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城特产广告语 各地特产广告语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城特产广告语 各地特产广告语大全更新时间:2024-05-20 08:09:54

一.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腊排骨火锅

丽江腊排骨火锅

从丽江古城出来到象山市场,那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摊子,整条街都是腊排骨火锅的店,整面墙挂着排骨,甚是壮观。小锅60,大锅80里面带了很多菜,基本不用再另外点菜。

丽江腊排骨是用猪肉排骨,加大量食盐腌制,有的会加些辅助的酒、白糖、香料等,放到可以滤水的木桶中,经约15天腌制后,盐味已经深入骨髓,骨头与肉的味道融在了一起,水分被大量腌出来,这时,肉的香味还不足;经食盐腌制后,拿出来在背阴通风处晾干,晾的时间在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然后其味道变得“腊味十足”了。上好的腊排骨,应干爽紧实、黄里透红,色泽发亮,表面无霉斑,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肉香。

做法

原料:腊排骨 配料:豆芽、西红柿、西芹、韭菜根

调料:鸡精、胡椒、盐

做法:

1、拆开排骨包装,将腊排骨在温水里小小洗一下。不必氽水,排骨上码了料的;

2、把过水后的排骨放在蒸锅里蒸成8成熟,性子急的朋友也可以用高压锅;

3、把做好的排骨备用,准备砂锅或者炖汤容器,锅底加少许鸡精,胡椒,盐的分量看自己口味,个人建议不放;

4、接下来的就准备做锅底了:

锅底第一层放上韭菜根,没有韭菜根的,放上些豆芽也可以;

锅底第二层放上西红柿;

第三层放上点西芹;

5、最后再放上刚做好的腊排骨,再加排骨汤,鸡汤,开水都可以,慢火开炖,一锅美味的腊排骨火锅就做好了;就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种蔬菜了,就OK啦。

二.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红皮小西瓜籽

丽江有种谗人的零食“红皮小西瓜籽”,丽江的大具产西瓜,红皮小西瓜籽就是来自这种瓜。18块一公斤,大多数人家都有,四季不断。除自己吃外,也用来招待客人。细圆的小瓜子,比“阿里山西瓜子”小得多,淡粉红色的壳,白色籽仁,味道不错,不过嗑功不好的话,半天也吃不到多少肉,跟嗑麻子一样费事,不过丽江人吃这种瓜子不费力,轻轻松松谈吐间,已是战果一地。

三. 湖南省 衡阳市 衡南 古城西瓜

古城西瓜是衡南县传统名优产品,因古城种植面积广,产量高,质量优故名。古城种瓜历史较长,过去选用土生品种,现以适应当地生长的“新红宝”为主导产品。瓜农种瓜均依传统方法,精种细作,以有机肥播种,有机肥追苗,不施化肥,西瓜的座瓜率高,亩产4000~5000公斤,成熟的西瓜果实美观,皮薄而韧,耐贮运,瓤沙味甜,含糖量11%,清香爽口,单瓜重7~8公斤,是无污染,无激素的绿色食品。衡南县泉溪、茶市等镇种植400余公顷,年产西瓜约2万吨,远销省内及东南沿海地区。

信息来源:衡南县党政门户网站

四.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白米糕

菱形,白白的小块,有红糖、白糖两种口味。红糖味的在正中点了红点,模样惹人喜爱。这是种蒸出来的米制食物,吃着满嘴干干的面面的,不用担心上火,1块钱5个。卖米糕的大妈从不吆喝,推着三轮车

五.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古城泥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泥人产于颍上县古城乡,该产品主要是用当地泥土,经制坯上彩,精塑而成,100多种泥人产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科技含量的增高,民间传统的行业有一种被冷落之感,尤其是地道的手工制作的泥人艺术。可是,颍上县古城泥人厂厂长史悠荣不信这个邪,倾半辈子心血,变着法子把手工制作泥人的技艺发扬光大,让泥人走向了世界。

史悠荣是浙江嵊州市人,原是一名下放知青,1979年回城后,出于对手工制作泥人的特殊爱好,聘请当地3位美术大师做技术指导,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泥人厂,几年下来,不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也很丰厚。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泥人厂被合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到颍上兴办企业,使他心爱的事业得以光大,而且一干又是十几年。

1991年颍上水灾后,史悠荣的妹妹因嫁在颍上,1992年春节回娘家,叙说了家境的贫困和当地闭塞的经济环境。这不仅让史悠荣动情,而且他想到了一个商机。他告诉笔者,当时来颍上办泥人厂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可以照顾亲戚,让自己的妹妹等人尽快脱贫致富;二是颍上这地方贫穷,信息闭塞,不像浙江,只要你的厂子一办,很快就有人把技术学走后自己办厂,竞争力太强;三是颍上劳动力密集,工人工资不高。1992年底,史悠荣经过一番考察后,于古城乡办起生产泥人的工厂。由于他对当时的行情了解不够,在产品的做法上不够对路,连续三年亏损18万元,这使得他半辈子的积蓄全部砸了进去。

