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黄粑特产 黔西美食特产黄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黄粑特产 黔西美食特产黄粑更新时间:2024-04-05 15:00:08

一.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半夏

赫章半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又名麻芋子、三叶半夏,是一种常用重要中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等功效。近年来在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均有大规模栽植,其中毕节地区赫章县是贵州省半夏药材的主产区,有着二十多年的人工栽培半夏历史,其中赫章县河镇乡80%的农户都在种植半夏,栽植规模已达到135公顷以上。

贵州省赫章县城关镇、白果镇、妈姑镇、财神镇、刘曲河镇、野马川镇、达依乡、水塘堡乡、兴发乡、松林坡乡、雉街乡、珠市乡、罗州乡、双坪乡、铁匠乡、辅处乡、可乐乡、河镇乡、德卓乡、安乐溪乡、朱明乡、结构乡、古基乡、哲庄乡、平山乡、古达乡、威奢乡2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贵州省赫章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赫章半夏”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请示》,赫府呈〔2012〕67号赫章县地方标准:DB522428/T011-2011《赫章半夏栽培技术规范》

二.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贵州三宝

杜仲250克

主产于贵州高原海拔1100米左右的丛林中,是一种名贵的山野珍品。

贵州天麻---125g

贵州天麻产于贵州省黔西大方县境内,这里山高林深,美丽的百里杜鹃,鸟语花香。独特的气候,特殊的土壤,所产的贵州天麻,其天麻的天麻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都非常丰富,有高参黔麻(高丽人参、贵州天麻)

灵芝---125g

主产于贵州高原的深丛林,雾气重,日照少的岩石古木之间,是一种珍贵的山野珍品。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瓮安县 瓮安黄粑

瓮安黄粑是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的。瓮安黄粑是贵州的民间传统食品,有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因此,瓮安也享有“中国黄粑之乡”的美誉。

瓮安黄粑在制作上采用传统工艺精心配制而成,以本地富含天然锌、硒的糯米为主要原料,科学调配优质黄豆、红枣、绿茶、黑糯米、冰糖等原料,用野生竹叶包制,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加工直至黄粑由白变黄而成。黄粑中糯米透亮、糯米香、黄豆香、红枣香、绿茶香、竹叶香、木香混合,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元素。目前,这一极富乡土味道、蕴涵着浓郁乡情的特色食品,日渐成为旅游、居家、馈赠亲友的主要选择。

过去瓮安黄粑只局限在小作坊生产,并未实现产业化。近年来,瓮安县黄粑产业出现了柴姨妈、阿乡、任九妹等数家规模黄粑加工企业。据统计,瓮安县目前已有成规模的黄粑企业3家,作坊式黄粑生产企业200余家。2010年瓮安黄粑产业的生产加工规模超过8000吨,产值超过4000万元。

