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徽州特产什么 安徽徽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徽州特产什么 安徽徽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1-17 23:09:13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四雕

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徽派“四雕”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雕刻粗犷、古朴,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谢,树木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珑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黄山)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屯溪 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大家习惯称其为徽州毛豆腐。顾名思义,系以徽州的歙县、屯溪、休宁(现全属黄山市)一带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 “毛豆腐”是黄山市一带的传统名菜,它是通过以人工发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由于豆腐通过发酵后使其中植物蛋白转化成多种氨基酸,故经烹饪后味特鲜。

原料

毛豆腐10块(约500克),小葱末5克,姜末5克,酱油25克,精盐2克,白糖5克,味精0.5克,肉汤100克,菜籽油100克

制法

将毛豆腐每块切成3小块。锅放在旺火上,放入菜籽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毛豆腐放入煎成两面呈黄色,待表皮起皱时,加入葱末、姜末、味精、白糖、精盐、肉汤、酱油烧烩两分种,颠翻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烹饪

此菜外皮色黄,有虎皮条状花纹,芳香馥郁,鲜味独特。制作时油煎不可过火,否则发生焦糊现象,影响菜品的色泽和口味

历史典故

关于毛豆腐的来历,这里有个传说,相传,朱元璋一次兵败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随从草堆中搜寻出逃难百姓藏在此处的几块豆腐,但已发酵长毛,因别无它物,随从只得将此豆腐放在炭火上烤熟给朱元璋吃。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鲜美,朱元璋吃了非常高兴。转败为胜后,下令随军厨师制作毛豆腐犒赏三军,毛豆腐遂在徽州流传下来。

小贴士

在徽州旅游,很多景点都能看到徽州毛豆腐的身影。比如屯溪老街之上。所以作为大众小吃,购买起来十分方便。若想亲手烹饪,菜场之内均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所以喜欢或想吃毛豆腐的人们不必担心因为找不到毛豆腐而犯愁啦。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一品锅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一种火锅。相传,此菜由明代石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作客,席上出了山珍海味外,余夫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了音。

“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即成。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诱人食欲。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石鸡

徽州山谷洞穴中,有着一种与毒蛇共栖的"胸蛙",俗名"石鸡",是徽菜中特色的制作材料,石鸡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比鸡肉有过之而无不及。徽州的风味名菜"清蒸石鸡",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多吃石鸡,夏天可以不长痱子和疮。石鸡是大补食品,每一个来黄山观光的游客,都为能吃到这种美味佳肴而高兴不已。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大红袍

荸荠(又名马蹄):属果、菜兼用型水生作物,本地种植的品种为“徽州大红袍”,年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名,总产量l.5万吨,收获期在11月至次年3月间,主产区在潜口镇。该品种属地方性品种,球茎大。外皮棕红色、肉质白、水份多。含糖量高、质嫩味甜。口感好、加工成品率高,是制作罐头和速冻食品的理想原料。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小容香榧

香榧系红豆杉科榧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香榧树全身是宝,具有果用、油用、药用、绿化、观赏等多种用途。香榧富含蛋白质、脂肪、糖份和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不仅营养极为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香榧具有“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痔恶毒”,“疗寸白虫,消古,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助阳道”等功效,经常食用,对清肺、润肠、化痰、止咳、驱虫、消痔都有显著效果。香榧从开花到结果需三年时间,同一株树上可三代见面,俗称“千年香榧三代果”。香榧生长对土壤、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要求严格,适宜生长在山高岭峻,云雾缭绕,温湿凉爽的地方,难以大面积发展,造成近年来香榧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我国的香榧品种多样,主要有细榧、长榧、芝麻榧、米榧、茄榧、蛋榧、大圆榧、圆榧、小圆榧等,因其产地不同而品质差别很大,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也相差甚多,我国以浙江诸暨香榧品质最好,产量也高,长期以来以其果实壳薄、肉满、质脆、味香而著称。据调查,2008年每斤诸暨香榧香榧市场价已达160元以上。

容溪村小容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成土母岩为千枚岩,土壤酸性,多为黄红壤。小容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常年云雾弥漫,生态环境极佳。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气候条件使小容村栽培历史十分悠久,香榧资源十分丰富,百年以上的老香榧树随处可见,现香榧分布面积超过5000亩,是黄山市著名的香榧之村。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富溪山芋干

山芋又称地瓜、红薯、白薯、甘薯、番薯、红苕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很多爱美的女孩子感觉红薯很香甜,怕吃多了会发胖。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张湖德教授介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山芋干:条状或块状,色泽橘红,味甘性平具有和血补中,宽畅通便,益气生津等食用和药用功能。

山芋还可干制:

