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适合送人的柳州特产除了螺蛳粉 柳州适合外地人带走的螺蛳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适合送人的柳州特产除了螺蛳粉 柳州适合外地人带走的螺蛳粉更新时间:2024-01-18 10:36:47

一.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融安螺丝粉

融安螺丝粉

螺蛳粉具有酸、辣、鲜、爽、烫的独特风味,位居柳州风味小吃之首,它由柳州特有的软滑爽口的米粉,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黄花菜、鲜嫩青菜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煮烂螺蛳的汤水调合而成,因有奇特鲜美的螺蛳汤,使人吃一想二。

柳州人一回到家乡都是第一时间找一碗螺蛳粉,以解乡思。

螺蛳粉是柳州最出名也最受大众欢迎的小吃米粉,它就像周星驰的“无厘头”笑话一样,于市井之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

关于螺蛳粉的来历,我去问过很多做粉摊生意的小老板们,但是从来都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说不清归说不清,但这并不影响螺蛳粉成为广西著名的小吃之一。

不过,有一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包括本地的柳州人,那就是螺丝粉最初是在哪里出现的,是在柳州市内,还是在郊区?告诉大家,柳州螺丝粉的鼻祖,是在柳州融安,由融安走到柳州,最终在柳州成名,风靡广西,乃至很多外省的朋友,都对螺丝粉赞不绝口。

二.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鹿寨黄栀子

鹿寨县是广西主要的黄栀子生产基地,寨沙镇是有名的“黄栀子之乡”。用黄栀子果实提取的“栀子黄”天然植物色素,黄色十分鲜艳,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等行业,产品出口日本、西欧等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人们喜欢使用天然色素,对天然色素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黄栀子属常绿灌木,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花朵洁白素雅,一般种植在山坡上,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收获,种植黄栀子不仅采收果实出售,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绿化荒山荒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区小气候,美化环境,实现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近年鹿寨黄栀子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户种植黄栀子成为重要经济收入来源,黄栀子生产成为退耕还林、优化结构的项目,是主要发展的经济林品种。

信息来源:广西农业总汇

三.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糊鲜螺蛳

“糊鲜”,全名应叫“糊鲜螺蛳”。原料是螺蛳肉和韭菜末,搁少许“臭水”,用粉调水熬成糊状,鲜香扑鼻,味美可口,亦菜亦饭,老少皆宜。

这道菜的来历也有点传奇。在溧阳竹箦镇,有一个梅龙镇,镇上有饭馆叫“凤仙居”,老板娘叫凤仙。这凤仙标致得不得了,有的食客不仅为了吃饭,更是为了看人。一天,一个官人模样的人在前呼后拥下,来到“凤仙居”吃饭。这官人一见凤仙就动手动脚地调戏,凤仙不动声色地问:“官人是来吃饭的,还是来吃人的?”她下厨时越想越气,在做小吃“糊煎”时,顺手舀了一勺0腌盐菜的臭咸水放到糊里,想治治这个浪荡公子!谁知道这“臭糊”端上桌去,那男子盛了一口放到嘴里,连说“好吃!闻闻臭,吃吃香!”一盘糊煎,顷刻落肚。

不久,朝廷突然传下圣旨,要传凤仙进宫当御厨!原来,那天的“浪荡官人”不是别人,正是风流皇帝唐明皇!他微服路过梅龙镇,耳闻凤仙美名,意外尝到美食,特地下诏宣召。这凤仙深知伴君如伴虎,悄悄带着0,远走他乡。美人走了,美食却留了下来。也在2010年,这道不起眼的点心,被评定为“中华名小吃”!

这道菜,如今也成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人王新华,人称“食痴”,他在天目湖畔开了家“家乡菜馆”,以其名肴吸引四方游客。

四.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怀宝香菇

怀宝香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怀宝镇的。融水的“怀宝香菇”久负盛名,是传统名品。香菇不仅味美,而且有降低血压、防止胆固醇增多的功能,一直畅销广西区内外,供不应求。

怀宝镇位于融水县西北部,于东经10°87′14″,北纬25°17′30″至25°21′45″。距县城52公里,地处九万大山,贝江中游。南与罗城县龙岸镇毗邻,东与四荣乡接壤,西与三防镇相连,北面连接安太乡。境内森林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林木贮材量居全县第一。

怀宝镇空气水质较好,土壤气候和雨量适中,发展香菇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该镇2009年建立18亩香菇示范基地,培育菌棒18万棒。如今出菇一个多月来,以8元/公斤的市场批发价,已售出3万多公斤,走俏柳州、南宁等地。

