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德阳有什么好的特产携带 四川德阳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德阳有什么好的特产携带 四川德阳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4 14:19:40

一.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什邡荞面

什邡荞面

什邡荞面是什邡著名小吃之一,是受群众欢迎的绿色快餐食品。它主要用荞麦粉制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测定,荞面所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高于小麦面粉和大米,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较丰富,还含有其它粮食不具有的叶绿素、芦丁等成分。什邡荞面分水荞面、干荞面两类。

一、手工水荞面。用荞麦面和辅料揉成面团备用,随做随吃。其味独特,麻、辣、酸、烫俱全。

二、“邡峰”牌干荞面。用苦荞麦粉和甜荞麦粉精制面成,配方科学,软滑爽口,便于携带,保质期半年。国家专利号:95113096.X,1995年获“成都有推荐产品金奖”,1996年获“四川省群众喜爱商品”称号。食用方法类似方便面,用开水浸泡10分钏,视软硬适宜后换开水烫一下,辅以佐料即可食用。居家旅行皆宜。

二. 四川省 德阳 绵竹 四川腊肉

特点:腊肉色泽金黄、瘦肉酱红。咸度适中,腊香浓而无烟味。制法:(1)将盐炒热、晾凉,加硝和香料拌匀,擦抹在肉上,放一缸内,把剩下的盐和香料,均匀撒在上面,腌制2--3天后翻缸,翻后再腌2--3天出缸,洗净晾干。(2)将腌好的肉放入“烘房”内(房内温度保持在113℃左右),烘1--1天半左右,待皮干硬即成。( 德阳)

三.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四川锅魁

四川堪称锅魁王国,各地城乡随处可见,不分雅俗人人都吃。八味别上看,四川锅魁品种繁多,有甜、咸、白味、五香等;从用料上看,则有芝麻、椒盐、葱油、红糖、鲜肉等等;从制作方法看,又有包酥、抓酥(抹酥、炒酥)、空心、油旋、混糖等等。单是成都地区常见的品种就有三十多个。

街头巷尾的小吃摊上多有出售;名小吃店内有它的地位;甚至高级筵席上也能见到它的踪影。有以此为早点的,有用它打尖的,有以它配食风味菜点的,总之喜食者众。

吃肥肠粉配上它,一口粉一口锅魁,满足啊,或者撕成小块,泡在汤里也很不错,味道交融。

现在锅魁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白面锅盔和椒盐锅魁,还有什么鸡片锅魁、肺片锅魁、鸡米锅魁、素锅魁……

四. 四川省 德阳 中江县 中江挂面

中江挂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挂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中江众多的土品中,有两个驰名省内外的名牌食品,这就是中江的"银丝挂面"和"八宝油糕"。由于独特的工艺,极佳的口感和风味,符合营养科学的原料搭配,自问世以来,数百年间,深受食者的欢迎,声名远播,销势不衰,可称得上是中江食品中的两朵奇葩。

中江挂面为手工制作,历史悠久,传统工艺独特。它的特点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经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现在为增加其营养成份,在制作过程中又分别加以韭汁、菠菜汁、鸡蛋精、鸡蛋黄、朱神砂等制成蛋清面、蛋黄面、朱砂面、翡翠面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中江挂面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探亲访友、馈赠亲朋的最佳食品之一。

中江八宝油糕是以精面粉、精油、蜂蜜为主要原料,掺入花生、蜜瓜泥、核桃仁、鸡蛋、鲜玫瑰泥、蜜樱桃、芝麻、白糖等,用手工制作的糕点佳品。因工艺特殊,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营养丰富,外酥内软,香甜可口,品质优良曾先后四次被省、地、市、县评为优质糖果,被誉中江食品中独具特色的传统营养食品。

八宝油糕的特点是油而不腻,酥而不涩,甜度适中,香味适宜,富营养,易消化,是很好的营养滋补佳品。八宝油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其在食品糕点中的独特地位已稳居珍品之列。影响远及省内外,也是馈赠亲朋的佳品之一。

