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菏泽巨野特产有哪些好带的零食 菏泽巨野特产必带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菏泽巨野特产有哪些好带的零食 菏泽巨野特产必带清单更新时间:2024-01-19 17:08:55

一.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鲁西南织锦

鲁锦系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盛产于县内各镇。因织工精细、绚丽多彩,极似织锦,被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定名为“鲁西南织锦”,简称“鲁锦”。系经十几道工序织成,花色品种繁多的织物。设计布局精细,构图严密绚丽多彩,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名扬中外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远销世界许多国家。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三.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州木瓜

木瓜系蔷薇科,木瓜属落叶小乔木,在菏泽有500多年的历史,是菏泽传统的栽培树种,,菏泽古称曹州,故木瓜又称曹州木瓜或曹州光皮木瓜,迄今牡丹办事处芦固堆村还保留着明朝栽植的木瓜30多株,另外地区农科所也保留着120多株120年前栽植的木瓜。木瓜有很多优美的传说,传说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用的降龙木就是用木瓜枝做成的。据《菏泽县志》记载,“菏泽木瓜始于元朝,广于明清,栽培历史悠久。”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木瓜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研究发现和利用。木瓜果实有很高的观赏品玩价值,成熟的果实金黄色,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且香味持久,自然存放可放至翌年3月,置于宾馆,饭店、客厅、卧室、几案显得清新高雅;木瓜树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木瓜叶片革质,墨绿光亮,花朵鲜艳。花期近2个月,树干斑纹清晰,每年4、5月份,树皮片状剥离,呈云纹斑状,百年大树,枝若游龙,是观叶、观花、观果、观形的理想绿化树种。近十年来,许多大城市的公园、植物园、绿化工程出高价从菏泽引种木瓜作为重要的园林景观。木瓜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酸、涩、温特性,有舒筋活络、温胃化湿等作用,主治腰腿酸痛(麻木)、吐泻腹痛,四肢抽搐,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据1989年商业部济南果品研究所关于木瓜的药用、食用价值资料考证,木瓜含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齐墩乙酸,在中药木瓜片中含量为1.08%,鲜果实的含量为0.07%,其对伤寒、痢疾杆菌和金色葡萄球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近人们研究发现木瓜果实含SOD3227个活性单位,是葡萄干的200--500倍,目前尚未发现比木瓜果实含SOD更高的果实,木瓜汁是生产养颜、护肤、抗衰老等高级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曹州木瓜的主要品种有:玉兰、豆青、粗皮剩花、细皮子、大佛手、小佛手、狮子头等。1990--1992年由海俊年老师主编的《木瓜志》做为《山东果树志》的重要的一篇,由山东省科技出版社出版,2001年邓文田、程春中在牡丹区工商局备案相继成立了曹州木瓜研究所和曹州光皮木瓜研究所,程春中又在国家工商总局为木瓜树和木瓜果注册了“降龙木”和“降龙果”商标。由牡丹区林业局曹保芹撰写的《木瓜优良品种--玉兰》在《中国果树》2004年第一期上发表。

木瓜树和木瓜苗的身价倍增,木瓜果实每市斤3--8元,最高可售至20元∕斤,一株20多公分的木瓜树售价1万元到几万元不等,1株嫁接好的木瓜成品苗也在15--30元之间,木瓜种子价格一路攀升,每市斤100--300元不等。随着育苗量的面积的增加,木瓜小苗的价格在下滑。木瓜大树多为零星栽植,目前农民多以繁育苗木为主。据区林业局果树站调查统计,2005年底木瓜面积236亩,产量22万斤。 

四.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绿豆糁丸子

产于孙老家镇孙老家村,有近二百年的生产历史。有牛姓、马姓两家,世代相传,两家经营的绿豆糁丸子皆因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后孙中一在生产经营花生米的同时,兼营绿豆糁丸子,2005年,孙中一注册“孙中一”牌绿豆糁丸子商标,专营礼品包装及袋装丸子。

孙老家绿豆糁丸子,精选优质绿豆,浸泡去皮,细磨成糁,加海米、红虾、葱姜、精盐、调料粉,手工挤成直径1厘米~1.5厘米的丸,用豆油、棉油炸两遍而成。丸子炸成后,像小核桃大小,呈深红色,久贮而不腐,久煮而不膨,适于各种烩菜、火锅、砂锅食用,亦可干吃。逢集之日,牛、马两家皆有丸子汤出售,依个人之爱好,佐以麻汁、蒜汁、香菜、食醋、辣椒油等调味品,其风格独特,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邻近县市时常有人慕名而来,一饱口福,走时还要捎上一袋两袋,或自家享用,或馈送亲朋,曹县人外出寻亲访友,亦常以此为礼。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五.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菏泽木瓜

菏泽木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菏泽木瓜树是一种蔷薇科落叶灌木、干高一丈许,每年开花结果,其果实为椭园形,皮光滑,腊质,果粉,色金黄,香味浓郁,沁人肺腑,置于室内,果香久而不散。木瓜含有苹果酸、洒石酸,柠檬酸、维生素丙等,经加工可制成瓜糕、木瓜露酒,经常食用有益身心健康。木瓜蒸熟或烧后,果质变软,加糖搅拌,酸甜可口,是别有风味的饮料,木瓜切片晒干,可入中药具有益肝、调胃、健脾、舒筋活血的作用,还可治疗中暑霍乱、吐泻、脚气等症,对转筋的治疗效果最好。

六.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七.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麻片

麻片

麻片,亦名焦切,在单县的生产历史悠久,它选用优质白芝麻、绵白糖、饴糖等各种原料,采取传统工艺—一芝麻去皮、熬浆、上浆、压片、切片等工序精制而成。

该产品薄如白纸,洁晶透明,香酥可口,脆而不粘,回味悠长。其产品营养丰富,食后有润肺、养胃之功能。1985年被省供销社评为优良产品。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九.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加饭酒

加饭酒 黄酒中之最佳品种。加饭,顾名思义是与酒相比,在原料配比中,加水量减少,而饭量增加。由于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所以酒质特醇,俗称“肉子厚”。它色泽橙黄清澈,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鲜甜醇厚,具有越陈越香,久藏不坏的特点。



过去,因配方不同,分为单加饭和双加饭,后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全部生产双加饭,外销称为特加饭。此酒酒液像琥珀那样深黄带红,透明晶莹,郁香异常,味醇甘鲜,含酒精17.5~19.5%,含糖1.5~3.0克/100毫升,总酸0.45克/100毫升以下。在绍兴黄酒总外销量中占9/10,深得中外饮者青睐,是半干型黄酒的典型代表。以坛装的陈年加饭酒,叫花雕酒。其坛包装精美,可作高档礼品。

十.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