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骨鸡爪到底是哪里的特产 无骨鸡爪哪个地方最地道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骨鸡爪到底是哪里的特产 无骨鸡爪哪个地方最地道更新时间:2023-12-24 14:16:57

一. 四川省 宜宾市 兴文县 兴文乌骨鸡

兴文乌骨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文乌骨鸡,是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的著名,该品全身乌黑,有较高的滋补作用。以乌鸡为原料,可烹制出方笋乌鸡、苦笋乌鸡、板栗乌鸡、药膳乌鸡、芋儿乌鸡等近二十种乌鸡肴,其中以乌鸡全席最负盛名。

兴文乌骨鸡又名四川山地乌骨鸡,属肉药兼用型鸡种,主产于四川省南部山地的兴文县,分布于珙县、筠连、高县、叙永等地,宜宾、屏山和江安等地南部的山丘地带亦有少量分布。该鸡具有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等特点。

兴文乌骨鸡饲养历史悠久,据《兴文县志》记载和宜宾出土文物陶鸡等资料,说明该鸡种有1000多年的历史。兴文乌骨鸡选育以黑羽为主,以具备“十全”的乌骨鸡作为选育标准,经长时期的选育和闭锁繁殖形成了特殊的肉药兼用型地方鸡种。四川省兴文县建有兴文乌骨鸡原种场。

兴文乌骨鸡体型较大,体质结实,健壮,冠型大多为单冠,复冠很少。大多数喙、冠、肉髯、睑、胫、趾、皮肤和舌头均为乌黑色,屠宰后可见肉乌、骨乌和内脏乌(群众称十全乌骨鸡),也有舌头不乌的白肉乌骨鸡(当地群众称半乌骨鸡)。全身黑羽鸡居多,麻黄羽次之,白羽甚少。羽毛形状大多数是片羽,翻羽和丝毛羽少见。Xsb

兴文乌骨鸡的产品特征: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90日龄公鸡986克,母鸡892克;180日龄公鸡2200克,母鸡1800克;成年公鸡2828克,母鸡2230克。在舍饲条件下,12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2331克,母鸡1932克。阔鸡180日龄和300日龄平均全净膛屠宰率分别为79.50%和79.40%, 365日龄公鸡全净膛屠宰率81.10%,母鸡78.40%。
兴文乌骨鸡肉质细嫩多汁,香味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Xsb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95天。平均年产蛋110枚,平均蛋重58克。蛋壳浅褐色。公鸡性成熟期150-180天。公母鸡配种比例1:(8-12)。平均种蛋受精率82%,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8%。母鸡有就巢性,每年就巢7-8次,每次平均就巢持续期21天。公母鸡利用年限1-2年。

兴文山地乌骨鸡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四川山地乌骨鸡。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75m至1795m的林地、山地或丘陵。土壤呈弱酸性,富硒。

三、饲料

育雏期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育成期自由觅食虫草野果,搭配使用玉米、小麦、谷物等天然能量饲料,适当补以全价配合饲料。

四、饲养管理

1.育雏期:笼养或网上平养,0至3周龄,每平方米30只至50只;4至6周龄,每平方米15只至25只。

2.育成期:舍饲与室外分片轮牧放养相结合,舍内网上平养每㎡10只至12只,地面平养每㎡8只至10只。每年4月至10月放养。群体规模以每群300只至600只。

3.出栏:16周龄以上,公鸡体重≥1.8kg,母鸡体重≥1.5kg。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五、屠宰要求

1.鸡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品种、周龄和体重要求的健康鸡只。

2.屠宰:屠宰前禁食6至8小时,保障自由饮水,减少应激。

3.从活鸡屠宰至入冷库时间≤2小时。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鸡:全身羽色以纯黑羽为主,允许纯白羽、麻黄羽等多种羽色,带光泽,无胫羽;体型中等偏大,略呈船形;冠形呈锯齿状乌色,公鸡单冠直立,冠齿多为7个,母鸡冠齿较少,有时冠齿不清。髯为两翼,公鸡略大。冠及肉髯母鸡乌黑,公鸡乌红。耳叶为乌黑色或翠绿色。喙乌黑色,形状平略带钩。

(2)白条鸡:皮肤呈乌黑色,表面干燥,色泽鲜艳,纹理较细;肌肉、内脏、骨呈乌黑色;肌肉丰满紧密、有坚实感、光泽润滑,用手触摸湿润不粘手,肌纤维韧性强、富有弹性。皮薄、骨细、皮下脂肪少,肉质细嫩,肉味香浓,汤汁清甜爽口,风味独特。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粗脂肪(%) ≤ 5.0

