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潮州特产快递多少钱 潮州特产零食适合邮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潮州特产快递多少钱 潮州特产零食适合邮寄更新时间:2024-04-13 07:05:49

一.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鞋底鱼

福康亲王奉旨带兵,来到闽粤一带镇压叛乱。当他来到饶平黄岗时,黄岗长官黄兴设宴款待了他。因为日色太晚,一时找不到贵重的山珍海味,只好就便烹了肥嫩鲜美的“鞋底鱼”请他。由于黄兴事前没有贿赂亲王的中军,中军便从中作硬。宴席吃完后,福康亲王回营休息,路上,中军对他说:“大人,刚才席上所吃的鱼名叫‘轿夫鱼’,是一般轿夫苦力吃的贱物。黄兴用这鱼请大人,实在不恭!”亲王闻言,面有愠色,心想等军务办完时,要给黄兴一点厉害看看。

黄兴得知这个消息,一时吓得六神无主。黄兴之妻贤慧机灵,一面安慰他,一面献策说:“听说亲王奉了乾隆皇帝口诏,不久将要到漳浦看望乾隆皇帝那个告老还乡的太师蔡绅。据说蔡绅大人在朝时对中军势利小人非常厌恶,官人何不写一封信火速派人送到他家,请他设法解围。”黄兴觉得有理,便立即照办,星夜命家人带信直奔漳浦蔡府。

数日后,福康亲王来到漳浦拜访蔡绅。蔡绅因为接到黄兴的信,便特意大摆“鞋底鱼”宴恭迎软差。席上所有的菜肴,都是鞋底鱼做的。有生炊的,有红烧的,有油煎的,有清炖的等。福康亲王一见,不禁诧异起来。蔡绅先发制人地说:“亲王大人,你道老夫为何办了这鱼宴来为软差接风呢?因为此鱼名为‘富贵鱼’,吃了一生享不尽荣华富贵,从前老朽每逢科举应试或是赴任,家母必享此鱼让我吃,果然连连升迁。我们这一带官民人等,都以此祥瑞佳肴奉敬达官贵人,大人无妨多吃,管叫你旗开得胜。”福康亲王闻言,将信将疑地问:“那为何有人说此鱼叫‘轿夫鱼’,是轿夫苦力所吃的贱物?!”那中军在一旁听了,吓得面如土色。

福康亲王深信蔡绅的话,便放开肚皮大吃起来。不久,他果然一举荡平叛乱,还以为真的是吃“鞋底鱼”的缘故呢!回京后,他便把中军发配到新疆充军,并向乾隆举荐黄兴任潮州知府。

二.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饶平香米

  香米为饶平名贵,原产于北部的新塘区和三饶区一带,现今饶中地区有不少农户种植。

    饶平香米,米体圆饱而光亮,捧在手心观赏,粒粒如掌上珍珠,为饶北山区农家的家珍。煮几升米饭,只消加上一蚶壳香米,顿感满锅桂香扑鼻,沁人心脾,故有“珠米桂香”之美称。

    饶平香米能开胃口,增食欲。初到饶北山区做客的人,一吃到香米饭,连佳肴也不顾了。逢年过节,当地农家以香米配合南特、油尖、双白等良种大米,精心蒸制成香糕,俗称香粿,如果适时来此做客,品尝这香喷喷的糕点,算你三生有幸哩!

    饶平香米仅是煮饭或制作糕点的配料,一般不作主料,就像糖精作用於甜料一样,适可而止,多了反而不美。有人为了追求香糕的香浓度,纯粹用香米制作,结果适得其反,香糕别有异味,反而不大适口了,所以当地人称香米为“米香精”,的确很有道理。

    饶平香米的种植历史悠久,潮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饶之石壁乡、梅峰乡等处出有香米,一年一稔,舆晚稻齐收。其粒大於常米,每煮饭仅用少许,便觉满锅生香,真奇种也;其价也倍於常米,粤东惟饶有产……”当年饶北农家种植香稻,为预防稻热时路人拔穗,通常将香稻秧苗插在田中心,周围再插上普通秧苗。如今随着社会风尚的好转,大都成坵种植了。

    饶平香米,不仅是煮饭、制作糕点的良好配料,而且也是送礼佳品,乡民每逢出门做客,只消随身携带一包香米和一包香茶,遂成为浑身飘香的贵客!

