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沅陵县有哪些土特产 关于湖南怀化沅陵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沅陵县有哪些土特产 关于湖南怀化沅陵县特产更新时间:2023-09-06 17:34:57

一.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黄龙玉

龙陵黄龙玉

黄龙玉又名玉髓,色呈鸡血红、黄。自、绿等,质晶莹剔透,集天地之灵气而成,可与田黄媲美,产于滇西边城——龙陵。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龙陵这块灵秀之地,这更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拥有奇水神汤——邦腊掌。千古抗战遗迹——松山、动植物基因宝库——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23个民族创造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香堂人士巴拉器乐演奏,傈僳族女子上刀杆、下火海,阿昌族蹬窝乐,傣族花棍等享誉四方。

龙陵素有“滇画画屏”。“翠绿之都”的美誉。登高望远,—条条山脊好似巨龙凌空飞舞,在这条条巨龙之下.蕴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瑰宝。2004年商人李氏在小黑山偶惜一方质地晶莹之宝石,请专家鉴别,结果得之,此石为上等好玉,可与田黄媲美。因宝石大多为黄色,古人以黄为至尊,此玉为龙陵所独有,世人因此起名“黄龙玉”。此后,龙陵产好玉的消息不径而飞,一时间,到龙陵淘宝之人络绎不绝,“黄龙玉”因而名声鹊起。经化验,黄尾玉主要由二氧化硅等成份及众多微量元素组成,硬度为6—7,为玉中之上品.短期内,龙陵已拥有黄龙玉开发、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黄龙玉加共销售一条街。腾冲、瑞丽部分翡翠加工名师也纷纷迁往龙陵,龙陵县城商铺林立,交易活跃。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在当地人看来,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

二.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大合坪黑猪

大合坪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合坪黑猪”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

一纸由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飞”到湘西牧业公司,令原产地的沅陵老百姓争相庆贺,标志苦心培育和经营数代人的“大合坪黑猪”正式有了国家“名份”,为沅陵发展壮大这一特色产业打响金字招牌。

沅陵大合坪黑猪与桃源黑猪、泸溪浦市黑猪三大种群同属湘西黑猪,2006年6月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次年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是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之一。

近两年,沅陵县委、县政府一条腿走品种研究和扩大繁育,通过龙头企业养殖,使优质品种形成优质产业;另一条腿走品牌保护战略建设,前年2月,由县农办会同县工商局、沅陵湘西牧业公司组成联合班子,负责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历时2年努力,最终修成“正果”。

大合坪黑猪系湘西黑猪的分支,是湖南省四个地方良种之一,主要分部在沅陵县的大合坪、火场等境内。大合坪黑猪体质结实,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壮,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肥育猪屠宰率较高,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强,肉嫩味香,是适于山区饲养的优良地方猪种。从调查分析看,尽管我乡自然条件较好,农副产品丰富,多年以来当地农户有较好的养猪习惯, 2009年底全乡生猪存栏6000余头,但地方良种黑猪仅存700余头,拥有繁育能力的母猪不超过400头,其中黑母猪78头,种公猪数量极少濒临绝种。现存规模养殖户仅剩2户,即大合坪黑猪养殖公司和农户钟玉春。大合坪黑猪养殖公司生猪存栏500余头,其中黑猪存栏近300头。

近两年,沅陵县委、县政府一条腿走品种研究和扩大繁育,通过龙头企业养殖,使优质品种形成优质产业;另一条腿走品牌保护战略建设,前年2月,由县农办会同县工商局、沅陵湘西牧业公司组成联合班子,负责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历时2年努力,最终修成“正果”。2012年2月底,一纸由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飞”到湘西牧业公司,令原产地的沅陵老百姓争相庆贺,标志苦心培育和经营数代人的“大合坪黑猪”正式有了国家“名份”,为沅陵发展壮大这一特色产业打响金字招牌。

大合坪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 湖南省 怀化 沅陵 碣滩凤姣茶

碣滩凤姣茶系唐代贡品,据《辰州府志》载:“邑0茶处多,尤以碣滩产者为最……”。

碣滩凤姣茶产于沅陵县国家大型水电站五强溪库区,这里群山起伏,绿树成荫,空气新鲜,茶园终年不施农药、化肥,属纯天然绿色食品,经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多次检测,各项卫生指标均达到有机茶标准。

碣滩凤姣茶品质特点:条索紧细微曲,银毫满披隐翠,清香高而持久,汤色绿亮明净,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匀绿亮。

