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淮南名吃特产有哪些呢 淮南的特产小吃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淮南名吃特产有哪些呢 淮南的特产小吃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09 14:14:55

一. 安徽省 淮南 大通区 淮南豆腐干

豆腐干。又名盐干,色黄,性韧,外观油珠透明,可卷起。用以佐酒,味香可口。做法与千张皮略同。扒浆需嫩,一扒一停,持续几次,韧性特好。扒浆成豆腐后,将余水排出,用布逐块包成方形,压干,加少量食盐稍煮,再用“黄珠”(即栀子)染色。1956年,根据国家有关食品染色规定,不再用黄珠染色,为白干子。

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豆腐干在制作过程中会添加食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久吃不厌,被誉为“素火腿”。

二. 安徽省 淮南 田家庵 淮南香草

淮南香草

香草只有在寿县城内报恩寺东边的一片地上生长,才能有馥郁的香味,如果易地种植,虽也长枝叶,但无香味,枝茎也由空心变实。故名曰:寿州香草。

传说寿州香草的发现,是在五代十国末期,后周大将赵匡胤率军攻打南唐寿州时,他的战马挣脱缰绳,跑到东禅寺(即今报恩寺)东边一块草地吃草,打不走,牵不离,赵匡胤闻知后,便实地观察,顺的摘枝野草嗅嗅,连声说:“是香草!”以此得名,成为名扬千里的寿州。

三.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糍糕

糍糕

用蒸熟的糯米,拌上小葱、调料,再用特制的模具压成约1厘米厚,切成约8公分长的方块行。吃的时候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好了。这个东西外面炸的酥酥的,喷喷香,里面糯糯的,咸滋滋的,美味极了!

四.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小吃。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著名点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这种点心形状独特,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色泽乳白滋润。品尝起来,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而且含多种果香味,深受群众喜爱。

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12千克炼猪油1.8千克白糖粉500克水5.25千克

酥料:标准粉8千克炼猪油4千克

馅料:白糖12千克炼猪油2.7千克红丝250克桔饼250克桂花250克核桃仁750克青梅250克冰糖750克花生仁750克

炸制用油7.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皮:先将水、油、糖搅拌均匀,再加入面粉制成均匀、光滑的面团,盖布回饧。

2.制酥:将油、面拌匀。

3.包酥:按皮95克、酥55克进行小包酥,经擀、折包好后,卷成长条备用。

4.制馅:将白糖、猪油在一起拌匀、擦透,然后将各种小料切碎擦拌均匀即可。

5.包馅:将包酥后卷成的长条,顺长切成两半,作成明酥,刀口切面向上,按扁后擀成圆片,包入馅心。包好后每只重125克,用手拍成直径7厘米的圆坯即可。

6.炸制:将生坯放在铁筛内,留一定间距,放入130℃热油中,炸至外壳发硬,表面呈淡黄色即可。

质量标准:

形态:圆形,表面酥层清晰,中间呈急流旋涡状。

色泽:淡黄色均匀。

组织:外皮酥脆,馅细软。

口味:酥松、香甜,有果料香味。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

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自此以后,“大救驾”的名称和制法便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大救驾”仍驰名淮河南北。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

五.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祁老大豆制产品

祁氏家族中沿袭了几千年的《祁氏豆腐经》,乃祁家传统工艺的源头。豆腐标志“老祁家”豆腐,为中国八公山豆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淮南豆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中国豆腐文化第一村、淮南市豆制品商会(协会)会长单位、千年豆腐世家、淮南八公山豆腐原产地核心产区产品。经过祁氏家族历代传承,原始工艺无一失传,并且在原来精湛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研制出一套现代化、科学化的企业加工工艺流程,保证了祁老大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生产的完全自我化。现在企业加工工艺基本流程为:选料—浸泡—清洗—磨浆—分离—煮浆—虑浆—点脑—豆脑破碎—制作成型—压榨—切块—卤制—包装—杀菌—包装。产品必须经过严格检验,保证所有产品生产质量和包装质量合格后方可出厂,走进市场。在产品制作的原料、辅料、配方、工序上除了传承家族精湛技艺“采井华之水、选淮河玉豆、经双磨精磨、五指一浆、焚薪沸雪、凝脂点雪、繁华落定、龙睁虎眼”外,公司又吸收新鲜血液,招收大量专业高校本科生,组织一个技术科研团队,对现代食品生产工艺研制开发,从食品外观、营养、保健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添加现代先进技术,研制出更为完整的科学豆制品配方。使现代祁老大豆制产品在淮南市乃至在全国范围内首屈一指。本公司产品转变更让人叹为观止,由原来单一口味提升为现有的多种口味。主要体现在:豆干类:五香豆腐干、麻辣豆腐干、鸡汁豆腐干、烧烤豆腐干、泡椒豆腐干。素食类:素串烧、素鲍鱼、素牛肉、素鸡等。休闲包装类:绿豆圆、豆饼、腐皮、腐竹等。豆腐乳:红腐乳、白腐乳。五种散称豆腐干。鲜品类:千张、豆泡、豆腐、内酯豆腐、素鸡等。祁老大豆制品礼盒共分三个等次,分别为精品、珍品、极品,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层。

平牧牌豆制品礼盒内装豆制品系列产品,该产品系精选本地优质大豆,秉承先进的传统工艺,辅以多种天然调味料精制而成。本系列产品具有质地细腻,口味芳香,有韧性,无异味,卫生方便开袋即食等特殊是凉拌热炒、休闲旅游、宴宾酬客的首选佳品。

