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湘潭的特产有哪些水果 湖南水果特产排行榜前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湘潭的特产有哪些水果 湖南水果特产排行榜前十更新时间:2023-10-07 13:31:23

一.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泡菜辣酱

泡菜辣酱这也是韶山百姓家常小菜。喜食酸、辣是韶山特色,每家每户有一口酸菜坛,酸水系以开水冷却后加食盐、白糖、米酒发酵而成,香气醇厚,将萝卜、黄瓜等切条,或取桃、李及大蒜籽、藠头、豆角、生姜、红辣椒洗净晒至半干,浸入坛内密封,浸泡时间愈久,便愈酸甜可口。

韶山人还能将普通的辣椒做出许多可口的花样,如盐辣椒是取青椒用开水泡过晒干加盐,或整个儿切碎,再加紫苏。又如如辣酱是取新鲜红椒洗净晾干表面水分,切碎,加盐、味精,再拌上萝卜干、生姜或大蒜头、豆豉制成,是一味佐餐好菜。

二.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湘潭择子豆腐

择子豆腐是用一种叫择子(学名“石栎”)的野果制作而成的。它是湖南湘潭的特色小吃。秋天,择子成熟,采摘下来,加水磨成粉,晒干后储藏,以备常年制作。择子不仅可制择子豆腐,还可做择子面皮、择子面。这种豆腐呈栗壳色,韧而光滑,入口清凉,以冬笋烧煮最佳。

三.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潭酱油

到了湘潭,不买‘龙牌酱油’,等于没去。”此话并非无稽之谈。湘潭素来有“酱油王国”之称。早在1915年,湘潭的龙牌酱油就与贵州茅台酒同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湘潭龙牌酱油除有“取消泽鲜艳,酱香浓郁、滋 味鲜美、咸甜可口和久贮不变、无浑浊沉淀及霉花浮膜”等独特优点外,还含有260多种香气成分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乃上等营养佳品。龙牌酱油滴滴香浓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湘潭人,没有谁不是吃龙牌酱油泡饭长大的。湘潭有句妇孺皆知的俚语??“龙牌酱油灯芯糕,砣砣妹子尽你挑”。这些足以证实龙牌酱油在湘潭人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必备。早在100多年前,清代大学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就在品味龙牌酱油做的佳肴后,留下了“三餐人永寿,一滴味无穷”的名句。

湘潭制酱历史悠久,《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初年,湘潭就有了制酱作坊。湘潭市酱作业首创自清乾隆初年本县商人龚裴然,当时龚庆祥斋酒酱作坊生产的酱油“汁农郁、色乌红、香温馨”,被称为“色香味三绝”。
湘潭的龙牌酱油选用上等黄豆、面粉为原料,采用独特的传统工艺酿造,具有色美味鲜、香味浓郁、咸中带甜、久贮无浑浊、无沉淀、无霉花等特点。而首创原汁酱油的吴元泰、吴恒泰酱园是两家百年老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两吴”和“大丰”三大酱园合而为湘潭市制酱厂,产品商标就为“龙牌”,“龙”便正式成为了湘潭酱油的象征。1965年12月,龙牌酱油被评为中南五省优质出口的酱油;1978年6月,在全国出口酱油评议会上获第一名;1981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这并非湘潭制酱同仁的终极目标,他们早已把目光投向了金牌。1985年第一个响应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毅然从台湾归来的马璧教授,听说家乡的酱油两度“夺银”,即兴作诗道:“台北邻商曝酱香,每闻此味忆家乡,回归喜见银牌奖,预料金牌更闪光。”果然,“功夫到家福自来”,1988年12月27日,湘潭的龙牌酱油,终于获得首届食品博鉴会金奖。获金奖后,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张国基题词致贺:“天厨臻味觉,鼎镬赖调和。”

湘潭龙牌酱油之所以能香满天下,是因为选料、制作乃至储具都十分讲究。主料采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澧河黑口豆、荆河黄口豆和湘江上游所产的鹅公豆。辅料食盐专用福建结晶子盐;胚缸则用体薄传热快、久储不变质的苏缸。生产中,浸籽、蒸煮、拦料、发酵、踩缸、晒坯、取油七道一序,环环相扣,严格操作,一丝不苟。生产酱油外,还有原酱伏酱、紫油萝卜、紫油姜,历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紫油姜久负盛名,它采用在白露前出土形似人指掌、杆断无筋、枝长瘦、荷口短的优质嫩姜,经精细加工,最后以龙牌酱油浸泡,其味道鲜美,咸辣可口,清香细嫩,是增进食欲的佳品。