四.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就是布依族古老文化的象征。
何、罗、王三姓布依族的祖先是重甲兵,故称“仲家”,他们的铜鼓称“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是一对,分雌雄,质地、大小、图案、色彩一样,圆形,直径 1 米,厚 0.5 米,重 20 公斤,周围有八只脚,四面有四个套环叫鼓耳朵,中间有八个角,象征八卦,用乌铜锻造,古朴精致,乌黑发亮,美观大方,敲响时声传数里。
相传“仲家铜鼓”是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时埋于黔境的军鼓,重甲兵在贵州转战,何、罗、王三姓的祖先于征战中掘地拾得,来纳雍河定居后,由罗姓保管,供在神龛上,早晚烧香不断。平时不轻易敲打,只有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由族中长辈在铜鼓前焚香烧纸后,指挥青年小伙把铜鼓抬到寨前高台上,早晚敲击,庆贺新年。一直到过完十五元宵才把铜鼓送回原处供奉。
铜鼓还用于丧葬祭祀,红喜不用。丧葬时将铜鼓吊于灵堂前面,请布依族祭师做法事。亲朋好友来吊祭时,击鼓三通,表示庄重肃穆。
当地还流传“仲家铜鼓”斗蚊龙的故事:
古时候三家寨前的大渡口,是个龙潭,水色碧绿,深不见底。潭内住着一条小青龙,岸边有一棵合抱粗的青藤直伸至河底,是小青龙的化身。
清乾隆年间,一个夏季里,有一天,天气好生闷热,男女老少在田里正忙着插秧。“仲家铜鼓”突然从罗姓神龛上一前一后飞出堂屋大门,腾空而起,直朝大渡口飞去,这时,罗姓祖辈惊慌起来,顺手抓得了一把薅刀,一薅刀甩去把雌的一只铜鼓打落,而雄的一只独自直扑龙潭,与小青龙展开格斗。顿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波涛翻滚,传来凄厉的叫声,两岸百姓无不为之惊恐万状。约两个时辰才平静下来。后来说是因雌的一只铜鼓没有去参加战斗,雄鼓势单,斗不过小青龙,鼓耳朵被龙角套住,不能飞回。“仲家人”对此不甘心,当即选派几个壮实的青年人提着大斧下到河底去砍龙角,龙角虽被砍断了,但不见雄铜鼓的踪影。从此,仲家铜鼓雄的一只就永沉河底,只剩下雌的一只。民国 18 年 (1929 年 ) 罗显忠、罗少英家打戛祭祀时,祠堂不慎失火,这只雌铜鼓被烧。仅残存鼓的八个角。

五.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白萝卜

威宁白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白萝卜是贵州毕节威宁的。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六.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核桃糖

是用玉米熬成的一种糖,加上核桃,俗称核桃糖,核桃,既解馋又有益。核桃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能让人更长时间地保持饱腹感。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8~10颗核桃,能快速减肥。因为核桃能降低胰岛素的浓度,能帮助控制脂肪在体内的储存量。吃蜜糖之所以能减肥,是因为它含的热量很低,只有同等分量白沙糖的75%。100g蜂蜜含294卡路里,即使一天吃足200g,所吸收的热量也不过600卡路里,相比平日摄取千二至千五卡路里的正常标准,距离很远,所以虽是“甜品”,但一样可达到减肥效果。此外,蜂蜜含有易于吸收的维他命和矿物质,能补充维他命B、C、钾、钙等,不会破坏身体营养均衡,是减肥的佳品。

七.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赵老五黄粑

赵老五粑粑系西部传统悠久的民间副食品“黄粑”,口感清香,益气补血,风味独特。曾荣获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奖和2003夜郎文化美食奖。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非常有名且颇有特色的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城里人爱吃黄粑,却苦于没有原料、工具,既然难以吃到,所以就把其归为小吃,是用来细细品尝的;在乡间,需要的原料和木甑倒是不缺,但又少有闲暇来做美食,所以一遇农闲,哪家做上一甑黄粑,便平添了几分节日般的喜庆。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贵州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漫长蒸煮。混合了黄豆浆汁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几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生在毕节,时时得此美味,真可称“幸”事;若旅经毕节,不能尝此美味,倒要当心成了“憾”事。

八.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羊场茶食

羊场茶食

黔西茶食早为清宫御点,由晚清宫廷御点师后代张女尼在黔西羊场乡秘授女徒张二和尚,后又传至羊场民间。其制作只要以上等糯米为原料,水泡40天,每三日换水一次,晾干碾成粉,拌水提成块,煮成蜂窝装,取出放石碓内搅拌至翻泡,按比例加野小豆根粉搅匀,铺于案板上晾干后,剪成各种图案花样穿挂,晾干用混合油浸泡数分钟后放于扇勺内用热油淋,直至膨胀定型食用,此品入口酥脆香甜,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和席上美食。

羊场茶食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特色美食。茶食,因其色、香、味具佳,入口酥脆香甜,且有健胃醒酒之功效而成为人们饮酒时用以佐食的风味佳肴。

