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绍兴特产 酱鸭 酱鸭是绍兴特产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绍兴特产 酱鸭 酱鸭是绍兴特产吗更新时间:2023-12-19 07:38:30

一.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新昌春饼

产品名称:新昌春饼

产品产地:新昌

产品类别:主食

产品特性:形如圆月,薄如绵纸,白中透黄,略具咸味,酥松香脆。

产品简介:新昌春饼,主产于新昌县城和区乡集镇。可用作点心外,亦可做菜,带鲜肉馅或葱馅之小卷春油锅一汆,即成色泽金黄、香脆可口之春卷,为宴席名菜。用以下酒,堪称佳肴。1990年,新昌县从事春饼业个体户达140家。

产品历史:何止清《咏春饼》诗云:“圆似夜月添新样,巧学秋云擅薄搽。” 据明万历《新吕县志》记载,新昌自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建立县治以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比较快,县城街市形成,商贾云集,相应的饮食摊点、旅馆服务等也相继得到发展,加之新昌春饼与村妇制作的一种叫“麦镬”的面食有类同之处,自铸锅业出现熬盘之后,随着社会的需求,它就从农家走上街市,穿插于饭店酒家之间。

二.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二都杨梅

二都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产品名称:二都杨梅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果大、色艳、质优、味美,独具一格。

产品成分:糖类和维生素产品季节:3月初萌芽,3月中、下旬盛花,4月上旬展叶,6月20日前后成熟。

产品功能:止咳生律、助消化、益肾利尿、祛暑解闷。

产品历史:据记载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

产品简介:杨梅原产我国,广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我市各县均产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其中上虞县横塘乡杨家溪至陈家一带出产的杨梅,果大、色艳、质优、味美,独具一格。这一带古时行政区划属二都,故称二都杨梅。据清朝光绪25年,《上虞县志》校续述“嘉泰志及万历志盛称山、会、余、萧而不及虞邑,今吾邑所产者盛于他邑”、“产不一处,出县北杨家溪尤佳”。可见早在南宋时期,二都杨梅就很有名气了。清代时作过慈僖的贡品。1932年浙江省农业改良场,曾对浙东杨梅作过一次较详细的调查,认为二都杨梅果大、核小、可食率高,水分多,甜酸适度,为杨梅中之精品。同年浙江省出版的《建设月刊》第十二期上汪呈因曾撰文:上虞杨梅五圣乡(即今日横塘乡)为最好,其次为岙口、黄白坞等地,当时五圣乡杨梅产量已达65万斤,远销上海、杭州等地。

典故: “五月杨梅己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味比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枝深。”这是唐朝诗人赞美杨梅的诗句。故事说古代梁国杨氏有子叫杨修,聪颖过人,九岁那年,其父之友孔君来访,正巧他父亲外出,杨修拿出几盘水果招待客人,其中有一盘杨梅,孔指着对杨修说:“这才真正是你杨家的果子呢!”。著名的南宋诗人杨万里把杨梅说成是“吾家果”,便是从此典故中来。

三.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河蟹

产品名称:绍兴河蟹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黄毛、青背、白肚、金爪,黄满膏丰

产品成分:蛋白质17.5克、脂肪2.6克、钙126毫克、铁2.9毫克、硒56.7微克、维生素A389微克、核黄素0.28毫克、维生素E6.1微克

产品功能: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
产品历史:南宋嘉泰《会稽志》载:“会稽往岁有蟹葘,小蟹无数相虯结,大如三斗器,随潮入浦,散入濒海诸乡,食稻为尽,螟蝗之害不加于此。”明嘉靖十五年(1536)兴建三江闸,河海隔绝,亲蟹入海和蟹苗入河减少,螃蟹资源下降。

产品简介:河蟹又称螃蟹、毛蟹、清水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拉丁学名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swards,英文名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我国蟹类500多种,而河蟹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多的淡水蟹。绍兴河蟹,黄毛、青背、白肚、金爪,黄满膏丰,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是传统鲜美佳肴。70年代中期开始,河蟹常年捕捞过度,产量越来越少。90年代以来,价格直线上升,市场供应多从外地调入。

河蟹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自辽宁的鸭绿江、南至广东的雷州半岛都有分布,甚至在远离海洋1000多公里的湖北沙市也能找到它的足迹。50年代末到60年代,由于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通海的江河兴建了水闸和大坝,阻断了河蟹的通道,影响了河蟹自然增殖,外加水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河蟹资源大幅度减少,蟹苗供应严重不足,放流蟹苗来源困难,致使河蟹产量锐减。导致市场河蟹价格昂贵。放流增殖工作在我国开始于60年代,70年代初我国水产工作者在沿海河蟹苗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先后解决了亲蟹饲养运输、交配产卵、越冬孵化、幼体培育和蟹苗暂养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浙江水产研究所首先利用海水人工繁育蟹苗成功。接着安徽省滁县水产研究所利用人工半咸水人工繁殖蟹苗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自古养蟹靠捕捞天然蟹苗的历史,为我国各地尤其是内陆地区进行河蟹的繁育、养殖开辟了广阔前景。

