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武宣特产什么 武宣县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武宣特产什么 武宣县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3-11-12 13:29:12

一.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油茶

龙胜县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广西的油茶主产区之一,气候和地理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被国家确定为广西11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试点县之一。龙胜现已建成22万亩油茶基地。

龙胜县平等乡种植油茶历史悠久,油茶是本乡主要产业之一,是龙胜最大的产油区,平等油茶具有品质好、出油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平等乡的油茶种植面积约6万亩,年产油茶籽1500万斤。

二.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马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广西百色地区的田林、隆林、那坡西林、凌云、乐业和百色等县。分布于广西河池地区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等县,以及云南省文山的广南、富宁、马关等县。

【形成历史】

百色养马的历史,在文献和出土文物、房屋装饰和壁画中均有反映。据《田林县志》记载:“迎娶时用轿马、鼓锣、灯笼火。”民间有饮酒及食牛、马、犬等肉的习惯。《凌云县志》记载:“行之一事,殊感两难,有余之家,常用轿马,畜马一匹。”1972年,百色地区西林县普合村出土的西汉文物鎏金铜骑俑,清康熙时修建的粤东会馆,屋脊上的雕塑壁画绘制有许多马俑和骑士。以上史实和文物艺术均说明百色地区养马历史悠久。百色山区牧地广阔,牧草丰富,全年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马匹在无棚舍条件下,放牧于高山峡谷之中,任其自由采食和繁殖,需要役用时,将马牵回圈养。使役时补饲玉米2-3kg,或糠麸4-5kg以及青草5-10kg。产区交通不便,历史上百色地至南宁和贵州兴义的往返货物均靠马匹运输。人民世世代代养马用马,对马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积累有丰富的经验。所以百色马是在产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经劳动人民精心培育而形成的。

三. 广西 来宾 武宣 金龙茶

金龙茶:产于东乡镇的金龙茶,因山高而得名。由于该山高且雾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壤肥力适中,故其茶品质优良。加之采用传统制茶技术和现代制茶技术相结合,金龙茶成品外形若龙,汤色青绿,香气幽长,味道甘醇,成为名茶,远销港澳及新加坡等地。

四. 广西 防城港 防城区 广西肉桂

广西肉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玉桂、牡桂、亚热带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是广西亚热带芳香药料植物中的“三宝”之一。肉桂树的皮、枝、叶用途很广。可作药用,可制香料和提炼桂油。成品有:桂皮、桂子、桂蛊、桂丁、桂辛和桂油等。防城区、上思县等地一般年产桂皮200万公斤以上,最高年产达350万公斤。桂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多年前就已远销欧洲,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广西肉桂”系中国广西省南部亚热带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肉桂(CinamomumCassiaPresl),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造林后5-6年即可剥取桂皮和采叶蒸油,桂皮和桂油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工种植肉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0把发展亚热带优势水果和经济林木作为“奔小康工程”来实施,肉桂被列为重点项目来发展。广西桂东南、桂西南适宜发展肉桂种植的县市,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大规模营造肉桂林地,从而广西肉桂生产创了历史新的篇章,出现了一批批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村乡(镇),10万亩以上的县市,展现出连片开发、连片造林,建大基地的新格局。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肉桂有林面积还只是50万亩左右,但到1996年总面积已达176万亩,六十年时间面积增加了3倍多。到2000年广西肉桂林地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大关,达到250万亩以上。其中肉桂林地面积在30-40万亩的县市有平南、防城、岑溪、藤县;20万亩以上有容县、苍梧,10万亩以上有上思县。广西肉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肉桂生产基地。年产桂皮3万吨以上、桂油约1000吨,种植面积和桂皮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桂皮出口和桂油的加工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广西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广西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建议的函》(桂政函〔2006〕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平南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5个县(市、区)的全部乡镇及那坡县百合乡、百南乡、百都乡等3个乡;东兴市东兴镇、马路镇、江平镇等3个镇;上思县南屏乡;桂平市油麻镇、罗秀镇、麻垌镇、罗播乡、木根镇、中沙镇、中和镇、石龙镇、金田林场等9个乡镇林场;昭平县古袍镇、五将镇、富罗镇、木格乡、马江镇、富裕乡、庇江乡、走马乡等8个乡镇;梧州市蝶山区长洲镇、夏郢镇等2个镇;蒙山县陈塘镇、黄村镇等2个镇;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浪平乡;容县十里乡、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7个乡镇;北流市六麻镇、平政镇、六靖镇、隆盛镇等4个镇;兴业县城隍镇、北市镇等2个镇;陆川县陆川林场等4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五. 广西 河池 巴马 麻鸡