羊场茶食制作方法考究,在低温下将优质糯米泡上45天左右(3—5天换一次水),捞出滤干后用碓舂成面粉,用箩筛后将面和水捏成圆形薄面粑,放到沸水里煮到起蜂窝状,捞出后放到碓里搅拌,直到起泡后将备好的去皮细捣烂的野小豆根等植物放进去共同搅和,搅拌到又起泡,能在搅棒上挂片时,捞出分大小块放在洒有干面粉的木板上摊开晾干,5、6天后将半干的面片剪成各种形状,如:鱼、兔、鸟、蝴蝶、或剪成条,编成绣球、花形等,再继续晾干即成。

“茶食”的名称始于宋代,泛指佐茶食用的糕点,在清乾隆年间作为进贡食品传入宫中。而传入黔西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茶食为晚清时期由“御点”制作后代——四川人杨大娘(又一说法为张姓女尼)传入,因其先辈曾是宫廷御点师,在宫里专门负责制作茶食,告老还乡后,因违抗宫廷禁令将茶食制作工艺传到民间,从而导致其家庭遭诛连,杨大娘逃生后讨饭到贵州黔西,在偏僻的羊场乡出家为尼,居住在羊场乡文昌阁里。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清朝政府被推翻后,当年的杨大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了,而且羊场又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不必担心朝廷会追究了。于是,偷偷做了“茶食”祭祀自己被诛灭的祖先,祭祀后的“茶食”她自己一人吃不完,就分给文昌阁里的尼姑和附近平常对她很接济的村民们吃,大家吃后赞不绝口,都说不愧为“清宫御点”,纷纷要求向她学习这一工艺制作方法。盛情难却之下,杨大娘决心将茶食的制作工艺传出,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茶食”是黔西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保健性对人的健康有益良多,对茶食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黔西风味小吃市场的拓展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06年6月,羊场“茶食”被黔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七星关魔芋

魔芋在全世界有13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我国有30种,其中13种为我国特有,能食用的只有13种。其主要产自于中国、日本、印度、缅甸等国家,其利用价值高,可加工魔芋面条、糕点、果酱、小香槟等系列化食品以及药物。因此,大量开发魔芋的前景十分广阔。

2009年,区委、区政府引进贵州神农果科技开发公司在梨树镇二堡村新建占地面积103亩,总投资1.2亿元的魔芋加工厂已建成投产。近年来,分别以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生机、朱昌、鸭池、小坝、海子街、层台等7个乡镇建设种芋繁殖基地面积达5066亩,带动农户2236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区生机、朱昌、长春堡、撒拉溪、燕子口、层台等乡镇建设魔芋基地达14000多亩。以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成分别在撒拉溪镇、长春堡镇建标准化示范基地400多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区魔芋基地已达2.6万亩。按每亩纯收入5000元计,涉及种植农户6500余户(种植大户51户),户均增收1.5万元。

十.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贵州灵芝

中文学名 贵州灵芝
拉丁学名 Ganoderma
定 名 人 何绍昌
形态描述 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到木质。菌盖肾形,宽6× 10cm,厚1.3-3.4cm,表面黑褐色或灰褐色,有不明显的环纹,似漆样光泽弱,凸凹不平,边缘钝,完整,下边不孕。菌肉棕黄色,厚0.8-1.5cm,具轮纹。菌管棕黄色,长0.5-1.9cm;孔面褐色,管口近圆形,管壁较厚,平均每毫米3-4个。柄背生,扁圆柱形,不规则,长7.5cm,粗 3.5-5.5cm,与盖同色,凸凹不平,似漆样光泽弱。
菌丝三体形。生殖菌丝无色,薄壁,直径2.8-4.5μm;骨架菌丝多,黄褐色,厚壁,直径4-5.6μm,缠绕菌丝分枝,淡褐色,壁厚,直径1.75-3μm。孢子稀少,卵圆形或截形,淡褐色或褐色,双层壁,外壁透明,内壁小刺明显,8.5-10.5×5-7μm。
中国分布 贵州毕节何绍昌39(模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