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杭州龙翔桥特产 杭州独一无二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杭州龙翔桥特产 杭州独一无二特产更新时间:2024-01-07 10:11:24

一. 安徽省 滁州 定远 定远桥尾

“桥尾”是安徽省定远县一种,腊肉中的佼佼者。因选用猪臀(尾)部的肥瘦肉,产于炉桥镇,故名“定远桥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定远桥尾,用料讲究,是选用当地的定远猪(一种瘦肉型的猪)臀部带尾骨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盘,精心加工腌制而成的肉制品。盘,即经过加工腌制的肉制品,形如芭蕉扇状。太肥或太瘦的厚皮猪都不适宜,每个“桥尾”重量大约在2-2.5公斤左右,形状如扇,其肉切片,晶莹透亮,红白相间,宜蒸宜煮,开胃适口,不腻不厌,过夏不哈,隔冬不坏,不滴油,且耐贮存,是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

二. 浙江省 杭州 临安 马兰

为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嫩茎叶供食。荤素皆美,亦可加工脱水或制罐头。经设施栽培可在冬春秋三季上市。( 临安)

三.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京山县国宝桥米

桥米,是传统的名品,早在明嘉年间就被嘉靖皇帝定为贡米,这种米具有颗粒长,感观好,光洁透明,可口不腻,喷香扑鼻,能增加食欲,是宴请宾客的佳品。

四. 浙江省 杭州 春笋步鱼

原料:

鲜活土步鱼400克、白糖5克、湿淀粉50克、葱段10克、精盐1克、色拉油500克、味精2.5克、生净笋肉100克、酱油20毫升、绍酒10毫升、芝麻油5毫升、胡椒粉适量

制法:

1、将步鱼剖杀洗净,切去鱼鳞和胸鳍,斩齐鱼尾,批成雌雄两片,用精盐、湿淀粉上浆,拌匀待用。笋切成比鱼块略小的滚刀块。

2、将酱油、白糖、绍酒、味精、湿淀粉和汤水,放入碗中调成芡汁待用。

3、炒锅置中火上烧热,滑锅后下色拉油,油温至80度时倒入笋块炸15分钟,用漏勺捞起,待油温升至130度时,倒入鱼块,用筷子划散,将笋块复入锅,约炸20秒钟,起锅倒入漏勺。4、锅内留油25毫升,放入葱段煸出香味,即下鱼块和笋块,接着把调好的芡汁倒入锅,轻轻颠动炒锅,以防鱼肉散碎,待芡汁包住鱼块时,淋上芝麻油即成。吃时根据食者爱好,加适量胡椒粉。

特点:

鱼嫩味鲜,笋脆爽口,色泽黄亮,为杭州传统名菜中初春难得的时菜,也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五. 浙江省 杭州 富阳 富阳芦笋

富阳芦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阳芦笋是浙江省杭州富阳的。

富阳是浙江省芦笋主产区,是全国著名的绿芦笋产区。由于其营养价值高,风味鲜美,芳香润口,能增进食欲,是一种防癌保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很流行。

日前,由浙江富阳市农业局申报的“鹳山”牌绿芦笋,经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审定,被评为“中国特色名品”。

富阳绿芦笋远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畅销上海、北京、广州、香港等国内市场。

目前富阳市的“鹳山”牌绿芦笋已达到产品优质无公害,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富阳芦笋

富阳市芦笋产业协会

12437858

芦笋

六. 广东省 汕尾 陆丰市 桥江水蟹

桥江水蟹

七. 河北省 石家庄 裕华区 雪桥八仙

雪桥八仙是河北石家庄的一道风格别致的菜肴,它的制作方法是:将六只鸡蛋的蛋清打成飞糊,抹成单孔大桥形状,桥两头用黄瓜或冬瓜作为桥柱,装笼蒸使之定型。同时,将赵县雪花梨和桔子、萝卜去皮核上笼蒸熟,取出摆在大盘内,将蒸好定型的大桥横置其上。樱桃、青梅、桂元肉、葡萄干、银耳分别点缀在大桥上下,最后将熬好的汤汁浇在桥上即成。此菜景中有味,口味纯甜,且具有多种水果的香味。

