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同恬园土特产 大同市的特产简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同恬园土特产 大同市的特产简介更新时间:2023-12-23 00:53:38

一.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龟龄集

开始叫“老君益寿散”,到了明代中叶,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将此处方加以增删,改名为“龟龄集”,献给正在普天下广集长生不老药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并在50岁后又连生三子,从此,龟龄集被列为“御用圣药”。当年监制“龟龄集”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人。他偷偷将处方带回家,自家开炼服用,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后来,此药方辗转传入山西中药厂的前身“广盛药店”,于是,便成了太谷县的独特方剂。“龟龄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增进肌体免疫和心肌收缩力的功能。主要用于强身,健脑、益髓、行阳、滋肾、补气、增进食欲,调整神经,调节内分泌,消除心肌疲劳等。( 大同)

二.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豆面

大同豆面

大同豆面是当地种植的豌豆和其他豆类食品混合而制成的面粉。据鉴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和多种维生素,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人有一定的疗效。做法很多,一般是豆面或莜面和在一起,可擀面条、拨鱼儿、抿面、压饸饹等。

三.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茶

恒山茶历史悠久,是当地一种茶,它是由当地的名贵药材黄芩、毛尖、柳叶配制而成。康熙皇帝来恒山朝拜北岳,对当地进献的“恒山茶”赞叹不绝,“恒山茶”由此而的名。恒山地处塞外高原,昼夜温差大,所出产的“恒山茶”稍带有苦味,但味道清香,回味无穷,有补气泻火通便的功效。恒山茶产量不大,但游人游恒山时如逢季节也可自行采集,在悬空寺里有道是:上有千仞崖,下有千仞崖. 山僧闻客至, 山下采山茶。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酥大豆

大豆,学名蚕豆,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豆类作物,为浑源县的优势作物之一。主要生产于北岳恒山山脉的高寒山区。浑源酥大豆具有香、酥、个儿大、淀开花、皮好看五大特点。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华访问时,我市曾经用浑源酥大豆招待贵宾。( 浑源)

五.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野山榛

恒山野山榛在当地也叫“榛包子”,它属灌木品种,每棵树在年景好时可以三到四斤,常生长于北岳恒山南北山区,是浑源之一。山榛主要成份为油酸,常食用恒山野山榛对预防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有一定的功效。

六.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荆庄笼箩

浑源县荆庄乡加工生产笼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产 品远销山西、河南、内蒙、北京、天津等地和东北地区。该乡生产的系列套笼外形美观,坚固耐用,蒸饭不沾不粘,色味俱在,是理想的生活用具。( 大同)

七.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羊毛地毯

羊毛地毯是我国正宗出口的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织造风格独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根据专家勘测,我国青海省曾经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毛毯残片,8字形的“扭麻花”编结法已经和现在的编结法很相似。大同地区的毛织地毯,远在春秋战国赵武灵王设郡之时就已经开始生产,东汉时期已经具有很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能够用红、褐、紫、绿等各种颜色织出各种花纹图案。解放以后,大同、山阴、浑源等地都建立地毯厂,若论其毛质优良、做工精细、图案新颖、色泽调和、经久耐用,则以大同县地毯厂为最。大同县地毯厂建于1970年,是专门生产出口地毯的厂家。生产高级纯毛90道机拉洗手工栽绒地毯,产品设计精致,四角对称,分为大边、中边、小边,中间图案常为山水风景、奇花异草、松鹤延年、五幅捧寿、福禄祯祥、吉祥如意等。如今该厂生产床毯、炕毯、地毯、沙发毯、汽车座毯等一系列产品,通过纺线、染色、织毯、平整、剪花、洗光等工序,均能保质保量经久耐用,具有用着舒适、隔潮保温、除邪去寒、冬暖夏凉、有利健康等特点,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它不仅在全国各地受到欢迎,而且畅销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和港澳地区。( 大同)

八.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砂器

浑源砂器制作年代深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浑源县志》记载,浑源砂器制作始于唐代,从宋代起当地就涌现出大批砂器工匠,到明清时砂器制作已有着很高名气,并在民间广泛应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时任河东河道总督的治河专家栗毓美曾把浑源砂锅带入朝内,得到道光皇帝的赞赏,并1为“朝廷贡品”,从此,砂器享誉全国。清代,浑源砂器曾与平定砂货、宜兴紫砂陶齐名,被世人誉为“三鼎甲”更是闻名遐迩。

距县城北十二华里的下韩村,文化底蕴深厚,砂器资源丰富,几百年来,古老的传统砂器手工制作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并一直沿传至今。下韩村传统技艺娴熟,烧制风格独特,整个制作工序完全采用古老的传统手工制法,烧制的产品内外光洁,皮薄质细,方便使用,物美价廉。特别是砂锅,煮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既滚锅快,又保温长,有着其它餐具不具有的风格。

除传统砂锅、砂盆、砂吊等产品外,现忆开发出了砂药瓢、砂酒壶、砂餐具和砂茶具等工艺品,色泽上也由过去的灰褐色呈现出鲜艳的银白等多种颜色,已从生活实用型走向了工艺型。产品深受广大用户的亲睐,并远销到河北、北京、内蒙、陕西、山东等地。

