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特产 龙岩市永定区顺发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特产 龙岩市永定区顺发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8 21:35:39

一. 福建省 龙岩 漳平 风鸭

闽西漳平双洋镇(旧时宁洋县)地处偏远山区,这里霜冻低温,阳光充沛,空气新鲜。当地百姓加工风鸭有百年历史。鸭肥肉香,便于蕴藏的风鸭,过去加工只是为了自家过年食用。如今,经过精心加工改进的宁洋风鸭,是利用海拔千米以上高寒地带的霜风、阳光、纯净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选用以稻谷为主饲料的地方良种番鸭为原料,经山泉水浸透后,采用地方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适时精制加工而成,加以精美包装,成为特具色泽金赤润亮、味美香醇的地方风味,且具有健胃宜脾之功效,是送礼迎宾之佳品,被誉为闽西佳肴一绝。

二.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龙岩白斩鸡

白斩鸡,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又因其用料是上海浦东三黄鸡(脚黄、皮黄、嘴黄),故又称三黄油鸡。后来上海各饭店和熟食店都经营“白斩鸡”,不仅用料精细,而且还用熬熟的“虾子酱油”同鸡一起上桌蘸食。此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久吃不厌。

三.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鱼饺

鱼饺。“鱼饺”是连城地方特色美食。以取料精良、制作精细闻名,因费时,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宴席上较少见到。“鱼饺”的主要原料是草鱼、五花猪肉、水发香菇、葱白、鲜冬笋、鸡蛋、地瓜粉等。技术工艺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刀工的要求。制作时,将草鱼宰杀干净,连皮取下草鱼身上的厚肉,以鱼皮为底边,将鱼肉块两侧修成等腰三角形,再切成厚约2毫米的连刀片(即第一刀切至鱼皮而不断,第二刀切断,展开后成菱形),在连刀鱼片两边粘上地瓜粉,放入五花肉,香菇、葱白、冬笋制作成的馅丸,捏紧两边即成鱼饺。“鱼饺”的烹调有炸食、煮食两种方法,炸食、食之鲜嫩脆香,煮食、食之轻香滑嫩。

四.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永定牛肉丸

选用上等新鲜牛肉,剁成肉泥拌以少许木薯粉、食盐,精制成丸状,汤中配以佐料食之,味鲜爽口,食而不腻。

五.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杭梅

杭梅

早在明代就已是宫廷御用极品的杭梅,据地方志记载已有600多年栽培加工历史。据《本草纲木》记载,梅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解酒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梅还有良好的降脂、降压、软化血管、消除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及美容、抗癌等作用。已被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是最具保健价值的水果。

六.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永定六月红早熟芋

永定六月红早熟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永定早熟芋栽培历史悠久,乾隆《永定县志》记载“芋:大者数斤,小者如卵,呼之早芋”。许多客家美食以早熟芋作原料,如芋子包、芋子粄等,1990年在永定峰市乡泥角村发现变异株,经过多年选育实验,1995年定名“六月红”早熟芋(闽认菜2004002),“六月红”早熟芋是我国最早成熟的芋子品种,是永定独具特色的地方优良品种。 永定“六月红”早熟芋典型特点如下:该品种属多子芋类型。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总叶片数16-17叶,叶为盾形,互生,叶柄和叶缘边呈紫色,叶脉绿色,单株结芋数一般8-12个,单子芋重60克左右,子芋呈卵型,皮薄,白芽,肉乳白色,肉质细嫩、粘滑,品质优,商品性好。“六月红”早熟芋独具风味,肉质细嫩、粘滑,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含量5.2mg/kg以上,淀粉含量6.5g/100g以上,蛋白质含量1g/100g以上。 永定“六月红”早熟芋是永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品种,该产业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永定县政府十分重视,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预计到2016年种植规模为4.5万亩,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2500元。

永定县“六月红”早熟芋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永定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4°23′~25°05′、东经116°25′~117°05′之间。东连南靖县,东南与平和县交界,西南与广东省大埔县、梅县接壤,西北与上杭县相连,东北与新罗区毗邻。全境东西最宽距离68公里,南北最长距离80公里,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全县辖10个镇、14个乡。永定六月红早熟芋保护面积2223平方公里,生产面积2100公顷,年产量4.2万吨,年销售收入1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永定六月红早熟芋属多子芋类型。株高10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总叶片数16-17叶,叶为盾形,互生,叶柄和叶缘边呈紫色,叶脉绿色,单株结芋数一般8-12个,单子芋重60克左右,子芋呈卵型,皮薄,白芽,肉乳白色。 2、内在品质指标:永定六月红早熟芋独具风味,肉质细嫩、粘滑。六月红早熟芋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E含量5.2mg/kg以上,淀粉含量6.5g/100g以上,蛋白质含量1g/100g以上。 3、安全要求:永定六月红早熟芋执行《NY5221-2005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标准。

