传入澄海月浦,由于鹅农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萌了长膘期用“精料填饲”的方法,使体重在短期间内迅速增长。从1965年,经过科研人员两年的辛勤攻关,在“提纯,复壮,精选,繁育”诸方面,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处崭新的鹅型,白沙狮头鹅的体态美,体色鲜,体质雄,体重比传统种鹅一般增加工1.5至2公斤,1978年10月,被中央电影新闻纪录制片摄制的最大的一头公鹅重达13.8公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