六.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潘集采莲灯

潘集采莲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莲灯,起源于明朝时期,是流行于淮河沿岸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尤以架河、王巷、廖家湾等村镇为甚。清乾隆、嘉庆年间,采莲灯由苏北传入我市,其音乐伴奏以江苏洡江、淮城、邗江地区流行的下淮调为主,入淮后又以淮南花鼓灯锣鼓为主伴奏乐器,并吸收了花鼓灯歌的创作、演出手法,即兴创作、即兴表演,逐渐和我市民间舞蹈融为一体。相传,最早的采莲灯只是跑跑队形,做几个简单的动作,扭两下身段。到了后来,经过先后6辈采莲灯老艺人的不懈努力,采莲灯从自娱性向表演性方向发展,不断丰富舞蹈动作和表现力。解放后,优美多彩的采莲灯再次受到舞蹈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不断的交流提高,采莲灯从原来的民间广场演出形式发展成为舞台表演艺术,并加以完善。采莲灯主要表现村姑到河中采莲的情景,一般由一群手捧莲花灯的村姑,一名肩扛桃花树少年、一名丑婆以及几名伴奏锣鼓队组成。表演时,数十位村姑手捧莲花灯花篮,身着红、绿鲜艳服装,头戴五彩花束,在“桃花树”的领舞引导下,按照固定的表演套路、程式、队形、舞步,时而起舞如风摆杨柳,时而穿插如彩蝶纷飞,大气而不失诙谐,严肃而不失幽默。

采莲灯不仅丰富了我市花鼓灯的门类和艺术流派,更是淮河文化兼容性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淮河与长江流域商贸、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化石,对研究淮河经贸文化发展交流史和我市花鼓灯艺术多门类多流派的融合提供了重要佐证,在安徽省民间舞蹈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传承、表演价值。2010年5月,采莲灯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柴胡

寿县北山所产柴胡,质地明净,药效好,为医家所推崇,称之为寿柴胡,以区别于其他地方所产之柴胡。明代列为贡品。嘉靖《寿州志·贡赋》载,每年进献北京9斤,南京10斤。

八. 安徽省 淮南 谢家集 焦岗湖大闸蟹

焦岗湖大闸蟹是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的。焦岗湖大闸蟹以个头大、蟹黄饱满、味鲜而出名。荣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证书,远销欧美,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之一。

近年,由于焦岗湖实行了退网返湖工程,3万多亩的水面恢复了原生态水域,大量的水草、清洁的水源给大闸蟹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通过焦岗湖的综合治理,水位得到了有产控制,也为大闸蟹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2012年焦岗湖大闸蟹养殖面积达3万多亩,产量可达到450万斤,可创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

焦岗湖大闸蟹,与众不同,有四大特点:一是青背,蟹壳呈青灰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肚脐、甲壳晶莹洁白,没有黑色斑点;三是黄毛,歇腿的毛长而黄,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挺有力,放在玻璃上都能入足挺立,双蟹腾空。

九.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十. 安徽省 淮南 潘集区 芦集绿豆圆

绿豆圆又称“小豆圆”、“糊虾圆”,为“淮河三豆”之一。淮南境内沿淮河两岸均有大小不同的生产厂家、作坊和店铺。绿豆圆是用绿豆粉、淮河虾皮、面粉、绿豆芽或黄豆芽瓣合拌在一起,制成小圆子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炸制呈金黄色时,即浮出油面,涝出沥油。绿豆圆子易保管、易储存、能散装、能袋装,食用极为方便,即可煮、烩、烫、涮,也可直接食用,冷、热、干、湿均可。

芦集与国家大型煤矿潘三矿为邻,南与凤台搭界,距岗胡火车站较近,古时的官道,今系潘谢公路沿集北头而过。据传宋朝初,赵匡胤兵困南唐时,芦集人精心制作了很多绿豆圆子,送至军中,以慰太祖,太祖食后,龙心大悦,精神振奋,号令三军大败敌军。故芦集绿豆圆亦称“救驾圆”。到了明、清时代绿豆圆生产旺盛、红火,清乾隆年间,一金姓号龙亭的商家,专门研究制作圆子,远销寿、凤、滁州、颍上、怀远等地,声名大振。史称芦沟集的绿豆圆,驰名寿风一带,近年被淮南市公布为地方名小吃,色泽金黄,口感香脆,清热解毒,系健康之佳品。

老芦集上,唯一的金辉绿豆圆生产厂,延续传统做圆子工艺技术,祖爷金传信,号老聋子,将龙亭老人的技艺学了又学,传至太祖金文场,续传祖父金学起,父辈金本根,以至五代相传至金辉,从此金辉运用传统工艺挂起了芦沟集金辉绿豆圆食品厂,并注册商标。金辉豆圆厂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经过八道工序,以纯植物油精制而成。成品色泽金黄,口感香脆,嚼时舒凌凌的,有油炸鱼仔的感觉(一粒一粒的)。

绿豆圆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载:绿豆、绿豆圆有清热解毒,止呕吐,可以通利小便,补益元气,调和人体五脏,安定精神,还可以滋润皮肤,有美容的功效,可降血脂,降胆固醇,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对糖尿病、高血压有控制和特殊的治疗效果。亦称绿色“仙丹”。绿豆圆可直接食用,也可烹、蒸、烧、炒,烹饪前,需用温开水浸泡2~3小时。可烧汤、做菜、清炒、红烧,并可适量添加葱、姜、辣油、蒜等调料,在高档饭店和酒席上,可烹制圆子烧蹄包、圆子烧鱼、圆子烧蹄筋等等尚品佳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