1996年开始,他带着生产的泥人走遍全国各地,边宣传边推销边征求客户意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泥人制作,既生产制作以无锡惠山为代表的变形夸张写意为主的南派艺术泥人,又生产以天津“泥人张”为代表的写实逼真、栩栩如生的北派艺术泥人。生产的泥人素材以历史题材、传统故事、四大名著为主,有反映我国56个1的作品,还有代表我国5000年文化的国粹艺术戏剧脸谱。凡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市场适销对路的,他都设计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小巧玲珑,价廉物美。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每月产量可达10万件,品种也由原来的几十种增加到300多种。

史悠荣不断扩大生产规模,2001年在浙江开办鹿山泥人厂,让大儿子去管理,今年初又在颍上县城办了一个分厂。这样以来,他的产品数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占了将近一半。颍河乡四里湾18岁的女青年范艳艳初中毕业后到外地务工,家里不放心,6月份来到泥人厂后,经过培训,每天彩绘泥人200多件,月工资800多元。

史悠荣的产品销售到国内许多城市,并与法国、德国等国家签订了销售合同,产品走出了国门。建国50周年时,他的产品56个“1”被选为礼品赠送外宾;全国第三次戏剧节,泥人脸谱被选为大会礼品;许多国家级饭店、宾馆把他的产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客人,工厂的产品受到国内外朋友的喜爱。

六.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古城猴牌毡帽

古城猴牌毡帽

毡帽行业在解放前是宣化较大的行业之一。当地流传这样一

句话:“宣化三件宝,葡萄,毡帽、大皮袄。"宣化毡帽行业在我国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猴牌毡帽享有较高声誉。解放前宣化较大的私营作坊30多户,统一办有猴牌商标的毡帽年产量30至——50万顶。毡帽主要销售于山东、内蒙、东北三省。北京巾帽胡同、天津估衣街、北大关等地贸易货栈都曾为宣化毡帽行业代销转运毡帽,在京津市场上可以经常见到宣化双猴牌毡帽。当时,宣化双猴牌毡帽已成为全国畅销的名牌产品。

解放后,宣化毡帽行业由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扶植,又有了新的发展。1951年毡帽行业由原来的30多户发展到68户,从业人员约两千余人,年产毡帽60余万顶,并组成了行业联购联销组织,产品由宣化土产公司统购统销,形势很好,生产发展很快。宣化毡帽在全国市场取得较高声誉,主要是信誉第一,物美价廉,其优点是帽面磁实、细腻、坚固、富有弹性,颜色正而均匀,久戴不岔口,携带方便。之后,由于毡帽的结构没有得到改进,产品单一,没有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改进,市场销售量顿减,毡帽行业至1955年公私合营前夕,也由原60多户剩下18户,从业人员也减少到四百余人,年产毡帽20余万顶。1956年毡帽,裘皮两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组成宣化皮毛厂。生产由手工逐步转为半机械化,并扩大生产了少数民族毡帽,藏族毡帽和工业用毡。1958年-以后,宣化皮毛厂以生产工业用毡为主,毡帽生产逐年减少,到1966年0开始,停业生产。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玛咖

丽江玛咖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玛咖不仅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具有多种神奇功效的药草,是一种独特的珍稀药食兼用十字花科植物。据现代科学研究,玛咖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此外玛咖还含有具有特殊功效的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玛咖烯、玛咖酰胺、芥子油、生物碱、氨基酸和矿物质微量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抗疲劳、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药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提高和治疗性功能、改善更年期综合症、治疗贫血、增强体力、降血脂等,是世界十大畅销保健品之一。我县于2003年开始开展玛咖引进种植试验示范,到2013年全县玛咖种植面积达21000亩,年产玛咖鲜果4198吨。多年的实践证明,适应种植玛咖的土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至4200米、北纬20度至30度的山地寒温带至山地亚寒带,完全适宜在丽江海拔2800米以上高寒山区推广种植,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玉龙县适宜推广种植玛咖的土地面积有10万亩以上。随着卫生部正式批准玛咖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生产经营,丽江市政府确定了“以丽江为中心,辐射大香格里拉区域,苦干五年,将丽江建设成全球最大的玛咖种植加工基地”的产业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玉龙县玛咖种植基地面积计划达到5万亩,产值突破2.5亿元,真正建成高海拔贫困山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成为继丽江雪桃之后的又一张玉龙名片——“丽江玛咖”。

八.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古城柚

古城柚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于10月下旬成熟。现有种植面积1100亩。柚树6万株。单果重1.5千克左右,年产560吨。果肉绿黄,汁多且酸甜适度,脆嫩化渣,富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钙、磷、铁、钾等营养成份。食用后有健脾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助消化等功效。( 郫县)

九. 河北省 张家口 宣化 古城山羊皮褥子

古城山羊皮褥子

宣化古城皮毛行业历史悠久,而其中的山羊皮褥子名闻遐迩,它是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发展起来的,久经磨难,几起几落,最终创出自己的道路,成为中外的名牌产品。