四.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马剑茶

马剑茶是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马剑镇的。马剑茶外形挺直圆紫,略扁似一把剑,茸毛依稀可见,色泽银翠交辉,形态优美,自然香味芬芳胜栗,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甘美,叶底嫩匀明亮。

茶是中国传统的天然饮料。中国自古就有"客来敬茶"的传统礼节。

马剑名茶“云剑”。云剑茶产于马剑龙门山脉主峰三界尖,海拔1000米以上,境内山峰林立,云遮雾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产区的茶叶以施农家肥为主,配施少量的化肥,这种特色与当前国际流行要求相吻合。云剑茶有严格的采摘标准:采一芽一叶初展时的芽,留下叶。不允许提采和掐采,不采病芽、紫芽、冻伤芽等。采摘过程中采用只有二十几厘米高,每次只能装半斤左右的小竹篓。一天当中鲜叶最佳采摘时间是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这段时间内。 通过"三烘四炒"这样精细的加工工艺和机械与手工相结合的方法来炒制严格按标准采摘的鲜叶,使茶叶具有了特色:外形挺直圆紫,略扁似一把剑,茸毛依稀可见,色泽银翠交辉,形态优美,自然香味芬芳胜栗,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甘美,叶底嫩匀明亮,开汤时枚枚茶芽缓缓直立下降至杯底,人称"海底森林"。

云剑茶于1999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总评为品质良好,具名茶风格,领先于国际流行优质名茶的品质水平,通过了省级新产品鉴定。 "云剑"名茶是马剑镇的拳头产品,2000年通过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质量认证,被评为诸暨市地方名牌产品。"云剑茶研制"项目获诸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绍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剑茶在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荣获金奖。2004年认定为全国无公害产品产地,同年认定为省绿色产品产地。2005年续评为“云剑”著名商标。2006年通过IS9001:2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通过QS质量安全认证。公司年生产茶叶1500担,产值2580万。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天津、西安、昆明、深圳、郑州、香港、中国各地及国外。

五.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老酒

绍兴老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绍兴酿酒已有2500年的历史。据《吕氏春秋》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能酿造精良美酒了。“投醪河” 的故事便是一个佐证。公元前 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亲征伐吴,师行之日, 将越国父老送来的美酒投入河中,与士卒共饮,将士们深感恩德,无不用命。终于大破吴军。至今,绍兴城南 犹存的投醪河便名出于此。南北朝时,绍兴酒被列为贡品,到了唐宋两代,绍兴老酒更是越酿越精,遐迩闻名
此后,在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和1925年的西湖博览会上,绍兴老酒都获得了特等奖 状与金牌。建国后,绍兴老酒是全国18大名酒之一,每届全国评酒会均被授于质量金牌奖、1984中夺得全国金 杯奖。1985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酒类大奖赛中又荣获金牌奖章。绍兴老酒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 汲取得天独厚的鉴湖之水酿制而成。同时,采用不同的配料和酿制方法,分加饭、元红、善酿、香雪、花雕等 品种,各种酒具有其独特的风味,是饮料酒中之佳品,用绍兴老酒作调料煮饪菜肴能增添美味。绍兴酒也是配 服中成药的理想药引。绍兴酒出口近30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外销量5000吨以上,占我国黄酒类外销的首位。( 绍兴)

六.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山粉羹

山粉羹

山粉羹形似藕粉羹,但其具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营养价值高于藕粉。据说,解放前穷人缺吃少穿,把山粉当作主食用。如今,将山粉用糖开水冲泡着吃,也不失为新昌的特色小吃之一。

七.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绿剑茶

产品名称:绿剑茶

产品产地:诸暨

产品特征:形若绿色宝剑,色泽嫩绿,滋味 清醇,香气清高,汤色清澈,叶底全芽嫩绿明亮。冲泡时芽头笔立,犹如绿剑群聚,栩栩如生。细细品赏,杯中的绿剑茶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饮上一口,顿觉心旷神怡,回味深长。