七.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烧肝花

烧肝花

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

(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食而不腻。

八.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麒麟脱胎

客家菜中有一道菜叫“麒麟脱胎”,听菜名就够玄的。千万别以为真有“麒麟”给你吃,如果确有这种四不象的动物,也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了。“麒麟”不过是乳狗而已,“胎”即猪肚。“麒麟脱胎”的烹调工序是客家菜中最为繁杂的。乳狗的宰杀和猪肚的洗净自要花掉不少时间,接着先要将狗肉加香料、米酒翻炒后,再将狗肉填入猪肚内,用线将猪肚的所有出口缝好,放入盆内,加鸡汤,溶入胡椒粉和精盐,加盖,旺火蒸2小时。然后,拆去缝线,摆放在长盆内,附刀上席。当我举刀切开猪肚时,“麒麟”就“脱胎”了。

那种奇香呵,扑鼻之际人有晕眩之感,恍若不在人间!夹一块到嘴里,眼睛还“警惕”地看着菜盆,担心吃不到第二块,因为面对美食,君子会忘记风度(比见到美女更没风度),毕竟口腹之欲更容易被别人所谅解。

另据考证,此菜可健脾补胃、壮阳补肾。一听壮阳,男人的筷子更是“说时迟,那时快”了。做一道菜要花半天时间,在惜时如金的现代社会简直是一种奢侈!然而,长汀人喜欢这样的奢侈。烹调过程犹如宗教的仪式一样,不付出心力怎能得到口福?!当我们口含奇香,啧啧赞叹“这道菜做起来太麻烦”时,知情人说“这已经简化了”。原来在清朝时客家人做这道菜更见精细:将人参塞进麻雀腹内,将麻雀塞进鸽子腹内,将鸽子塞进小母鸡腹内,将小母鸡塞进乳狗腹内,最后将乳狗塞进猪肚内,简直就像“套娃”工艺品!仅凭这摆场和架式,也不奇怪“麒麟脱胎”在清代的长汀官席中就享有“显赫地位”了。

这样的奇香飘到1986年,让闽菜评比的评委们也晕了一回。获奖是当然的,只是评委们会因为品了“麒麟脱胎”而对别的菜苛刻起来了。更让我惊讶的是,时隔数百年,长汀人还能侃侃而谈这道菜的来历,看来有文化底蕴的地方总有许多祖先的故事。据说,清代的长汀府司前街是富人聚居区,其中有个姓郑的富人,估计是求子心切又有点精力不支,于是妻妾中有擅长烹调者,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居然见效,子孙满堂。“麒麟脱胎”作为一种饮食疗法,便在富人中流传开了。边流传边简化,简化到今日,依然要花上半天才能烹成,可见此菜之非同凡响!

九.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清香镜子粉

北方也称之为地瓜;“番”就是异邦,其得名,本身说明它是从南洋传入的农作物。番薯的营养、口感和大米相比,属次一等的杂粮。但实际上,它是客家山区杂粮中的老大,地位仅次于稻谷,对于山区清贫人家而言,番薯几乎等同于主食。

在闽西汀州(今长汀县),番薯的品种众多:根据其肤色,红的叫番薯,白的叫白薯,黄的叫黄薯;根据收获季节,夏至前栽种的叫早番薯,早稻收割后下种的叫晚番薯。

当地人食用番薯有十来种办法:煮吃;去皮切成片晒干,做成番薯片;可以摊番薯饼炸着吃,等等。早番薯粉多,一般用机器刷烂过渣做成地瓜粉,用来加工成镜子粉(薯粉条)吃。

早番薯吃不完,搁在家中萌芽生虫,大板车拉去碾成浆。院子里放个大禾桶,搭起支架,吊上纱布,舀上薯浆,清水一滤,搅几下,薯浆就哗啦啦地滴落到禾桶里。天黑,倒净禾桶里的水,灰白的地瓜粉就凝成了,铲入木桶挑回家。翌日,用辣辣的日头晒,院子里、房顶上晒满了点点湿地瓜粉,白花花的,香味飘满村子了。