麻鸡

该鸡躯体小,呈椭圆,项鸡成鸡不足1.5公斤。肉质坚实,味甘甜,口感极佳。其价格较其他鸡种高出80%以上。“无鸡不成宴”,客至巴马,席间少不了麻鸡一只。其食法有白切鸡、脆皮鸡或燉鸡,可依食客爱好而选择。

六. 广西 桂林 平乐 寿子鱼

寿子鱼,是桂林人皆知的美味。

用特殊剔骨技术将鱼骨剔除得干干净净的寿子鱼在享用的时候不用担心鱼刺带来的烦恼,而且晶莹剔透的鱼片经过一片一片的涮烫之后味道鲜、甜、脆、嫩,让不少人吃过一次便难以忘怀。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降脂瘦身功效的寿子鱼还能让嘴馋又爱美的食客们焕发出健康的光彩。

七. 广西 桂林 阳朔 玉竹牛肉

传统家常菜。采用玉竹、牛肉、精盐、汤水作原料。将玉竹放入瓦罐中加汤煮出味, 再加牛肉及佐料煮至肉烩汤浓,即可装碗上席。

功效:

有养阴益血,润肤增白之功。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面色萎黄,肌肤干燥,皮肤色素沉着者

原料:

牛肉700 g,玉竹60 g,桃仁6 g,生姜2片,盐,花椒适量。

制作方法:

将牛肉洗净,切成块,用开水烫去腥味;

玉竹洗净;桃仁去皮;

将牛肉、玉竹、桃仁、生姜,花椒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八.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

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

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

九. 广西 来宾 武宣 红糟酸

武宣丰富,有产于广西区级风景区百崖大峡谷的山沟笋尖、河中厥菜、树上木耳、香菇等森林野菜;清热解毒、健脾强身的武宣香芋、淮山、东乡马蹄、李子;清香诱人的双孢菇、鸡腿菇、巴西菇、茶树菇,还有牛心柿、李子、桂圆肉、葵瓜子油等等。所有这些东东,有些你可以在县城各店买到,有些你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还有的你可以在餐桌上偿到,下面我隆重推出我们武宣独有的红糟酸:

红糟是用煮好的米饭,拌入红糟种子(每制做一次红糟都会把一小抓留下来作为种子)使之发酵后制成干爽、松散、浓香、殷红的新鲜红糟(用水越洗越红,不添加任何色素)。用它来腌制各种蔬菜瓜豆,特别是姜、荞头、辣椒、豆角、木瓜、空心菜梗等,腌制后色泽鲜艳,滑嫩脆口,香味独特,酸辣适度,色、香、味俱佳。用红糟焖鱼或炒猪大肠、猪肚、菜梗等家常菜,那浓香味道更是催人食欲,看了都要流口水,确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十. 广西 来宾 武宣 武宣县河马乡双髻龙茶

产于河马乡双髻龙茶,因山而得名。由于该山高且雾多,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壤肥力适中,故其茶品质优良。加之采用传统制茶技术和现代制茶技术相结合,金龙茶成品外形若龙,汤色青绿,香气幽长,味道甘醇,成为名茶,远销港澳及新加坡等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