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麟游乡土特产 麟游县的美食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麟游乡土特产 麟游县的美食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4-09 00:35:39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遂平县 常庄乡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是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的珍果,因掰开后出现缕缕金丝而得名。河北省盐山县是金丝小枣的发源地,《中国名胜辞典》所记载的“唐枣树”就在本县境内,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气候适宜,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是枣树生长的最佳环境。

常庄金丝小枣生产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千年来一直作为朝廷贡品闻名于世。据测定,金丝小枣所含糖分、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粗纤维、有机酸、钙、磷、铁等,均高于其它水果含量,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

《本草纲目》载:枣味甘、性温,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通九窍,健脾胃,益肝肺,助经脉,补血安神。“金粒宝”金丝小枣汁完整保留了枣的各种营养成份,具有养颜补血、益气生津、和肝养胃、软化血管,促进食欲、增强记忆力、醒酒止渴之功效。

二. 陕西省 宝鸡 麟游县 麟游核桃

麟游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麟游核桃是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的。麟游长麟核桃以其品质好、产量高、耐寒耐旱性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良特性,在大会“三优”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优良核桃品种”。

麟游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目前全县核桃面积累计达到了20.7万亩,其中核桃新植建园15.2万亩,散生核桃5.5万亩100多万株。2012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到520万公斤,产值7800万元。仅此一项使该县农民人均增收1026元。“长麟”核桃是麟游县永安村核桃基地栽培和改良后的新品种,核桃坚果具有仁饱、性绵、味香、品质好、出仁率高、营养丰富、耐寒耐旱,以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良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该品种曾在中国杨凌第十九届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上荣获“后稷奖”。目前麟游全县种植“长麟”核桃超过14.5万亩,发展百亩以上核桃示范园31处,其中优质基地3万亩。“长麟”核桃成功打响了麟游核桃的品牌,为下步全省乃至全国推广核桃种植、推动林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三. 安徽省 滁州 南谯区 施集乡板栗

南谯区施集乡:板栗。

四. 陕西省 宝鸡 麟游县 麟游布尔羊

麟游布尔羊是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的。布尔羊是世界上公认的优质肉用羊,其肉质鲜嫩,味美多汁,膻味小,脂肪含量少,胆固醇低,具有温中健胃、滋阴强肾等明显的食疗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

布尔肉用山羊原产南非,是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肉用山羊终端品种。布尔羊具有初生重大,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产肉性能好,繁殖率高,适应性强,喜食灌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布尔羊肉肉质细嫩、多汁可口、味道鲜美,肥肉少,瘦肉多、膻味小,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低胆固醇,可润肺开胃,是强身健体、滋肤养颜、防止脑血管疾病等多功能的保健性食品。

1998年麟游县从南非、新西兰等国家一次引进纯种布尔羊120只,开始与当地奶山羊实施杂交改良,6年来,麟游县布尔羊种群规模达到3000多只,累计完成布尔羊杂交改良45万只,生产杂交改良羊58万只,累计向内蒙、湖南、山东、甘肃、四川等20多个省市销售细管冻精60多万支,纯种布尔羊和杂交改良羊20多万只。目前麟游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布尔羊改良基地县、最大的纯种布尔羊供种基地县和最大的肉用山羊新品种培育基地县,杂交改良羊数量最多的县。被誉为“中国布尔羊之乡”。

五. 陕西省 宝鸡 麟游县 麟游荞麦

麟游荞麦是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的。荞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用其加工的荞麦粉几乎没有其它粮谷类的主要缺点,具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并可软化血管。

荞麦是麟游县主要的杂粮作物品种,种植区域覆盖全县。近年来,根据人们对安全、多样、健康的生活需求,我县从榆林等地引进荞麦新品种,建立省级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九成宫牌”杂粮商标,实行产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使这一传统优势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品质有了大幅度提高,年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亩以上,产量可达2000—2500吨,并成功开发了优质荞麦粉等系列产品,深受群众喜爱。

