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澳特产大虾是什么虾 南澳龙虾怎么分别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澳特产大虾是什么虾 南澳龙虾怎么分别更新时间:2024-05-19 15:39:00

一.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汕头蚝烙

蚝烙是汕头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

“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人猪膀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二.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羊角沟大虾

羊角沟大虾体大肉肥,销售国内外

( 寿光)

羊角沟对虾也称羊口大虾,属洄游性节肢大型虾类,是海产珍品之一。此虾每年四月中旬游入渤海渔场,八月以后,体长达15~20厘米,渔民开始捕捞。在羊角沟海域捕捞的大虾,鲜活时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熟后通体橙红,色艳悦目,肉质细嫩,味美异常,誉满中外,畅销欧美各国。

三.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牛肉丸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传统制法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四.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深澳石榴

深澳镇:“深澳石榴”为广东八大名果之一。

五.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白籽冰糖石榴

南澳岛又一名果白籽冰糖石榴,东南亚一带称为"澳榴",南澳岛深澳古镇因栽培澳榴而得"榴城"之美称。澳榴是全国独有的珍稀品种,也是历代上京进贡的佳果。

澳榴果大皮薄,隔膜和籽洁白晶莹,汁多清甜,单果最重可达l000克。早在清代,澳榴就行销内陆,远销台湾、香港、东南亚一带。海外赤子多把澳榴当作中秋赏月佳品,以求吉祥平安,多子(籽)多福,也寄托着他们思念故国亲人之心。

深澳镇栽培澳榴已有300余年的历史。1956年8月,当时深澳乡红场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台属王楚泽家栽种于光绪八年(1882年)的冰糖石榴树上报下一篮果实,敬送中央领导人品尝。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致函南澳县:"澳榴质量很好,……希望你们努力发展。"信笺以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名义发出,信的末尾为周恩来总理亲笔署名。

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自然灾害的摧残,白籽冰糖石榴这一全国独有的珍稀品种到解放初期只存下几十抹。解放后,特别是1984年以后,南澳县农业部门致力挽救白籽冰糖石榴,实行"保护、选育、开发的综合方针,把发展这一品种作为重要的科研项目,经过一系列试验,精心培育出2000多株新种苗,使珍稀冰糖石榴重展芳容。

近年来,深澳先期种植的13亩共1300多株新苗已陆续进入结果和丰产期,其中高产试验园亩产量1.3吨。澳榴园向阳逢春,一派生机盎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 山东省 青岛 城阳区 青岛油焖大虾

油焖大虾属于经典的鲁菜特色菜品之一。它选用渤海湾晶莹饱满、体形硕大、滋味最佳的海捕野生大对虾作原材料,皮薄色青下锅见油就红,成菜后艳丽红亮。油焖是鲁菜特有的一种制作技法,先用煸炒或油炸进行初步熟处理,再以调味油和调料汁进行焖制。鲜美的原材料加上特有制作技术,使得细嫩洁白的虾肉油润适口,鲜、香、甜、咸四种味道相辅相成,既不失原本的海鲜鲜味又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七.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大虾米粉

只有在惠安崇武才能享受到这种美味,煮不糊的闽南米粉,加上具有当地特色的鱼卷、萝卜丝,配上有足两根手指那么粗的新鲜大虾,还有嫩滑的瘦肉,让人一碗怎么吃得够!

八. 广东省 深圳 龙岗区 南澳鲍鱼

鲍鱼主要产于南澳海湾的海崖险要处,尤以东冲的鹿咀为最多。鲍鱼肉很发达,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鲍、参、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

