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铜仁石阡特产麦粑 贵州石阡黄水粑制作过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铜仁石阡特产麦粑 贵州石阡黄水粑制作过程更新时间:2023-09-02 22:09:38

一. 贵州省 铜仁 思南县 思南酱瓜

产地:中国贵州思南。

工艺:原料采用本县大河坝区温家坡、孙家坝区沙子坎与城关镇白虎岩所产优质花香瓜。先用绒帕拭净瓜皮,切为两半,挖去瓤籽,置石灰水中浸泡10余小时,再人工挤压,去掉苦水,洗净、晾于备用。自制优质甜麦酱,与瓜坯按一定比例腌制,每隔一昼夜取出,去旧酱,易新酱再腌,如此反复换缸换酱3次,后入坛装罐,顶面覆以特制高级麦酱,密封存放约100天左右后即得成品。

特点:其色棕褐,质地清脆,细嫩爽口,咸甜适度,酱香与脂香浓郁,具有甜、咸、脆、鲜、香的特殊风味。

二. 贵州省 铜仁 玉屏侗族自治县 玉屏黄桃

玉屏黄桃是贵州铜仁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玉屏黄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玉府呈〔2017〕19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玉屏黄桃生产技术规程》

(草案)

三. 贵州省 铜仁 石阡县 草凳

草凳

选送的“草凳”,是用精选稻草,扭编成长方条、卷成实心圆柱体,再用竹篾条捆绑而成。草凳内掺杂了佛顶山中野生的菊花、鱼腥草、双花、公英、白芍、香附子、大血藤、鱼精草、益母草、车前草、皂剌、首乌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对妇件炎、盆腔炎、月经不调,以及肛肠疾病中的肛周、温疹、各种痔疮、肛裂等均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有冬暖、夏凉、透气排温、按摩臀部的功能,居住在佛顶山一带的仡佬族,长期以草凳为座凳,预防和减少了上述等多种疾病,使得健康长寿。

随着尧上民族文化村旅游业的发展,草凳已成为游客竞相购买的旅游商品。

“草凳”在二00七年“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中获县级“民族风格”奖、地区级原创三等奖。还获得2006年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入围奖。

四. 贵州省 铜仁 石阡县 石阡皮蛋

石阡皮蛋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又名松花皮蛋,其蛋白透明富有弹性,松花叠起,蛋黄呈现墨绿、草绿、茶色、暗绿及鲜红等五彩色层,食之醇香爽口、回味甘美,久食不腻,容易消化。同时具有清热解暑、干胆明目、开胃润喉、醒酒止渴、降低血压等功效。早年大都为民间作坊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石阡外贸公司综合加工厂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了氧化钙、碳酸钠、氧化铅、茶末等多种原料合成的液体浸泡鲜泡的新工艺,确保了皮蛋的成熟期和保质、保鲜期,提高了蛋体的营养成分,成功地推出了色鲜、味俱佳的糖心皮蛋。其产品曾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1993年,仅马来西亚一次订货就达200多万枚。

详细介绍:

近日,石阡县贸易合作中心接到《中国名菜大典·贵州卷》编委会通知,石阡皮蛋已入选《中国名菜大典·贵州卷》,要求将石阡皮蛋的生产工艺、成品特性、文化内涵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报送编委会,以便入编《中国名菜大典》。

五.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盘信豆腐

盘信豆腐

松桃苗族自治县盘信镇出产的“盘信豆腐”雪白、细嫩、味鲜。无论是切成块、拉成条、开成片都能不碎不烂,吃起来可口,味溢齿舌。相传始于清朝中后叶。数百年来,盘信人民创造了很多制作和烹调豆腐的方法,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它的烹调有炒、炸、烧、蒸、煎、炖、凉拌等10多个品种。

六.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滑肉

滑肉

滑肉传统酒筵佳筵,自古为婚宴、春宴席上精品,其原料为蕨粉、瘦肉配以佐料蒸熟,再切成小方块,冲上鲜汤,上席食用。此菜色鲜,食之滑溜爽口,回味无穷。

七.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铜仁油炸粑

油炸粑是铜仁地区传统早点。又叫“马泡”。因其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原料是大米、糯米、黄豆。比例是3 :4 :3,制作过程是:先将三种原料分别浸泡半天,再和在一起磨成稠浆,然后将菜油烧开,舀一小勺浆放在特制的盒子里,放进油锅里,炸至焦黄后控干油即可食用。有人还喜欢在浆里放点葱丝、蒜苗丝和糟辣椒,味道也很可口。

八.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马打滚

马打滚

马打滚为传统小吃,50年代曾行销市面,倍受食客青睐,外地人来铜仁偶得食之,便有“相食恨晚,食之相思”之感,其原料以粘、糯米、黄豆为主,经浸泡、舂粉、揉制成汤圆状

煮熟后滚上混有白糖、芝麻的黄豆粉即可食用,因翻形如马打滚,故得此名,其味香甜可口,粘糯适宜。

九.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土家红茶

红茶

红茶:石板,溪流交错,山高坡缓,云雾缭绕,土质砂性,盛产红茶。经土家人特有工艺手工炒制的红茶,清香浓郁,醇和爽口,回味无穷,常饮清心明目,醒脑提神,是上好的保健饮品。

十.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刨汤

来到铜仁,最能体现当地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热辣性格,恐怕这道菜最恰当了。吃刨汤是铜仁农家古老的一种习惯。临近春节前夕,到了熏制腊肉的时候,农家人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新鲜现杀,甚至还泛着热气的猪肉、猪血、猪内脏切成片,下锅翻炒,再用猪大肠熬制一锅汤,加一些自酿的甜酒,去腥增鲜。待到肉熟汤滚,再将其猪肉等又混入汤锅中,加辣椒、蒜苗,吃的时候可以边吃边加血旺、蔬菜和豆腐。吃刨汤饭可不能太斯文,大碗酒、大块肉,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食量大如牛,吃个0猪不抬头",吃得一饱二醉、东倒西歪、哈哈大笑才是刨汤饭的真性情。越热闹主人家越是开心,这也是为了取一个好意头,期待来年丰收更盛。这就是铜仁的"刨汤",而所谓"刨",其名来源于木匠的工具,像推木头一样,把猪身上的猪毛给刨掉,以得其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