麟游荞麦营养成份既全面又合理,是目前市场上最完善的保健食品,因其具有多种食疗功效为医家所欣赏,也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欢。

六. 甘肃省 兰州 七里河 花寨子乡冬果梨

花寨子乡:冬果梨颇具盛名。

七. 广东省 梅州 丰顺县 八乡山茶

八乡山地处丰顺、揭西、五华三县交界处的莲花山脉中段,面积19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气温18。C,平均降雨量2604.6毫米,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坡地土层深厚,表土肥沃,属赤红壤土,自然植被良好,种茶有得天独厚条件。据海阳县志记载,八乡种茶已有400多年悠久历史,素有高山浓雾出好茶而著称。八乡山的茶种在岩层土里,不用施肥,不用喷洒农药,茶树像山中所有植物一样,采集天地之灵气,天然生长。云雾茶与一般茶叶不同,泡在杯里格外清,喝到嘴里清凉又醇香,余味无穷。据当地老农说,云雾茶不仅能生津解渴,而且还有祛风寒、解酒之功效。

八乡山民间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云雾茶的传说。古时候,当南国茶籽成熟时,一群多情鸟一个个衔了茶籽,穿云层,掠蓝天,准备飞往花果山播种。当它们飞经八乡山上空时,被美丽的八乡山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唱起清脆的歌,茶籽便撒落在岩隙中了。从此,云雾缭绕的八乡山便长出一片翠绿的茶树。还有一个传说,古时八乡的高山上有块巨大岩石成精,下到村里危害百姓,惹怒老天爷,被雷公劈成两半,随后人们发现石缝里长出了嫩绿嫩绿的茶树,因此,村民世代种茶。

传统的八乡山绿茶,以其浓郁,甘醇、芳香等特点,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自1985年以来,陆续引进了黄旦、茗花、水仙、奇兰、梅占等高产品种。用原来大片山坡地种植,改为梯田式僚壕种植;把任其自然徒长改为修剪养蓬、合理密植,速生丰产;把粗种粗管改为科学管理;把单一手工炒茶改为现代机制乌龙焙茶;使产量成倍增长。1992年又引进了白叶单丛优质品种,以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质,加上合理施肥与采摘及现代精湛工艺焙制,使“八乡白叶单丛”成为茶中之上品,1998年还荣获国家农业部“中国国际名茶”称号。全镇现有茶园面积2万亩,其中已投产的茶园1万亩,年产干茶150多万斤,每年可采摘5次以上,普遍亩产干茶150斤以上。现以八乡山鸿图绿茶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特色支柱产业。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越乡龙井

嵊州四面环山,九曲剡溪横贯其中,佳山秀水,风景幽丽。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茶园多分布在海拔300到500米的丘陵山区,土壤肥沃,常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产茶历史悠久

嵊州早在汉代就有种茶、采茶、饮茶的习俗,晋代已甚流行;唐朝茶圣陆羽、高僧皎然等为嵊州留下了宝贵的茶经和丰富的茶文化;宋朝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开始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末,“泉岗辉白”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了浙江省茶叶改良场。所有这些为越乡龙井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建越乡品牌

面对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1998年嵊州市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越剧之乡”文化品牌为龙井茶定名,注册了富有文化内涵的“越乡”龙井商标,并作为全市龙井茶公共品牌。经过10多年的发展,越乡龙井因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嫩黄,内质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深受茶叶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先后获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30多次获国际国内名茶评比金奖。2009年,在第二届浙江省十大名茶评选中,昂首入选并名列榜首。

越乡龙井·培育篇

推广良种制定标准

为培育越乡龙井品牌,大力推进茶树良种化建设,全市累计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9.5万亩,已建成的位于崇仁镇的省级现代茶叶示范区成为全省名茶高产高效的典型,3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确保越乡龙井品质,嵊州市相继制订了《越乡龙井》省级地方标准、《无公害茶叶》地方标准、《无公害茶生产技术规程》,实现了茶叶种植、加工的标准化、无公害化。目前全市无公害茶基地已占茶园总面积的80%。