1982年以来,碣滩凤姣茶连续16届被评为湖南省名茶;1989年获农业部金奖,并被誉为“中日友好茶”;1991年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文化名茶”称号,并被授予金奖,载入《中国名茶录》;2001年、2002年连续2届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3年获湖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5年获湖南省名茶特等奖;2006年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金奖,同年获“中绿杯”金奖;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比中获得金奖。

四.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商丘山羊板皮

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商丘山羊板皮有着板毛短白,皮质细嫩,厚薄均匀,油润柔软,分层多而不破碎,弹性好,韧性大,拉力强,易染色等特点。独具“黄蜡板皮”、“蛤蟆形”的特征,是世界上最好的山羊板皮品种之一,是制革工业的上等原料。商丘山羊板皮出口始于清光绪年间,出口最多的1980年达229.9万张。

五.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范家哨子汤

范家哨子汤

哨子汤创于民国初年,为宁陵县东街范家祖传技艺。哨子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米。将小米磨成浆以后,配以鲜鸡汤、羊油、粉条,加上茴香、姜、花椒、味精、食盐等熬制而成。食用时,在碗里浇上特制的牛肉精臊子和辣椒油,其味鲜美可口、不腥不膻、香而不腻、余味绵长。因喝时要放在嘴边吹一下,所以称做“哨子汤。

信息来源:宁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 河南省 商丘市 宁陵县 宁陵李家绿豆糊糊

在豫东,人们早餐爱喝“糊糊”。这“糊糊”是土名,外地人管它叫作粥或稀饭。粥和稀饭在本地区城镇上也有卖的,不过与“糊糊”又有区别。市上卖的绿豆糊糊,与平常家庭常喝的诸类糊糊不同,所卖的绿豆糊糊,并不是将绿豆原粮下锅煮的简单做法,而是须具有专门精巧技艺才能烧成,不然会烧得满锅尽是糊味儿。技艺高的师傅烧的绿豆糊糊,那就别具美味了。

宁陵县张弓集上,有一家挂着“李家”招牌的绿豆糊糊店,在本地很是出名,只因祖辈相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了。全国出名的张弓酒厂在张弓镇,这地方每年都有不少省、地、县、乡各级领导前来参观张弓酒厂和到张弓开发区参观,这些参观的人,凡是要就餐的,总忘不了喝上一碗李家的名吃绿豆糊糊,喝后人人都要赞美一番。

李家绿豆糊糊味美利口,具有解暑、祛火、清肝、养肝、养目的功用,口味鲜美,风格独特,已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七.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英文名Chinese milk vetch,别名翘摇、红花草、草子等,古时称柱夫、摇车、翘摇车,早在《诗经 尔雅 释草》中便有记载。其茎作菜谓之“小巢菜”、“元修菜”,种子古称“漂摇豆”。种植紫云英的历史非常悠久,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就有介绍;北宋苏轼曾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南宋陆游诗序中也提到紫云英在吴地稻田广泛种植(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明朝李时珍也认可紫云英的药用价值,将其收录入《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列为菜之二。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原产于南陵县境内的千年古镇弋江镇,古代属于吴地春谷县,解放后随着国家对绿肥的高度重视以及种植业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建立,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很快推广到我国南方稻区十多个省市,20世纪80年代后期民间与官方都已认定其名为“弋江籽”。 上世纪初中国的芜湖、无锡、长沙、九江作为四大“米市”,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芜湖米市,南陵粮仓。南陵盛产大米,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是芜湖米市的重要粮仓。曾经上海《申报》、《新闻报》每天都有“南陵尖”的行情,湖南长沙有“南陵九月红——奎湖糯”信息。这里是一片历史源远流长的土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半山半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我省主要产粮县之一,紫云英生产历史也同样悠久,且因农民勤劳,紫云英种植面积占稻田面积50%以上,连续多年是安徽省紫云英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紫云英种子基地县。年产紫云英种子200万公斤以上。1996年全国紫云英现场考察会在南陵召开。 附: 春谷,古地名。在夏、商、周三朝属扬州之域;因吴泰伯南奔荆蛮,自号句吴。至周武王克殷,求泰伯,封为吴地。这片区域西汉初属彰郡。武帝元丰二年(公元前109),改名彰郡为丹阳郡属扬州。春谷属之,春谷之名自此有之,涵盖今繁昌、南陵、芜湖乃至铜陵县的一部分。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孙策率军渡江破刘繇,即以周瑜、黄盖、周泰、韩当、吕蒙等东吴将领相继为春谷长,陈寿《三国志》等史书中皆有记载,自是春谷便成为江南军事重镇。《齐民要术》翘摇*九三 《尔雅》曰(一):“柱夫,摇车。”郭璞注曰: “蔓生,细叶,紫华。可食。俗呼‘翘摇车’。” (一)见《尔雅.释草》,文同。《太平御览》(清鲍崇城校宋刊本)卷九九八引《尔雅》亦同,但《御览》别本误作“枉矢,摇草”。郭注“ 俗呼”作“今俗呼曰”,余同。 *“翘摇”,当是豆科的紫云英。但也像豆科的苕子。 《本草纲目》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翘摇 【释名】摇车(《尔雅》)、野蚕豆(《纲目》)、小巢菜。 藏器曰∶翘摇,幽州人谓之翘饶。《尔雅》云∶柱夫,摇车(俗呼翘摇车)是矣。蔓生细叶,紫花可食。 时珍曰∶翘摇,言其茎叶柔婉,有翘然飘摇之状,故名。苏东坡云∶菜之美者,蜀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因谓之元修菜。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以油炸之,缀以米糁,名草花,食之佳,作羹尤美。 【集解】藏器曰∶翘摇生平泽。蔓生如豆,紫花。 时珍曰∶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故薛田诗云∶剩种豌巢沃晚田。蔓似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黄。欲花未萼之际,采而蒸食,点酒下盐,羹作馅,味如小豆藿。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 【气味】辛,平,无毒。 诜曰∶煮食佳,生食令人吐水。 【主治】破血,止血生肌。捣汁服之,疗五种黄病,以瘥为度(藏器)。利五脏,明耳目,去热风,令人轻健,长食不厌,甚益人(孟诜)。止热疟,活血平胃(时珍)。 【附方】新二。 活血明目∶漂摇豆为末,甘草汤服二钱,日二钱。(《卫生易简方》)。 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地域范围

