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拉萨春蓉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拉萨春蓉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0 13:19:02

一.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奶渣“蜕”

奶渣“蜕”

原料:上乘酥油一斤,奶渣五两,红塘四两。

制作方法:干奶渣加湿,酥油捏成碎块,红塘捣碎成颗粒状。把它们一起放在盆子中用手拌和,拌和匀称后放在方形或者圆形的器皿中用力挤压成形,即可脱离所盛器皿,奶渣蜕就做好了

二. 西藏 拉萨 墨竹工卡县 斯布牦牛

斯布牦牛

产地(或分布):西藏自治区的斯布山沟。

数量:1995年存栏3500头。

主要特征:体型硕大,外型近似矩形。角型向外、向上、角尖向后,角间距大。胸深宽,大多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但多数后躯股部发育欠佳。屠宰率为50%,日产奶量为1.8千克,乳脂率为5.9~10.7%。性成熟期3.5岁,初配年龄4岁,7~10月为配种季节,多为1年1胎。

三.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藏腰刀

藏腰刀有装饰、防身、生产、生活等用途。拉萨、拉孜、当雄、易贡等地的腰刀最为著名。一般是在铜质的刀鞘上镂刻龙、凤、虎、狮等图案,有的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装饰品,玲珑剔透、精巧细致。拉孜藏刀,刀口锋利,样式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多年来畅销国内外( 阿里)

四.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人参果

【人参果】又名蕨麻,藏语名“戳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25厘米,叶绿色,开黄花,肉色白,味甘甜。藏区均有分布,牧区最多。能健脾胃,益气补血,生津止渴。不入药,多为藏族过年节时做食品用。( 拉萨)

五.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干酪

干酪也有两种,一种是乳汁提取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分蒸发后凝结成块,然后将它压成饼状,或切成条块状晾干食用;还有一种,用酪浆烧煮,晾干后结丝状或粒状,有甜酪干、酸酪干、白酪干、青酪干等。( 拉萨)

六.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藏族酥油茶

日不可缺少的食品。牛、羊是西1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先将从牛、羊身上挤出来的奶汁加热,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这种桶当地叫“雪董”,是专用来提炼酥油的,高约4尺、直径在l尺左右),然后用专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这时就可以将这层脂肪质舀起来,灌进皮口袋中,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来取代人工提炼酥油。一般来说,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稽耙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拉萨)

七.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藏纸

藏纸

藏纸,是一种可以传承千年、西0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品。

众所周知,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忠实地记录着历史,见证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因它易腐烂、化和破损等缺点,不易长久保存。藏纸工艺品

藏纸是由西藏产的狼毒草(藏语称为“日加”)、麻等4种草药的纤维,经数十道工序制成。这4种原料大多数是制作藏香的原料和药材,因而成本较高,而数十道工序不能有一道出错,否则整个产品就全部作废。因此,称它为艺术品,并不为过。

八.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奶品

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酸奶子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语称“俄雪”。酸奶子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拉萨)

九.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嘎洛鞋

这是藏族妇女穿的一种鞋,传说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传下来的。鞋面是白氆氇,后跟和鞋尖有一块黑色牛皮,鞋尖略微向上翘起,鞋筒高,筒顶用红色羊毛做边。鞋底由多层牛皮粘合,用牛筋绳缝钉,坚固美观。要是旅游者买一双穿上,一定会享受到入乡随俗的快乐。

十.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唐嘎藏鸡蛋

唐嘎藏鸡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唐嘎藏鸡蛋是西藏拉萨达孜县的。

由达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唐嘎藏鸡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商标注册证,这是拉萨市申报成功的第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2017年新增的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