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湖州长兴特产是什么 浙江省长兴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湖州长兴特产是什么 浙江省长兴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9 10:11:44

一.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长兴吊瓜籽

长兴吊瓜籽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兴吊瓜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兴吊瓜学名栝楼,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主要产于浙江省长兴县。生长在海拔100—1800米气候温润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丛中,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其根、籽、皮皆是重要的中药材。

长兴吊瓜籽富含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微量元素及生物碱、黄酮类、疳类和有机类等含量颇丰。
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全》中药志等中医药文献记载:皮、籽、根均可人有药,具有润肺化痰、降火止咳、宽胸散结、消肿祛毒、润肠通便等功效。
长兴吊瓜有健胃、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作用,主治痰热咳嗽、肺痰咳血、胸闷、消泻和便秘等症。吊瓜籽还具有消炎、抗癌功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抗癌新法精编》介绍:其对肺癌、胃癌、胰岛素乳腺癌等疗效显着。

长兴吊瓜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长兴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竹笋炖排骨

“竹笋炖排骨”,不仅菜好吃,而且汤鲜美。这道菜的原料必须是马蹄笋,不能用毛竹、淡竹、麻竹等其他竹笋。

三.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鸡肉线粉

鸡肉线粉是浙江湖州著名风味小吃,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原来由浙江湖州县一串走巷,小名“毛狗”的小贩首创,故又称“毛狗线粉”,有鸡肉,猪肉,猪杂碎线粉等诸般品种。该线粉选用纯绿豆特别精制成粗粉丝,质地滑润,烹制考究。长期以来,鸡肉线粉以鲜美异常而脍炙人口,常为街头巷尾流动食摊所经营,供过往行人驻足品尝。

四.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南浔酒

产品名称:南浔酒

产品产地:湖州南浔

产品特性:香气浓郁,口味爽净,余香不绝。

产品成分: 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酚类。

产品功效:生津开胃、清神安睡、控制动脉硬化、预防胃溃疡及老年痴呆。

产品简介:湖州南浔酒,清辣过之,亦以过三年者为佳;此酒香气浓郁,口味爽净,余香不绝,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酚类等多钟营养成分。故农村盛行。

五. 浙江省 湖州 吴兴区 湖州绫绢

产品名称:绫绢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

产品特点:轻如蝉翼,薄若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

产品类型:工艺品

产品简介:“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绢主要用于代纸作画作书,绫主要用于装裱书画。由于绫的缩水率与宣纸基本一致,所以具有装裱平挺、书面不皱不翘的特点,雍容华贵,古朴文雅,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绫绢还被用来做民族、戏剧服装,制作宫灯、灯罩、风筝、屏风、绢花工艺美术产品,糊饰精美的工艺品锦匣和高级楼堂宾馆的内壁等。

产品历史:绫绢生产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三国时,双林地属东吴,所产续绢已享盛名,有“吴续蜀锦”之称。南朝梁武帝时期,双林续绢生产已相当发达,并经由广州,销往林邑(越南)、天竺(印度)、扶南(柬埔寨)等十多个国家。从唐代起,双林绢被列为贡品。到明朝嘉靖年间,双林镇已有几千家续绢生产户。清朝乾隆年间,镇上有绢庄20多家。1919一1921年是双林续绢生产最盛时期,全镇有脚踏手拉织机2000多台,年产续绢240多万米。

六.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太湖白虾

白虾是太湖名产,白虾壳薄,活时透明,死后变成白色,因此而得名。白虾俗称"水晶虾",其壳极薄,通体透明,晶莹如玉,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可烹制百十道菜肴,著名的"醉虾",上桌后还在活蹦乱跳,吃在嘴里,细嫩异常,鲜美无比。

《太湖备考》载:"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大抵江湖出者大而白……"其头有须,胸有爪,两眼突出,尾成叉形,大多生长在水草繁茂、风平浪静的开阔浅滩处,以植物碎片、有机残渣和弱小无脊椎浮游生物为主要食料,生长期一般为一年左右,其生命娇弱,离水即死。太湖白虾的捕捞季节与梅鲚、银鱼相差不远,捕捞旺季通常在农历六至七月间。

