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阳高新区立扬土特产销售部 南阳土产日杂批发市场在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阳高新区立扬土特产销售部 南阳土产日杂批发市场在哪更新时间:2023-08-18 06:49:47

一.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天津风筝

天津民间艺术珍品,与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天津地毯合称“天津四艺”。已有百余年历史,以高级真丝、纯纸、上等毛竹为原料。以冷暖色对比为着色手法,做工精细.造型逼真,飞行平稳。还创制了平板式、弓子式、串式和袖珍式等200余种风筝,曾在191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被誉称“风筝魏”。继承魏元泰传统的天津工艺美术制作的“敦煌”牌风筝,1914年获国家百花奖风筝最高奖银杯奖。现在的天津风筝品种众多,最大的长达百余米,最小的可装入信封。均为拆叠式,便于旅游携带,既可放飞晴空翱翔,又可摆在室内观赏。

二.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高桥松饼

上海高桥松饼产自中国上海。用精白粉、熟猪油、绵白糖、赤豆、桂花为原料,精细加工而成,滋味甜肥,松酥爽口,为高桥四大名点(松饼,松糕、薄脆、一捏酥)之一。因其入口酥松而得名。又因酥皮层次分明,每层薄如纸,别称千层饼。

上海高桥松饼饼色、香、味俱全,饼边雪白,饼面奶黄,油香扑鼻。尝之,松酥可口,甜味鲜美。1983年以来,高桥松饼分别获市优、部优产品称号,行销国内外中外人士同声称赞。

传说明末清初,浦东清溪镇上家家都会做各类塌饼招待亲友,后清溪镇毁于倭寇焚掠,此种点心及习俗便传至浦东高桥镇,约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镇上一大户赵小其之妻为做塌饼高手,所做之饼,小巧可口,又松又脆,入口即化;后赵家败落,为谋生计,赵妻将自制松饼,提篮小卖于茶坊烟铺,深受食客欢迎,被美称为“松饼”。

1925年,高桥镇张家弄妇女黄金娣,精心学习松饼制作技艺,并改进配料,以家庭小作坊方式生产,销售给镇上店铺,因其所制松饼皮薄、层多、馅足、酥松、香糯而声名鹊起。1931年,黄夫周百川在北街开店,招牌为“周正记”,并以“起首老店、松饼专家”自诩,一炮打响。从此群起仿效,全镇产销松饼店铺最盛时期达18家之多。

1930年前后,高桥商人张锦章在西街开设高桥食品公司,聘请茶食名师改进松饼技艺,使其越做越完美,并创制薄脆、一捏酥、麻酥、五香片等其它食品系列。同时广开分店和门市部。另有镇上“朱长丰”女店主黄静义与该店师傅陆采庆合股在高庙庆宁寺分设作坊,后发展为沪东食品厂;该店学徒马和尚也于1942年前后,在上海永嘉路开设高桥食品厂(后改称上海高桥食品厂)。高桥松饼由此走出高桥,名扬上海市区。

高桥松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其制作经验被著入《全国食品科技制作方案》一书。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食品优质产品,并被列入《中国传统食品大全》分册《上海传统食品》。也被称为“沪郊百宝”之一,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食品周报》、科技杂志等报刊和上海电视台多次作过介绍和报道。

三.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包脚布

所谓“包脚布”,就是鸡蛋饼夹油条,里面再加甜蜜酱抑或辣椒酱、适量的榨菜、香菜,包起来象旧时的铅笔盒一样,是上海街头的经典小吃。

四.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柏豆筋

桐柏豆筋是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的。桐柏豆筋“色如金,薄如翼”,营养丰富,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口感清新、滑爽,质地鲜嫩细腻。因其营养价值和黄金一样珍贵,有“软黄金”说法。

豆筋是桐柏山一种传统的豆制品。由于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的过渡地带上,其独特的自然气候让生长在这里的大豆更具营养价值。

桐柏豆筋的做法:

而桐柏豆筋正是选用当地生长的、未施任何农药的大豆制作而成,再加上桐柏山甘甜的山泉水,让桐柏豆筋无不散发着质朴的清新的乡土气息。真正的桐柏豆豆筋是在做豆腐时抽取,但如过量抽取,豆腐不能成型,故一大块(20斤左右)豆腐只能抽取7-8张,每天早晨出摊时才有几张。豆筋也可以由煮沸后的豆浆,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使其表面产生软皮,挑出下垂成棍状,再经自然晾干而成。

桐柏豆筋的特点:

本品选用桐柏优质大豆。经精选、加工而成,产品营养丰富、易于保存,食用方便,可加工出多种美味佳肴,深受消费者喜爱。

桐柏豆筋的食用方法:

将豆筋用温热水泡涨,待完全回软后捞出挤干水份,切成段凉拌、炒青菜、烧肉、烫火锅或炒、炖肉均可。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甩面

甩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甩面是甘肃省兰州的名产。甩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甩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甩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甩面、夹馅甩面、龙须面、扁条甩面、水甩面等不同品种。

营养分析

小麦碾去麸皮,即得面粉。面粉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加工精度十分密切。根据加工精度,面粉分为标准粉、富强粉和精白粉。标准粉加工精度较低,保留了较多的胚芽和外膜,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较高。

营养成分:每100g小麦粉含淀粉和糖类71.5g、蛋白质约11.2g、脂肪1.5g、含有维生素B1、B2、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另外,还含有卵磷脂和麦芽糖酶、淀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邓州市 南阳黄牛

南阳黄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阳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居全国黄牛品种之首。南阳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口大方正,眼大有神,香甲较高,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张而圆,背膘平直,荐尾略高,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健明显,蹄大坚实。其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上。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均好。黄牛皮致密柔软,是制革的好原料。南阳黄牛主产于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国家在邓州市设有黄牛良种繁育场,研究、改良、发展黄牛。南阳黄牛不但为农业生产提供畜力,而且还提供大量肉类、皮张等畜产品及一批良种种牛。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新野县 板面

简介

曾因诸葛亮一把火烧出了名气的三国历史名城新野有一道颇具历史渊源的地方美食——新野板面(又称张飞板面)。它以爽口、耐嚼、香中泛辣、辣中透香而享誉周边。

由来

相传,古城新野“板面条”始创于东汉末年,桃园兄弟刘、关、张驻守新野之时,那位“豹头环眼、吼声如雷”的张飞将军,总嫌面条太软,咬着没劲,吃着乏味。厨师为了满足这位“喝断桥梁、粗中有细”的大将军,多次琢磨,反复研制,才制成这种“板面条”。张翼德吃后哈哈大笑,高竖拇指,连声叫好!自此,“新野板面条”便在豫西之宛、洛,鄂北之荆、襄一带广为流传。

传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板面是由张飞发明的:

张飞的急躁脾气那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对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而恰恰因为行军打仗对时间要求很紧的缘故,所以火头军做饭速度自然是跟不上了,有一天张飞正因军事上的事烦着呢,当听到有人抱怨饭还未做好时,更加的恼火了,于是到了军中查看后勤,当看到士兵们仍在靠手擀刀切做饭时,更是气不大一处来,抓起案着的面团摔了起来,边摔边骂,临走之时又顺手把摔出来的面扔到了锅中,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意的举动,结果做出的面很筋道很好吃,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做面的速度要比先擀后切快的得多,于是军中厨师便开始效仿并加以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了这独具特色的板面。

食品特点

新野板面之所以能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因有地方特色,故又称“新野臊子”)好。

其臊子,一般以牛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作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这种臊子的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据说还是当年诸葛亮在深感军队行军打仗,朝此暮彼,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潜心研究发明的。

其面条制作取自当地盛产的优质小麦精粉,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至筋道,再经过反复揉条摔板,直至其触摸如丝绸、手扯有拉力、提起似瀑布、板时噼啪作响即可。

这样的面条宽窄有致、均匀好看,二两面,三根条,板拉扯直后可达四丈有余。板后面条即入锅、起碗,放几根青菜,浇上臊子,真个是白面条、绿菜叶、红臊子,入口来“辣酥酥,香喷喷”,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无穷。

臊子和板面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以至于人们如此评价:有其面而无其臊子,味不可口;有其臊子而无其面,便不成特色。