粗蛋白(%) ≥ 21.0

胆固醇(mg/100g) ≤ 95.0

甘氨酸(%) ≥ 0.9

谷氨酸(%) ≥ 3.0

天门冬氨酸(%) ≥ 2.0

硒(mg/kg) ≥ 0.1

铁(mg/kg) ≥ 13.0

锌(mg/kg) ≥ 10.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三.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四.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六. 广东省 梅州市 丰顺县 客家盐焗鸡爪

客家盐焗鸡爪最早源于梅州,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馔的副食品都是家养禽畜和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而客家盐焗鸡爪是从客家盐焗鸡中延变出的客家小吃,经过精明的梅州客家人长时间的演变、创新发展,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越来越有名气,许多梅州人做起了这种投资少,风险小的自制外销的小作坊生意。由于本地市场的饱和,许多梅州人带着手艺到外地去开店,久而久之梅州客家盐焗鸡爪远近驰名,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到梅州学习制作盐焗鸡爪的方法,然后把客家盐焗鸡爪带到家乡。

一提起盐焗鸡爪,相信许多人都会想起它那香、滑、酥、嫩,高营养,低脂肪,色香味俱佳,食后让人回味无穷的客家盐焗鸡爪。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追究美食越来越精细,客家盐焗鸡爪独特的专业秘制、黄澄澄的颜色备受人们喜爱,食后都交口称赞。它已成为上可以登五星级酒店精美的冷盘,下可以入游走货郎的橱窗,更是喜庆宴席的名菜及早茶和聚会佐酒必不可少的休闲小食。如今,梅州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买到香飘四溢、皮爽骨香的客家盐焗鸡爪。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虫类美食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

傣族人普遍喜食蚂蚁蛋,经常食用的是一种筑巢于树上的黄蚂蚁,取蚂蚁蛋时,先将蚂蚁驱走,然后取蛋,蚂蚁蛋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绿豆,有的小如米粒,洁白晶亮,洗净晒干,与鸡蛋一起炒食,其味鲜美可生食又可熟食,生食时制酱,熟食时用鸡蛋穿衣套炸,常用的酸果、苦瓜、苦笋、冲天椒,辅以野生的花椒、芫荽、蒜、香茅草,风味纯正,清洁卫生。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西畴县 西畴山地乌骨鸡

西畴山地乌骨鸡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肉药兼用型品种。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畴县以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岩溶山区,进化了数百年。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及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该鸡全身均衡地含有10多种人体所需的化学元素,18种氨基酸,4种维生素,是综合营养价值较高的品种之一,其维生素含量极丰富,特别是维生素K(抗出血维生素)高达45.91毫克/100克,能有效地催化肝脏凝血酶原和凝血活素的合成,具有温理滋补功效,是中华医学之瑰宝。

外貌特征:体型中等,骨骼适中,肌肉发达,体躯匀称紧凑,头尾昂扬,整体呈“U”字形。翅膀向后平伸,全身羽毛紧凑,步态有力,行动敏捷,觅食能力强。头型多为平头,大小适中。单冠,紫红色,直立,前小后大,冠齿6-8个。肉髯紫红色,耳叶紫红带蓝绿色。虹彩以橘红色居多,黑褐色次之。喙黑色,舌根乌黑。脚黑色、多数无毛、少数有毛。乌皮、乌骨、乌肉、乌内脏及乌脂肪。公鸡羽毛赤红色,翼羽和尾羽黑色有金属光泽,边缘赤红色;母鸡羽毛以黄羽为主,黑黄相间的麻羽次之,尾羽中间为黑色,边缘与主体羽色一致。公母鸡羽毛的底毛均为灰黄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体重:120日龄公鸡1900-2100克,母鸡1500-1600克;150日龄公鸡2300-2600克,母鸡1700-2100克;成年公鸡2500克,母鸡2000克。料肉比3.5:1。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0%,母鸡76%;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4%,母鸡65%。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55天,平均年产蛋120枚,平均蛋重50克。平均蛋壳厚度0.33毫米,平均蛋形指数1.36。蛋壳白色。公鸡105日龄性成熟。公母鸡配种比例1:10。平均种蛋受精率91%,平均受精蛋孵化率85%,母鸡年就巢10次。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三七乌骨鸡

三七根炖鸡乃砚山的名特首选菜肴。其做法是先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洗净,装人已清洗干净的鸡腹内,用汽锅炖熟,即可上桌食用。鸡肉、三七根、鸡汤均余味无穷,为上佳食补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