浑源砂器是用天然石矸为主料烧制而成的正北砂器,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具,亦称砂陶,介于陶与瓷之间。制作原料:以当地石矸、纯白土、纯黑土、煤为主料。制作工具:轮子、板锤、绳子、刀片、模、底坐、草垫、边模、铁锅盖、笼盖、铁棍、铁钗等。

传统工艺制作流程:和泥 :工匠们先把石矸料粉碎取磨,煤烧焦粉碎取磨,然后按3:2比例加水混和均匀成泥。踩泥 :用脚踩,一脚一脚的踩,直至把整块泥踩完,如反复地踩,次数越多,泥就有劲好做活。制坯:一个人操作先拨动轮子,使其转动后,再在轮上把泥制坯。 上釉:备好纯黑、纯白土原料,需两个空水缸,把土放在一个缸里加水搅拌,待土块溶解后,把溶液盛到另一个缸里沉淀,留部分水把多余的水倒掉,上釉时搅拌均匀后,把砂坯放在药水里,快速蘸一个,这样药薄厚才均匀。 烧制:用明火烧,烧时把坯放在煤窝,笼盖扣上砂器,烧到笼盖温度700——800度时,把砂器挑出,并放些木柴磨,扣在铁锅盖下焐约30分钟再取出,烧制的成品就会发亮,保证质量。

浑尖砂器经历了由单纯生活用具为主的砂锅,发展成为以砂器为载体的工艺品砂器,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已远远超过了砂锅自身的生活用品价值。它的制作技艺对研究我国砂器历史不但起到人类文明发展、诞生炊具、进化饮食方法的实用作用,而且可以从砂器的类型、制作工艺、产品流通以及研究古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风土人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和文化部门对其进行了积极性抢救保护,并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虽在传承民间传统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但由于资金不足,处于小规模作坊式生产,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直接影响、制约着生产发展。今年将开始招收学员培训传承人,由老艺人发挥传、帮、带作用。2014年充实新生力量,使其熟练掌握制作技能,达到传承发展后继有人。2015年多方筹集资金,建造作坊,发展生产规模,创建经济实体。2016年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使砂器产品多样化,并走向更大市场。2017年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使砂器成为浑源龙头文化产业。(穆鹏)

九.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苦菜

苣萍,亦名甜草菜,《本草纲目》称之为败酱草。因为生长在山沟野外,不受化肥和农药污染,苦菜自然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物。在晋北广大的乡村,人们对苦菜是崇敬的。不要说“男人出口外,女人挑苦菜”的年代,即便在今天,苦菜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菜。特别是到了夏天,人们宁可十日无肉,也不可—顿缺苦菜。

苦菜具有霖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核黄素、脂肪、糖、无机盐、磷、钙,铁等檬量元素,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清热解毒、利胆、降压、通脉、补气、治疗肠炎等多种疾病。

苦菜的吃法很多。“三月三,苦菜芽往出钻”辙苦菜芽拔回后,不用下锅煮,洗净后可以直接调了吃.苦菜芽鲜嫩,带着一点淡淡的涩,不过人们吃的正是这个鲜,这个原汁原味。苦菜长到一扎高时,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挑的人也多了。沸水里焯一会儿,捞上后切碎就可以调着吃了。调苦菜色泽油绿,味道鲜美,肉质嫩脆,很多人都喜欢吃。在乡下,人们则喜爱吃酸苦菜。苦菜上锅焯上一会儿后,放入一个小坛子里,添上几碗小米汤,用不了几天就发酵好了。锄田回来的乡下人,吃上几口酸酸的苦菜,再喝上几碗酸酸的苦菜汤,解渴又消暑,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到了秋天,眼看就吃不上鲜苦菜了,一些农妇便急急的出去挑苦菜,这时候的苦菜老是老了点,但她们有办法让它变得鲜嫩起来。将苦菜择好,上锅蒸了,再拿出去晾干,不留一点水分,然后密封在一口大瓮里,倒扣在限湿的地方。到了冬天,苦菜就发酵好了,这时候再加上调料真好的不的真吃,滋味不比刚采摘时差。实际上这仍然是酸苦菜,但季节变了,苦菜少了,便觉得这酸苦菜也真好的不的了。

十.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甜杏仁油

“恒卓”甜杏仁油,以绿色仁用杏基地生产的原料,采用新的低温物理压榨工艺技术制成,气味清香,在温度低至一10℃时仍可保持透明,是公认的健康营养油。

甜杏仁油具有滑而不腻,不粘锅的特点,适用于各种烹饪方式,尤其是牛排等西餐的制作中使口感细腻润滑。最宜凉拌、煎、炸、炒因油温高易破坏甜杏仁油的活性成分。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88%,其中,含C16:0棕榈酸4.3,C16:1棕榈酸—烯酸0.6,C17:1十七烯酸0.1,C18:0硬脂酸1.0,C18:1油酸73.3,C18:2亚油酸20.0,C18:3亚麻酸0.1,C20:0花生酸0.1,C20:1花生一烯酸0.1。富含维生素A1、B2、B5、C、D、E和类黄酮及锰、铁、锌、磷、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软化血管、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能促食欲,食用后容易消化,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会产生脂肪积累;令肌肤光滑柔细,增进肌肤弹性,有利健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