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北特产馓子 安徽手工馓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北特产馓子 安徽手工馓子更新时间:2024-04-19 11:07:21

一.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慈城印花糕

慈城印花糕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的。“印花糕”的馅是由炒熟的黄豆粉、米粉、松花粉、芝麻等经混合搓拌而成的。

慈城印花糕由来已久,是慈城著名的“三块板”(年糕板、印糕板、金团板)之一,家家户户做糕点不仅仅是纯粹食用,更多是为了各色各样的民俗活动,例如喜事、丧事、祭祀、踏青,又或是逢年过节。印花糕原料大多就地取材,松花粉、米粉、黄豆粉兑上香甜的糖汁,撒上点芝麻糅合而成,然后在印模中一一揿实、刮平,最后将印糕版敲打几下,“微型浮雕”就从印模中脱颖而出。花卉果实惟妙惟肖,动物夸张变形,人物栩栩如生,宛如生活百态。所制印糕甜而不腻,所含营养丰富、易于吸收,不失为一道健康美食。

慈城印糕里有着丰富的并且渐行渐远的民俗文化,倾注了千年来朴实的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二.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三鲜宴面

三鲜宴面,是宁波十大名点之一。

制作三鲜宴面,需选取蛋黄面或优质上白面,以鸡丝、肉丝、火腿丝或笋丝经爆炒制成盖头备用。将面烧熟后,浇上三丝盖头即成。

三鲜宴面具有面滑而软韧,三丝色彩艳丽,汤料鲜洁,味美可口的特点。

三.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浙东大白鹅

白鹅因“飘若浮云,骄若游龙”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慈城养鹅历史悠久,浙东白鹅品种优良,肉质肥、鲜、嫩、脆,早期生长特别迅速,是我国中小型鹅种中的佼佼者。一般70-75日龄的白鹅活重4公斤左右,屠宰率高,半净膛为83.8%--84.85%,全净膛为65.75%--69.4%。新母鹅一般120-150日龄开始产蛋,平均年产蛋3-5窝。每窝产蛋8-14枚,年产蛋量32-46枚,年产蛋量32-46枚,个别72枚。蛋平均重149.6克,种蛋孵化率一般在80%以上。鹅毛加工成的羽绒制品,畅销国内外。所产的“宁波冻鹅”是声誉中外的宁0产之一,出口港奥、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翎毛、鹅肝、鹅肠等也是食品工业、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四. 重庆市 江北 江北熊鸭子

江北熊鸭子产于重庆。



江北熊鸭子始于清宣统一年。当年,重庆江北有个姓熊名汉江的小商贩, 常在街头巷尾出售熏鸭,他制作的鸭子色泽金黄,肉质软嫩,爽口化渣,很受食者欢迎。到四十年代,不少酒馆、餐厅争相找熊汉江订货。从此, 江北熊鸭子名噪一时,生意兴隆,商贩仿制者众。熊汉江为了维护自己 的信誉,就用金纸剪成“熊汉江”三个大字,贴在玻璃柜内,因此,又 有“金字熊鸭”之称。



这种鸭外形美观,光亮呈椭圆形,表面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切开后,内肉淡红,脂肪为淡黄色,层次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回味浓郁,具有川味烤鸭的独特风味。


由重庆江北区食品公司熊鸭子厂生产。本品精选当年养的健壮仔鸭为原料,宰后去净杂毛,以数十味名贵中药材专制的香料腌制,加撑造型,文火烘烤而成。食前再急蒸30分钟。本品肉质细嫩,色、香、味、型俱佳


五.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馓子

在欢度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油炸馓子要有娴熟的技巧,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量的花椒、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又劲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磋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油沸腾时,掌锅人将搓好的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这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的诗句。