五. 四川省 德阳 绵竹 鸡蛋熨斗糕

鸡蛋熨斗糕,米食,特点:软酥内嫩,甜香爽口。烹制法:烙。因其烙制的器具很象老式的熨斗,故名。制品分甜、咸两种。

大米浸泡洗净,磨成浆,下老窖水浆搅匀发酵。待米浆发泡后,下新米浆、鸡蛋、白糖、蜜桂花、适量苏打制成糕浆。Cxc

以20个烙碗置于“二炭”火上,碗内刷水油,舀入糕浆,加适量果酱,用一长签挑糕翻面,烙至表面金黄即成。Cxc

操作要领:注意掌握米浆发酵时间,勿使过头。Cxc

六.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七. 四川省 甘孜州 得荣 四川林麝

麝香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又称寸香、香脐子、当门子、元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具有开窍、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等功效。四川省生产麝香历史极为悠久,以林麝为主,约占全国产量的50%。

八. 四川省 德阳市 广汉 松林桃

松林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汉松林桃是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松林镇的。松林镇是以桃、梨、柚为主的水果专业镇,2004年,松林桃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5年,成功注册“川西松林”水果集体商标。2012年10月,“松林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松林镇,被著名画师张大千先生誉为“桃花之海”,境北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手书碑刻“天下第一山”,它以历史悠久的桃花会和四季花果不断而远近驰名。松林镇地处广汉、中江、金堂三县市交界处,全镇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

据了解,该镇目前水果种植面积达4万亩,有桃、梨、柚、樱桃、枇杷、苹、李等优质水果系列品种100余个,水果远销陕西、甘肃、重庆等地。去年,水果产量达6万吨,产值1.4亿元。因水果出众,松林先后荣获“德阳市优质水果基地”、“德阳市水果专业镇”等称号,松林柚、松林桃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并成功注册“川西松林”牌集体水果商标。

2012年10月,“松林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扩大了“川西松林”水果品牌的影响力。

地域范围

松林桃产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广汉市境内松林镇在内的17个乡(镇),182个行政村,具体为:松林镇、三水镇、新丰镇、和兴镇、北外乡、连山镇、金鱼镇、小汉镇、兴隆镇、金轮镇、高坪镇、西高镇、新平镇、南丰镇、南兴镇、向阳镇、西外镇。广汉市位于成都平原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1′43″-104°29′45″、北纬30°53′41″-31°08′38″之间,东邻中江县,南连新都区、青白江区,西靠彭州市,北与什邡市接壤。保护面积 2.8万公顷, 年产量4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松林桃果形大,近圆形,果洼深,果顶凹,缝合线明显,较对称,梗洼深。果肉底色乳黄色,果面着片状红色。果肉乳白色、果顶近皮处微红色。肉质细脆,纤维少,汁液中等,味甜,有香气。核中大、半离核、浅棕黄色。 (2)内在品质指标:松林桃可溶性固形物≥9.5%,可食率≥75%。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农产品 桃》(NY5112-2002)标准的安全要求。

九. 四川省 成都 龙泉驿 四川回锅肉

锅肉是中国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地区还称之为熬锅肉。四川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作为一道传统川菜,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川菜考级经常用回锅肉作为首选菜肴。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四川名菜,又称熬锅肉,传说这道菜是从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当家菜。川人家祭,多在初 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老成都俗话说:“好刀敌不过热刀头”是历代川厨对厨艺知识的精妙总结。
回锅肉还有两个评判标准:1.肉片下锅暴炒,俗称“熬”,必须熬至肉片呈茶船状,成都人说:“熬起灯盏窝儿了”;2.肉片的大小是筷子

特写(20张)夹起时会不断抖动。儿时的记忆,老辈子发话说:“吔。。。今天又拈闪闪嗦!”,达不到上述两个标准,必是失败的回锅肉。老成都煮刀头,必以小块老姜拍散、正宗南路花椒数粒共同下锅,家户人家为了节省燃料,提高效率,绝大多数会将刀头与萝卜同煮(煮时需要不断打去浮沫)。吃过这种肉汤萝卜,然后再夹起“回锅肉”入口,此刻你方可领略老成都“原汤化原食”乃是何等美妙!本菜的主要辅料包括:产地出自犀浦和唐昌的郫县豆瓣,甜酱,德阳酱油或者中坝酱油,缺一不可。蒜苗必须是成都周边郊县土产的本地香蒜苗。
本菜出锅装盘,可见肉片肥瘦相连,金黄亮油,蒜苗清白分明,虽熟仍秀。右侧图片的菜品,就是一盘失败的回锅肉。其他所谓“连山回锅肉,青椒回锅肉、锅盔回锅肉”等,均系派生出来的新派川菜,相比正宗老派的回锅肉,虽是枝枝独秀,却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川菜之王