古往今来,岁月流逝,历经一千多年的时光积淀和众多能工巧厨的反复改进,新野板面已更具魅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达官布衣,各色人等俱百吃不厌。

板面的面要揉得很筋道的,至于料子,新野县的板面的做法是把干红椒用温油炸至半糊(偏糊一点),然后把卤牛肉、卤过牛肉的汤一直倒进辣椒和油里,大火煮开后慢火焖,煮到入味。做好以后最好吃的就是那个辣椒。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臊子。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臊子,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牛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牛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牛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平时家里吃点面食的时候可以放一点,味道很好的。

八. 上海市 浦东新区 大团水蜜桃

赵桥村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水蜜桃产业,全村桃树种植面积达2160亩,水蜜桃产值占全村经济作物产值的97%以上,是远近闻名的桃园村。在水蜜桃生产中,赵桥村坚持全部施用有机肥料,果颗套袋喷药。2009年,赵桥村出产的桃子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在“上海首届桃王擂奖赛”上荣获“桃王”奖,大团桃园也被农业部评为“上海市南汇区大团蜜露桃优势农产品基地”。同时,赵桥村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经营模式,推行种植管理标准化,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术、加强抗风险能力、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村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规模型合作社4个,年营业额1000万以上,销售的水蜜桃占全村销量的65%以上。赵桥村在发展以水蜜桃为主导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桃园旅游产业,承办了四届上海桃花节,将大团桃园办成了一个集餐饮、娱乐、会务、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旅游景区,2008年大团桃园被评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2010年,村民纯收入达13632元,比大团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22.4%。该村曾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卫生村、美好家园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村一品建设让村民们尝到了“桃经济”带来的甜头,更发掘出赵桥人“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桃文化”精神。

九. 上海市 浦东新区 阳春面

对于上海本地人或在上海生活过的人来说,记忆中令人垂涎的味道不是什么山珍野味生猛海鲜,而是上不了台面的阳春面。

所谓“阳春面”,原指一种不加任何浇头的汤面,称“清汤光面”,是旧时上海最大众化的面点(也可作主食)之一。后因商贾人等忌讳“清”、“光”等不吉利字眼,有好事者取古乐曲名《阳春白雪》的阳春二字,改称为“阳春面”。是上海风味特色小吃之一,与生煎馒头五香豆一样格式在上海人心中。记得中学时读过日本作家票良平的《一碗阳春面》,那时起,对阳春面就有着一种良好印象,因为那面里有着亲情团结奋斗与抗争。后来发现阳春面不只是简单面食,里面蕴涵着的汁味竟然是上海滋味。上海阳春面讲究汤料,一大碗面,葱翠清汤青青白白,一抹面条排列整齐,如美女秀发一样惹眼养眼。这阳春面最早的汤料也的确是清水打底,后来,经过改进,使用清汤做底汤,才由清水变清汤。

如今阳春面大多配些浇头,也是花样百出,从低档咸菜萝卜辣酱到中档烤肉熏鱼酱排,还有高档黄鱼海鲜蟹黄等,可谓随心所欲了;碎菇虾皮紫菜也溜进阳春面,重重香味,将面味更上一码,让人齿颊留香流连难忘。尽管面含浇头多味多香,一旦吃起来,面是面,菜是菜,感觉两者根本就勿搭界。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可依然保持着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十. 天津市 滨海新区 北塘海鲜

北塘海鲜已有几百年历史,经历了从船做到家烹,从家烹到宾宴,直至形成品牌,逐步完善。“北塘海鲜”究其鲜,主要是产的鲜、做的鲜。北塘海域属于泥质浅滩,水质肥沃,其海产、河产品洁净无沙,肉质肥厚,食来甜嫩清爽,味道鲜美。特别是近百年来,北塘海鲜吸收了当年李鸿章设立于北塘淮军大营的烹饪技法的精华,融入了冀、鲁、豫等地的烹饪技术,使其:“煮、熬、煎、溜、炒”等工艺更加完美,形成了北塘海鲜的独到特色。如今北塘海鲜作为特色、美食文化,深受人们的青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