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特产麻叶子零售 麻叶子安徽特产白芝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特产麻叶子零售 麻叶子安徽特产白芝麻更新时间:2024-05-06 09:41:42

一. 河北省 保定 涞水县 涞水麻核桃

涞水麻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涞水麻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小小麻核桃,房前屋后栽,农户不用找市场,买主主动上门来”。近日,笔者在河北省涞水县娄村乡西安庄村采访时,亲耳听到群众唱出这样的顺口溜。

西安庄村地处涞水西北部深山区,这里特殊的山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最适合麻核桃种植。村民孙悦自2002年开始嫁接种植麻核桃,现已经发展到100多棵,有红狮子头、白狮子头、官帽、虎头、公子帽等十几个品种,今年仅麻核桃一项收入可达到50多万元。村党支部-李雪梅告诉笔者,现在村里户户都种麻核桃,成了当地有名的麻核桃种植专业村。

一对麻核桃,卖到五万元麻核桃为河北,俗称“耍核桃”,因其壳文美观,果形独特,常被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或直接作为中老年人舒筋活络的手玩物,麻核桃作为玩物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据说,清乾隆皇帝非常欣赏麻核桃,引得许多王爷和大臣也跟着热衷起来,纷纷到涞水娄村乡的南安庄、虎各庄等村购买,从那时起,涞水娄村乡的麻核桃就闻名全国。

南安庄的李旺,2006年嫁接的一颗白狮子头,今年就接成了一对,由于个大、品相好,刚一下树,就被北京的一古玩店客商相中,并以5万元的价钱买走。笔者采访时,他手指院内的一棵“南港石”兴奋地说,这棵树嫁接了4年,今年就卖核桃10万多元。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农民发展麻核桃得积极性,据该乡-刘宝华介绍,该乡的麻核桃种植从当初仅有南安庄、西安庄、常安庄等5个村,发展到全乡的22个村,像南安庄村那时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自发展麻核桃后现在人均收入已达2万多元。

特色产业向全县辐射

涞水山丘区面积达80%以上,全县的山丘区土质和气候条件和娄村乡基本一样。2003年起,该县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麻核桃作为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来抓。一方面做好娄村乡的典型示范,通过邀请林果技术专家讲课、现场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施肥、防治病虫害、嫁接、剪枝等技术难题,几年下来就培训出农民土专家100多人,使娄村乡种植麻核桃的规模不断壮大,成为涞水县的核桃种植基地。另一方面,邀请其他乡镇农民到娄村乡参观学习,通过种植大户现身说法,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发展。同时,还不断改良品种,从10多个品种发展到现在30多个品种,而且,改良后的品种花纹更加细密,木质更加坚硬,形状更加好看。

该县还成立了“广林麻核桃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并对麻核桃种植户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可观的经济收入、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使这个核桃产业逐步做大做强,从最初的娄村一个乡镇发展到现在的永阳、东文山、石亭镇等10几个乡镇。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涞水麻核桃不仅卖核桃赚钱,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发展。笔者在娄村乡虎各庄村口的小集市看到,这里的酒店、饭馆人员爆满。在一家叫水月轩饭店,来自北京的龙翼老板告诉笔者说,进入8月份以来,他就一直在这里做核桃生意,吃住在这里,像他这样的客商每天都有上百人。旁边的一个天津客商接上话:不仅是卖核桃这一季,春、冬季我们还雇这里的人到我们那里接码子,他们这儿是一年三季都挣钱,这几个村其他附带收入也得上千万元。

涞水麻核桃(野三坡麻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 东台麻虾酱

味道鲜美独特,麻虾熬酱招待客人,其独特的味道让客人留下好菜一桌,不抵麻是一唰之感叹。南通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系列麻虾酱,将让您有机会品尝这一美妙绝伦的稀世美味。

麻虾酱是火锅、饭食、面食和大饼的最佳佐料。

麻虾酱类型:原味型、淡辣型、淡辣型、麻辣型、咸辣型。

东台麻虾是用世界上最小的虾!是永远长不大的淡水小虾,味道极其鲜美,堪称江海一绝.

