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我有一个特产在外地怎么卖 自己的老家特产怎么卖出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我有一个特产在外地怎么卖 自己的老家特产怎么卖出去更新时间:2024-01-08 07:30:33

一.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人参地锅鸡

此菜系东方大酒店贾林玉制作。2000年被评为泰山名菜,此菜菜汤清、味醇、肉质酥烂。

主要原料有草鸡一只(约1250克左右)、泰山干野参1只、姜片、花椒、 八角、桂皮、花生油、五香咸菜、盐、味精。

制作时先把草鸡宰杀后,剁成块备用,干野参用温水泡至回软,五香咸菜切成滚D块后,用凉水浸泡,泡至咸菜基本无咸味止。然后地锅内放入少量花生油、姜片、花椒、八角、鸡块、桂皮,用中火煸炒,炒至鸡骨从鸡肉中稍微漏出,加入人参及泡汤汁,再加入开水、五香咸菜、盐少许,加盖,小火焖至咸菜、鸡块酥烂为止,再放入少许味精即可。

二. 江苏省 徐州市 贾汪区 徐州地锅鸡

徐州地锅鸡四周是生面锅贴小饼,上面是大量辣椒和花椒,里面是草公鸡块和其他蔬菜佐料。天寒地冻之际,围着这东东喝酒小餐,妙不可言,吃过之后暖洋洋的哦!地锅的由来是过去徐州人都在自家小院里用石头垒灶,放上大铁锅,搁了菜,贴上锅贴,围炉而坐,席地而吃。因此称为地锅。

地锅是苏北徐州、鲁南地区流传甚广的一种民间名吃,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色光润红亮,其香浓郁滑爽,其味醇厚,其形纯正自然,其器古朴,实为汉民族美食文化的民间代表之一。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吃的时候汤浓饼酥,色泽鲜艳,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地锅菜起源于苏北和鲁南交界处的洪泽湖地区。以前,在洪泽湖上作息的渔民,因船上条件所限,往往取一小泥炉,炉上坐一口铁锅,下面支几块干柴生火,然后按家常的做法煮上一锅菜,锅边还要贴满面饼,于是便产生了这种饭菜合一的烹调方法。地锅菜的汤汁较少,口味鲜醇,饼借菜味,菜借饼香,具有软滑与干香并存的特点。如今,有厨师将传统地锅菜的制法加以改良,从而推出了地锅鸡、地锅鱼、地锅牛肉、地锅三鲜、地锅豆腐等地锅佳肴。

三.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地参

剑川地参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地参原为野生的寺庙、斋食素菜,富含各处氨基酸和粗蛋白,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剑川地参,又名虫草参,白族俗称“根载子”;大理洱源地区叫法不同,称雪参;外省山东郓城、河北河间等地又称地参为中华地参、地藕、地笋、泽兰、银条菜。地参株高120至160厘米,株干呈四棱形,节间距2厘米,每节长四片叶,呈十字形对生,开白色芝麻型花,不结籽,叶互生,植物分类学归于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地参原为野生植物,后经驯化栽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地参可以食药两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根(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可以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地参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地参氨基酸含量达16种、还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食品。

剑川沙溪镇是云南省境内野生地参的原产地,也是野地参最早人工驯化栽培的地方,地参常年种植面积2000—3000亩,地参鲜产量3500-4000kg/亩。剑川地参产品加工上世纪90年代以个休户形势开始试验,做一些油炸后加调味品的“地参”特色食品, 2005年“剑川县车记地参食品厂”以地参加工销售为主对地参进行了开发,注册了 “车记号”商标,该厂研制加工出地参油炸风味系列和地参糕,地参糊等十多个品种,产品不仅有省内市场,部分还销往省外,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区 棉布地锅鸡

今日的刘集镇棉布村,1万多亩塌陷地通过治理得到复垦,建成8000多亩的时鲜果菜园和2500亩的鱼塘。水产养殖有260家,大户有二三十家,均是立体养殖。水产养殖带动了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波光潋滟的规模鱼塘吸引了徐州市的钓鱼爱好者前来垂钓,有的企业每年搞一次职工垂钓比赛,就安排在棉布村。每年3—11月份,前来垂钓者络绎不绝。尤其是7—10月份的垂钓高峰,周六、周日车辆川流不息,最多时一天来垂钓的车辆达500辆之多。休闲垂钓直接带动了餐饮服务业的兴起。仅仅几年的时间,棉布村就打出了地锅鸡的特色品牌。现在村里最有规模的五六家地锅酒楼每日门前车辆接龙,多者一天可达500辆。现在棉布地锅已成徐州特色小吃,已在郑集镇、铜山新区、徐州市区、沛县、安徽各地开设了分店。