六. 北京市 顺义区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将麻花、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寒食节禁火之日,多食此品。据《续晋阳秋》载:“桓灵宝好蓄书法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唐韦巨源《食单》载:“巨胜奴—酥蜜寒具”。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到了清代,据御膳房食单载:“乾隆十九年()1785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其中就有“发面麻花”作点心。大约从清代起将是麻花、馓子分立,麻花较硬而粗,馓子细而散也。但都是油炸食品。著名的天津桂花发祥麻花,就是用发酵面加芝麻、青梅、糖姜、桃仁等果脯,经过搓拧,油炸而成。但也有称为“馓子麻花”者,如天津的王记剪子股麻花,就因条散而不乱,麻花肌不拧紧在一起而得名。

七.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青海馓子

回族的一种小吃,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壮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在宁夏各地,每逢节日喜庆,回族妇女同胞便各显身手,做出图形各异的多种馓子,点缀节日气氛。如今,在许多饭店和早点铺或菜市场上,馓子也以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
       原料配方:面粉500克鸡蛋1个盐12克植物油500克(约耗100克)
制作方法:
1.将面粉放入盆内,兑入约250毫升温水(天热可用凉水),鸡蛋1个,盐12克,同时放入,待盐溶化后,用手把面抄匀,再用手把面扎成柔软光滑有筋力的面团,盖上湿布饧20分钟。
2.案子上抹些油,把面放在案子上,在面皮上再抹一层油,用水搓成筷子样粗细的长条,分层盘入盆内。层层都要刷油,从头到尾搓成一根。
3.将面条的一头夹在左手的虎口处,用右手捋住面条,往左手并排伸出的4个指头上缠9~10圈,再取一双筷子,撑在缠好的面条圈套内,用双手拿住两头,往外抽至20厘米左右长,投入七成热的油锅中,刚一见热,立即将一头扭一个半剂,然后抽出筷子,在油锅中炸至定型,成柿黄色捞出即成。
产品特点:形如盘酥,入口焦香。  

八. 山西省 临汾 洪洞 洪洞馓子

馓子——洪洞县独有的一种油炸食品。油炸馓子用上等麦子磨的面粉,加少许食盐和调料,用水调和,揉成面坯。然后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菜籽油。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粗细均匀一致,折叠造型,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丝套环的黄脆脆的金馓子。

出锅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洪洞县参加祭水炸馓子的最后一位师傅为梁二爷(已去世),现在炸馓子的传人为杨永祥。

九. 四川省 南充市 阆中 油茶馓子

南部街坊上的人,特别是一直居住在城区里的人,早上起来,都习惯于到小店去吃碗“油茶馓子”。油茶端上桌,被掐碎的馓子堆成金碧辉煌的“冒儿头”,馓子下面是搭配精致的各类调料,最后才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当用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一款凸凹有致、多味吐芳、脆柔相融、诱人食欲的美餐便可享用了。

油茶馓子做工精细,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水,使之变为深黄色,便可起锅入碗。

做馓子是先用盐水和面,将面和好后,在上面抹一层薄薄的菜油,用湿毛巾搭上,让其自然发酵,夏天发十分钟,冬天发一小时左右。面发好后,将面盘成粗藕节般的大条,再发酵十分钟,又将其盘为小指头粗的小条,用干米粉扑面后,右手握起小条,左手捏小条一端作纺车状运行,将小条绕成更细的面圈,然后将面圈套在两根长筷子样的竹签上,再将面圈拉细绷直下锅用油炸,炸至面圈变硬之前,翻转竹签将其扭成梳子状,待成金黄色时,即可起锅备用。兑碗时先将油茶舀入碗中,再加上捏碎的散子,同时加上切成小块的大头菜、捣碎的花生米、椒盐、葱花、红油等,即可上席供顾客享用。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西平 西平县油馓子

原料:面粉500克

调料:植物油1.5公斤(实耗半斤左右),盐7克,凉水250克

做法:1、用盐加200克水合面拌匀后,反复揉搓,随揉随加余下的水直至面团细密无粒。放入盆中,盖上湿面稍醒片刻。2、将醒好的面压成扁状厚1.5厘米,再切为1.5厘米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引进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3、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30圈左右,将条揪断。4、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作至深黄时捞出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