南澳镇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珍品。

素有"食海鲜,到南澳"美誉的南澳镇,其水产资源久负盛名,是金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鲍鱼古称"石蝮"、"石决明",又称"九孔螺",肉质滑爽脆嫩、营养丰富,自古便被视为四海味珍品之首,有补血、治眼疾的医疗功用,可滋阴补肾、养颜怡神、调理血压。贝壳呈耳状,质地坚厚,螺旋部极小,多为绿褐色,内壳有珍珠光泽。鲍鱼主要产于南澳海湾的海崖险要处,尤以东冲的鹿咀为最多。鲍鱼肉很发达,肉质滑爽脆嫩,营养特别丰富,自古被视为"鲍、参、翅、肚"四海味珍品之首。鲍鱼可用作药膳,有补血和治眼疾如去赤膜、青盲等症的医疗功用,可滋阴补肾、补血养颜、怡神明目、调理血压。鲍鱼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区水流清畅、海藻茂盛的岩礁底下,极不易捕捉。潜海勾鲍,须眼明手快,出其不意,迅速一勾,方可得之,因此也使鲍鱼身价倍增,大受食用者青睬。

“南澳鲍鱼、官湖鲍鱼好吃,是深圳知名土”。深圳市水产协会一专家如此表示。据了解,目前,“南澳鲍鱼”和“官湖鲍鱼”已在深圳市场创出品牌,名气响当当,这两个品牌的鲍鱼年产量达300多吨,占龙岗区年产量八成以上,既畅销又风光。

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近年来,随着鲍鱼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迅猛发展。龙岗区东部是深圳的鲍鱼养殖基地,现有10家鲍鱼养殖户。

龙岗区海区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64公顷,主要养殖皱纹盘鲍和杂色鲍,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筏式养殖和潮间带池塘养殖等。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岗区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工厂化养鲍发展初具规模,全区年产鲍鱼490吨,在全省仅次于汕尾,位居第二,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鲍鱼生产基地。

现在,许多深圳市民都知道“吃海鲜,到南澳”,龙岗区南澳街道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陆地养鲍基地之一。另外,葵涌街道官湖社区海边岩礁密布、水质清、盐度高、海藻多,自古以来就是海胆和野生鲍鱼天然繁殖的地方。官湖社区充分利用依山靠海的优势,摸索现代海水养殖业,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鲍专业村”,使“官湖鲍鱼”成为享誉一方的品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官湖鲍鱼养殖场已成为颇具规模的企业。目前,该养殖场占地50亩,年产规模100吨。官湖鲍鱼场还被认定为广东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并通过了深圳市主要农产品基地认定。

九.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石斑鱼

石斑鱼,广东俗称石斑、过鱼,闽浙俗称鲙鱼、国鱼。石斑鱼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百多种,我国沿海记录达30多种。

石斑鱼为触礁性鱼类。天然的种类栖息于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砾的海区、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鱼礁等水域。石斑鱼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性鱼类,它靠着灵敏的视觉和感光、感色的分辩能力,往往凶猛地掠食鱼、虾、蟹、章鱼、甚至藤壶等海洋生物,特别喜食鲜活动物。渔民们根据它栖息的水域海况、生活习性及不同季节选择适口的小虾、章鱼、沙蚕等作饵料,猎获甚丰,曾创下单一流次喜获3万元渔利的佳绩。

石斑鱼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它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有关资料和行家介绍,石斑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一举成为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宴席上的佳肴,是畅销港澳台的名贵海鲜品。

随着水产资源的不断变化和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石斑鱼的人工养殖随之迅速发展,南澳县的猎屿湾,石斑的养殖已形成基地,主要品种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

石斑鱼人工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商品化生产。多年来南澳县科研工作者、养殖技术员和养殖户紧密配合,通过实践的探索,生产管理、色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整理出版了星火丛书《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石斑鱼网箱养殖实用技术》等书刊文章。南澳县的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广东省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和“星火计划奖”。

十.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赤菜汤

赤菜汤

取赤菜少许,用开水冲泡或煮沸,加点糖即可食用。汤液中既有脆嫩的乳白色条状物,又有胶质汤液,和做成的鱼翅汤一模一样,被誉为"南澳鱼翅"。喝着这种汤液,润滑爽口,稠而不腻,不仅清凉止渴,而且可防治赤痢和肠热病,夏秋季节酒席之末用它当甜品。既可醒酒而又经济实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