五. 新疆 下野地西瓜

下野地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下野地产的西瓜俗称下野地西瓜,个大皮薄、汁多、味甜闻名全国。但很少有人知道,下野地西瓜的发源地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一三四团场、主产地也是一三四团场。

下野地一三四团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气温7度,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28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63天,光热资源丰富,宜于农作物生长,尤其适宜西瓜种植和生长。

1984年,下野地一三四团场采用地膜种植西瓜,品种有红优2号,提升了成熟期,第二年,一三四团十一连瓜农采用双膜覆盖,提高地温,当年种植1公顷,亩产7吨。198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乌鲁木齐举行赛瓜会,一三四团场十一连选出10个红优2号西瓜参赛,每个瓜平均重25公斤,含糖量12-13度,比赛结果是一三四团西瓜获得第二名,西瓜远销北京、上海、广州、东北、四川等地。由此,下野地西瓜声名远播。

新疆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26个连队,包括1连、3连、4连、5连、6连、8连、9连、10连、11连、12连、13连、14连、16连、17连、18连、19连、21连、22连、23连、24连、25连、26连、27连、29连、30连、良繁连。地理坐标为东经85°30′37″~85°30′58″,北纬44°37′55″~44°48′29″

AGI2017-02-2114

六.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南岗 地三鲜

地三鲜的主要原料有土豆、青椒和茄子。菜品盘大块粗,酱味浓重,咸香诱人,是东北菜的代表作之一。“地三鲜”一道极简单的家常菜,但是却很考火功,决定这道菜的口感也就那么几秒钟的时间,要做得口感酥脆,香气扑鼻,汁明油亮,而且汁要紧,不能滴汁。

地三鲜的主要原料有土豆、青椒和茄子。菜品盘大块粗,酱味浓重,咸香诱人,是东北菜的代表作之一。

食品用料

主料:土豆(150克)茄子(绿皮)(300克) 青椒(100克)

调料:色拉油(100克) 酱油(10克) 白砂糖(3克) 盐(3克) 大葱(10克) 大蒜(10克) 芡粉(5克)

制作方法

1、土豆一个,茄子一个,青椒一个半,这个是首次尝试的量,熟悉了以后可以按比例增加。

2、土豆切块或者稍厚的片,按喜好,茄子滚刀切块不要太小,青椒随便切,如果图美观,切菱形片。

3、下油,东北菜一般油很大,吃前考虑好。油是用来炸土豆的,所以熟手看着下,生手就约莫着土豆下锅以后能漫过土豆稍多些,大概就是一点五个土豆块的高度。

4、油温80℃以后下锅炸土豆,一般一个土豆的量是两分半到3分左右,捞出来,下茄子,茄子一般来讲说是要炸到金黄色,不过个人认为那样茄子就太软了,所以我一般炸两分钟到三分钟之间炸好以后捞出,下青椒,下了以后,立马捞出来,三个东西装成一盘。

5、油沥出,重新下少许油,葱花,拍好的蒜,有时间的可以倒蒜茸,爆香。

6、把三鲜倒进锅里,然后按日常炒菜顺序下生抽(酱油),黄酒,鸡精,盐,如果有荤汤(比如排骨汤,猪脚汤)可下一勺,别太多猛火煮一分钟,再加少许淀粉(水淀粉、芡粉)略炒,出锅,开吃。

地三鲜的专业做法

茄子切块,土豆和青椒切片,土豆片稍微厚一点。锅里倒些油准备炸茄子和土豆,饭店的火大一般油不热的时候茄子和土豆就下锅了,家里比不了饭店所以油稍微 热的时候再放,大约4,5成热的时候先下土豆然后下茄子,等土豆中间鼓皮儿的时候把青椒放进去,然后马上全部捞出来,油找个小盆什么的倒走,茄子土豆青椒 控干净油。

锅里少留一点油,下葱姜蒜爆香,也可以放点肉炒炒,然后放少许酱油,五香粉,加一大勺子肉汤或开水,放盐,味精,白糖少许,鸡精如果有也放点,汤开之后,把炸好的茄子土豆青椒放进去,勾芡翻均匀就好了,最后少浇一点刚才炸东西的热油就可以吃了。