麻虾是一种独生于东台沿海野生的淡水小虾,因其味道鲜美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富含蛋白质、钙、磷等人体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

材料:

麻虾、油、盐、酱油(或甜面酱)、葱姜末、水

做法:

1、挑去麻虾中的杂质和小鱼,用适量盐拌匀。

2、锅里烧热油,下葱姜末炒香,加入麻虾翻炒片刻,加入大约麻虾1/3体积的水煮制。其间加入少量酱油或甜面酱调味及调色,并依口味再添加适量的盐。煮开一分多钟就可起锅。

3、完全放凉后,装瓶。上浇1至2CM油,密封入冷藏室保存。

说明:

1、麻虾酱以偏咸一点较易保存。

2、喜欢辣味的也可在煮制中加些辣椒粉和花椒粉。

三.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四.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当时,青山镇就有蒋利记、万星恒、薛合仁、张义茂、张朗如、合记等六七家厂店生产经营麻烘糕。以蒋利记为最早,有四个师傅掌作,生意比较兴隆。万星恒为最大,他从阳逻请了陈名清、朱婆苕、张幼庭、吕易太等师傅专门做麻烘糕。因蒋利记和万星恒都抽大烟,到抗战前这两家店铺相继倒闭。1938年,日本入侵武汉后,汉口“五路财神”合资开办了生产麻烘糕的福兴作坊,便由张朗如掌管经营,人员有苏昆成、汤义昌、骆长发、苏益占。抗战胜利后,张朗如以三万块银元买下了福星作坊,改名为鸿兴杂货店,聘请王开鹏、荣忠良两位师傅掌作,工人有郑明喜、曹复元、胡定国等。这之后,张朗如的侄儿张凤鸣继承掌管鸿兴杂货店,并与张荣堂、张益兴合股经营,易名为鸿兴食品厂,以期扩大再生产。在此期间,其他几家生产经营麻烘糕的厂店因本小利薄、生意不佳而倒闭,只有鸿兴的资本较大,生产也稍有扩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鸿兴食品厂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发展到有20余名职工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至此,麻烘糕形成定性产品,为名扬国内外的湖北之一。

过去的麻烘糕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生产一百斤麻烘糕,配料比例是:糯米40%,棉白糖40%,油、黑芝麻、桂花、红(绿)丝共20%。下料后,经过合(把原料反复拌合)、打(打实装进盘子的糕粉)、炖(将装有糕粉的盘子放在热水上面走过,起加温紧密的作用)、切(用刀子按规格切成薄片)、烘(用炭火掌握火候烘烤)等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

1955年,国家决定选择青山作为武钢的基地,为了支援武钢建设,1957年由长江食品厂派来的28人在蒋家墩(现红钢城)建立一个分厂,次年5月1日投产。1959年经上级批准,将青山分厂交给青山区,同时与公私合营鸿兴食品厂合并,成立武汉市地方国营青山食品厂。新厂充分利用鸿兴食品厂过去的人力和技术,继承和发扬麻烘糕的生产工艺,还生产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等产品。但因形式变化和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时断时续,只有麻烘糕一直坚持生产,并不断发展。1965年,还增添了压糕机、切糕机,结束了麻烘糕手工成型和手工切片的历史。1967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改造生产工艺,变炭烤为电烤,初步形成切、烘、收配套生产小型连续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持原有配方、形态的前提下,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麻烘糕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产值、产量大幅度上升,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青山麻烘糕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迭部蕨麻猪肉

迭部蕨麻猪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迭部蕨麻猪肉

迭部蕨麻猪肉以生长在迭部县 境内的,放养为主、圈养为辅的,不添加任何工业饲料和生长素的纯种迭部蕨麻猪为肉源。其肉质紧密,脂肪少,瘦肉多,皮薄肉鲜不油腻,肌膜和结缔组织少,口感细嫩。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铁、硒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铁、磷、硒和维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猪肉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绿色天然的肉食品。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现辖行政区域

《迭部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迭部蕨麻猪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迭政发〔2016〕50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迭部蕨麻猪肉(草案)》

六. 山东省 滨州 博兴县 麻大湖毛蟹

麻大湖毛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大湖毛蟹

山东

博兴县渔业协会

博兴县麻大湖境内。地理坐标为A东经118°08′29.99″,北纬37°06′40.00″;B东经118°08′37.47″,北纬37°05′30.50″;C东经118°03′13.32″,北纬 37°05′0.65″;D东经118°03′10.37″,北纬37°05′40.85″范围内