四.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竹筒粉蒸鸡

(1)原料:净土鸡肉1000克,炒米粉150克,红曲粉 腐乳等少许。

(2)制作方法:净土鸡切成条形,加调料入味,与米粉拌匀,入鲜竹筒蒸至软烂即可。

(3)特点:竹味清香,质地软糯

此菜参加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中获团体金杯奖。

五.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红军长征鸡

在长征的年代,生活非常艰苦,很多时候米饭、面条都吃不上,有时连野菜、树皮都吃了,更别说要吃鸡了,蛋鸡自然就成了最好的营养品。当地的老百姓给红军送来一只鸡,伙头在烹制时加了大量冬瓜、土豆、胡萝卜,以让更多人能分享到鸡肉的美味。

红军长征鸡是先将老鸡、土豆片、冬瓜片、胡萝卜片等煲稔后在鸡身上淋上豆瓣酱、剁椒等再蒸8分钟,味道香鲜,酸辣宜口。

六.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寸三”白莲

“寸三”白莲盛产于湘潭县杨塘一带。所谓寸三莲,即因该莲子大,3颗莲子接起来有一寸长而得名。“寸三莲”粒大饱满,洁白圆润,质地细腻,清香鲜甜,容易炖煮。封建时代历来被作为献给皇上的“贡莲”。用这莲子蒸煮加冰糖制成的冰糖湘白莲,肉色乳白,香甜味美,落口消溶,余味无穷,是湖南独具特色的名点。一般湘莲含淀粉62%,蛋白质16.6%,脂肪2%和丰富的钙、磷、铁、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物质。“寸三莲”比普通湘莲更胜一筹,它含有单糖、淀粉、维生素、还原糖、粗蛋白等主要成分,并含有17种氨基酸。它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胃、润肺清心之功;莲心性味苦寒,有强心镇静,清热平火,除烦利尿之能。故“寸三莲”实为莲中珍品,作为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远销美、法、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不衰。

七. 湖南省 湘潭市 雨湖区 槟榔

“……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富有浓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槟榔》,歌词纯朴优美,曲调缠绵清丽,表达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又是联结海峡两岸中国人感情的纽带。生长在祖国东南沿海及台湾岛上的槟榔树,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南民歌中呢?这与湘潭人酷爱嚼槟榔是分不开的。

槟榔可作药用,性温,味苦,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育、水肿脚气等症。它又是一种果品,特别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诚意了。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会把一丝丝的槟榔让小孩吸吮,真可称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竟有数万个之多。

湘潭人吃槟榔很是讲究。刚摘下的鲜果呈青色。形似鸭蛋而略短,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长。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浑身燥热,甚至遍体生津。嚼槟榔的乐趣如此,难怪湘潭人对它如此厚爱了。

湘潭槟榔,作为一种食品,已在湘潭生根发展达三百余年的历史。湘潭人吃槟榔非常讲究。摘下的青色鲜果先用水煮两小时左右,使之变成棕红色,再用烟熏7天7夜,就成了干果。这道工序一般在产地完成。买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净,用开水烫过,喷上少量糖精水,或是其他甜味剂水,存放24小时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槟榔剖成两至四瓣,点上用石灰加饴糖熬成的卤水,有的人还爱点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复咀嚼,又甜又涩,芳香满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槟榔能嚼得人面颊潮红,满口生津。正是槟榔的种种好处,让湘潭人自豪地把槟榔称作是中国的“植物口香糖”。

八.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琥珀莲子

【原料】

干莲子100克、桂圆100克。 猪板油50克、食用碱7.5克、冰糖40克、桂花卤2克。

【制作过程】

将于莲子倒入沸水中,加食碱,用竹帚搅打去皮。沥去碱水,再换沸水,加食用碱,继续搅打,后取出洗净,削去两头,捅出莲心,再漂洗干净。

砂锅中放清水,倒入莲子,上中火烧沸,放入猪板油,加盖,移小火焖30分钟,捞出莲子。桂圆剥壳去核,用1颗桂圆肉包1粒莲子,放入原汤锅内,加入冰糖烧沸,再移小火焖1小时,至酥烂,锅离火,拣去猪板油,倒入桂花卤即成。

【特点】

桂圆肉软滑,莲子酥烂,汤汁香甜。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猴蘑牛头方

原料:

牛头皮3张(约重1500克),猴头蘑400克,火腿棒400克,鲜鸡400克,鸡骨250克,生鸡油75克,猪排400克,干贝75克,菜心8棵,精盐10克,料酒50克,老姜40克,葱段40克,胡椒粉,味精2克,熟猪油40克,芝麻油75克,清汤500克。

制法:

将牛头皮放明火上,烧至落一层皮,再放温水中反复浸泡,用刀刮洗干净,使皮呈浅黄色,改刀成6厘米见方的块,入沸水内煮两次,使胶质脱落,再用净纱布包好。猴蘑切成3厘米直径的园托12个,人沸水内煮2分钟,捞出。菜心用沸水余一下,保持未色。用清汤、精盐、胡椒粉、味精将猴蘑、菜心烧入味待用。

将洗净的鸡、猪排骨、火腿骨、鸡鸭骨人沸水内煮,除尽血水。干贝用温水洗净。炒锅置旺火上,下猪油、冰糖炒至金黄色,下清水3500克,将上述加工过的原料投入,放老姜、葱段、生鸡油、料酒,移锅人小火上炸4—5小时,待牛头方忆懦,汁浓稠加胡椒粉、味精。

取去纱布包,将牛头方摆于圆盘中央成正方形,猴蘑摆四边,中间成三角形,菜心各边一根使其相对称,原汁加芝麻油,淋于牛头方上即成。

特点:

色浮棕红,牛头糈糯,猴蘑脆嫩,滋汁浓稠,咸鲜味美。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岳塘区 火焙鱼

1962年,据说国民党决定反攻大陆,大有明天就要动手的派头。正所谓“小乱避城,大乱避乡”,何况还有政府的动员令呢,于是随家里的女眷们一起被“疏散”到乡下去了。那地方叫杨桥,就在黑麋峰下。适值春末夏初,黛山碧水间新绿的田野,草丛中猛窜入水中的青蛙,屋场前闲逛的家禽以及田塍上低着头匆匆而过的狗,无不令只有几岁的城市孩子发狂。在孩子堆中昏天黑地地厮混而外,便是跟在堂姐屁股后面去池塘边用自制的罾捕鱼虾。罾用旧蚊帐裁成,约一平方米左右,将糠末掺一点饭粒捏成团放在布上,然后下到池塘边的水底,隔一会儿,抓住绳子将罾赶快提上来,里面肯定有一些寸多长的小鱼虾在那里蹦蹦跳跳。半日下来,总也有数两的收获。其中“青皮嫩”最佳,多肉而味美,可惜永远长不大,因此又称“千年嫩”;鱼旁的身上带彩色斑纹,卵产在蚌壳里,样子好看,却不好吃。祖母在那边屋场上喊吃饭了,赶紧收拾东西回家,趁新鲜将簸箕中的鱼虾用清水冲一冲,沥干水,均匀地摊在刚炒过菜、灶堂已经撤火的热锅子里(锅上的一点余油使它们不会粘坏)。一顿午饭吃过,这些鱼虾也已经焙干,一侧焦黄,透出薰香,再剔去肚肠,就是极好的晚饭菜了,炒豆豉辣椒或将青椒青蒜切细同炒均好,起锅时记得烹一匙酱油另一种火焙鱼已经制熟,吃时不必加工,直接用手撕扯着往嘴里送(如果能浇上植物油,放豆豉、干辣椒末蒸透,滋味尤好),与旧时的官府菜“薰鱼”异曲同工。当年下放到农场,都是所谓“吃长饭”的年纪,然而除了菜园里现栽的东西,就只有一年到头的“唯一菜汤”,直叫你浑身往外冒酸菜气,眼珠子射出绿光。食堂偶或有肉供应,亦无非“一片两片三四片”,薄得照见太阳,因此大家总不免搞点不好意思的事,万一弄到了鱼,不用说,先拣大的整脸盆架在火上猛煮,尽管盐和辣椒之外难得有别的佐料,汤才开上几滚,筷子已经打起架来。这一顿饱餐过去,大致也只剩下些鲫鱼、黄钻之类三数寸长的小鱼,于是将之腌上几个小时,串起来挂到风口上吹到半干,然后用篾条编的箅子放到火上烘烤成金黄,收起来慢慢享用。这项工作多在冬天进行,因为宿舍里有现成的炉火。烤火架位置稍低的地方吊着篾箅子烤鱼,架上盖一块毯子,同寝室的几个人围在边上扯淡。手伸到毯子下面取暖倒也没什么,有时一双双臭脚丫子竟也伸了进去,至于那鱼因此就有了什么特殊的味道,已经忘记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