食用须知

茄子(绿皮):茄子不宜与黑鱼同食,会损伤肠胃。

七. 广西 崇左 龙州县 地菠萝

     地菠萝,响水镇盛产地菠萝,个大汁甜,香味诱人,地菠萝成果味道鲜美,既可生食,又可用作菜肴,菠萝鸭就是响水一种特色名吃,地菠萝还可用作饮料、罐头食品的原料,风味独特,极受群众欢迎。 

八.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安顺地戏面具

地戏在安顺地区广为流传。每年春节之后,十五以前,就可见到在露天平地上,农民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称为"玩新春"。在谷子扬花季节则演出"跳米花神",预祝丰收,同时也寄托着农民逐疫、纳吉的美好愿望。 地戏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戏、宫庭戏、军戏、寺院戏等4种类型。 安顺地戏的情节主要来源于历史事实,他们往往只演《三国》、《隋唐演义》、《杨家将》、《封神榜》中金弋铁马的英雄人物,却不演文戏,更不演儿女情长和"造反"气氛比较强烈的节目,成为汉、苗、布依等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剧。该戏曾于1986年赴法国参加59届艺术节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地戏面具又称"地戏脸子"这是代表角色身份的一种夸张面容的化妆手段。正戏中24个面具代表24个神;各有其名,称为"24戏神"。演员把面具顶在额头上,便于人们观赏不同人物的性格。 地戏脸子用白杨木和丁香木雕刻而成。既是地戏的精华所在和地戏的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绘木雕的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贵州地戏脸子,源于明代。相传,第一副脸子是朱元璋下属一姓汤的指挥官在征战中从南京带来的;沿袭了唐朝时期的[假面],后来逐步演化,成为一种装扮人物形象,以及诸如马、猪、狗等动物形象的艺术方式。 贵州地戏脸子生动明快、性格突出,是根据地戏脸谱提供的线索和剧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刻成的。如主帅,一般受庙堂形貌的影响,额头要求饱满,眼球要求突出,刀刻刚健,勾线夸张;而少将、女将则清秀、英俊、灵气,刀法也较为细腻、考究。地戏脸子与现时京剧的脸谱大同小异;但由于脸子代替了脸面,因而脸子较之脸谱装饰全面。如女将的耳环、帽盔,男将的胡须、头饰等,都与脸子脸面合为一体;其色彩描述正反统配、冷暖相宜、因人而异,正派人物脸子一般以红、黄、肉色为主,反派人物则以蓝、绿、黑为主。 贵州地戏脸子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木刻造型艺术,可以发展成为旅游产品和工艺品。一九八六年,当贵州地戏在法国、西班牙演出时,地戏脸子随之送展,受到法国朋友欢迎。( 安顺)

九.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志丹地椒

志丹地椒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地椒,别名地椒椒、百里香、山椒。唇形科,多年生类灌木状草本植物。地椒被称为志丹三宝之一。

地椒高1尺,茎贴地而生,有很多分枝。下部茎木质,红棕色,花枝直上,高约半尺。叶对生,长椭圆形。花唇形。红白色或紫红。萼绿色,钟形,小坚果椭圆形。《本草纲目》曰:“地椒出北地,即蔓椒之小者。贴地生叶,形小,味微辛。土人以煮羊肉食,香美。”地椒系优良牧草,全市均有分布,唯志丹、吴起、安塞等县较广,为羊子重要饲草。羊食后肉质鲜美,无膻味,所以志丹、安塞、吴起羊肉食用甚佳。其花盛开之际,香飘山野,隔河可闻。主要成分为香荆芥酚、聚伞花素。全草可药用。秋初采取,阴干。味辛性温,有小毒。可解痉祛风,止咳化痰。民间偏方用地椒煮水,治肚痛,功效明显。北部县百姓多有食炒面习惯。 《陕西延绥镇志》载:“(燕麦)榆人多种之,九月收其实,细于小麦,不甚有稃,炒食佳。”在推炒面时,放人地椒叶口味更好。其种子是煮食羊肉的上佳调味品。因此,地椒被称为志丹、吴起三宝之一。

十. 贵州省 贵阳 乌当区 傩戏地戏面具

傩戏起源于原始宗教,以原始宗教祭祀巫术活动,祈告神灵,驱邪逐魔,汉唐时期傩文化非常盛行,明朝屯军军队把傩文化带到贵州,后来中原逐渐消失的傩文化,才在封闭的贵州得以保存下来。傩戏面具制作精细、极富浪漫色彩,被称为“戏剧活化石”。地戏起源于古代傩,以歌颂精忠报国、尚武精神为主题。( 贵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