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顺好吃的美食特产 安顺有什么地方的小吃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顺好吃的美食特产 安顺有什么地方的小吃好吃更新时间:2024-01-01 23:54:44

一.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二.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安顺破酥包

原 料:面粉1000克,酵面150克,猪油150克,熟面粉、碱、温水等适量。 调 料:猪夹心肉500克、料酒、盐、酱油、白糖、味精、胡椒粉、姜沫、葱花、骨头汤等适量。 制作方法:蒸。将夹心肉剁成肉沫,加调料拌匀,将骨头汤慢慢加入。用劲搅至起粘性成为鲜肉馅;将酵面用温水化开,加入面粉揉成稍软的面团,发酵好后加碱揉匀。然后将发酵面团擀开成面皮,刷上猪油,撒少许熟粉,卷成长条状,扯成85克重的剂子,逐个用手心压成中间厚、周边薄的圆皮,包入35克的馅心,边包边捏褶皱、收口成包子生坏,入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即成。 风味特色:包子暄软,馅心细嫩,味咸鲜香,因内有层次,故称为破酥,为安顺地区名小吃。 技术要领:包子收口要紧,掺馅时汤要分几次加入,搅至不吐水才行。( 安顺)

三. 香港 美食

香港又是世界风味美食菜点的荟集地,有香港快餐、粤菜、潮州菜、西方菜、日菜、越菜等
( 香港)

四.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安顺“三刀”

特点:刀身端正,刀刃锋利,使用方便;样式美观、镶钢均匀,刃口锋利,经久耐用

安顺的“三刀”——菜刀、剪刀、皮刀

相传在咸丰年间,安顺有户姓余的人家。这家人兄弟三个,在安顺以打铁为生。三兄弟中的老三,天资聪颖,智慧过人,不仅打铁技术娴熟,读书也颇用功。许多人都专程赶到安顺请小兄弟打造名剑。

后来,小兄弟准备进京赶考。他并没有要家里的盘缠,而是带着自家打造的菜刀、剪刀就上路了。一路上风餐露宿,小兄弟以变卖菜刀等充作盘缠。考试结束了,小兄弟因为出身低贱而没能中榜。落榜的他万念俱灰,决心再也不入仕途,并决定“以刀代笔”,要在铁器行中挣出一个“状元”来。

回家后的他在家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铁汉磨穿铁链”,下联是“匠人煞费匠心”,横批“百炼生精”。有了强大的决心与恒心的支持,小兄弟终于自成一家,在锻造行业中名声斐然,而由他打造的剪刀、菜刀等也就十分出名。

五. 澳门 官也街—美食集中地

氹仔岛官也街是一条“食街”,官也街是昔日葡人聚居地,今日已成著名食街。在窄巷间放眼望去,栉比鳞次的招牌让人眼花缭乱。木偶,公鸡,小飞象等葡国餐厅装修各具性格.巷头的雪糕店,大菜糕、木糠布丁也是官也街的魅力之源。再加上鼎鼎有名的大利来猪扒包,咖喱鱿鱼,誠昌水蟹粥,澳门著名的牛肉干、杏仁饼等美食手信,官也街已成为了各位来澳的饕客们必去的场所。

六.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傩雕

大明屯堡文化艺术有展有限公司(简称大明公司),是一家集雕刻、装饰设计、文化艺术研究、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集团)公司。系全国艺美术重点单位。下属企业有:屯堡工艺雕刻厂、木雕家具厂、装饰设计公司、地戏演出团、雕刻技校、屯堡文化术研究所。

公司位于中国傩雕之乡---同官屯,以闻名于世、历史悠久的屯堡雕刻艺术和被称为“世界戏剧活化石”的安顺地戏为依托,在先辈艺人胡五公、二窝老者、齐二等大师的精心培育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木雕工艺人才。大明公司十几位雕刻师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大明人在继续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作品多次参加国全性和世界性的工艺美术展。许多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多次获得国家级金、银、铜奖,产品畅销东南亚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十多年来,大明公司精心创作了大量作品,产品有:傩柱、龙柱、地戏柱、傩戏面具、地戏面具、木雕家具等多种系列。巧夺天 ,闻名于世。

为适应公司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公司现以研究雕刻工艺为龙头,以装饰古建工艺为优势,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建筑装饰技术融为一体,结合中外工艺表现手法,开发、生产出各类工艺品及装饰品,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大明公司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参观、洽谈。

七.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白旗韭黄

白旗韭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旗韭黄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白旗村的。白旗村成立了“白旗韭黄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 “白旗韭黄”无公害绿色品牌。

普定县白岩镇依托得天独厚的种植业资源优势,一门心思做好蔬菜文章,全镇"多村一品"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南部片区以白旗为中心的韭黄生产基地所生产的韭黄占领了贵阳、安顺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远销广州、深圳等地,"白旗韭黄"四处飘香。

白旗村位于普定至安顺市的中界地段,种植韭黄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已形成了以白旗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打油、新寨、高坡、沙戈等5个行政村,面积达4000余亩的种植规模,年产韭黄640万公斤,年产值1920万元。

为了做大做强韭黄种植产业,当地已向国家申请注册“白旗”韭黄商标,并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该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探索韭黄深加工路子,进一步完善韭黄的中介组织。推广销售市场,推进韭黄基地的种植规模。

白旗韭黄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普定县现辖行政区域。

普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白旗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普府函〔2013〕96号

普定县地方标准:DB520422/08-2010《白旗韭黄种植技术规范》

八.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九.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安顺蜡染

安顺蜡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蜡染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其中以安顺的最为有名。

安顺蜡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承传了古老的工艺,在图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其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取材十分广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风格。色彩通常采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安顺蜡染

贵州省安顺市现辖行政区域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安顺蜡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安府函〔2014〕87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581-2009《安顺蜡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