AGI2017-02-2091

七.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八步麻竹笋

名称: 八步麻竹笋 产地: 八步区

八步麻竹笋产于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黄洞瑶族乡现有人均山地面积30亩,是盛产麻竹笋的好地方。该产品是一种食用笋竹,具有甜、嫩、脆的特点。

八. 黑龙江省 牡丹江 阳明区 麻拉面

材料:机制切面或自擀的面团均可,芝麻酱、黄瓜(或小萝卜、芹菜)、精盐、凉开水、醋、蒜。

做法:取碗一只,倒入芝麻酱,兑入少许盐凉水(以精盐适量倒入凉开水中稍搅,自行溶解而成),用筷子轻轻顺时针搅拌,待水分渍入酱里,再放少许盐凉水,搅至稀泥状时即可;面条用水煮熟后过凉开水,放在碗里,边用电风扇吹边翻挑;将黄瓜洗净切成细丝,如选用小萝卜可洗净去皮后再切丝,芹菜用热水焯一下再切成末;碗装凉面端至餐桌上,撒上黄瓜丝或小萝卜丝、芹菜末等,浇上醋、蒜,再以勺浇上调好的芝麻酱,用筷子拌后即可食用。

九. 黑龙江省 大庆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连环湖麻鲢鱼

杜尔伯特县“连环湖麻鲢鱼”通过2017年5月16日在京召开的“2017年第一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专家评审,被确定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业部已准予登记。评审会采用ppt形式,重点对“连环湖麻鲢鱼”产品的品质特色、产地环境、生产方式、人文历史、产品知名度、产业发展前景等六方面相关情况进行汇报并答辨。“连环湖麻鲢鱼”是即“连环湖麻鳙鱼、鳜鱼”申请地理标志后的第三个农产品,通过“连环湖麻鲢鱼”地理标志的登记保护的成功申报,能够充分发挥全县的水产业优势,培育、整合、保护农产品品牌,提升“连环湖”鱼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对宣传杜尔伯特县水产品和推动水产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十. 四川省 乐山市 犍为 犍为麻柳姜

犍为麻柳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乐山犍为种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乐山犍为白姜品质独特,个大饱满、淀粉足、纤维少、辣味浓,所制干姜品质优良。作药性稳。自古即是药用干姜地道产区。《本草经集注》载;“蜀汉姜旧美,荆州有好姜,而并不能作干者”,唐《新修本草》载;“干姜……生犍为川谷……九月采",清《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干姜,指出: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辣"。解放前日本、德国就在犍为设庄收购干姜,解放后先后出口欧、亚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解放初期,前苏联在与我国的贸易交往中,指名要犍为麻柳场(现新民镇)的干姜。

犍为白姜,俗称“麻柳”姜,其生产基地始建于犍为县榨鼓乡麻柳村,因地名而得名,其产品的注册商标为“麻柳”。犍为县种植生姜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载:“生姜、干姜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之,处处有之”。犍为白姜属药食兼用的四川省地方优良品种,并列入四川省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协会经多年生产实践探索总结,形成了《犍为白(干)姜丰产栽培技术规范》、《蜂窝式栽培软化姜丰产技术规范》。运用该技术种植的菜姜柳条细长、分枝多、形似“手指”(一般茎粗1.5厘米以上,长15—20厘米),其茎表皮洁白,茎尖紫红、纤维少,口感脆嫩,可食率高,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商标“麻柳”连续两次获得“乐山市知名商标”,产品先后获得省和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犍为县榨鼓乡生姜协会成立于1998年,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会员人数已有3350户,带动农户数达8500户,今年预计实现产值7930万元。协会于2003年荣获“四川省百强农技协称号”,2004年被评为“乐山市30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04年开展的“蜂窝式软化姜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乐山市人民0“乐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注册品牌“麻柳姜”2002年被评为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2005年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双认证”,2006年获得“乐山市知名商标”称号,2007年获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获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百强协会,2010年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犍为麻柳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辖区内的榨鼓乡、铁炉乡、九井乡、新民镇、孝姑镇、龙孔镇、大兴乡等7个乡镇,共90个行政村。犍为县与乐山市沐川县接壤,与自贡市、宜宾市相邻。犍为麻柳姜主产区位于县境东南部,幅员面积45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9′-104°07′,北纬29°03′-29°11′。犍为麻柳姜保护面积3500公顷,年产鲜姜11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