五.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壮锦

壮族这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农业与手工艺术都较为发达,其中的民族手工艺品──壮锦,就闻名于世。壮锦的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由于壮锦象征美好,曾被明王朝列为供品,各贵官富商也“莫不争购之”,名声渐由国内传扬到国外,许多外国客人来柳旅游时纷纷购之留念,或赠亲朋好友,正证明了壮锦艺术的迷人魅力。( 柳州)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文化:历经千余年发展的壮锦有自成体系的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和50多种图案,以结实耐用、技艺精巧、图案别致、花纹精美著称。据说宋代有一名叫达尼妹的壮族姑娘,看到蜘蛛网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异彩,从中得到启示,便用五光十色的丝线为纬,原色细纱为经,精心纺织而成。从此就产生了瑰丽的壮锦。当时的壮锦是用丝、麻、丝棉交织而成的。

关于壮锦的美丽,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三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织工。她织出了一幅壮锦,上面有房屋,有花园,有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东方的天边去了,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拿壮锦做样子去了。老妈妈先后派出了两个年龄稍长的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福去了。后来,老0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还回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0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骑马回到老0身边。老三回到家中,壮锦在阳光下渐渐地伸宽,变成了美丽的家园。但是,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实在是太喜欢老0壮锦了,便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于是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生活。

意义: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锦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壮锦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可为我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的研究提供生动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史增添活态的例证,对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壮锦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急需抢救和保护。随着自然经济结构的溃散,商品经济和都市文明不断冲击古老的民间文化,织锦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过去织锦工艺得到广泛发展,很大的一个因素是缘于它是不少壮族妇女赖以为生的基本技能。织锦工艺代代相传,有灵性的织锦手或是特别聪明的姑娘,会把师傅传给她的一些基本原理,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创作揉合在壮锦里面,所以壮锦是在不断地发展、补充和升华。在今天的商品社会中,织锦技艺已不再需要承载着生存的压力,只是单纯地还原到一种民间工艺的身份,壮锦的意义只是作为一种民族工艺美术品为人们接受。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大都靠口传身授,艰难的生存困境使得年轻一代望而却步,也使得织锦技艺后继乏人。因此,艺人工匠的个人生存条件,是民间技艺存在的前提。

六.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糯米香鸭

糯米香鸭

融水香鸭,俗称土鸭或糯米香鸭,是融水县农村群众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的一个地方家禽品种,以耐粗食,体型小,绿壳蛋占50%以上,皮下脂肪少,肌肉丰满、瘦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无腥膻味,含有特殊的肉香气息,故名“香鸭”。

该品种原产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位于该县的三防、汪洞、怀宝、四荣、杆洞;滚贝、同练、安太、洞头、良寨、大浪、香粉、安陲等也有分布。

2006年6月18日经广西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通过实地考查、听取情况汇报、审阅有关技术资料后,一致同意认定该鸭种为广西地方品种,并命名为“融水香鸭”。

经调查,2005年底融水香鸭存栏51230,其中保种群8500只,种鸭存栏3480只,能繁种母鸭2980只,种公鸭300只,后备种鸭4020只;年产鸭苗30多万只,肉鸭出栏30万只。

自1999年以来先后建立五个保种场,经三个世代选育后,在保留原有肉质品质的基础上,体形、外貌特征更趋一致,遗传特性基本稳定。

雏鸭绒毛颜色为淡黄色。成年公鸭头羽及镜羽有翠绿色金属光泽;颈上部有一非常明显的白羽圈;白羽圈至胸部背部前沿羽毛为棕红色,肩部羽毛为深灰色与白色相间;副翼羽有紫蓝色镜羽,鞍羽呈紫黑色;腹部羽毛由灰白过渡至白色;尾羽紫黑色与白色羽毛相间,有2—4根紫黑色向上卷曲如钩状的雄性羽。

成年母鸭头部腹侧的羽毛呈白色或浅灰色,与体羽有明显的界限;鬃羽为棕褐色;副翼羽上有翠绿色或紫蓝色金属光。其余部位的羽毛颜色有三种类型:即浅麻花色97%、黑白花色2%、浅灰色1%。

其肉色呈深红色;喙为橘黄色、褐色、喙豆为黑色;脚胫为橘黄色、棕色;皮肤为黄色。

融水香鸭的体形较小,躯体匀称、细短,翅膀长而粗壮。

该品种在本地条件下自繁自养形成的,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耐粗饲性强,性情温顺,适宜大群饲养,以放牧为主,可利用河流、水库、小溪、稻田放牧,饲喂主要采用本地生产的农作物及其副产品,特别是本地香糯,以保持该品种的原有肉质香味。

七. 北京市 东城区 螺蛳转

螺蛳转是北京小吃中面食中的一种,螺蛳转的变种名为“干迸儿”。旧时的大酒缸店里,喝酒的人常常是要一碗酒,到烧饼店买两个干迸儿带着,既可当酒菜又可当主食充饥,所以北京人留下一句口头语:“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制作方法:

1、螺蛳转以面粉、芝麻酱、油、盐、花椒及硷面为原、辅料;

2、用面粉、发面、硷一起和面后搓成长条,揪成75克左右的小剂;

3、再将面压成薄片,抹上芝麻酱,卷成筒形,按扁,从中间切开。

4、切完两块放在一起,层面向下,将背面的边捏实,用手拿起两头,一头为中心,用一只手稳住,另一只手边抻边向一个方向转,转完按扁,放入烤盘内烤熟即成。 螺蛳转的质量要求丝匀、不乱、底正、呈棕黄色。

干迸儿是将当天卖不掉的螺蛳转放入将要熄灭的炉内的马道里,经过微火余热醺烤后,水分完全散失,就成了干迸儿。干迸儿用手一压即碎,酥脆咸香,回味无穷。


八. 广西 柳州 融安县 铜瓢粑

原料:纯米浆

佐料:时令素菜瓜,南瓜丁,红薯丁,莲藕薄条,葱花碎末,猪油。

所用器具为,手工打制之铜质小瓢,瓢打制呈五角心形,外径最大处6至10厘米,瓢深度1到1.5厘米左右,深度缘中心向边缘递减(类同平时舀汤用的小瓷勺)。瓢固定于一长约20到30厘米的同质地金属长柄上,此柄一般做成盘丝纹路,尾部向下拧成一牢固的小弯钩。

一般年节时下得空,乡下人便可以将自家舂的新米,村头石磨磨成白米浆,取了家来配以时令素瓜菜切成丁,分置几个碗碟里,准备妥当。然后架起一油锅,烧旺火,锅一侧边缘搁上一铁丝盘就网状铁架,架子四角通常带向下四条铁丝小腿,可锅边稳稳扣好。待到油得九份热, 用一勺子舀了米浆填那瓢子里去,此刻手要稳稳,让浆水自瓢中心向外渐渐铺开(米浆浓度要厚,如同没牙的小孩吮的那米浆。)。此刻佐料部分可一起匀入米浆里调好了,也可以留下部分精萃的,比如河里小虾米碎末,或者,碎猪肉之类的,带米浆在瓢里匀匀铺开后将其夹入到米浆的中心部分去,再舀部分米浆搁上头,将佐料埋置妥当。最后米浆会匀匀的缘着瓢的形状呈了粗浅的一个五角星外形,此刻手持长柄将瓢子稳稳沉入锅底最热的地方,米浆紧附于瓢内,不让溢出。火可大可小,将油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待到查其外形渐渐变色,且经油炸成形,可轻晃瓢子将之剥落。要火候把握得当,则脱落后的五角星形铜瓢粑大抵是七八分熟,此时依旧外焦里嫩,便渐渐浮起在油锅表面。再侯上一两分钟细查其色,已呈灿烂金黄,且浮动轻盈,有欣欣然状,则熟透矣,可出锅。市井间常有料理此熟食谋生者,备有尺半长竹筷一双,专为从油锅里夹捞搅动之用。

(手不稳者往往将米浆落那瓢子的边缘,则形状模糊,起锅之后也不甚好看)

油炸食品多香气扑鼻,此小吃亦如此,咬开一口则可品新舂之稻米,米味鲜醇,时令蔬菜裹挟其中于一片雪白中现其本色,或翠绿或藕红,或明黄,十分明艳醒目,内之佐料大多为米浆产生之高温水汽快速蒸熟,且由铜瓢粑外部米浆牢固包荷,则密制之味之香气不曾流失一分,观之品之岂不美乎哉……

此风味小吃,融安人嫁娶之时亦为待客之用。

九. 北京市 怀柔 糖螺蛳转

糖螺蛳转:北京人吃小吃讲究个起名实在,螺蛳转就是其中之一,因形似螺蛳而得名。老北京人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称之为“干焙儿”,干香耐嚼,满口酥脆。糖螺蛳转的特色:外酥脆,内松软,味甜香。

十. 广西 柳州 城中区 白灼菜花

白灼菜花做法简单,味道清新可口,又是绿色健康食品。所以成为了家家户户都可以经常做来品尝的家庭菜肴。

材料:

菜心1斤,蒜、葱、头抽酱油、油适量。

做法:

1、菜心洗净,切去头部待用。

2、烧开水,将菜心下锅焯熟。

3、待菜心焯水至断青,在锅里加适量的油,然后捞起装盘。

4、起油锅,拍碎蒜头,葱切成葱花,下锅过一下油,然后加入头抽酱油调成调料,淋在菜心上面就行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