太湖白虾的制作方法很多,除用白虾做"醉虾"外,可制作红烧白虾,令人百吃不厌,也可用白虾剥虾仁,其肉嫩,出肉率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食用极为方便。此外,"水晶虾球"、"芙蓉虾片"、"核桃虾饼"等名菜,样样都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美味,诱人食欲,令食客赞不绝口。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通常农历六、七月间是吃白虾的时令,这时上市的白虾,当地人称为"三虾",即虾子饱满、虾脑充实、虾肉鲜美,店家便有"三虾面"应市。

七. 浙江省 湖州 德清 芽麦圆子

芽麦圆子

芽麦圆子是新市四乡八村农家的传统点心,大多为农家自制自食,也有为馈赠亲友而特地制作的。芽麦圆子的主要原料为糯米粉、小麦芽、棉线草、白糖、芝麻等,是纯绿色食品。它口感香甜糯软,冷食尤佳。

八.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熏豆茶

熏豆茶



熏豆茶是南太湖地区的传统土品,农家待客素有自制和饮用此茶的习俗。历史源远流长, 为太湖传统风味之一绝。 目前,我市许多地区还保持着这一待客习俗。许多农家还用锅粢茶、熏豆茶和绿茶作为招待“毛脚女婿”首次登门的礼仪。换句话说,也就是“毛脚女婿”喝了甜蜜的锅粢茶、咸味的熏豆茶和清淡的绿茶这三杯茶,就算过了丈母家的“第一关”。湖州东郊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爱将熏豆茶作为正月招待亲友及婚礼宴席的首选饮品。

其实,熏豆茶中只有少量嫩绿的茶叶,更多的是称之为“茶里果”的佐料,其种类繁多,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叫熏豆,又名熏青豆。采摘嫩绿的优良品种的黄豆,本地人叫“毛豆”,经剥、煮、淘、烘等多种工序加工而成,后再放人干燥器中贮藏备用。它具有馨香扑鼻、咸淡相宜、和胃益中等特点;第二种是芝麻,一般选用颗粒饱满的白芝麻炒至芳香即可;第三种,民间叫“卜子”,其学名为“紫苏”。熏豆茶中所用的紫苏以野生为上。只可惜目前野生者渐少,多以人工培育者代之。紫苏经炒制以后,不但芳香浓烈,还具有理气开窍、消食和胃的药理作用;第四种为橙皮,是一种产于太湖流域的酸橙之皮。也可用蜜饯中的“九制陈皮”代之,但更多的却由民间自制。他们用桔子皮经煮、刮、切、腌、晒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理气健胃之功效;第五种,名为丁香萝卜干,即胡萝卜干。胡萝卜洗净切丝后有两种制法:一以适量的盐生腌后晒干即成;另一种煮熟后腌制,晾干。后者更适宜牙齿不便的老年人食用。

以上五种,是熏豆茶中必备的“茶里果”。一般在冲泡前应以适量的比例调合,装入储存罐中;备用。此外,不少好客的湖州人还根据各自的喜好和条件,在、‘‘茶里果”中加入扁尖笋干、香豆腐干、咸桂花、腌姜片等多种佐料。但其中有个原则务必遵循,那就是所放的佐料既不能是腥膻油腻之物,也不能造成茶汤的浑浊。此外,在佐料的搭配上应根据客人的爱好,做到恰如其分,如果嫌淡,还可酌加食盐和味精。待所有的.“茶里果”投放完毕以后,再放上几片嫩绿的茶叶,以沸水冲泡,一碗兼有“色香味形”特点的熏豆茶就可品尝了。

九. 浙江省 湖州 德清 德清毛竹

德清县气候暖湿,土壤肥沃。勤劳的劳动人民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土生产,为家乡锦上添花。

松、竹、梅,素被誉“岁寒三友”,尤其是竹子,不畏严寒酷暑,具有坚定、正直、有节、虚心、团结等品格,历来为文人雅士赞叹不已。清代著名画家、诗人郑板桥有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盛赞其高风亮节。