宣化的皮毛行业始于19世纪二十年代初,1917年宣化有皮坊33家,职工1500人,年产山羊皮达20万张。就其规模是相当可观,实力比较雄厚。当时绝大多数产品远销国外。宣化产的山羊皮褥子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中英、法、美等国的外商纷纷前来采购定货。当时经营此种产品的有:怡和洋行、华太洋行、永兴洋行、骤利洋行、协成洋行、益昌洋行、禅纺洋行等。宣化皮货制品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如北京的瑞蚨祥、谦祥益,天津估衣街皮货商店,上海先施公司都有销售。

皮毛行业在当时已成为大行业,分设单位很多,互有联系,有“东福、西万、四大魁”之称。这些商号互相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宣化皮毛业的发展。

1924年,宣化的皮毛行业进入极盛时期,生产的山羊拨绒皮(山羊皮拨针)畅销国际市场。1925年,皮业职工达4000余人,皮坊达83家,年产山羊皮166万张,全行业共获利润白银150余两。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山羊拨绒皮在国际市场上空前畅销。外商盲目采购,认为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但给宣化皮毛行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由于外商盲目扩大购买,皮毛商业盲目扩大生产为以后的生产萧条埋下了失败的祸因。

1926年,皮毛行业急转直下,由盛转衰,皮坊仅剩38家,且产品大量积压。由于皮毛行业,盲目扩展,采购原料,使生皮价格猛涨,成本增高;国内军阀混战,张作霖、吴佩孚、冯玉祥开战,使南口火车不通,产品不能及时外运,国内市场销售受到限制。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8月日本侵入宣化。9月份开始将宣化皮坊所有的羊皮大部分强行收买,付款却寥寥无几,各家皮坊亏损很大,皮坊只剩下20家,勉强维持。这时皮坊只能做些面羊皮衣和起青皮少量产品,出口已全部断绝,皮毛完全被控制,私人企业无法经营,工人大批失业,所剩皮坊,荀延残喘,奄奄一息。

解放后,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宣化的皮毛业得以起死回生。1956年公私合营,宣化皮毛业重新走向发展的道路。成立宣化皮毛厂(现已为国营企业),该厂继承和发扬了宣化山羊皮褥子制作特技,产品质量不仅保持了宣化生产的独特技术,而且有了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和河北省同行业产品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名牌产品。现在该厂在全国实行一盘棋,全局发展的方针,将生产山羊皮褥子的独特技术传援到内蒙和河北的其他一些单位,有数十家皮毛厂到宣化皮毛厂来学习。

为了使其免于失传,简要介绍一下山羊皮褥子和起青皮的特点及其制作过程。

宣化的山羊皮褥子和山羊皮的特点是:首先在山羊皮鞣制上既要达到板制柔软,又要保持其一定状性。因为山羊皮褥子在国外纯属防寒用品,不比其它裘皮制品作服装用。因此这与其独特的生产方法是分不开的。做山羊皮的板质较厚较硬,在鞣制上,特别是在铲皮工序上要加一次扬铲,把脖子、脊子的地方都要沟平沟软。山羊皮褥子在配制上每条褥子要配成皮形,就是每条褥子要配成长五市尺,宽2.3市尺的人个皮。大羊皮要一张半到两张才能配成。小羊的皮,最多要用四张。褥子不论是用几张皮,配出来的褥子必须是上有头,下有尾(一般称坐子)中间平整,毛色一致,成为完整的一张山羊皮,这是宣化传统特有的操作技术。最后在成品修理上,要用裁刀将毛锋修理铲平(一般叫杀褥子),这也是过去其他地方掌握不了的操作方法。

在解放前,鞣制裘皮都是手工操作,泡皮辅助材料是用黄米面、小米稀饭、土硝、食盐等。泡皮是用大水缸。每缸平均能泡80张。现将解放初期鞣制山羊皮,半成品料(鞣制成熟皮)成本介绍如下作为参考。(以80张山羊皮计算):l、潆皮沫泥:用徒工2人,价值工资2元;2、登泥皮:用技工三人,价值工资6元;3、洗皮:用普工2人,价值工资4元;4、翻出缸,用徒工2人,价值2元;5、铲皮:用技术工8人,现值1

6元;6、辅助小米:用20斤,现估价5元;7、黄米面:用30斤,现估价9元;8、土硝:用40斤,现估价4元;9、食盐:用15斤,现估价2元;10、细砂土:用一小车,现估价5角。

以上熟制工料总计50.5元,以80张皮计平均每张成本0.63元。

十.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纳西烤鱼

纳西烤鱼的做法是先把鱼肚剖開取出內臟後,抹上了盐、花椒和五香粉腌制了一段时间,再放在铁锅里先用慢火烤制,等到味道吸收之后再放到了油锅裹炸,然后一道美味的纳西烤魚就完成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