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北李黑妹土特产 东北姐妹农家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北李黑妹土特产 东北姐妹农家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5 17:00:09

一. 四川省 攀枝花 西区 李大姐米线

初尝李大姐米线的人,大多会赞“尝”有加,口味清淡,滑爽鲜香,米线质地晶莹粗细均匀口感柔和,再配上烹炒的臊子,香辣的肥肠,鲜火巴的牛肉,满口钻香的豇豆碎肉,更让李大姐的米线美名远扬。

每天早上,李大姐的小吃摊上总是吃客满坐,四五张小方桌坐无虚席,有等车的,有上下班的,有附近的摊主营业员,也有大老远来专门吃这一口的,有时人多还有站在一边等候片刻的。

二. 黑龙江省 大庆 大同区 东北白皮蒜

东北白皮蒜,白皮,头3-5.5cm,属于小瓣蒜,味道辛辣浓于其他蒜种,常年供应干蒜,干大蒜可以育蒜苗、出口、加工、做种子,在每年7-10月份供应想大蒜,可以食用、腌制咸蒜、糖醋蒜等,此时供应数量大,货源充足,价格低廉,欢迎选购。

三.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上关六月李

上关六月李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自治县上关六月李种植协会申报的“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通过国家工商局商标局的审查、公告,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至此,安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增加到5件。

“上关六月李”是关岭自治县的特色农产品,具备特殊的土壤条件和光照条件,形态美艳,入口脆爽,味道甘甜,具有清热润肺、解毒、止消渴等独特功效,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关岭县委、政府、县工商局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指导和帮助上关镇成立上关六月李种植协会,积极引导“上关六月李”等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和品牌铸造。2010年11月,关岭自治县工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精心筹划和收集整理“上关六月李”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了“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请,2011年11月通过了初审。

目前,“上关六月李”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平均每亩产量达4000斤,按每斤10元的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每亩产值可达4万元。“上关六月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获得,将有效地保护关岭自治县特色农产品资源,进一步扩大国内和国际市场,为果农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关岭果业大发展迈出关键的一步。

四. 江西省 鹰潭 贵溪市 铁拐李灯芯糕

贵溪市龙兴铺生产的"铁拐李"牌灯芯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优质晚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东南亚肉桂以及丁香、当归、白芷、甘草等30多种名贵中药精工制作而成,是江南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清代列为贡品,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京省弛名,独此一家"。

“铁拐李”牌灯芯糕是的传统小吃,属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扰说是按八仙之一“铁拐李”亲授的秘方而制作的。产品以优质糯米、白糖为主要原料,配以30多种名贵药材。外观洁白晶莹,糕条柔软,甜而不腻,香味沁人,形似灯芯,可以点燃。品名还寓有步步“登新高”之意。常食还有顺气、活血、健胃、生津、延年益寿之功效,明、清代曾为贡品。现在是当地人们节日喜庆时馈赠亲友的必备礼品。

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为答谢龙兴铺老板的收留之恩,特意在其睡过的案板上留下配置秘方,灯芯糕由此而来。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偶然品尝到了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龙颜大悦,赞曰:“京省驰名,独此一家”。从此,龙兴铺便因成为皇宫贡品的制作场所而名扬天下。

灯芯糕其名意即:形似灯芯、点火可燃;亦寓“祝福、步步登高、吉祥如意”之情;民众于喜庆节日之时皆乐以此糕款待、馈赠亲友。龙兴铺铁拐李灯芯糕是江西省四大名特糕点之一,因其秘方中含有数十种珍贵的中草药材,故历来常被民众当做保健食品而长期食用。三百余年来,龙兴铺从未中断过生产并始终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配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它也是江西省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