八. 浙江省 杭州 杭州火踵神仙鸭

原料:

肥鸭1只(约重1500克)、净火踵1只(约重300克)、葱结30克、姜块15克、

精盐15克、味精3克、绍酒15毫升

制法:

1、将鸭宰好,煺净,背部尾梢上横开一小口,取出内脏。背脊直划一刀。放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去掉血蒙,挖掉鸭臊,敲断腿梢骨,洗净。

2、取大砂锅一只,用小竹架垫底,鸭腹朝下,和火腿并排摆在上面,放入葱结、姜块,加清水约3500毫升,加盖至旺火上烧沸,移至微火上焖炖至火腿和鸭子半熟,启盖,取出葱、姜,捞出火踵剔去踵骨,仍放入锅内,再把鸭子翻个身,盖好锅盖,在微火上继续焖炖至火踵、鸭子均酥为至。然后捞出小竹架,撇去浮油,将火踵取出,整齐地覆盖在鸭腹上面,加入绍酒、精盐,盖好锅盖,再炖5分钟,使佐料和原汁渗入到鸭肉内,最后,加入味精上桌。

3、此菜加上天目笋干、鲜笋同炖,即成为有名的“笋干老鸭煲”。

特点:

此菜火踵鲜红浓香,鸭肉肥嫩油润,原汁原味,营养丰富,诱人食欲,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九.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笪桥黄瓜

笪桥黄瓜 笪桥农民种植黄瓜历史悠久,量制成瓜干,则是百多年前的事,笪桥黄瓜,以产地得名,始种地是中村、留村,以后陆续发展至附近的山埇、下垌、英笔、禾仓角、尘塘、良埇、低坡、西埇和瑶埇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笪桥黄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旧产区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外,相邻的良光区(镇)豺岭、龙秀、落底、斋塘坡和出拔等地也有种植。50年代至70年代,笪桥每年种植黄瓜100多亩,制成瓜干15吨左右。

笪桥黄瓜有甜瓜、黄瓜、米瓜和蛇瓜4个品种。这些瓜经过细致加工腌制成的瓜干,色泽金黄,淡甜,鲜脆可口,

笪桥黄瓜干久贮不坏。黄瓜干与瘦肉加上冬茹、蚝豉,剁成肉饼,美味可口,饶有风味;将陈年瓜干合老米熬成稀饭,可治慢性腹泻及痢疾;以酸醋、生姜作佐料,把瓜干同猪蹄或生鸡一起熬汤,是产妇的精良食品,既消食开胃,又去淤生新。因此,人们往往把笪桥黄瓜当作送礼佳品,赠送亲朋挚友。故此,笪桥黄瓜干远销广州、深圳、珠海、海口、三亚、湛江、南宁、北海和香港、澳门等大中城市,且销售量日益增大,经久不衰。

十. 四川省 宜宾 珙县 楠桥蚕桑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楠桥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这里是一片片绿油油、错落有致的桑园,一条条阡陌纵横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栋栋碧瓦红墙镶嵌的小洋楼被掩映在满岭翠绿的桑园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和醒目,一条蜿蜒曲折的已硬化的南风公路横穿全村境内,像一幅山村新画卷,使山村的旧貌换上了新颜。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积极试验养蚕新技术,将传统的春、夏、秋和晚秋,4季之间有间隔的方法改进为现在的第一季蚕刚到第二眠的时候,就开始育第二季蚕了,同时实行小蚕共育。这样多批次滚动养蚕,既增加了批次和产量,又减少了桑叶浪费。改变传统的年3-4次养蚕布局为年5-8次。今年,这项新技术已经在全县推广。天然彩色蚕茧试养成功。2009年上半年,楠桥村在去年推广的“工厂化”养蚕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引进彩色蚕茧进行试养,村支部书记李跃康成为第一位试养人,并取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扩大了养殖规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