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太原特产美食简介大全图片 山西太原美食十大名小吃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太原特产美食简介大全图片 山西太原美食十大名小吃图片更新时间:2024-04-15 18:43:45

一.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莜面鱼鱼

莜面除河捞、栲栳外,还可和多种粮食蔬菜搭配,有多种吃法。莜面糊擦擦也算一种与其它食物搭配的吃法。把莜面和起,搓成两头尖、中间宽、扁,略小于手指,状如鱼儿的小条,叫莜面鱼,所以莜面糊擦擦也叫莜面鱼儿汤。也可用大拇指在手心把面团推一下推起来像猫耳朵一样的小片,叫猫耳朵。锅中炒入山药,配上豆腐、粉条之类,莜面鱼和猫耳朵同时在屉箅上放入锅中蒸熟。然后把莜面鱼和猫耳朵拨入有山药、豆腐等配料的锅中搅起就是糊擦擦。

二.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太原仿古铁器

太原仿古铁器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太原晋祠的宋铸铁人名闻中外,就是太原古代冶金技术高超的最好历史见证。近年来,太原北城区金属工艺厂以优质生铁作原料,陆续生产仿石铁器,如“马超龙雀”、“明九龙鼎”、“云冈佛头”、“晋祠铁人”等,形象逼真,神态自如,与原物陈列一处,几可乱真。

三.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品种为“东风亮”,俗称“毛尖谷”,近年来又引进、种植树“珠砂红”“沁州黄”“晋谷21号”优种,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很受欢迎。( 太原)

四.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太原老豆腐

老豆腐也叫豆腐脑,正宗做法是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通常在街上吃到的,制作方法倒过来了,先把卤汁做好,然后给豆腐脑浇卤或者是加韭花、辣椒、辣椒油,味道自然会差很多。

五.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品。

六.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并州剪刀

此剪刀产于太原,因太原又称并州,故称其为“并州剪刀”。唐代诗人杜甫曾称誉“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并州刀,砍骨不卷;并州剪,剪毛不沾。远在晋代已名扬国内。太原市内街道名字中,有大、小铁匠巷,大小剪子巷,这些街巷在宋代曾经是生产剪刀的集中地。到明代,晋府店刀剪更是声名大振,国内各大商埠、码头都有专营商号。现在,太原刀剪厂就是在原晋府店刀剪社基础上发展的。这个厂继承、革新了传统的工艺,生产的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国内各地。

七.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太原泡菜

太原泡菜介绍:原料配方:大白菜、大蒜头、萝卜、黄瓜、辣椒、精盐、汾酒制作方法:1.将5000克水烧开,加入精盐250克(比例为5%),待盐完全隔化,晾凉,再倒入坛内。2.白菜需去根和老叶,洗净,沥干水分,切成4瓣;蒜头去皮洗净,沥干水;萝卜去根须,切成条、丁、丝、片均可;黄瓜去籽;辣椒去蒂、籽洗净沥干水分。3.将泡料投入泡坛中,加酒拌匀封好口,浸泡1星期左右即可食用。产品特点:脆嫩爽口,制作简单,食用方便。

八.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灌肠

灌肠与肠毫元关系。它是用荞麦面蒸熟制成的碟形薄片,即可冷食,又可热炒,质嫩而筋,味美适口。灌肠是将肠划成菱形小块,浇以由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葱、姜、蒜、辣椒配制的卤汁,用以冷食;将灌肠块配以绿豆芽、蒜苗或韭黄,用油炒出,谓之热食。灌肠价廉物美,为太原人特别喜爱的一种风味小吃。( 太原)

九. 山西省 太原 万柏林区 汾酒

早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汾酒就为世人珍爱,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素有“开坛香天下”之美誉,其美味曾倾倒众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新中国建立以后,几经扩建,现已成为国内最大而又闻名于世的国家名酒生产厂家之一。汾酒度数虽高,但无刺激性,饮后使人心旷神怡,具清洁卫生,幽雅纯正,绵甜长之三绝,是我国清香型大曲白酒的典型代表。( 太原)

十.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沙棘酒

沙棘酒

沙棘酒系采用野生沙棘果为原料,经发酵或半发酵法酿制而成的低度果酒。

工艺流程:沙棘果→分选、除杂→破碎→沙棘果浆(加二氧化硫)→主发酵(加糖水和人工培养酵母)→压榨→皮渣(蒸馏白兰地后,贮存备调配时使用)→后发酵(压榨汁)→调正成分→换池(桶)→原酒→陈酿(换池分离时的酒脚进行蒸馏与皮渣白兰地混合贮存备用)→调配→澄清处理→过滤→包装→成品酒。

制作方法

1.采摘:沙棘果采摘分选时间在12月至次年1月为最佳,不宜堆放太厚,预防果实压破霉烂,选用完全成熟的果实。

2.采用发酵果酒专用酵母菌种:培养过程:一代1450号原菌管(琼脂培养基)→二代50毫升液体试管(沙棘汁培养基)→三代500毫升液体烧瓶(沙棘汁培养基)→四代1000毫升大烧瓶(沙棘汁培养基)→卡氏罐(沙棘汁培养基)→大缸(沙棘汁培养基)→接入发酵池。

3.破碎:采用破碎机将沙棘果破碎(种子不要破碎,否则会影响沙棘汁质量),自流汁和压榨汁分开入池,入池量为容器的80%,然后一次性加入50ppm

的二氧化硫。

4.主发酵:入池数量达到要求后,加入人工酵母,搅拌均匀,发酵温度控制在18—23℃,发酵过程中如糖度低,可加入10%的糖液,加入糖液有利于发酵,提高果汁糖度后,主发酵14天。

5.后发酵:主发酵原酒分离后入池,容量为容器的90%进行发酵,温度控制在23℃左右为宜,直至发酵中止,然后换池,将容器装满。为了防止氧化,将池口封好,转入陈酿阶段,时间半年至1年以上。

6.澄清:经试验确定下胶量为0.015%,加入80ppm的二氧化硫,在冬季低温下自然冷冻7—5天即可澄清,澄清后即为沙棘原酒。

7.调配:首先将澄清的沙棘原酒上层酒,用泵抽到其它容器里(因上层沙棘原酒含有沙棘油,可用高速分离机提油或作酒脚蒸馏),然后,自上而下分层进行调配。调配好的半成品酒,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合格后,再经硅藻土过滤机串棉饼过滤。过滤以后的沙棘酒,酒质清亮透明,酒体协调稳定。

8.成品:最后检验,合格后装瓶,贴商标,包装,装箱,成品入库。

质量标准:

1.感官指标:色泽:金黄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香气:具有沙棘果香和醇正的酒香。

滋味及风格:甘润醇厚,酸甜爽口,具有独特的典型沙棘果酒风格。

2.理化指标:酒度(20℃)15—16%(容积),总糖(以葡萄糖计)200—230克/升,总酸(以柠檬酸计)5—8克/升,挥发酸(以醋酸计)≤0.8克/升,干浸出物≥14克/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