五. 黑龙江省 鹤岗 向阳区 东北香菇

东北香菇营养丰富,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比大豆高20多倍,而脂肪的含量却很低。可预防和治疗软骨病、感冒、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胃癌,食道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品将香菇经过高科技技术压缩成型,可提高香菇原有营养价值的数倍。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质期长、泡松复原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香菇为将新鲜香菇晾干而成的,而香菇为真菌植物门真菌香蕈的子实体,属担子菌纲伞菌科,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含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物质-香菇精,形成独特的菇香,所以称为“香菇”。香菇生长在冬季(立冬后至来年清明前)。主要产地在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省的山林地带。由于营养丰富,香气沁脾,味道鲜美,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后”、“蔬菜之冠”的美称。

鹤岗东北香菇营养丰富,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比大豆高20多倍,而脂肪的含量却很低。可预防和治疗软骨病、感冒、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胃癌,食道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品将香菇经过高科技技术压缩成型,可提高香菇原有营养价值的数倍。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质期长、泡松复原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六. 新疆 伊犁 霍城县 霍城樱桃李

霍城樱桃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野生樱桃李之乡”的霍城县,是世界罕见、亚洲唯一的野生樱桃李原产地。

樱桃李,俗称野酸梅,是世界上极为珍贵和罕见并濒危灭绝的原始野生林果,资源极为珍贵。樱桃李外观形似樱桃色如李,故名樱桃李。

据《中国树木志》的记载和国家野生植物研究院的考证,野生樱桃李仅发现在新疆天山山脉西部及高加索、小亚西亚山地生存,野生资源极为稀少。樱桃李生长条件独特,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伊犁霍城县大西沟山区,海拔900—1600米的特定逆温带。生长在沟壑水边和多砾石的阴坡地,这里的樱桃李是目前全世界仅存的野生樱桃李纯林,面积约为700公顷。

樱桃李属蔷薇科李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多分枝,枝条细长开展,叶繁茂,深绿色,花白色,花期4月,果期8月。果实为小浆果,近球形或椭圆形,微被蜡粉,呈紫黑、紫色、紫红、红色、黄色五种颜色,粒径2—3厘米,单果重2.6—9.2克,果实营养丰富,果味酸甜。樱桃李耐寒力极强,可抗-35℃的低温。野生树龄一般在80年以上,原始林中百余年古树随处可见。

樱桃李果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以及钾、钙、硒等多种有益人体的成分。能够增强食欲、帮助消化、补充钙质,同时有软化血管、保肝护脾、抑制高血压和高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保健作用。樱桃李是干鲜兼用果品,可加工成酸梅干,果脯、果酱、制药、酿酒等保健休闲食品;还可做功能性食品、固体食品以及饮料、糖果、糕点等食品的基料,也是提纯上好天然色素的基料。

1999年,霍城县对野生樱桃李进行仿生栽培,经过农技专家的刻苦努力,野生樱桃李人工栽植获得成功,并逐步大面积推广种植,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依托资源优势,新疆伊犁独风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以樱桃李为原料的独风流牌野酸梅果汁、果酱,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6年,由浙江养生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新疆伊犁独风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新疆农夫果园霍城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樱桃李、苹果、杏、桃、草莓及番茄、胡萝卜等各类浓缩果蔬酱(汁)产品。霍城县按照“龙头兴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富农户”的思路,与新疆农夫果园霍城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现代订单农业模式,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樱桃李基地,目前全县栽植樱桃李面积近一万亩。