随便在四川搞个调查,选举“川菜之王”,绝对是回锅肉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要把这个结果告诉外省人,也绝对会把他们给弄得一楞一楞地:“什么?最好吃的川菜不是水煮鱼和香辣蟹吗?!”
也难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川菜堪称“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有数十个味系, 回锅肉

上千道名菜。目前正以摧枯拉朽之势遍布神州的众多川菜馆更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连自视甚高的粤菜也未必能当其锋芒。这样的一个名门大系,怎么就把一个简单的回锅肉弄到王位上供起来呢?
回锅肉是川人喉咙里永远的一只小爪子。在游子远走他乡,旅思难消的时候给你轻轻地挠几下。于是乎泪水与口水齐滴,双眼共红油一色。这滋味才下心头,又上舌头。
回锅肉是川人的九转仙丹。哪怕一天辛劳后饿得偏偏倒倒来撒不起,只要来上一盘回锅肉加两斗碗白米干饭,肉片与油汤汤一并洗白,顿时神清气爽,元气恢复。又可以大声武气地展言子,冲壳子:你娃娃,虾虾!
回锅肉之于川人,颇似老火汤之于粤人。
它们同样意味着温暖、女人和家。0犒劳远方归来的幺儿,炒盘回锅肉;妻子心疼劳累的夫君,来盘回锅肉;全家“打牙祭”解馋,还是回锅肉。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回锅肉依然是川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一个不会煲汤的四川主妇还可以当一个贤妻良母,但要是回锅肉都不会炒的话,那想当个泼妇也很难保住饭碗。小小一盘肉,竟关乎终身大事,想来也不可以等闲视之。
由此可见一斑,回锅肉的王位并非篡得。其一,川菜以麻辣著称,也不乏清凉境界。回锅肉行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中正仁和,颇有王者之风。其二,大妈小妹、老爸老哥衷心拥戴。没有群众基础的皇帝只能是草头王。其三,回锅肉取材简单,然颇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妙处。帝王多起于草莽,类也。其四,回锅作为 回锅肉

一种烹饪方式,有诸多演绎菜品,王道大行也。其五,回锅肉香味浓烈,一家炒肉,全村过瘾,有与民同乐之风也。
填档案要交代0三代,议论回锅肉不得不追本溯源。比较公认的说*是来自于民间祭祀。古时天子以太牢告庙,诸侯以少牢告庙。老百姓不敢僭越,猪肉当是首选。晋人常璩《华阳国志》里记载商周时期的蜀国是“山林泽鱼,园囿瓜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而巴国是“土植五谷,牲具六畜”。
猪是当仁不让的“六畜”之一,那么川人食用猪肉至少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祭祀的猪肉讲究用“刀头”。也就是连皮带肉的一方肉,以肥为美,部位不拘。用滚水紧一下即可。祖先不得空现身来吃后人半生不熟的冷猪肉。这已被先人心领的供品,还有待于后人“散福”,用齿舌肠胃从物质上消灭它。
这滚过一水的肥大块,要再拿去烧煮的话显然肥腻不堪,难以克化。可这难不倒我们聪明的先民。他们在实践中找到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切为薄片,以香蒜苗或青椒或莲白加上土产豆瓣酱爆炒;本来臃肿如肥0肉片顿时脱胎换骨为少女的婀娜曲线---所谓“灯盏窝”是也 回锅肉