清代以来,闽西客家首府汀州城乡就用地瓜粉做粉条了。因其色泽透明光亮似镜,所以被称之为镜子粉。民间常用它烹制菜肴招待客人,有个顺口溜说:“平时来了亲和友,玻璃镜子氽猪肉,加配木耳黄花菜,汤鲜味美滑溜溜。”

镜子粉的制作工艺如下:地瓜粉1斤,清水适量。将地瓜粉盛入盆内,加适量清水,用手搅拌成稀浆状待用。备方汤盘一个,用布蘸上食油在盘内擦一遍,使其润滑,将稀浆舀入汤盘内,双手端盘轻摇,均匀后置沸水锅内,加盖,用旺火蒸1分钟后起锅,起出粉皮,挂在竹竿上晾至半干,取下用刀切成3厘米左右的三角形或菱形块状,再摊置竹篦上晒干,即成粉皮。

镜子粉用温水浸泡,让其变软。包菜丝、蒜泥入油锅加盐,炒出香味,酱油、花生油、葱花、花生米也必不可少。将这些配料和浸软的镜子粉放进碗里一搅,满室氤氲,沁人肺腑。嘴巴咂咂一响,镜子粉就滋溜滋溜地滑到肚子里,满肠清香。

作为祖祖辈辈养命主食之一的番薯,客家人想着法儿变着花样享用,正是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冲淡了清贫生活浓浓的苦涩。(李玉林)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永定巴戟天

永定巴戟天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定巴戟天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每亩地可栽巴戟天2000株左右。巴戟天亩产约300公斤,按目前市场价40-6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1.2-1.8万元,扣除

成本每亩可获利5000-8000元。” 近日,永定县湖山乡乡长沈锦松给笔者算了这么一笔账。据了解,永定县今年出台了“2009—2013年巴戟天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倾力打造万亩“巴戟天之乡”。

理清思路,把巴戟天作为主要产业来抓。巴戟天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属“四大南药”之一,民间素有“北有人参南有巴戟天”的说法,是市场紧俏的中药材。1986年3月,永定县在湖山乡开辟了200亩的巴戟天生产基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巴戟天种植覆盖全乡9个建制村、34个自然村。

近年来,巴戟天原药及其系列产品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巴戟天及其系列产品的市场前景看好。永定县具有栽培巴戟天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山地资源,且许多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经验。为此,永定县决定把巴戟天作为支撑一方经济的主要产业来抓,计划在改造现有巴戟天园的基础上,从2009年至2013年,用5年的时间,新增巴戟天种植面积1万亩。

搞好规划,倾力打造万亩“巴戟天之乡”。永定县首先合理布局,选择以湖山乡为主,辐射带动金丰片的下洋、岐岭、大溪、湖坑、古竹、高头、陈东等乡镇及虎岗、堂堡、合溪等10个山地资源丰富且属中、高海拔地区的乡镇种植巴戟天。充分利用湖山乡优良的巴戟天种植条件,采用现代化组培技术繁育苗木,建立优良苗木繁育基地。规划湖山乡三莱、桂平两村的唐背芨-上平-万安一带、赛华泥溪子、黄坑双子岽为巴戟天重点示范基地。

永定巴戟天

地域范围

永定巴戟天原产和主产于福建省永定县,其保护范围是东径116°25′-117°5′和北纬24°23′-25°5′之间,保护地域是湖山乡、下洋镇、岐岭乡、陈东乡、湖坑镇、大溪乡、古竹乡、高头乡、虎岗乡、堂堡乡、合溪乡共11个乡镇,辖123个村。总保护面积为4000公顷,现有生产面积100公顷,年产量12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质量特色永定巴戟天为扁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5-2厘米,表面灰黄色,具纵纹及横裂纹,质韧。肉厚易剥落,呈淡紫色~紫色。木心明显,直径1-5毫米,气清香,味甘。以条粗大、连珠、肉厚、色紫、质软、内心梗细、味微甜货干为佳。 2、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永定巴戟天富含蒽醌,总蒽醌含量在88mg/100g以上;耐斯糖含量在6g/100g以上。 3、质量安全规定:永定巴戟天产地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生产管理过程及产品品质安全要求符合2002年6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相关规定, 产品质量标准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