山芋干制作方法:原材料是山芋。一般是将整块山芋蒸熟去皮,然后压制、烘烤。

山芋干食用与药用: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据研究,山芋干营养较为均衡,蛋白质效率与牛奶相近,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除含硫氨酸及色氨酸等较少外,其余重要氨基酸组成均较高。尤其是富含纤维素和对人体保健具有特定意义的必须元素硒而倍受营养、卫生家的重视。它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加入作料再加工成为酒席佐菜。黄山富溪山芋干色泽鲜红,味道甜美,质地软韧。黄山富溪山芋干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的,这种山芋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制作方法一般是将整块山芋蒸熟去皮,然后压制、烘烤。既可当零食,也可切成小块,拌上面粉、鸡蛋、香料,经油炸再沾上冰糖粉作为酒席名菜。所以,山芋干实为馈赠亲朋之佳品。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状元饭

状元饭又叫枣子饭,据传是明朝状元刘若宰家中吃的菜。

制法:(1)糯米洗净加水蒸熟取出,加白糖90克及少量猪油,搅匀,蜜枣去核备用。(2)用1只大碗抹上猪油,将莲子码在碗中间,加上无核枣子,装上糯米饭,码在莲子周围,上笼蒸熟备用。(3)将荸荠挖个小洞装满翡翠心,上笼蒸一下,取出枣子饭倒扣在大盘中间,将熟荸荠码在枣子饭周围,每个翡翠上面按上1只樱桃,荸荠四周再码1圈桔子。(4)炒锅坐火加清水和白糖烧开,撇去浮沫,用生粉勾芡加点猪油烧在枣子饭上即成。

特点:色泽明亮,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砖雕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体建筑,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协调。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馆藏有《郭子仪上寿》、《百子图》等,都是徽州砖雕的代表作,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徽州 徽州竹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竹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雕:徽州的竹刻艺术,是中国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竹刻自有徽州之特色,但总体看来,无论何地域的竹刻作品都统一于明显的时代风格中,而地方的风格并不显著,唯个人风格尤著。竹刻香筒,故名思义是用作盛香花或香料的,阵阵清香自玲珑剔透的筒壁溢出。筒壁四周雕镂人物、花鸟、草虫。图案精美别致人皆珍之为宝。竹刻笔筒,乃为明代徽州文人雅士倍极推崇的高雅的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装饰韦斋,搁置案头。竹刻臂搁,为书写绘画时枕腕搁臂的用具。竹刻大体分两类:一类为竹面雕:如上述香筒、笔筒。臂搁、扇骨等;竹面雕刻可分阴文、阳文;二者又各有深刻、浅刻,如阴文则有毛雕、线刻、深刻、陷地深刻;阳文有留青、薄地阳文、浅浮雕、高浮雕、透雕。一类为立体圆雕:即竹根。所制人物鸟兽等立体形象之物。

徽州竹雕技艺作为中国竹雕技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分布范围遍及徽州旧辖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县、祁门、婺源6县及周边地区,主要流传于黄山市(原徽州地区)。黄山市地处皖南丘陵,总面积9807平方千米,毛竹覆盖面积6.33万公顷,是地方特色生态资源。徽州处在黄山南麓、天目山以北,山多岭密,奇松怪石,白云飘渺,小桥流水诗情画意,处处是古今竹雕的雕刻题材。古徽州曾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雕刻艺术之乡”,其中徽州竹雕在中国竹雕技艺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献记载徽派竹雕代表人物有吴元满、李流芳、程嘉燧、张立夫、李希乔、方洁和程文在等(《民国歙县志人物•杂技》)。在王世襄《竹刻小言》的记载中:明末“嘉定四先生”徽州人就占两位,分别是李流芳,程嘉燧。连嘉定竹雕创始人朱松邻追宗溯源是徽州人,国画大师黄宾虹曾说朱松邻竹雕技艺和风格大部分是在徽州形成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徽州人文山水等特征。李希乔为清代著名竹雕名家,曾师从李流芳。李祥顺(歙县人)跟随李希乔从艺,名噪一时。汪叙伦(1910—1975)年,歙县人,师从李祥顺,善于设计和雕刻,代表徽派竹木雕刻参加建国后的第一届全国群英会,受到朱德总司令接见。从历史所记载的文字和现今博物馆所保存下的作品中,处处体现出徽州竹雕是将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融合并用的,它是表达徽文化现象的,是从地方山水环境和人文背景及区域文化中形成的一门特色手工艺语言,既是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载体。它有着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然而,徽州竹雕在历史上辉煌过数百年后的今天,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企业的改制、人才严重流失等等原因,致使徽州传统高浮雕技艺大大萎缩,已出现濒危状况,如抢救稍晚,将失传在即。珍视它并保护它传承它,是我们每个徽州人共同的心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