三.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香包

潮州香包,是广东潮汕地区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我国最著名的香包。

潮州是香包的故乡。相传南宋时,潮州便已流传儿童佩戴香包辟暑的习俗。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制作“扎绒粽球”或用香木雕成“粽球”状,裹以色彩艳丽的绸缎或布料,名曰“辟暑笼”,供儿童佩戴辟暑驱邪,并以示纪念屈原。当时的“辞暑笼”便是香包的始祖。

后来,人们对“辟暑笼”进行改进,把包香木改为用绸缎缝制小袋,内装香料,因其香气袭人,故称“香包”。此外,形制亦变化为千姿百态,并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到了明代,潮汕的姑娘把香包作为爱情和婚姻的信物。明代潮剧《香囊记》,便是说一位大家闺秀将自己精心绣制的香包赠与一位穷书生作为爱情信物,以表爱慕之意。当时,人们时兴在亲朋戚友结婚喜庆之时向新郎、新娘讨香包之风尚,取其喜气共享,也为婚礼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气氛。故潮汕的姑娘婚嫁之前都要预先绣制一批香包,以备装饰洞房和作为赠品,一方面显示其灵巧的针工手艺,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向往幸福美满婚姻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沿袭到解放后。

潮州香包的制作,工艺较繁复,其吸取了“潮绣”的针法和技艺,工绣重彩,精雅别致。它选用华丽的绸缎或色布,刷上物象轮廓图稿,然后用五彩丝、绒线或金银线、珠子等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再剪裁、滚贴成片,然后分片绲边,缝合成型并填充棉絮、香料,再饰以金银线盘金刁锁及玻璃珠、胶片、缨络等饰物。香包的艺术造型大体可分为形象化和卡通化(也有介干两者之间的)两大类型:形象化即是物象造型较写实,物象的结构、比例及装饰花纹比较形象;卡通化则是物象造型局部或整体夸张、变型,如狮子之头、松鼠之尾夸张得与身体一般大;卡通化较之形象化造型概括、生动,更富于情趣。香包的艺术装饰一般采用均衡、对称,具有地方特色的花纹、图案;其设色大胆采用对比强烈的大红大绿。套装的香包往往有6色8色或12色,色彩鲜艳华丽、活泼夺目,富于浓厚的装饰性和潮汕民间艺术特色。

潮州香包品种繁多,丰富多彩,且寓装饰于实用之中。其传统的品种有:香囊、“粽球”、针包、纽绒、结带和瓜子鸡等,现不仅有用于装饰新房和姑娘婚嫁馈赠的小品及礼品,也有用作烟袋、荷包袋、眼镜袋及用于装饰床帐、宫灯、扇子、匙扣和民族乐器的吊坠等。目前,潮州香包有两百多个品种、上千个花色,飞禽走兽、虫鱼、瓜果、古钱、器皿、圣诞礼品……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潮州香包作为闺阁手工、馈赠之物,最初只在民间流传,到了清末才发展成小商品并出口东南亚一带。这出自闺阁之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艺术芬芳的手工艺品,老少咸宜,雅俗共赏。近年来远销西欧、东南亚和港澳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人士所喜爱,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的一颗明珠”!

四.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鹤陇糖狮

    凤塘鹤陇,过去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游神赛会,热闹非凡,如今家家户户仍依照旧俗,在大公厅或祠堂前摆着丰盛的祭品祭祖,这丰盛的祭品一摆数天,为防止祭品腐烂变质,世代相传以蔗糖和花生米制作为五牲等物,而以武夷的糖狮最具代表性地展现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手艺。因此,每当节日一到,亲戚朋友纷纷从四乡六里向鹤陇乡涌来,走街串巷,对几十桌各有千秋的神前祭品加以观赏品评,年年如是,岁岁依旧,因此鹤陇糖狮远近闻名。

    糖狮和五牲的制作充分体现鹤陇人的心灵手巧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它独具特色,乡土气息浓郁,令人看后赞叹不已。

五.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绣花台布

  潮汕抽纱历史悠久,九十多年前,汕头海口对外开放,商业一度繁荣促进了手工业的迅速发展,潮汕人在潮绣的基础上,吸收一些外地花边的优点,逐渐创造出垫绣、幼绣、刁绣、挽窗、对丝等八十多种绣艺针法,形成了别具艺术风格的潮汕抽纱。

    潮安“双凤朝牡丹”绣花台布集中了潮汕抽纱工艺品的精华。它采用中国民间传统的“丹凤朝牡丹”图案,整个画面由604只凤凰,352朵牡丹,以及大量葡萄、花草纹样,由八个层次组成。在做工上,运用传统的垫绣、花窗等38个针法,使用春意盎然的深浅四季绿色绣线绣制,把凤凰的鸣、栖、舞、翔等14种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把牡丹花刻画得千姿百态,各具娇容。






    潮安“双凤朝牡丹”绣花台布采用进口玻璃纱为原料,透明挺括,清淡雅洁,但是,由于受料幅的限制,必须拼接。生产厂家在拼缝上又独具匠心,采取特种工艺,使拼缝成为衬托立体的装饰花纹,更显得协调、美观 、一致。这种绣花台布由于图案精细,工针复杂,所以绣制此产品必须精选掌握了这门特殊技艺的女工,精心施工,细心保管,每套台布耗用工日多达1540个。销售价近万元港币。