提高技艺推介品牌

为打响越乡龙井品牌,市政府出资2300多万元,开展了提高越乡龙井炒制技艺暨品牌推介系列活动。自1998年以来,嵊州市已连续举办了12届越乡龙井炒制大赛,还与省级部门联办2届扁形名茶炒制大赛和1届机制龙井茶大赛,共有900多名炒制高手参赛,近百人获奖,通过获奖选手的传帮带作用,共培养了1万余名炒茶能手,使炒制质量得到整体提高,2008年名茶产值是2004年名茶产值的146%。2004年,越乡龙井炒茶王参加中法国际茶文化节,为近万名外国友人作了龙井茶炒制表演,为开拓欧洲市场赢得先机。

构建网络拓展市场

为拓展越乡龙井销售市场,嵊州市十分重视茶叶市场网络建设,先后建立了15个产地名茶市场和28个茶青市场;去年3月,嵊州(中国)茶叶城一期投入使用,实现中心市场的升级换代,成为全国龙井茶的主要集散地;在29个省(市)开设直销窗口1000多家、越乡龙井专卖店72家;在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设立专柜120家。其中山东市场有直销窗口600多家,越乡龙井专卖店28家,年销售龙井茶2500多吨,占到山东市场龙井茶销售量的42%。已在法国等国家设立3家办事处,形成了由茶青市场、产地市场、中心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相配套的“五市联动”销售网络。

越乡龙井·壮大篇

不断加快标准化生产

为加快越乡龙井品牌建设,全市建立了越乡龙井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有6家企业获得ISO9001、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14家通过QS认证,11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4个基地获得IMO国际认证。

切实改善茶叶加工环境

为优化越乡龙井加工环境,到2008年底,共投入1800多万元,优化改造初制茶厂172家,创建省级示范茶厂3家,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区62家,突破了名茶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清洁化加工难的瓶颈,为推进全省茶厂优化改造和名茶产业升级提供可以实践的有效模式和途径,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全省推广,并两次被评为“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

全面加强品牌化管理

为使“越乡”成为嵊州市龙井茶的集群品牌,2008年市政府出资150万元收购“越乡”商标,对全市龙井茶品牌进行整合,成立了越乡名茶协会和品牌管理办公室,制订了《越乡名茶协会章程》、《越乡商标管理办法》、《越乡龙井包装管理办法》、《越乡龙井包装印刷合同》等制度,采用“越乡+企业商标”形式运作,实行品牌、标准、包装、标识、宣传、监管“六统一”的行业管理。

越乡龙井·提升篇

越乡龙井在经受市场考验中获得客户好评,显示出强劲活力。嵊州人在专注地做好茶叶品质的同时,正专注地做好着越乡龙井的品牌。从2009年起,全面实施“品质提升、品牌铸造、龙头带动、文化传承”等四大工程,目的就是将越乡龙井品牌打得更响,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推进嵊州从“茶叶大市”向“茶叶强市”迈进。

品质提升工程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5.3万亩,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区100个,省级示范茶厂10家,新增通过QS认证企业40家。

品牌铸造工程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300家,打进1000家超市,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越乡龙井”营销网络。

龙头带动工程培育3-5家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扩建嵊州(中国)茶叶城;培育5-1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紧密型产业链。

文化传承工程作为中国茶道的发源地,通过举办茶文化节、茶艺茶道表演等活动,充分发挥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同时整合资源,筹划集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进一步培育嵊州茶业新的增长点。

九. 陕西省 宝鸡 麟游县 云豆

云豆

云豆根据皮色分为红云豆、黑云豆、白云豆等,各色云豆在我县均有种植。云豆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药用价值也较高,中医认为,云豆有理中气,补肾健胃,和五脏,生精髓等作用。云豆为豆类植物之上品,全年产量约

3万公斤。

十. 山西省 运城 稷山县 修善乡柿子

修善乡:柿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