产品简介: 绿剑茶因其独特的风味,而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风韵,又因其与五泄毗邻,以“绿剑茶、西施情,杯杯清香忆故里;绿剑茶、五泄水,好茶好水好人生”为中心主题的茶艺、茶宴、问茶等茶文化活动悄然兴起在暨阳大地,绿剑茶绘添了茶艺大观园里的奇葩,构塑了西施故里诸暨人民的坦然风范。当来西施故里、五泄旅游的客人悠悠坐在竹楼中;当您与知心朋友相对而坐,侃天说地时;忙碌一天享闲时,沏上一杯绿剑名茶,看茶杯中轻雾缥缈,茶芽朵朵、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在那氤氲的茶香氛围里,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仿佛是一种身心的宁静和安适。

产品历史:绿剑茶于一九九四年开发生产,它是一种集饮用和观赏为一体的中高档名茶;一九九六年获绿兴市名茶评比质量总分第一名;一九九八年获浙江省首批优质农产品银奖;一九九九年获浙江省一类名茶证书;’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99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推荐产品;’2001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指定用茶;产品经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红烧笋

红烧笋

以冬笋和鞭笋为最佳,去壳洗净后切成小块,用荤油在锅里爆炒,加鸡汤、香菇煮熟,再加上酱油、白糖调味,汤干后加火腿上盆。

现在绍兴的餐馆中常有油焖笋,加工方法与红烧笋类似,爆炒后主要以酱油烹煮。

江南一带多竹,绍兴一带更多,冬春两季常是人们最爱吃笋的季节。外地人此时到绍兴,也以点食与笋有关的菜肴为最多的选择。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兰花

绍兴兰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绍兴是我国植兰最早的地方之一。据史籍记载,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曾在兰渚山下植过兰。《越绝书》云:“勾践种兰于兰渚山”。据初步考查,由绍兴人定名的兰花名种达27种。

绍兴兰花养(植)历史悠久,据宝庆《会稽续志》记载:“兰,《越绝书》曰,句践种兰渚山;旧经曰,兰渚山,句践种兰之地,王谢诸人修禊兰渚亭”。说明春秋时期,绍兴已开始种植兰花。晋代,会稽一带养兰渐盛。王羲之曾邀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山阴兰亭,修禊作诗,王羲之作《兰亭集序》。宋代,绍兴民间庭园普植兰花,屡见于宋代诗歌与文献。谢灵运撰《山居赋》曰:“风生浪于兰渚,日倒影于椒涂”。陆游诗《稽山行》中曰:“会稽多名山,开迹自往古。家家富水竹,处处生兰杜。”说明会稽山兰花茂盛。明代,会稽山区盛产兰花。万历《绍兴府志》与万历《会稽县志》皆称:“兰,会稽山甚盛。”清代,绍兴兰业更盛,康熙《会稽县志》曰:“兰,今会稽山甚盛,凡山皆有,而出自南镇、秦望山者最佳”。绍兴兰花先后在国际国内各级兰展和兰博会中获得400余个金银铜奖,其中金奖、特别金奖140余枚。

据统计,全市现有兰圃20多个,其中绍兴县占70%以上。绍兴县现有兰花8000余盆,主要分布在漓渚、棠棣一带,而以漓渚花圃为最多,有兰花3000余盆,100余个品种。有奇种“绿云”,属国家级保护的珍稀资源。另外如“宋梅”、“程海”、“两神梅”、“翠盖荷”、“金岙素”等都是兰花中的珍品。绍兴兰花行销全国各地。在北京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杭州花圃3家专业“国兰园”里都有绍兴兰花品种。绍兴兰花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而且还远销日本、香港、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绍兴)