    1980年在西德慕尼黑举行的三十二届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上,潮安《双凤朝牡丹》玻璃丝高档绣花台布荣获金质奖章。

六.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鸡笼饺

鸡笼饺是近代脍炙人口的一款传统潮州小食,它和潮州宵米等,都是当时潮菜筵席上常见的配桌点心。鸡笼饺形似鸡笼,花纹细致,皮薄馅鲜甜。馅料以笋肉,香菇,虾米,铁脯,火腿为主。

七.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山枣糕

  潮汕凉菜,历来饮誉中外。饶平山枣糕别具一格,它以野生山枣肉为原料,含有多种维生素,肉质柔润,酸甜适口,是潮汕凉果中的佼佼者,更是著名的绿色食品。

    山枣糕色泽金黄澄亮,食之有原果风味,酸甜爽口,柔润而不黏,涤积生津,令人大增食欲。据化学测定,内含大量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含有柠檬酸、苹果酸、果胶、果糖、鞣质等成分,既是营养丰富食品,又有胆固醇,扩张血管,改善心血循环,降低血压和化食消积,开胃醒酒等作用。近年来,连续被广东省和汕头市轻工食品行业评为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尤其是旅居港澳和东南亚一带的侨胞,更是视为珍品,往往寄托回国探亲者代为购带。

    山枣糕的主要原料,采自饶平县特有的野生山枣。山枣为常绿乔木,春花秋实,果椭圆光滑如枇杷状,成熟时颜色金黄,生吃甜中微带酸味。饶平山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特别适宜山枣生长。近年0大力提倡发展,种植已扩大至一万多亩,尤其渔村、新塘等地产量、质量最好。

    山枣糕的制作相传自清朝后期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饶平黄冈镇有吴盛泉、吴长泉等几家手工作坊生产,年产量二十来担。山枣糕的制作方法严格繁杂,均用手工,技术性较强。新鲜山枣果须经优选后,煮熟去皮核,剔除杂质,取其纯净果肉,掺入上等白砂糖,再经搅、煮、渗、晒等多道工序,才制作而成,加之原料限制,因而产量不多,不能满足需求。一九五六年,饶平县成立“饶平县果子厂”。果子厂经过连年来发展扩充,建起新式车间厂房,添置一批机械化设备,加强科技工作,着力研究改进山枣糕的配方,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工艺,提高包装技术,使这一年产量提高到五百左右担,质量更臻完善。

八.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抽纱

   潮州抽纱是传统的潮州刺绣与欧洲抽纱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百年的历史,以其技艺精巧、轻盈淡雅见长,被誉为“南国名花”。潮州抽纱的特点是按一定图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经纬线,以针线缝锁抽口,再加花纹刺绣。潮州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潮州抽纱的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被枕套、靠垫、餐套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少产品多次作为国礼品赠送外宾。

九.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南村茶叶

广东省饶平县的茶叶生产已经有3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的茶叶生产大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当地所产的“黄茶”是乌龙茶的发祥。近年来,该县突出科技兴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茶叶生产的基地化、产业化和无公害化建设,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形成。目前,全县拥有岭头单丛无公害茶园6万多亩,茶叶年产量近5000吨。同时,拥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

饶平县的新塘镇茶叶面积5200亩,年产量510吨,久负盛名的“深坑茶”远销香港、泰国、东南亚一带。2011年,广东省饶平县新塘镇南村村(茶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十.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浮山柿饼

浮山镇有山地面积63912亩,土地疏松肥沃,土壤十分适宜柿树的种植,加之当地种植青柿及制作柿饼历史悠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所以群众种柿经验丰富,管理有法,生产的果实个子大,味道香甜。

浮山镇的坪洋、汉塘两个村的群众都掌握一套完善的柿饼制作技术,且技术熟练,仅制作柿饼刮皮这道加工工序,很多群众每天能刮近千斤青柿,刮皮技术要求很高,刮皮用力适中,只刮掉表皮,不能伤及第二层皮,否则,影响柿饼制作质量。这些柿果刮皮后,要反复地晒、凉、揉,放进蒸笼里与配好的硫磺反复蒸薰后,再与上年度繁殖出来的微粒真菌“白酶”进行“0”,前后需要20多道工序,约半个多月时间,青柿才能变成柿饼。

浮山镇的汉塘、坪洋两个村生产柿饼,其状圆扁,浑身雪白,果肉香甜,营养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浮山柿饼,不但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东南亚一带,供不应求。目前,浮山镇种植柿树达3000多亩,柿饼的生产发展,成为山区人民致富摇钱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