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梅州大埔番薯哥特产有限公司 广东省梅州市番薯哥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梅州大埔番薯哥特产有限公司 广东省梅州市番薯哥更新时间:2024-01-28 15:55:49

一.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白水寨番薯

白水寨番薯是增城市农产品中特有的品牌,以派潭独特的水土培育,营养丰富,一般为紫色芯,淀粉含量特别高,淀粉颗粒小,肉质细滑,含糖量高,具有筋少味甜,黄肉绵紫肉香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后口感更显香甜。该品种在客家地区山坡上种植,在山区镇种植面积较大,山区纯朴的自然条件,以有机肥为主的客家种植方式,给予各种农家产品最优质、最天然的品质保证。经科学研究发现,蕃薯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钙、钠、磷、铁和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其中胡萝卜素含量等同胡萝卜,维生素含量相当于柑桔,整体营养素质高于其它农作物,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抗癌防病保健功能。而紫薯除了具有普通红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紫薯营养丰富具特殊保健功能,它含有20%左右的蛋白质,包括18种氨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其中包括维生素A、B、C等8种维生素和磷、铁等10多种矿物元素,是优质的养生保健食品。因此说蕃薯是集粮、果、蔬于一身的保健食品和悠闲食品。

二.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石牌红”番薯

“石牌红”番薯

揭东县炮台镇石牌村一带,生产一种肉质金黄略带红色的番薯,谓之:石牌红。用其制成佳肴(去皮、切条、浸水、拌糖、煮熟),颜色金黄鲜艳,十分悦目;味道甜中含甘,异常适口。近年来,不独潮汕,广州等地的酒楼也有此菜肴面市,甚至在港澳及东南亚也是声名大噪。

“石牌红”的烹调有独特之处,把薯洗干净去皮,雕削成莲花状,泡浸水中十分钟,捞起后,配以白砂糖,慢火煮之,薯块不散,表层裹着糖纱,色泽鲜红,嚼之柔软爽口,清香四溢。许多到过砲台镇的国内外嘉宾,都喜欢寻觅品尝,一饱口福。

三.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高陂瓷

大埔高陂瓷:产地高陂镇。有青瓷、薄胎瓷、釉下青花、釉下五彩等。著名产品为豆青竹节茶具、豆青竹节笔筒及豆青竹节杯,釉色别为深浅,颇为素雅。薄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被称为白玉瓷,精巧玲珑,秀丽典雅。釉下青花瓷瓶及釉下五彩瓷瓶,色彩斑斓,精巧细腻,绿如翡翠,白胜羊脂。该瓷创始于宋,已历经700余年。

大埔是“陶瓷之乡”,而高陂则是大埔县最早的陶瓷产地,又是周边乡镇的陶瓷集散地,故有“瓷都”、“白玉城”之称。

高陂的陶瓷生产早在宋朝末年就兴起,并一直持续发展,同时还辐射影响了高陂周围的光德、平原、银江、洲瑞等地的陶瓷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高陂陶瓷业更添生机,在制作、煅烧、上彩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新工艺和高科技手段,产品的质量、数量、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影响更大,销售更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陂的陶瓷久享盛名,饮誉中外,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华时,特派英国记者来大埔购买赤山瓷厂生产的45头“柳亭牌”青花餐具和“帆船牌”青花茶具作为访华纪念品和礼品。高陂的陶瓷还被选为国礼瓷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用瓷。大埔的薄胎瓷是广东省独特名瓷,被誉为“广东瓷器之花”。目前主要生产日用瓷、工艺陈设瓷、建筑瓷、工业卫生瓷、陶器等6大门类产品。陶瓷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9个省市。高陂镇共有陶瓷企业512间,年产量248万件,产值1.2亿元。陶瓷经济收入占全镇工农业总收入56.8%。因高陂是大埔瓷业中心镇,华侨瓷厂、赤山瓷厂、大埔瓷厂等10多间国有瓷厂均设在这里。

四.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官田茶

兴宁种茶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龙北官田茶是较早出名的兴宁茶。官田茶品种优良,均种在海拔三百米以上的山岭上。官田茶是粤东八大名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又引进了不少优质茶,其中“南华牌”奇兰乌龙茶曾获省优、部优和亚运会“绿色食品”称号的殊荣。近十多年来我县的单丛茶也很出名。

五.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茶阳竹

大埔县茶阳镇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林资源优势,新引进多家竹制品加工企业,年耗竹量达13万多吨,繁荣了当地竹产品交易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

茶阳镇是竹子之乡,过去,该镇由于竹制品加工企业少,砍伐的竹子除了一部分销往镇竹器工艺厂,一小部分由民间艺人用手工制成簸箕、竹藤等竹制品外,绝大部分的竹子只作一些简单的粗加工或直接运往建筑工地,销量非常有限,价格也一直上不去,低廉的竹子价格使得农民依靠种竹收入有限,积极性不高。该镇大批大批的竹子因此被浪费在山里,农民守着优质的资源却总也富不起来。

近年来,该镇抓住招商引资的热潮,大打竹木资源优势牌,引进外资推进竹木产品精深加工,新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多家,并大力支持、引导原来的镇竹器厂等一批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发展优势的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大大增加了竹子的需求量,繁荣了竹子交易市场。

2003年该镇每50千克竹子的售价为10—12元,2006年则提高至18—20元。按一个农民平均每天可以砍伐250千克竹子计算,按2003年的价格只能卖50—60元,而现在能卖90—100元。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昔日少人问津的竹子成了宠儿,现在该镇已有竹林面积:丛生竹1.5万亩、毛竹8.1万亩。

据了解,去年仅卖竹一项收入,竹林少的每户农民可增加几千元,多的则可增收1—2万元。“大河涨水小河满”。茶阳竹子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周边的青溪镇、西河镇和丰溪林场等地竹子价格的上涨,使周边镇(场)的农民同样得到了实惠。

六.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溜锅板

溜锅板是个很形象的名词,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用汤匙挑 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软又滑,口感好极了。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客家水咸菜。。。。。。啧啧!!( 兴宁)

七. 广西 防城港 港口区 白切番薯鸭

白切番薯鸭

番薯鸭是防城港的一种优质土鸭,肉质鲜美细腻,骨细肉多,香脆可口。国宴楼厨师根据防城港本地人偏爱原汁原味的喜好,制作出别具防城港特色的白切番薯鸭,并配以柠檬、香油等蘸料,味美鲜香,分外可口。

八.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珍珠粄

珍珠粄

珍珠粄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认为此名不雅,故改名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锅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条1-2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葱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县内以西河一带珍珠粄最为有名。

九. 浙江省 台州 仙居 蜜汁番薯

蜜汁番薯,又称红薯、白芋、山芋、地瓜等。仙居一带所产地瓜,亦称花叶红薯,皮黄肉红,味道鲜甜,据传是清时的贡品。传统名菜"拔丝贡薯"即是取用此种红薯作主料。蜜汁番薯久受食者喜爱,是仙居甜品中的佼佼者。此点心的辅料有白糖、蜂蜜、桂花汁、金橘等。做法讲究,需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其特点是鲜甜不腻、汁浓味美。

十.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紫心番薯

薯型较美观、肉质细腻,含有9种氨基酸和胡萝卜素,能补充人体营养不足,而且药用功能也较好;其内含紫色素、绿原酸、多种维生素,硒、碘、铜、铁、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比普通番薯还多,有些微量元素甚至是普通番薯的数倍;具有保健美容,通便减肥的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