南陵紫云英弋江籽种植区域地理位置:东与芜湖县和宣城市宣州区交界,南与泾县接壤,西与青阳县、铜陵县毗邻,北与芜湖市、繁昌县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17°57′~118°30′,北纬30°38′~31°10′。南北宽约54.3公里,东西长约56.3公里。总面积为1263.7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籍山、弋江、许镇、家发、工山、何湾、烟墩、三里,含157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籍山镇。全县16.9万户,人口54.5万,其中农业人口45.05万,非农业人口9.45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该品种属大叶型、青杆、中花、中熟品种,是我国紫云英优良品种之一。我地九月中旬至十月上旬播种为宜,每公顷用种量22.5—30kg。四月上、中旬盛花, 五月中旬收种,所 需积温约2650℃,全生育期235天左右。盛花期株高80cm左 右。成熟期株高120cm左右,一般每公顷产鲜草37500kg左右;种子每公顷产量750kg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苗期簇生,分枝较多,一般有5-7个。主根肥大,侧根发达,根瘤多,为淡 紫红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全缘,倒卵型,色深绿.盛花期 植株(干)含氮量较高,为4.05%。 花枝直立,其上着小花7—11朵,排列呈轮状,花色淡红至红紫。果实 为三角形荚果,细长,成熟时黑色,每荚有种子7-11粒。种子黄绿色,种皮光滑,附腊质,籽粒饱满,千粒重3.2g左右。 3.安全要求生产过程执行技术规程,加工过程执行种子加工工艺流程,种子质量符合GB /T 8080—87规定的标准,仓储、保管、使用登记环节的制度管理。

八.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九.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陵搅团

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搅团要好,72搅。做搅团不难,只是很费劲,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把面粉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不停地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一锅搅团就做成了。醋水好,搅团香,吃搅团做醋水也挺讲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那时,农民的口粮标准低、粗粮多。农家几乎每顿饭不离搅团。原因是搅团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用以充饥;搅团是用高梁面、玉米面做的,与醋水一块吃,掩盖了粗粮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强食欲。

提起搅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这故事发生在1966年的春季。

1966年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盛年代,火药味极浓,动辙上纲上线,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就挨批斗。年初,千阳这个山区小县,省市委从中央、省内各地抽调上百名干部进驻千阳县县级机关、公社、大队、生产队,开展了斗争异常激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县东的南寨、沙家坳、崔家头、黄里、千川等5个公社,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络联部长沙风(后任国家农业部长)带队,成员有总政司局级干部、总政文工团干部组成。军民关系十分好,工作妥稳。解放军与群众相处的日子,留下了吃搅团的故事。