作者:陈友铭

果品

地域范围

霍城县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北依天山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温泉县、博乐市毗连;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隔水相望;东与伊宁县、伊宁市邻;西以霍尔果斯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霍城县北部沿山逆温带地区是樱桃李在亚洲的唯一分布区域,霍城樱桃李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包括:大西沟乡、惠远镇、清水河镇、芦草沟镇、萨尔布拉克镇、水定镇、兰干乡、良繁中心、果子沟牧场、三宫乡、三道河乡,共计11个乡镇(中心),77个行政村,霍城樱桃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80°11′~81°24′,北纬43°39′~44°50′,海拔高度为540~1100米,保护面积为4000公顷,樱桃李年产量15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霍城樱桃李外观形似樱桃色如李,故名樱桃李,又俗称野酸梅。果实为小浆果,近球形或椭圆形,微被蜡粉,呈紫黑、紫色、紫红、红色、黄色等多种颜色,粒径~厘米,鲜果单果重.6~9.克,果味酸甜可口,略偏酸性,果汁色泽深红诱人,是提纯上好天然色素的基料。樱桃李是干鲜兼用果品,即可加工成酸梅干,果脯,又是制作饮料、果酱、果酒等保健饮品的上佳原料。

七.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李老庄枕头面

手艺独特枕头面

其实,李老庄不仅只有卤猪蹄一种美食,李老庄的枕头面也在当地赫赫有名。李老庄的枕头面颜色发黄,宽厚均匀,比机压的面条还要薄,吃起来十分劲道,甚至可与阜阳的格拉条相媲美。当地人介绍,枕头面的创始人是当地农民李进广,今年80多岁了。几年前,他一直靠在李老庄集卖面条为生,他的面条需要在头天晚上掺碱面、盐和好,发酵一天后第二天用擀档使劲擀,擀出又薄又劲道的面条。一次,李进广和周围群众打赌,说他的面条放在枕头内睡一晚上后第二天照常下锅,结果他那枕头面的名声就这样出来了。李进广说谁愿意和他学这种面条制作工艺他让谁学,结果只有李老庄李飞卤猪蹄店和王楼一家饭店学会。让人有些担心,这门手艺以后会逐渐失传。

八.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羊肉李圪抓

李圪抓

全名叫羊肉李圪抓,是高平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欢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忽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子皮拽薄,这样做成后油而不腻,别有风味。

九.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保济丸”和李众胜堂

佛山是岭南成药业的发祥地,大约在明中叶,已有专门制作丸药的店号,此后便逐渐发展,至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制作经营成药的厂家、店号多达六十余,品种数百,所产膏、丹、丸、散、茶、油、药酒行销国内外,远近驰名。就拿名噪全国、饮誉中外的“李众胜堂”药店来说,它的著名产品“保济丸”,远销内地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一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至今佛山民间对李众胜的保济丸,还流传着各种神奇的传说。李兆基是李众胜堂的创始人。他生于清代光绪年间,家境清贫,人品勤劳、善良,夫妇俩膝下无儿,专靠卖草药凉茶为生,但遇上别人有难处,必乐意相助,尽力而为,遇有街坊或陌生人肚痛头晕之类便赠以草药或送上凉茶,分文不取。有孤寡老人去世或穷人遇丧而无钱殡殓,他们也乐意施与棺木,帮助料理后事,故深得街坊邻里的敬重。有一天夜里,李兆基做了个梦,梦见有一长须长者,身背宝剑,手托药葫芦,笑咪咪地向他走来,对他说道:“你一生乐善好施,有一副好心肠。只是钱少力薄,往往不如愿。我如今教你一个药方制药丸出售,可助你普济众生。”说罢,从药葫中拿出几粒小如珠子的药丸给兆基,然后飘然而去。第二天,兆基一觉醒来,梦里之事历历在目。试回忆药方,竟可背诵如流,点滴不漏,于是按梦者所赐药方制成药丸,取名“普济丸”。其药效果然灵验,凡用药者,药到病除,且价钱便宜,使用方便,为群众所乐用。后来,兆基在祖庙大街置了大宅一间,立店号为“李众胜堂”,专营普济丸。 李兆基成为当时佛山成药业的佼佼者。李兆基夫妇晚年得子,十多年后,他的儿子长大成人,继承了父业,更秉承了父亲的美德。为诫励自己不忘慈善世的宗旨,他便将普济丸更名为保济丸,加倍悉心经营李众胜堂。自此,保济丸的传说,在民间传为美谈。( 佛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