竹子在德清早就有广泛种植,无论是西部的深山野坞,还是在平原水乡的房前屋后,到处可见郁郁葱葱的竹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语,说出了竹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竹子的种类很多。德清主要的竹种有毛竹、淡竹、刚竹、早元竹、哺鸡竹等。现有毛竹139020亩,杂竹林43727亩,早元竹2955亩。毛竹、淡竹、刚竹主要产于筏头、南路、后坞、上柏、对河口等乡镇;早元竹主要产于武康、二都、秋山、城关、雷甸、上柏等乡镇。如今筏头、后坞、南路等重点产区的竹林收入占山林产品总收入的60-70%,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在德清有毛竹丰产林1.2万亩,渔用大毛竹商品基地5千亩,毛竹蓄积量达3000万支,平均每亩产竹180支。每年可提供商品毛竹200-300万支,最多的年份可达400万支以上。每亩年提供16支以上,名列全国第一(全国亩产平均为2.2支)。目前,德清县毛竹总产量仅次于本省安吉县及安徽省的广德县,是全国重点产竹区之一。近年形成的浙北毛竹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毛竹交易市场和集散地。

过去,德清的竹子大多是作为原材料销往外地。如今广大竹区人民充分重视竹资源开发,依托旅游胜地莫干山,大力发展竹工艺品,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筏头乡莫干山扇厂利用当地毛竹资源,经过深度加工,制成精巧、美观的各式工艺扇,行销国内外。筏头乡人造板厂利用竹加工中的废料,制成胶合板,为国家节约了紧俏的木材,既充分利用了竹资源,使广大群众劳动致富,又支援了国家建设。

十.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长兴紫笋茶

长兴紫笋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兴紫笋茶历史源远流长,久负盛名,是中国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茶圣陆羽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发现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并以“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载入《茶经》,取名“紫笋”,推荐给皇帝。唐代贡茶分布较广,包括五道十七州部,而顾渚紫笋茶最为著名,乃贵为贡茶之上品,有诗云“琼浆玉露不可及,紫笋一到喜若狂”,被后人称谓中国贡茶之最,中国名茶之源,而且朝廷命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贡焙”。 近年来,长兴紫笋茶连续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省级名茶、中国名茶、全国名茶、农业部首届国际农博会获名牌产品等称号。并先后荣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浙江农业博览会评为金奖等荣誉称号;“紫笋”牌商标已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紫笋”牌紫笋茶已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长兴县

产品季节:清明至谷雨期。

产品特性:泽绿翠,银毫明显,香孕兰蕙之清,味甘醇而鲜美,茶汤清澈晶亮,叶底细嫩成朵。

产品成分:富含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能:该茶不仅清凉可口,而且有回归自然、驻颜悦色、治疗咽喉肿痛等功效,是炎炎夏日消暑、润喉的理想饮品。

产品简介:紫笋茶亦称湖州紫笋、长兴紫笋,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早在1200多年前已负盛名。由于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为紫笋茶。

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展,形似兰花。

如今紫笋茶是国家级名茶,获北京农博会金奖。

产品历史:唐代贡品——紫笋茶,被历代文人誉为“茶中极品”,产于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早在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4~765年),茶圣陆羽在长兴考察茶叶,发现此茶优于其他茶,就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长兴作为茶圣陆羽的第二故乡,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涉足紫笋茶原产地顾渚山,留下了许多诗篇和摩崖石刻,成为珍贵的中华茶文化遗产。“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随着紫笋茶贡额的增加,在顾渚山建造了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茶厂——贡茶院。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督造贡茶,顾渚山立旗张幕,太湖里画舫遍布,盛况空前。龙袱包茶,银瓶盛水,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等诗句。当时采茶役工约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顾渚紫笋茶在唐代连续进贡八十多年,会昌中(公元843年)进贡紫笋茶数量近二万余斤,朝廷将贡额勒石立碑,定名为“顾渚焙贡”。自唐朝经过宋、元,至明末,连续进贡876年。顾渚紫笋茶作为贡茶可谓进贡历史最久、制作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质最好、进贡时间最长的贡茶,顾渚紫笋是中国贡茶之最。

地域范围

长兴紫笋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长兴县水口乡、夹浦镇、小浦镇、煤山镇、白岘乡、龙山街道、雉城镇、林城镇、泗安镇、二界岭乡、吴山乡、和平镇、李家巷镇、洪桥镇及国营场站等地的天目山余脉山区,辖15个乡镇92个村(场)。东至李家巷镇的青草坞村、南至和平镇的周坞山村、西至泗安镇的五丰村、北到夹浦镇的父子岭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43′-31°11′,东经119°33′-120°06′。全县国土面积1430平方公里,保护区茶园面积6600公顷,产量1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