60年代农民的日子过得很紧巴,饮食以粗粮为主,搅团是家常便饭。社教工作组人员吃的是派饭。从村子的东头,挨家挨户的吃到西头。又从西头吃到东头。那些从京城里来的人,从未吃过搅团。到群众家里,只见一碟子辣椒水,一大碗面糊糊,便愣住了,不知咋吃哩。主人看出客人有难言之处,便直桶桶地说:"蘸着吃"! "蘸" 和"站"同音,从京城来的人,理解为站立起来吃,就从木凳子上站立起来,端起醋水勉强地喝,咽下肚肠,酸辣难忍,又端起大碗,只觉得然呼呼的,难以下咽,硬是憋着气吃完了这顿饭。

饭后,那些京城里来的人走在一起交谈,相互询问,吃的什么饭,其中一个用京腔唱道:"吃的浆糊,喝的辣椒水!"另一个说:"吃的是三个一样,菜是高梁面搅团,喝的是高梁面糊汤,吃的是高梁面馍。"在场的人都笑了。

久而久之,京城里来的那些人,不仅会吃搅团,而且喜欢吃搅团。特别是女同志,到群众家里,点名要吃搅团,还跟着农村妇女学着做搅团。

社教结束后的第二年,沙家坳史家坪贫协张主席等几名乡亲、带着全村人的深情厚谊,上北京看望社教干部。吃饭时,席间交谈千阳的人和事,当谈到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时,京城的人深情地说"你们那里做的搅团,很好吃,我们就是不会做。"张老汉执意要给客人现场做,主人也满心欢喜。于是就在蜂窝煤炉子上的钢金锅里做开了。张老汉用力一搅,把钢金锅捅了个洞洞,未做好的搅团撒了一地,主人笑了,客人难为情了。不久,这件事在千阳传开了。人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史家坪有个张老汉,上了北京打搅团,钢金锅戳了个黑眼眼,搅团撒了一地毯。"

信息来源:黄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十. 河南省 许昌 鄢陵县 鄢陵腊梅

鄢陵腊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鄢陵腊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态之美——鄢陵蜡梅

“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是清代诗人王士祯赞美鄢陵蜡梅的诗句,明清之际诗人韩程愈也曾在《叙花》一文中写道:“蜡梅一种,唯鄢陵著名。”古时,鄢陵蜡梅因名贵而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贵族,成为“天下第一花”。今日,有着悠久蜡梅栽培历史的许昌市鄢陵县凭借“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美誉扬名大江南北。

“街街有蜡梅,家家飘花香”是“花都”鄢陵的真实写照。每当在白雪皑皑的冬季畅游千亩蜡梅园时,人们便会产生“冬寒料峭枝头笑,黄白相间一径天,香沁神醉不知处,鄢陵蜡梅天下传”的感觉,诗意盎然。

鄢陵蜡梅不仅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而且造型各异、价值不菲。据说,名贵的蜡梅盆艺从嫁接到成活要历经5年时间,并且要精选型材,通过嫁接、控型、动刀等多个流程来加工造型。经过一代代花艺工匠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鄢陵蜡梅已经备受世人瞩目。

1990年,作为“中美友好的使者”,23株精选的鄢陵蜡梅在林肯纪念馆展出;1995年,中国花协批准鄢陵建立“中国蜡梅基因库”,为蜡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1998年,38株盆景蜡梅摆放在国务院紫光阁前,成为中外友谊的象征。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传统的栽培技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极大地促进了鄢陵蜡梅产业的发展。2014年8月,鄢陵蜡梅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更是拓宽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前进之路。

目前,鄢陵蜡梅在鄢陵县的种植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达2000余万株(盆),年产值达1.8亿元,产品畅销全国,以蜡梅为代表的花木产业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品牌产业。

又名香梅、黄梅。产于河南鄢陵。因其花瓣色黄如蜡,手触有蜡质感,香味浓郁芳香而得名,又因其花开腊月,先开花后长叶,故称腊梅或干枝梅。每年春季芽苞萌发之际,根据枝干的自然特征,将枝干曲捏成各种姿态:屏扇形,棱角分明,小巧玲珑,外观典雅;疙瘩形,质朴端庄,古香古色;悬枝形,横躯悬空,单枝独撑,其它有的象鸟、有的象兽,形态逼真,巧夺天工。鄢陵腊梅雅致、美观、大方,深为人们所喜受,是装饰的上品。

蜡梅 河南省鄢陵县安陵镇、柏梁镇、陈化店镇、大马乡、张桥乡、马坊乡、彭店乡、只乐乡、望田镇、马栏镇、陶城乡、南坞乡、金汇区13个乡镇区现辖行政区域 河南省鄢陵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鄢陵蜡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鄢政文〔2011〕29号 河南省鄢陵县地方标准:DB41/T068-2012《鄢陵蜡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