;本来苍白的肉色变得如青春红颜,粉面含春。火烫的肉油激发出来的蒜苗香味四处弥漫,骄傲地宣告着主人的富足与滋润。经过这番烹制,肥肉变得鲜香爽口。夹一块裹着两段蒜苗的肉片,闪嘟嘟地泛着红油,一口咬下,闭嘴大嚼,任那肉汁在唇齿间恣肆,凭那奇香在肺腑间畅游。嚼到好处,扒两口干饭,顿觉志得意满,夫复何求!
肥而不腻,酒饭皆宜的回锅肉,“尚辛香,好滋味”的后人自然是把它发扬光大,推而广之。选料更为精细,技*更为纯熟。后来又出现“旱蒸”的技*和“连山回锅肉”、“香辣回锅肉”、“菜根香回锅肉”等精品。
随着川菜在全国的流行,包括回锅肉在内的四川名菜也为各地的人们所熟知和接受。不同菜系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促进祖国烹饪事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件大好事。
我们不应该做狭隘的保守的“正宗”派,要摈弃门户之见走出去请进来。事实上几大菜系自古至今都处在互相交融、彼此渗透的过程中,没有所谓绝对“纯正”的菜系。有技巧地移植和借用是值得赞许的。然而令我们遗憾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谬种流传以讹传讹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曾登过这样一篇东西:《我学会了烧回锅肉》。作者是一个自称“不会烧菜”的文人,在重庆采风呆了五天,“看了几回,心领神会”就“成功”地学会了做回锅肉。我们来 回锅肉

看一看他的做*:“先把鲜肉烧熟烧透,去汤把肉放在盆里备用,再放一汤匙精制油在热锅里,待油滚,即把肉倒下,炒了一会,就放适量的红油(红油一定要选用川湘食品店的,较正宗)和切碎的新鲜蒜叶,待红油渗入肉里,放些味精,就可盛起。这时满室洋溢香辣味道。.....用它下饭,真是味道上佳,打耳光也不肯放呢。”

十. 四川省 德阳市 中江县 中江白芍

中江白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江白芍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四川省中江县瓦店乡、富兴镇、集凤镇、古店乡、石泉乡、合兴乡、南华镇、辑庆镇、兴隆镇、南山镇、清河乡、悦来镇、玉兴镇、永安镇、回龙镇、冯店镇、广福镇、万福镇十八个乡(镇)

特定品质

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根(多为栽培品)供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载,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功效。是我国中医传统常用要药。研究表明,根以含芍药甙(Paeoniflorin)为主要的有效活性成份(3.3~5.7%),还含有少量羟基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芍药新甙等等,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心肌SG的摄取和心营养性血流量,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及降低血压、引起睡眠、反射消失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因血虚肝旺引起的头痛、头晕、胸肋疼痛、耳鸣、烦躁、泻痢腹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血汗盗汗及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的治疗。近年来,对白芍与人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白芍与人参均有抗应激、抗疲劳、镇静,增进学习和记忆能力,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抗辐射,抗肝毒性,抗炎等作用;而白芍却在镇静,治疗乙肝、改善睡眠等方面优于人参。

文化典故

中江白芍栽培历史悠久。四川中江县自然气侯和土壤生态条件优越,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栽植历史悠久、发展快、在国内外影响很大,一直是中江县出口创汇的道地药材。中江白芍栽培,源于清乾隆时期,始载于公元1812年《中江县志》(嘉庆版)。清宣统二年,县内输出药材岁收白银25504两,1912年,岁产干芍100余吨,1926年种植白芍1000亩,总产近200吨,远销国外,1933年,种1133亩,总产400余吨,亩产250kg,外销150余吨,1949年,种247亩,总产52.75吨,亩产214kg。1956年夏,苏联、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植物专家三人到中江辑庆二村考察白芍生产,1959年原石垭公社建立白芍生产队,又称“白芍农场”,1977年种1472亩,总产804.8吨,亩产547kg,为解放后亩产最高年,1985年减为530亩,总产150吨,亩产283kg。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专家和客商又多次来中江考察并签订贸易协议,中江白芍85%出口日本,从此,中江白芍优质商品饮誉东南亚,并成为中江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类型。中江药农世代种芍,经验丰富,四川省计委、医药局、经贸委以(1986)第54号文件批准中江为白芍出口基地。常年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1999年达到5000余亩,总产量达1500吨以上,2007年达11210余亩,总产近3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