地域范围

绍兴兰花生产地域范围是绍兴市柯桥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9°42′02"至30°19′15",东经120°35′至120°46′39"。东与绍兴市越城区交界,南到稽东镇,西到杨汛桥镇,北到滨海工业区,涉及马鞍镇、柯桥街道、柯岩街道、华舍街道、湖塘街道、钱清镇、杨汛桥镇、齐贤镇(柯开委)、福全镇、安昌镇、夏履镇、漓渚镇、兰亭镇、平水镇、王坛镇、稽东镇等16个镇(街道)370个行政村,总面积约1040平方公里。2014年底全区兰花培植面积200亩,培植量80万盆约600万苗。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春兰,株型较为矮小,肉质根,叶一般4至6枚,丛生,假鳞茎卵球形,较小。花单生,少数一茎2朵,以淡绿色和黄绿色为主,花期2月中旬至3月中旬,香气清幽。 蕙兰,株型较为高大,肉质根,根系发达,叶一般5至8枚,丛生,无明显的假鳞茎。花通常一茎5至18朵,以黄绿和翠绿为主,总状花序,花期3月底至4月底,香气清远。 绍兴兰花以香气纯正、瓣形端庄、开品坚挺、质感醇厚、色泽清糯、株型秀美、具有仙风神韵而著称于世。特别是绍兴兰花香气清幽,时有时无,久闻不腻,而叶花的走艺走俏变幻莫测,新赏点层出不穷,品种繁多,其中的春兰和蕙兰名种,在兰界享有盛誉。 绍兴兰花外观特征: 兰花由根、茎、叶、花、果实等组成。 兰根为肉质根,圆柱形,长条状,无根毛,每桩(筒)兰草有根3~7条不等。 兰茎短粗,春兰为卵球形,蕙兰不明显,植物学上称假鳞茎,俗称芦头、蒲头,是生长兰根、兰叶和花葶的器官,兰花的叶芽和花芽均发自茎基部。 兰叶呈条带状,无明显叶柄,常绿,硬草质。按其外形有阔叶、窄叶、线叶、长叶、中叶、短叶、深坑(叶的中脉深陷,叶片的横切面呈V字形)、浅坑、平坑等之分。按其叶态有直立、中垂、垂叶、卷叶、旋转叶、鼠尾、蟮尾、圆尾等之分。 兰花从假鳞茎上抽出花葶,又在花葶上生花。一朵兰花由中萼片(主瓣)、侧萼片(副瓣)、花瓣(捧)、唇瓣(舌)、合蕊柱(鼻头)、鞘、苞片及花葶等8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合蕊柱,俗称鼻头,是生成、蕴藏和散发香气的主体。 兰花果实为蒴果,俗称兰荪,果内种子数量众多,细若尘埃。 由于绍兴兰花在自然界的分布面比较广,加上几千年的人工采掘、驯化、栽培,在自然杂交和人工驯化条件下,变异性很大,品种繁多,种以下有变种,变种以下有品种,所以不同地区和不同兰人,对绍兴兰花品种的划分标准也不一致,有按照叶形分类的,也有按照花形或花色分类的。 按照花形分类,绍兴兰花主要为瓣形花,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状、质地等的不同变化分为荷瓣、梅瓣、水仙瓣、蝴蝶瓣、奇种与素心等。 荷瓣花表现为外三瓣短圆宽大,质地厚,收根放角,先端宽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较润、阔、大、微反卷,名种有环球荷鼎、大富贵、翠盖荷、盖圆荷等品种; 梅瓣花表现为外三瓣短圆,质地较厚,稍向内抱,基部狭窄,捧瓣肉质肥厚、先端内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开时微向上,名种有宋梅、十圆等品种; 水仙瓣花表现为外三瓣稍长于梅瓣,先端渐尖,捧瓣质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种有龙字、汪字、漓渚第一仙等品种; 蝴蝶瓣花,分外蝶和内蝶;外蝶表现为两副瓣部分唇瓣化,内侧质地变厚,成波状绉,并有红色块斑,名种有珍蝶、五彩蝴蝶等品种;内蝶表现为捧瓣舌瓣化,名种有蕊蝶、大元宝、虎蕊等品种; 奇种花表现为花瓣的某一部位发生奇变,或花瓣增多或减少,或多舌、多鼻等,常有牡丹型、菊花型,名种有绿云、余蝴蝶、多朵蝶等品种; 素心花表现为全花同一颜色,常见的有白苔、红苔(赤苔)、绿苔、黄苔;名种有张荷素、老文团素等品种; 按照叶艺分类,绍兴兰花有中缟(如绍兴之光)、中透(如兰中宝)、虎斑、蛇皮、覆轮、水晶、矮种等。

十.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枫桥香榧

枫桥香榧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品名称:枫桥香榧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诸暨香榧

产品特性:壳薄、仁满、香酥、味美。

产品成分:蛋白质、糖份及氨基酸。

产品功效:化痰、止咳、润肺、驱虫、通便、解积、强身等疗效。

产品简介: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香榧的名产地诸暨东溪,集散地诸暨枫桥,主栽品种为细榧。细榧壳薄、仁满、香酥、味美,为香榧中之珍品,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极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60年代后,随着人工授粉、小苗嫁接、大树高接、雌接雄树等新技术的运用,香榧产量与效益倍增,被当地群众称为“摇钱树”。

产品历史:诸暨香榧,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名气,唐时享有盛誉。诸暨是我国香榧最主要的产地,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质量居全国之首,尤其是“枫桥香榧”,壳薄仁满、,风味独特,品质优良,驰名中外,是馈赠亲朋好龙的极佳礼品。199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诸暨市为“中国香榧之乡”。

枫桥香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赵家镇、东白湖镇、陈宅镇、璜山镇、岭北镇、东和乡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